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导演同样无奈,理由很简单,收听率不好嘛,电台全天段一共十一个节目,他们基本垫底,王庆华要去的是早间交通,需要每天早起现场直播,可收听率却在台里数一数二,自然愿意过去。
最关键,自己还没啥理由去阻止,人往高处走,你总不能断人家前程。
“那谁过来呢?”有人问到。
“这次有些不同,暂时没有合适的主持人,台里的意思,是让咱们看着办。”
“哎,又不给钱,又不给人,干脆关停节目算了。”有人说着气话。
肖一若又被杜鹏踩了下脚,这胖子努力把小眼睛瞪圆:你机会来了啊。
说的没错,听到主持人走了,他心里也是一阵小激动,学的不就是播音么,前辈高升,没有人过来顶替,对他来说的确是个好机会。
不自觉地直起腰,一副想要被注意,又不想表露心迹的样子。
导演看在眼里,不过没有说话,只是淡淡地笑着。
“那咱们现在咋办?”
“节目还会继续,而且也和王庆华说好了,会连续录制两天,”编剧代为回答:“不过,我和张导的意思,是有点受够了。
如果按照以前的老路子继续下去,咱们依然是万年垫底,每次开大会小会,只敢躲在角落,每次批评都有份,奖励根本没份。
你们照样天天上班,工资,奖金都比别人少,相信心里都有怨言吧。”
除了两个实习生,都在点头。
确实挺憋屈的,人家不管在电视台,电台工作,出去都是挺着胸,骄傲的很,可他们却是扭扭捏捏,因为没听说过的人太多了。
普通公司员工比业绩,电台自然是收听率,长时间垫底,让众人面对同事,自感矮了一截,说话都没底气。
“十二点的节目,有什么办法,要换个别的时段,咱也能行啊。”
“话不能这么说,”张导演还是挺和蔼的,极少生气:“你们看来都不太关注其他城市的电台,比如苏市,比如秦安,他们的午夜频道做的有声有色,有的能在当地电台排前三。
这次开会,主要也是想群策群力,大家趁着这段时间多想想,多看看,有什么样的内容,形式,适合午夜档,
咱们节目”
他看了看众人,一字一句地说道。
“需要改革了!”
第十五章 诺贝尔奖
肖一若有点失望,会议开了半个来小时,导演和编剧两人作为节目顶梁柱,给大家了个方向。
至于为啥希望一起想办法,很简单,他俩这么多年来也尝试过改变,之前的计划要么是被否,要么是效果不好放弃,有点江郎才尽的意思。
要是再不寻求突破和改进,不是面子过不去,真有可能被取而代之。
回到各自的岗位,大伙脸上多了些激情,导演那番激励还是起了些效果,都想干出些成绩。
“你也别着急。”杜鹏小声安慰:“毕竟来的时间短,你看看整个办公室,导演也没别的选择,这段时间积极点,留个好印象,哥们支持你。”
他和肖一若不同,一个是播音专业,一个是编剧专业,也就是走编剧或是导演路线都行,看机会。
没有利益的冲突,关系更加融洽,遇到像这样的机会可以无压力地互相鼓励支持。
“我没事。”肖一若笑了笑:“说失望肯定有那么一点,不过就和你说的,才来没多久,人家一年两年了都还在打杂。
咱们节目虽然收听率不行,可主持人终究是主持人,等机会吧。”
杜鹏拍了拍他的肩膀:“嗯,你有心理准备就行。”
肖一若点点头,继续手里的活儿。
叮咚,此时系统界面自动跳出:
任务:午夜传奇遇到了困难,是你站出来的时候了,系统提供思路,拍出让电台认可的节目,收听率进入前三,本人成为十八线明星,
奖励:走近科学全套,
失败惩罚:收回高级古玩鉴赏,
状态:进行中,
下一次打卡:???
这儿得说说明星的评级,在华夏乃至世界通用的标准是四线,三线,二线,一线,国内巨星,国际巨星,由国际机构福斯根据表现,人气,作品,影响力,收入等诸多因素三个月更新一次。
例如东安电视台台花,杜鹏的梦中情人郑秋曼就属于四线艺人。
想来,系统是应对此周期定下的任务,至于十八线,其实都不算明星,只是小范围的公众人物。
万事总有个开头,肖一若并不气馁,只要踏入圈子总是会有机会。
走近科学的内容已经在脑海里浮现,他噼里啪啦地在电脑上打着字。
杜鹏瞅了一眼:“哟,这是新节目的策划?”
“对,有个想法,等我弄好了和你说。”
“行。”
写着写着,肖一若心里打起了鼓,啥玩意啊这是?
