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天之境。”孔子捋着胡子说道。
碰
碰
碰
伴随着大地震动的声音,子路从冰库之中拿着一小罐儿雨前毛尖过来了,开始沏茶、泡茶,同时瞪着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睛,好奇的瞅着庄子。
第十六章 庄子的发现
“那么孔子道友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鲁国你修炼速度这么慢,即使有着举国之力供应,也就才初入大周天,而在大明朝,即使你只是一个小小的翰林官,却能这么快的成就无漏境高人呢?”
“甚至就连仲由师侄,也已经气血运转周身,看起气息,恐怕距离无漏境也没有多少距离了。可是在鲁国之中,仲由师侄恐怕才刚刚成就小周天不久吧。”
听到这里,孔子用力的点了点头。
“道友说的这个问题,我也发现了,还曾经很用心的思考过。如今想来,不过是以下几个原因罢了。”
“大明朝武道发展历史悠久,各种辅佐用的药膳,极为完善。对武道的理解,也堪称完备,再加上此地有充足的高手论道,所以此地修炼速度较快。”
“而鲁国有什么呢?即使是道友口中的举国之力供应,也最多只是让丘能够一天吃一只羊罢了,更多的丘也吃不完,吃了也没用。至于各种药膳,鲁国还需要从新配置,可是药膳也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里面的门道,也是很深很深的。”
同样的一种药物,生长在向阳之地和阴森之地药效就不一样!
同样的一种药物,生长在北方和南方,药效还是不一样!
同样的一种药物,今年和明年的药效,仍然不一样!
这才是药膳的坑爹之处!
单纯的记住药方有用吗?
没用!
即使是孔子,也顶多只能配置一些筑基用的基础药膳。对鲁国国君这样的人来说,倒是恰到好处,但对孔子自己来说,没什么用啊。
“此外,就是天地精气的差别。大明朝的天地精气较为浓郁,而鲁国的天地精气极其稀少,近乎于无。在此地修炼一天,就顶的上鲁国三天。”
“天地精气,便是今日庄周要讲述的内容。”庄子说道。
“在大明朝有一个传说,是刘伯温斩龙的传说。据说在那以前,先天高人即使不说随处可见,但也不在少数。”
“光是有史可考的,就不下双掌之数。徐达、朱洪武等那一批开国君臣是先天高人,斩龙的三个道士:刘伯温、铁面道人、张三丰也是先天高人。”
“可是自从刘伯温斩龙之后,天地间就再也没有诞生哪怕一位先天高人。至少从老夫收集到的信息来看,就是如此。道友你在翰林院之中呆了许久,知晓的应该更多,那么斩龙之后,到底有没有新的先天高人呢?”
听到这里,孔子端起了面前的茶杯,皱着眉头慢慢的喝了一口茶,片刻后还是摇了摇头:“没有!”
“哪怕是王阳明、戚继光二人,也只是无限接近先天,而没有成就先天,此事在内廷秘录之中记录的清清楚楚。”
“那么为什么斩龙之后,先天就成了传说?为什么斩龙之后,就再也无法诞生新的先天?其中的奥秘又是什么?”
“斩龙,斩龙,斩的究竟是什么龙?这龙和天地精气之间,究竟有何联系呢?如果是龙脉的话,那这龙脉本质上又究竟是什么玩意儿?刘伯温能斩龙,我们能不能续一条龙呢?如果可以,是不是意味着此界的大明又可以诞生新的先天呢?”
“如果此事成功,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列国之中,重复此次实验呢?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有朝一日,我们可以在列国之间,掀起一场超凡复苏呢?到那一天,岂不是人人皆可习武?甚至有朝一日,当我们彻底弄清楚先天的奥秘,人人先天也不再话下!”
听到这里,孔子二话不说,咕嘟咕嘟的灌了好几口茶水,也顾不上品茶了:“庄周道友,你莫要诓我!”
“而且,你要莫要继续大言大语了。”
“你说的这些很是美好,你描述的景象实在是太过光明,但这终究只是未来,你得跟我说说,你这几年来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果?有成果了,我才好帮助你不是?”
“成果当然是有一些的,我们习武和天地间的精气是有直接联系的。老夫曾经一双脚踏遍大明朝千山万水,然后老夫就发现了一件惊人的事实。”
“东北之地,辽东之地的天地精气浓度明显高于中原,中原又高于南方水乡,草原的浓度则是和南方水乡差不多。”
“怪不得,怪不得东虏高手这么多,大周天境的白甲兵,每一旗都有数十上百之多,八旗的旗主们,更是各个无漏境,我原先还以为他们都是绝世天才,可想一想就知道,绝世天才哪里是那么容易扎堆出现的?”
