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圣上吃定他的原因。
圣上自己在冬至的时候,也已经停了王道士的仙丹。
到了元日,各地大臣送来节礼,其中又有不少金丹。圣上既想吃,又害怕,找来太医署几位太医对药丸做鉴定。
别人都不敢说,唯有位叫李元伯的太医,推荐了一款丹药。
“圣上,这丹药里有人参、灵芝,皆为益寿延年之神药,您不妨一试。”
太医正江中舟正想说什么,曾宏志拉住了他,示意他往上看。原来,杨玄价正在当着圣上的面,试吃这款丹药。
明摆着,杨玄价已经和李元伯说好,他们没必要掺和进去。
这款丹药与其他丹药的不同之处。就是药丸比较大,那是它用灵芝、人参做的药泥,裹在丹药外面的缘故。
“唉!就当是吃粒丹药,配粒人参养荣丸吧。你看,今天杨枢密使为何不叫崔药师前来?按说他才是鉴定药物的行家。崔公子是个刺头,杨枢密使觉得把握不住,没必要去惹他。”
回了太医署,曾宏志才和江中舟解释。
江医正恍然大悟:“哦,难怪我说怎么叫了李元伯,而不是崔公子,原来如此。多谢太医令提点,我差点犯了大错。”
“我打算把李元伯,增补到圣上的主治太医里,能让他去的,你就让他去,丹药有毒,毒久必发,但在服丹药期间,人确实很少生病,这就是它的迷惑性所在。”
曾宏志将今日的面圣事宜,记录到圣上的医案册里,两人签了字,他又将医册原样锁进柜子里,转身又道:
“万寿公主曾找过我,询问圣上服丹药后的身体状况,还问了我民间服丹药致死的病例。她应该是去劝说过圣上了,现在看来,并没什么效果。”
他看了一眼听得认认真真的江中舟道:
“承欢殿原没有专门配太医,都是跟着明义殿。现在圣上多了一个李元伯,你就把承欢殿接下来吧。公主有什么需要,只要是好事,你就尽量帮助她。”
“我?哦,哦哦。是。”
有了太医的鉴定,圣上又开始服食一种新的丹药。江医正到承欢殿报到的时候,按照太医令的指示,将此事告知了万寿公主。
太医令,是李萱儿最早想找的帮手。
她知道曾宏志为人正直,长兄登基那年,他不忍看宦官们残害其他皇子,更不愿为虎作伥,辞官告老还乡去了。
江中舟是个医痴小老头,没什么心眼,他是父亲的太医,现在曾宏志又让他来做自己的太医,李萱儿就明白了太医令的意思。
“那以后就劳烦江医正了,回去也替我谢谢太医令。”李萱儿笑道:“我娘刚送来两盒栗子糕,您带回去吃吧。”
江中舟走后,木蓝皱着眉问:“这可怎么办才好?只停了一段时间,现在又要开始了。”
上次和郑颢交谈过以后,李萱儿已经没那么焦虑。
他说得对,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轻易改变,在这个努力纠正的过程中,心态端正,勇于面对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剩下那位采女,也搬到温室殿去住了吗?”
木蓝点点头,笑道:“嗯,那位叫林西,搬过去好几天了,应该是蓁姬认为,光靠她一个还拴不住圣上。”
“十个走了八个。。。。。。她们自然要抱团取暖。只是不知道,那八个媵妾中,有没有武阳郡王的人,会不会被他利用。”
武阳郡王那日烧了李滋的衣服,还要杀她,她始终都想不出原因。
唯一能解释的就是,他在帮棣王。
可他处心积虑不露痕迹的送女人进宫,制造君王德行有亏的证据,在祭台之变时,冒险伤害皇子,还要杀公主。。。。。。
他想得到的,只是拥立之功?难道棣王称帝,能给他更多?
李萱儿猜得不错,武阳郡王要的,当然不止这些。
自从郭青澜告诉他关于棣王的秘密,终于找到了,让自己跨过血脉,从堂兄手里夺到皇位的门径。
那日从祭台回府,一进门就看到郭青澜紧张的迎上来:
“郡王。。。。。。”
今天李悕要做的,就是推棣王上台。砸死或砸伤圣上都没关系,关键是棣王要站出来质疑遭天谴的原因,从而推翻圣上。
“临阵退缩,李惴就是个扶不上墙的烂泥!他退了,王忠实就不敢动,现场仍被金吾卫、羽林卫控制,我就是在下面发动群臣,也掀不起大浪。”
李悕不耐烦婢女替她解朝服上的扣子,自己使劲一拉,把衣服拉了个口子,他气得抡起巴掌把那婢女扇倒在地上。
郭青澜赶紧过去,替他解开,脱了外袍。
“最可气就是万寿和那个郑颢,他们可能看见我将磷火团弹到夔王身上,我本想杀了万寿,替你搬开个障碍,可惜没有成功。”
郭青澜又惊又喜,惊的是万寿公主聪明,说不定会猜到武阳郡王的意图;喜的是李悕心中真的有自己。
“郡王,您别着急。您想想,我们当初假设的条件还在吗?圣上失德、王忠实急于确立自己的地位、棣王不配做君王,而他又想造反。”
女人精明起来,比男人心细,能看到许多男人看不到的细节。
李悕想想说:“经过此次祭台之变,圣上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打击棣王,他恐怕翻不了身了。”
“那可不一定,棣王能装那么久,绝不是个平凡之人。他明明爱的是男人,却非要装成拈花惹草、乐此不疲,骗了整个长安城。
我撞见他们亲密,又说他们藏有私兵的那次,若不是躲得快,非被那个叫楚漓的情人杀死不可。更何况,他能煽动王忠实入伙,就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
郭青澜用来换她郡王孺人身份的秘密,在李悕看来,绝对值得。
更何况,她还有颗聪明又漂亮的脑袋。
“那我们现在。。。。。。”
“我们宫里那条线还在,不是还有十位采女吗?”
