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大成的观点是建立在王镐观点之上的,他先是完全肯定了王镐的说法,然后又说起大宋朝国内的情况,尤其是黄河以北的民不聊生和恢复生产的困难。
最后范大成提出结论,王镐说得对,金国一定要打。但是大宋朝的国力已经损失得很厉害了,所以这仗应该让天赐军去打。
天赐盟和金国打起来,双方都会实力大损,坐收渔人之利的自然就成了咱大宋朝。如此一来,岂不是更好?
“卑鄙小人。”王镐怒视着范大成骂道。
范大成撇了王镐一眼,不屑地说道:“太尉大人莫要忘记了,你是大宋的臣子。”
这话实在太损,立即就把王镐给噎回去了。
被范大成这么一搅合,出兵的希望立即渺茫起来。有那急于立功的武将再次出班启奏,说是打仗可以练兵,建议把新招募的士卒与现有的大宋禁军混编在一起,然后用金军这块磨刀石,来磨大宋新军这把刀。
这提议更是扯淡,立即就被众人给否了。把新军和旧有的禁军混在一起,哪里还是新军了,全都会成为老样子,那还招募新军干啥。
这时小太监悄悄凑到赵榛的旁边,说是太原镇抚使岳飞送来奏章。
赵榛接过来一看,岳飞竟然也是请战的,说是要趁着金军与天赐军开战之机,率领太原守军征讨金国。
镇抚使又不是大将军,职责是镇守地方,哪里有出兵征讨别国的道理,立即就让赵榛给否了。
扯淡的大朝会一直扯到晚上,大家各自回家吃饭。赵榛回到寝宫想了又想,把大宋的现状捋顺一遍,觉得此时确实不是征讨金国的时机。
以大宋的情况,起码也要三年才有与金军正面一战的实力,眼下还是好好训练新军,恢复黄河以北三路之地的生产才是正事。
另一边的田十一却已经抵达了辽东,但却没去事先说过的锦州,而是到了宁远城。
金军派出十五万大军绕过草原攻打天赐盟的北方,天赐军不还以颜色怎么行。田十一打算兵出山海关,攻打金国的产粮地。
王镐在大宋朝堂上说的那番话真的非常有道理。为什么打仗和打胜打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战火烧到敌国的土地上去。
想想后世的米国,就知道这套理论是从哪里来的了。
天赐盟的征兵工作一直很顺利,许多年轻人带着大红花,穿着精神的新军装,想着光荣立功后的荣耀,还有天赐军超一流的各种待遇,纷纷成为天赐军中的一员。只是他们训练的时间实在太短,想要上战场却是很困难的,除非把队伍里新兵的比例降下来,才可能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此时方和尚、李拼搏、刘光世已经各领了一万天赐军,迎着北方而来的十五万金军迎战去了。
那三万天赐军之中,新军的比例达到了三成,勉强保持着能顺利完成各种战斗任务的水准。至于战斗力,那得打了之后才知道。
只不过北面来的十五万金军正在与当地原住部落打仗,为的自然是抢夺食物。
方和尚、李拼搏、刘光世三路天赐军各自向北挺进着,至今也没与金军开战。
传回来的情报说,十五万金军好像正与“室韦二十五部”打得有来有往,而且落入下风的好像是金军。
三万天赐军已经去了北面,田十一想要兵出山海关进攻金国,兵力便显得捉襟见肘起来。
关锦防线的守军再一次进行整合,并调动起来。挤了又挤,终于挤出了两万人,同样夹杂了三成的新兵。
牛皋、林冲、吴春夏、关胜等将领率军出征,其中有林冲率领的七千骑铁。而王进取却留在后方练兵,天赐军需要更多的骑铁,甚至是骑铁兵团。
金国山海关附近,自然是金军重点布防的区域,广宁、义丰、望都、卢龙、安喜都驻扎着重兵,总数怕是不下五六万。
按理说这么大一片地方,又紧邻天赐军,布下二十万大军都不为过。问题是此时的金国与天赐军一个样,严重缺兵。
天赐军缺兵是因为地盘突然变得太大了,金军缺兵则是因为,近几年被天赐军打得太狠了。
此时金国的土地名义上比宋国还辽阔,天赐军征讨金国,竟然只派了两万人马,这实在是有些托大。
更过分的是,区区两万人竟然还敢分兵,同时进行两线作战,这就显得有点看不起人了。
天赐军虽然分了两路,但却步步为营不急不躁,缓缓向前推进着。
在天赐军手中吃过多次大亏的金军空有骑兵在手,却不敢出城野战,反而一个个缩在城里打算守城,让牛皋等人大跌眼镜。
对于拥有着大炮的天赐军来说,攻城本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结果人家金军也学聪明了,城门洞里堆满了碎石,任你把城门轰成渣也打不进城去。
轰不开城门的天赐军改变了策略,开始轰城墙。在爆破弹的火力压制之下,天赐军能够挡住弓箭、铅水、滚木礌石的土坦克,直接推到城墙
牛皋第一天攻打广宁就把广宁的城墙炸塌了好几段,接下来就是攻城战了。
大炮一直持续进行着火力压制,火药弹和火枪在坍塌城墙的狭小区域里,发挥了巨大的杀伤力。
此时天赐军的火药弹根本就不需要点燃火线,有根绳子拉出来就可以向外扔。只有冷兵器的金军,根本就承受不了火器的狂轰滥炸,很快便丧失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
天色将晚,金军弃城而走,天赐军一战便攻陷了广宁城。
天赐军入侵金国的消息火速送到大兴府之中,整个金国朝廷立即为之震动。
大宋最强县令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这才是大炮啊
这天赐军也实在是太欺负人了,去年入秋刚刚占了广阔无边的东部土地,如今竟是又打了过来,难道是想要把燕云十六州也抢占过去不成?