闻言,庄子不屑的撇了撇嘴。
大明朝屡屡败于东虏之手,可不是因为东虏太能打,更不是因为东虏高手众多,而是因为大明朝太过腐朽!
东虏的高手就是再多,能比翰林院多?
白甲兵是很能打,但八旗兵中的白甲兵全部加在一起,顶多一千人而已。
而大明朝光是翰林院里面的翰林,每三年就有数十,这么多年下来,还在翰林院里苦熬的,没有八百也有六百。
理论上讲,若是这七八百翰林官儿愿意为朝廷效死,那么他们就能干掉东虏最强的白甲兵。
看着庄子那不屑的小眼神,孔子立刻就明白了庄子的想法,有些落寞的道:“哎,是丘想的太简单了,道兄继续。”
“发现了这一现象之后,我就前往海外,甚至是前往大明朝之外的地方。我发现距离大陆越远,天地精气的浓度就越低,距离大陆越近,天地精气的浓度就越高。”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子路摸了摸后脑勺在心里默默的想到。
“后来,我距离大陆越发遥远之后,我就发现了另外一个事实,那便是当远离大陆达到一定距离之后,天地精气的浓度就会降低到一个固定的区域之内,不在有明显变化。”
“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子路接着想到。
虽然子路什么都没有明白,但孔子显然是理解了庄子的想法,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庄子。
“此外,老夫还发现,深山老林之中,天地精气浓度要显然高于闹市。而终南山、泰山、昆仑山等地的天地精气浓度,又高于寻常山脉。其中,昆仑山天地精气浓度最高、终南山次之、泰山最次……”
第十七章 搞事情搞事情搞事情
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晚上,孔子便带着庄子一起吃了顿便饭,然后一起回到了京城之内自己的府邸之中。
“庄子道友,此地并无外人,此刻可以说说你今日过来的真正目的了吧?”孔子淡淡的道。
“今日过来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论道。这第二件事乃是受王诩道友所托,过来看住你,盯住你,免得道友一不小心破坏了王诩道友的布局。”
“这些年来,老夫游山玩水,走遍大明山河,甚至还曾经前往过海外,一路上有许多道友资助老夫,有的给天材地宝,有的给银子,有的给人力。”
“墨翟道友、王诩道友都曾经在老夫的研究上出了大力,虽然老夫素来不喜人世间的种种烦忧、礼节,但礼尚往来的道理还是明白也愿意接受的。”
“如今京城这局棋已经到了即将收官的时刻,天启皇帝已经撑不住了,孙武道友的楚军也进入了关中,要不了多久便会抵挡京城,这种时候翰林院的力量就显得很是凸出。”
“虽然翰林院素来保持中立,不参与任何朝政,但王诩道友认为,仲尼道友你有能力使得翰林院不再中立。所以受他所托,老道就过来看住你这个变数。”
“原本王诩道友不是这么说的,原话说的比较绕,比较委婉,但老夫觉的,大家都是玄门同道,有什么不能说开的呢?所以就直接来拜访你并告诉你我的意图。”
“王诩道友实在是想太多,丘虽然也是一个读书人,但是和如今朝堂之上的那些读书人不是一路人!”
“所以,在丘看来,如今的京城,不过是狗咬狗一嘴毛,阉党也好,东林党齐党浙党也罢,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若是有朝一日,丘可以登上高位,必然要实施改革,好好的整顿整顿如今的读书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侮辱了读书人这三个字!”孔子斩金截铁的道。
听到这里,子路认真的点了点头。
可不是嘛,那群读书人实在是忒迂腐了、忒保守了、忒落后了、忒无耻了、忒……
“不过道友可否告知仲尼,王诩道友究竟在计划着什么?难道他真的想造反不成?若是如此,那翰林院是万万不可能保持中立的。”
如果是狗咬狗一嘴毛的政治斗争,那翰林院的大小官儿们自然是保持中立,但要是王诩想要造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王诩道友的计划其实很简单,甚至简单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说着,庄子便乐呵呵的喝了口茶。
“王诩道友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抢一笔就跑!”
“如今的京城,乃是天下核心所在,这座城市聚集了数不清的财富、数不清的人才。以京城为核心的大小城镇,更是聚集了数百万人口,这些都是王诩道友想要的!”
“所以王诩道友的计划是这样的,当楚军攻破京城之后,便展开一场有计划有组织的……额,劫富济贫。”庄子反复思考之后,使用了劫富济贫这个词。
“如果一切顺利,那么王诩道友会带着三千锦衣校尉,孙武道友会带着八千楚军,前者负责专门寻找财富,后者负责解决一切不服。”
“最终,在边军到来之前,王诩道友会带着京城以及京城附近城市的金银财宝、各种工匠、大夫甚至是军户、老兵们一起,从天津离开。”
“接应他们的是刚刚接手颜思齐基业的阖闾、伍子胥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