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允许浑水摸鱼,不允许偷奸耍滑,有专门的人负责一组或者一小队的工作。
所以只要勤劳肯干,他们现在就和城里的工人差不多,每个月都会拿到十元的工资。
这不是全年的,可是到秋天的时候他们还会拿到承包费,承包费可以换钱,也可以换粮食,都是自己说了算。
从春耕算起,他们会领到八个月的工资,然后和一年的承包费。
初步测算,一个成年劳动力,一年到尾可以赚到八十元现金,这基本是固定的。
这对于全年到头手里只剩下几毛钱的人家来说,不亚于天翻地覆的变化。
家里人口多,劳力多的,一个月甚至能拿到将近一百元钱。
当然了,也有人说这还不如自己去种呢,最起码打到的粮食除了交公粮之外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可是马上就会有无数人去反驳他,你自己去种有这么优良的种子吗?有这么高效的绿色农家肥吗?
甚至是有一点,所有人都喜欢,就算秋天颗粒无收,他们只要是做到自己应该做的活计,那么钱一分不会少,承包费也不会差了,这是有县城给做公证的,也白纸黑字的写在了承包协议上。
当然了,这些人里都是勤劳肯干的,无论是什么样的方式对这片土地他们爱的比谁都深沉。
话扯的有些远了,不过韩李氏扫视了一眼西洼屯不远那一片麦田巡逻的民兵,韩李氏皱着眉头又回了村子。
韩六丫目前并不能去往太远的地方,也就是附近,但是基地家属院她确实能去,可是撞上乔青玉一次之后马上就被打了回来。
她现在还在努力查找原因,也找了一些古籍资料,她想,最可能的原因应该是乔青玉身上有什么东西,但现在她无从得知,并且也没有接近乔青玉的理由,哪怕乔青玉已经知道她就住在这里,也从来没到她这里来。
可能是没有将她放在眼里,也可能是不敢见她。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她想要做的事情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乔青玉,基本上都在学校里,可学校太远,除非她去学校附近租房子。
想到这里韩六丫低声的说道,“奶奶,再过一个多月乔青玉就放暑假了,我们去学校附近租房子也没什么意义,倒不如这一个月我将三番魂体琢磨透彻。”
韩李氏神色复杂的看了一眼韩六丫,“行,这事奶奶也帮不上忙,你自己说了算。”
……
尽管这一天是周三,可是坐落于西川农业学院绿化带的一眼水井出水了。
学校没有给学校的学生放假,但是学生会的团支部的以及学校中层以上的一部分管理人员。再加上各个院系的导师班主任班长,这加起几百人都围在水井的周围。
不说他们附近干活的社员也都纷纷的跑了过来。
这里已经打井打了两个多月了,期间还断断续续的,据说是没钱了,要弄到钱之后又开始接着打,旁边的挖塘也提前处理好了,但是这些社员们都觉得这些学生就是拿钱霍霍着玩儿呢。
从古到今都不知道多少年了,这农田里就从来没有打出过一眼井过,前年的时候有个姓陆的大领导不也带着一群人来这里打井吗?
最后在测量土壤之后就放弃了,再也没有提起这茬。
所以这里说打井的时候一开始大伙都很关注,可后来社员们早已经就不当回事儿了。
但是却很佩服这些学生的毅力,因为在这样的荒沙地带,他们果真就将大麦草苜蓿还有水杨木都给种活了。
所以到了后来地里需要浇水的时候,他们主动就让他们去小河沟挑水,可惜的是因为用水量大,用了几次之后小河沟的水就干了,在那以后这些学生再也没有来,他们到这里来浇水,很多都是从家里带水。
所以说现在的年轻人素质就是高啊,后来他们对这也多了很多关注,只不过地里的活也多,他们这一片都是自己家的地,不像人家下溪公社有科研基地的人,将他们的土地承包过去做实验田,他们只能自己干。
忙起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眼井已经打成了然后出水了,看着略有些浑浊的水被学生一桶桶的打上来倒到旁边的挖塘里,这些社员们蹲在挖塘边,有一个年龄大点的老人家不可置信的转圈走了一下,然后又去井边看了一眼,眼眶就湿润了,嘴里喃喃的说道,“祖祖辈辈都说了,这片地是打不出井来的……可哪里想到这竟真就打出来了。而且距离地面也不是很远,老天爷终究是给了我们活路的……”
虽然这眼水井并没有在西川农业学院绿化带的中央,但这也比这些人从小河沟高或者从家里带水要近了好多好多。
乔青玉就问勘探系的同学,“附近的土地你们都看过了吗?”