更多的金国大臣却在心中暗暗责怪皇帝完颜吴乞买,若不是皇帝陛下冒然向天赐盟北地出兵,又怎么会惹得天赐军大举进攻燕云十六州啊。
说大举进攻这话实在是有些夸张了,因为天赐军总计只派出来两万人而已。
完颜吴乞买此时同样挺后悔,也觉得天赐军是他给引来的。只是人家天赐军都打过来了,此时唯一应该想的问题是,如何把侵略者打回去。
只用了一天时间,广宁城就被攻陷了,来的天赐军肯定挺能打。金国新征召的士卒去了肯定白给,金军老兵却没有那么多,也舍不得送到天赐军的炮口前去送死。
于是吴乞买将完颜希尹和完颜宗干叫到床前,商量了一个多时辰,最后决定征调部族兵对抗天赐军。
部族兵可以说是辽国留下的优良传统了,因为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部落族民。
从前的辽国每逢战事,辽国皇帝便会颁下圣旨,下令让更个部族派兵帮着契丹人打仗,而且不给钱不说,还不管饭。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辽国兵马才会有“打草谷”的习惯。因为辽皇不给军粮,想吃饭就得自己出去抢。
一直以来金军都看不起那些部族兵的战斗力,所以大仗小仗都是靠着金军自己打。如今正是金军青黄不接的时候,吴乞买、希尹、宗干终于把部族兵的事情想了起来。
反正部族兵战死不用发丧葬费,打仗既不用提供武器装备又不用给钱给粮,这么好的“凯子”为啥不用啊,大不了出兵的部族减免点赋税也就是了。
圣旨快速送了出去,旨意中严厉的措辞,吓得南京道各部族不敢有任何迟疑,连忙调集部族里的勇士向石城而去。
女真人比起契丹人可残暴多了,部族的头人和首领们都很害怕,担心自己成了女真人立威的目标。那积极的态度,就好像是自家的后院让人抢去了一样。
短短时间里,石城一带便云集了十三个部族共二十多万大军。而这个时候,广宁、义丰、望都、卢龙、安喜、马城、茂乡已经全部落入天赐军手中,两万天赐军再次汇合成一路,直奔石城而来。
各城战败的金军虽然如丧家犬一般,但折损却并不很大,这完全得益于各城守将的互通有无。
守将们已经偷偷达成协议,暗中保留自己的力量,让部族军冲到前面去和天赐军拼命。
心眼儿这东西谁都有,只不过金军将领们的心眼儿损了一点,利己了一点。
各部族来的“大官人”们也是心知肚明,可人家金军战力强悍,而且已经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主人。他们这些个部族军,也只能咬着牙给人家当炮灰。
部族军一百多年来早就养成了习惯,每逢打仗必须打草谷,因为不打草谷就没吃的。
只不过这次有点特殊,因为他们是在本土上作战。所以当天赐军还没到达石城的时候,石城一带的老百姓,就已经快被部族军给杀没了。
能种地的契丹汉人一般都不是部族人,而部族人大多都会放牧,所以部族兵都有数量不菲的骑兵。
当听说天赐军大部分都是步兵以后,各部族的大官人、小官人都很高兴,金军的将领却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们,因为他们真的很傻。
实际上南院大王田十一这名字,部族的大官人们都是听过的,金军屡次败于天赐军之手也是知道的,不过具体怎么败的却不清楚。
他们毕竟是边远部落的族民,金军对于战败的事情向来没脸向往透露,所以部族兵们都以为,天赐军也如金军一般是强大到无可匹敌的铁骑。而如今只是对付步卒的话,部族兵的心里压力莫名的便消失了。
当天赐军来到石城附近的时候,战士们都惊呆了。遍地的死尸,身无片缕的妇人,满是献血襁褓里的婴儿。
为啥金国的军队在屠杀自己的百姓,而且手段如此残忍,难道是自己的队伍走错了方向,已经走回到天赐盟的地盘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