这话说早了,过了三天上朝,圣上一下把八位采女赐给棣王做了媵妾,还当堂说,让他早日开枝散叶。
郭青澜听闻此事,不禁笑道:
“恭喜郡王,现在连棣王府也有人了,我们的计划可以重新开始。”
第130章 正妃有子
郭青澜在府里的地位,被李悕抬上了天。
夜夜留宿偏殿还是其次,郭孺人说的话,郡王几乎言听计从。
譬如,秋娘的母亲原是个不起眼的婢妾,可郭孺人提了提,秋娘母女就在后院里有了独住的屋子。
郡王风流,宠女人也不是第一次,可这么宠的,已经很久没见过了。郡王府仿佛一池被吹皱的春水,每一片波纹,都看向偏殿的这阵风。
郭青澜实在太享受这种万众瞩目的感觉,她从小就被人夸她长得美,虽然那只是个不到一万人的小县城,上她家来求亲的就有两三个。
周美人家将她送进宫,再次证实了她的出众。
她在宫里这几年,除了模仿公主的神态举动,更多的是学习元妃、周美人、王美人这些长安殿里嫔妃的说话处事。
有时候,连她自己都糊涂了,总以为自己就该是众星拱月的那一个。
宫宴上,李蝶儿虽不为她引荐,她无法结识那些皇子公子,可走到哪里,总还是有目光停在自己身上。
这让她忘了,她这个年纪、面容姣好的小娘子,谁没有几个爱慕者?
郡王府里李悕的宠爱,她认为理所应当,像李温那样莫名其妙对她设防的人,才是不正常。
“素心,外面怎么闹哄哄的?”
郭青澜刚从后院请安回来,郡王妃那一副有敌意的嘴脸,让她很有成就感,她恭谦有礼,因为她要到封后那天,再对她尽情嘲笑。
素心伸头出去看了看,回到:“回孺人,是郡王带了几个朋友回来。”
郭青澜想起,这里是前院,按说女眷们都不会在这里住,只是她比较特殊。
她笑着在铜镜里照了照,今早为了请安,特意梳了个螺髻,不像郡王妃她们梳的半翻髻那样老气。
“我过去看看,给郡王请个安。”她自信的站起来,端起火笼边上暖着的参汤,就要往外走。
素心是郡王的婢女,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怀孕,她就留在郡王身边照顾他的起居。因为她在府里说话还有些分量,郡王便将她拨来伺候郭孺人。
她急忙把郭青澜拦下:“郭孺人,书房里都是男人,您过去不方便,万一郡王他们有事商量,女眷也不便过去听。。。。。。”
“那说的是后院里的人,我这不是本来就住前院吗?自然与她们不同。”
郭青澜进武阳郡王府,已经快半年,可惜郡王出门就用了四个月,要不孩子都该有了。现在两人齐心协力,郡王对她更是宠溺,她有这个信心。
素心不甘心,追着郭青澜后面说:“郡王不喜欢嫔妃抛头露面,再说,郡王妃知道了,也会责备您。。。。。。”
她不说后面那句还好,郭青澜本要缩回来的脚又迈了出去。
素心头皮都发麻,孺人还是太年轻了,进府之后又一直顺风顺水,没碰过壁。。。。。。没办法,她只好跟了过去。
郭青澜住的是西偏殿,书房就在对面的东偏殿,她端着参汤走到书房门口,听到里面几个男人不知说了什么,正在哈哈笑。
这还不好?郡王心情好着呢。郭青澜抿嘴一笑,一掀布帘走了进去:
“郡王,妾给您送参汤来了。”她装作不知道里面有别人,看到几个男人都在看自己,赶紧将参汤放在郡王面前,笑道:
“妾不知郡王有客人,打扰了。”
李悕看见她进来,满脸诧异,瞟了一眼跟在后面的素心,面无表情的说了句:
“有劳。退下吧。”
郭青澜这才意识到,郡王毕竟是郡王,自己玩火了。她脸上保持着微笑,低头退了出去。
退到门外刚要走,书房里又传来笑声:
“郡王好福气,难怪最近出来喝酒也少了,原来是得了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