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形势一片大好,可只要没有下通知,让肖一若去干嘛干嘛,一切都只是空想。
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指不定新节目出来,换成其他主持人上了,也不是没有可能。
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表现,抓住比赛的机会。
感谢缘总500点打赏,没有意外下个月一号上架!
第九十章 领导有请
改变来的很快。
走近科学电台版先开始了,原来每天十二点准时和听众见面,现在改成周末两天,其余五天则是换成了其他节目。
对此,张导等人挺平静的,原本就是出自他们的提议,两个节目同时来,根本没那个时间。
团队每周至少出差34天,肖一若成为最闲的那个。
每天早上上班,办公室里多数时候只有他和杨哥,也没啥正经事,各种看视频以及直播。
今天也不例外。
八点半,两人到了办公室,一起把分工合作,将每个人的桌子擦了擦,请的保洁不管桌面卫生。
做完后杨哥泡茶,肖一若坐边上闲聊。
“你不开播么?”杨哥悠哉地喝了口茶问道。
“一大早谁看直播,”肖一若摇头:“还不是游戏,又不能上课,几乎都是靠连线支撑,直播间观众也习惯了从下午开始。”
“原来如此。”
“杨哥,万一走近科学没了,你咋办?”这个问题在心里憋了好几天了。
杨哥一顿,随后笑道:“没了就没了呗,我在电台十几年了,见证了许多节目从诞生到消失,早就习惯了。
被电视台拿过去,算是晋升,又不丢人。”
“我的意思是,你个人咋办。”
像是导演,编剧,包括主持人啥的,如果改编成电视节目,虽然有差异,但适应适应照样的上任,可杨哥不同。
“小子还挺有良心。”杨哥笑了:“放心吧,我是技术工,除非以后电台没了,不怕没活干。
人往高处走,有机会就得抓住咯,不用在意我。
再说了,两栋楼就在隔壁,以后我要过去也能光明正大不是么。”
肖一若觉得杨哥说的轻松,可真要发生这事,估计心里也会有些难过吧。
一起共事了挺长时间,大伙都离开,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被分配到其他地方,换做自己,肯定会有落差。
不过也是没法子,工作不同,杨哥过去,也没他能做的事。
“不说这个了。”杨哥打了个哈哈:“准备的咋样了,就剩下一个月的时间,我可看了入围名单,有不少已经小有名气的主持人参加。”
华夏卫视的官网已经发布了今年金话筒奖的具体信息和参赛名单。
和往年一样,一共128人,一二线卫视代表多一些,会有34人,像是东安这样的三四线,都是一人。
名单里,肖一若能喊出名字的就有三十多人,几乎来自一线卫视,要么是手上已经有节目的,要么是跟着大佬混出些名堂的,剩下的那些,则是和自己一样,正在努力中。
“干就完事了,没啥好准备的!”肖一若看的挺开:“我反正纯新人,能代表参赛就是胜利,光脚不怕穿鞋的。”
“心态倒是挺好,不过你最好加把劲,别说前三,只要能进三十二强,上华夏台露个脸,回来就能担起重任了。”
“我努力!”肖一若真实想法肯定不是打酱油。
奖励都到手了,这不得发个狠,惊掉几百个下巴。
“张建新可以搞好关系,人家可是冠军,有啥不懂的多问问。”
“会的。”
杨哥看了看空荡荡的办公室:“哎,以前杜鹏在的时候,我嫌他吵闹,这会不在,反而觉得过于冷清了。”
“是啊,剩下咱俩留守,太可怜了。”
正聊着呢,肖一若电话响了,说了几句后转头:“杨哥,向东副台长找我,会有啥事?”
“好事呗。”
“你咋知道。”
“要是犯啥错误,他不会直接找你,肯定是有什么好事,去吧。”
果然是老江湖,很简单就分析始末。
大领导喊,肖一若不敢怠慢,急匆匆地赶了过去。
副台长有单独的办公室,不过不大,他之前去过两次,轻车熟路,秘书看见之后让他直接敲门。
“领导,您找我。”
“小肖来了,先坐。”向东扶了扶眼镜,给了个笑容:“等等哈,我手头上还有点事。”
“您先忙。”
肖一若坐在办公桌前的沙发上。
“那儿饮水机,自己倒。”
“好嘞。”肖一若没客气,不知道要等多久,干坐着太尴尬,又不敢玩手机,有杯水在手里好点,这是杨哥以前教他的。
大概过了有十几分钟,向副台长走了过来:“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
“没事!”