勘探系的苏同学点点头,“看过了,我们也是准备了一段时间,只有这片区域地下水距离地面最近,其他的实在太远,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打了不值得……”
我在年代文里暴富
第400章
但是,不管怎么说,有这一眼水井的存在就证明着未来也许还会有第二眼第三眼。
改变环境迫在眉睫。
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到陆晔了,和陆晔通了电话,让陆晔找一勘探局的可以去四处走走,也许就有距离地面比较近的地下水源呢。
毕竟今年的西川气候和降雨量要比去年还要好上十个百分点。
……
乔家大队制种基地正在建设之中,水泥马路已经全部修建完毕,村子里的四条主干道,然后从村里通向公社,公社又通向县城的。
为此县城还专门举办了一个仪式,第一辆车是乔家大队的拖拉机,放了鞭炮,戴上一朵大红花,一路突突突的朝前开过去,后面几辆马车跟着,在后面是不少特意光着脚丫的社员。
不光是乔家大队的,还有其他大队的老百姓们。
就是特意来感受什么是水泥马路的。
而乔家大队和贺家屯中间那条河现在已经开始建桥了。
武修凯没有到乔家大队来,乔志材对桥梁建设也不懂,是常秘书到乔家大队来的,找好了建造桥梁的省城工程队。
勘探了一番之后就开工了。
建造桥梁和盖房子修马路还不一样,有点飘了的乔志海还想进这个工程队,被乔志远给臭骂了一顿,然后李铁也敲打了一番,这才老实了很多。
乔家大队有奖励基金这笔钱批下来之后,所幸的是并没有被以各种名义的截留,基本上全部到位,但并没有放在乔家大队的账户上,毕竟只是一个大队,而是放在公社单独的一个账本。
这些奖金主要用来基础建设,水利建设,机械化补贴,再就是新时代农民的技术培训等。
等这些基金下来马路修好之后,乔家大队社员们的心也终于从高高的云端落到了实地。
毕竟穷日子过多了,冷不丁生活突然之间发生巨大的变化,适应不了也是正常的。
但却也不得不说,人的适应能力又是极强的。
林文现在正式调到了制种基地的实验室,资金已经到位,相关人员也到位,从上到下都大力支持,没人敢在这件事情上做文章,所以工作一切都很顺利。
看着图纸,林文以前永远都想不到,自己有一天竟然在这样的地方工作,但同时压力也是巨大的。
而且现在这里最缺的依然还是人才,他去找乔志远大队长,“我有两个同学都是学农业的,今年就毕业,他们想在暑假到乔家大队来实习。”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添了一句,“如果这里好,他们准备毕业之后要求主动分到咱们乔家大队来。”
乔志远眼睛一亮,伸出蒲扇般的大手,猛劲的拍了一下林文,夸赞道,“不愧是咱们乔家大队的女婿,干啥都想着咱们这里,你跟他们联系,只要他们愿意来,咱们敞开大门欢迎他们。”
林文的人和他的名字差不多,斯斯文文的,身体有些单薄,所以当年在这里当知青的时候,因为实在承受不了这里艰苦的劳动,就找个当地姑娘结婚,因为他媳妇能干,家里帮手也多。
所以他此时被乔志远一巴掌打的差点没趴在地上,但他还是站稳了身形咧咧嘴,又试探着开口道,“大队长,前段时间我和你说的两个知青他们又和我联系了,现在他们想回来。”
乔志远想起来了,这事儿乔青玉和他电话里说过,让他考察一下人品,因为他对这两个人的印象不大深,都是林文说的,如果没什么问题自然欢迎他们回来,但是这里不缺干活的,只缺技术性人才,也就是说没有一技之长,回来也没什么意义。
毕竟已经不是从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乔家大队。
“让他们来吧,不过要考试,如果考过了欢迎他们再次回到乔家大队。”
林文笑了,这两个同学脑子都好使。
他们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是韩树回城之后就进了工厂,对机械比较熟悉,他之所以想回头大队,也是因为他和后妈闹翻了,家里实在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他年龄不小了,谈了几个对象都被他的后妈给搅黄了,所以他想离开老家,正好在这期间和林文联系上了,然后才知道乔家大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他就动了心思,不管怎么说,这里是他熟悉的地方,至于以后,先脱离家庭再说吧。
韩树性格比较老实,说白了就是有些懦弱,所以他才会这样。
而另一个则是因为处的女朋友被他们单位一个领导的儿子给抢走了,他将那个公子哥打进了医院,在他父母的百般求情之下,才私下和解,但是他也被开除了公职,正巧,他就是学水利的,也是目前乔家大队急需的技术人才。
林文松了一口气,忙说道,“大队长,那我回头就给他们打个电话。”
“行,你通知他们吧,想来尽快来,这有专门人给他们考试。”随后乔志远就说道,“走,你跟我去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