“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神秘女子命断枯树下,命案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玄机错综复杂、真价难辩、蛛丝马迹、迷境追凶。
背后的致命刀伤让他命丧黄泉,真凶到底是谁是什么让案情如此扑朔迷离有是什么令案件迟迟悬而未绝迷案真相究竟能否水落石出
花好月圆之夜,新郎居然投河自尽遮云蔽雾之间,死者原来另有其人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一庄扑朔迷离的悬案”
午夜档,从鬼故事过度到各种案件,倒是挺合适的,可是,迷案无法复制,难不成自己去犯案,不可取。
可是把后边的内容写完之后,肖一若眼前一亮,诶,好像,让听众无语,无奈会是更好的选择。
花了近一天时间,他弄清楚了所谓走近科学的套路,很皮,很有趣,有点不厚道,但很有搞头。
下班前,肖一若来到导演边上。
“怎么了?坐吧。”正在看着什么的导演手一抬,暂时放下手里的工作。
“导演,我想问问,”肖一若开门见山:“节目改革没有限制题材吧,之前是鬼故事,恐怖,后边也要朝着这个方向。”
导演摇头:“当然不是,这么多年,网络上鬼故事都快被掏干了,也没啥新意,再继续下去,只是慢性灭亡。
这次改革是认真的,不管是从节目本身,还是从个人,
怎么,有想法?”
“嗯。”肖一若没有否认。
“可以啊,做好计划拿来我帮你看一眼。”
“是这样的,计划其实很早就有了,我打算实际拍出来之后,再给您看看,不过,这大概需要几天时间,可能得借点器材。”
当初肖一若进入电台,学历一般,又只是应届毕业生,没啥部门想要他,最后被张导给要了过来。
从来没迟到,吩咐的所有事都能干净利落地完成,嘴还甜,组里几人对他印象都不错。
导演也年轻过,刚才在会议室,怎么会看不出肖一若跃跃欲试的样子,不过小孩还需要历练,磨一磨再说。
但你有想法,我肯定支持。
“器材没问题,我可以开条让你去领,加油吧。”他笑了笑。
肖一若看的出,导演并不在乎,甚至有那么点轻视,当然,没有带着敌意。
就像有个大客户,熟练的业务和老板都无法谈拢,结果茶水小弟说给我个机会。
之所以会同意,反正无伤大雅,你去吧,体验下风雨也是好的。
至于他提出需要杜鹏帮忙的要求,导演也顺势答应。
肖一若回到自己的位置:“鹏哥。”
“咋了?”杜鹏将视线从电脑上移开:“下班了么?”
“快了,晚上我请你吃饭。”
“行啊,我想吃鸡公煲。”
“没问题。”
“我和导演说了想要试试看。”
“我知道,又不是瞎子,看见你和他聊天了,同意没?”杜鹏看着大大咧咧,有时候还是挺仔细。
“嗯,你从今天起,就是我小弟了。”肖一若笑道。
“滚!”
“三顿鸡公煲。”
“你当我是什么人?”
“五顿。”
“我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十顿饭,不限于鸡公煲,不行拉倒,我去找隔壁的小舟。”肖一若发狠。
“我是你的人!”杜鹏一脸谄媚。
肖一若将资料打印完毕,两人坐在那一阵叽里咕噜,相当投入,连下班都给忘了,其他人离开的时候,也没去打搅,只是笑了笑,年轻人不折腾,还叫年轻人嘛。
直到晚上七点半,两人才整理清楚。
“虽然不知道导演会不会采用,不过,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杜鹏给出了他的想法。
“那就行,明天我去领器材,晚上回去看看有没有类似的案例,咱们尽快开始,时间不多了。”
“没问题,其实之前的鬼故事环节我还是蛮喜欢的,”杜鹏有些遗憾:“你说,如果真有人发现并证明鬼的存在,可以拿诺贝尔奖吗?”
肖一若沉思:“应该能吧。”
“应该发什么奖?”
“诺贝尔亲自颁奖。”
“”
求收藏,求推荐票,欢迎留言!
第十六章出发拍摄
周四周五两天的录音不是很愉快,主持人王庆华很明显地心不在焉。
导演和编剧只能好声好气地安慰,甚至有些讨好的意味在里头。
王庆华,三十岁,名牌大学播音系毕业,参加工作六年了,外型属于很正派,浓眉大目的类型。
肖一若挺吃惊,他原本还认为节目组就像是一家人,导演挺好的,时不时请大伙吃个饭,唱个歌,其乐融融。
当初认识王庆华的时候,也是把他当做前辈,学习的对象。
平时虽然人稍稍有些高傲,也不太搭理自己,不过人家大小算是个正规主持人,正常。
可这次录音,显然和之前不同,肖一若和杜鹏两人被使唤的团团转,一会嫌热要你降点温度,一会嫌冷又要升温,一天喝了五种不同的咖啡,外卖送慢了给脸色,吆五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