“最近怎么样?”向东一脸和蔼。
“挺好的,谢谢领导关心。”
向东点点头:“这次找你,主要是两件事。
第一,就是比赛,咱们前几年成绩不太乐观,所以对你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最近应该挺闲的吧不用解释,是我让老张安排的。
多给你留些时间学习备战。”
“领导,你这么说我压力很大。”
“有压力就有动力,”向东笑了笑:“年轻人就要勇于挑战,原本我打算安排点人给你开开小灶,不过听说,西乡的张建新在帮你,就没有画蛇添足。
这段时间不要有压力,该干啥干啥。”
“谢谢领导。”肖一若明白,这是给空间,也是给压力。
聊了会比赛,向东起身,从边上的柜子里拿出几样物品。
“我听说,你对古玩有研究,来,帮我掌掌眼,瞅瞅这些东西怎么样。”
肖一若点点头:“那我看看。”
算盘,玉佩,瓷器小碗,仕女图,一沓粮票,共计五样东西。
拿着纸巾擦了擦手,肖一若将东西都上手花了几分钟看了一遍。
“领导,打算看啥?”
“你都说说。”向东指着几样物品:“看看粮票先。”
“不值钱,虽然保存的完好,这种半斤的太多了,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再说仕女图,”肖一若没有等他再问:“现代工艺品,连做旧都没有,只是放的时间长了一些。
这个小碗是做旧的,而且埋土里的时间不长”
说的时候,肖一若也在偷偷看着领导的表情。
他在猜测这些东西的来路,是向东自个有爱好呢,还是人家送他的东西。
不过,该咋说还是咋说。
剩下一个算盘:“自个有点意思了。”
“说说看。”
“这算盘应该是个民国时期的东西,如果单算时间,以及保存的完整度,能卖个几千块。”
“居然比那块玉值钱。”
对于领导的惊讶表情,肖一若只是笑笑,我才不信你不懂实际价值。
“几千块是没有考虑到材质,这把算盘可以破万,因为它是用黄花梨木制作的。”他笃定地说道。
“不对啊,我不是听说黄花梨很贵么,这只是破万?”
“黄花梨也有区分的,要是南海黄花,自然是天价,这是越南的。”肖一若拨动了几下算珠:“领导您看,珠子的颜色有些不同,说明中间大概是有坏过,换了新的,中间的杆也换了三根,用了颜色相似的红木替代,价值也有所降低。
不过,这是件好东西,值得收藏。”
“好”向东点头鼓掌。
第九十一章 民间VS专家
这几个玩意真心不难,放在平时,上个手稍微看看,肖一若便能下定论。
之所以花了近二十分钟,主要是想在领导面前表现表现。
直播的时候,最常遇到的情况,是鉴宝人一而再地请求他再看看,再瞅瞅。
原因无非是两个。
第一,肖一若太年轻了,对他水平有所怀疑,人家专家都是花白胡子,你行么?
第二,你就透过镜头这么一看,马上断定我手里的东西不行,心里不太能接受,还指望着发笔财呢。
其实,要遇到好东西,肖一若会问明出处,仔细观察来着。
可事实上,一场俩小时的直播,能看至少三十件东西,九成以上,都是赝品,在外行人看来似乎挺珍贵的,业内人士多数时候一眼就能看出来。
像是虎皮邀请的那几位老师,都是来自各大博物馆,每个人都有专攻擅长的方向,虽然怎么会和水友互动,调节直播间气氛,但说到鉴别,那可是一等一专业。
肖一若之所以拖了点时间看这些东西,你看,我没有敷衍哦,而是很认真地鉴定。
向东显然很满意:“小肖,你知道这些东西是哪来的么?”
见他摇头,继续说道。
“几年前,咱们东安曾经弄过一档鉴宝节目,那会别说你,我也还没过来。”
向东拿起小碗:“知道么,这个碗,当初电视台花了五万,那个算盘,赔了一万三,还有玉佩,你估价是多少来着,四五百对吧,成交价是两千。”
肖一若没有说话,看得出领导感慨颇深。
“当初做那档节目,节目组没啥经验,加上博物馆的专家对于参加节目没啥兴趣,于是邀请每期来的评审都不一样,水平也参差不齐,你肯定好奇为什么电视台会亏本对吧。”
肖一若点头。
“瓷碗是赝品,在咱们节目成了真品,还给了证书,结果人家拿出去想卖,变假的了,算盘拿来的时候,倒是鉴定出来了,可因为老师暴力拿放,摔在了地上,还有玉佩,也同样看走眼。”
向东叹气。
“钱没有多少,对于咱们电视台来说,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主要是面子上过不去,这几个是连续出现的情况,以至于节目公信力直线下降,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
可是,事情还是传出去了,当初成为业界的笑柄,林台长一怒之下,直接让节目无限期整改。
要不那会收视率其实还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