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实有一些病人一直在关注着我,我也很久没有坐诊了。所以,我出来坐诊,正好满足这些一直关注我的病人们的需求。”
“说到底,还是教授的医术和医德,赢得了病人们的认可呀。这样也好,从另一方面说,也是为我们长洲医疗界争光。”陈伟伦本来就想借这个题目做些文章。
“是啊,这样一来,也无形中提高了慈心医院的知名度。”
“我想听听两位的意见和建议,看看我们医院在将来的发展上,该怎么走?往哪个方向走?”施远腾确实想听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我觉得,医院的发展,到了这一步,已经基本完成布局。下一步,应该往新技术的开展方面,多想办法。”
“比如,内镜的使用,微创技术的使用,无痛技术的使用,等等。这些技术的开展,会为医院带来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作为医院的院长,林宇宁的建议,具体又中肯。
第四百九十四章 专业的黎明
“林院长的建议,确实切中要害,我回头要与他们商量,逐步引进这方面的人才。如果有需要,还请林院长在技术和人才培训上,多多帮助。”
“施主任放心,只要有需要,我一定会尽力而为。”林宇宁对于施远腾提出的要求,从来没有第二句话。
“林院长的建议,非常专业。我提不出什么专业性的建议,不过,按照教授原来的设想。在现在医院的基础上,办好一家养老院,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在整个长洲市,还没有一家高水平的、令托管的家人们放心的养老院。如果教授往这个方向发展,我相信,以教授的一向风格,一定能办一家高质量的养老院。”陈伟伦依然没有忘记当初医院的规划。
“以陈局看,办养老院,可能会遇到什么政策性的问题和经营上的风险?”施远腾当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
“政策性的问题会有,但问题不大。国家在这方面是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的,这一点,我可以帮忙协调。”
“经营上的风险,我认为不是很大。一旦建成,我们政府部门会帮助你们,对外进行大力度的宣传。毕竟,养老这个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政府也想很好的将它解决。”
“呵呵,陈局总是给我们信心。不过,我还是担心,在咱们长洲以及长洲周围的城市,对养老这一块,需求究竟要多大?”
“毕竟,前期的投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一旦建成,没有人入住,这笔钱就打水漂了。”施远腾说出了他的担心。
“这样吧,如果教授信得过,我来负责进行市场调查。将长洲市,以及长洲市周围的城市对养老的需求进行调查。”陈伟伦抓住机会,主动提出,由他出面,进行这方面的调查。
“什么话,陈局是我们的朋友,焉有不信任之理?谢谢陈局,我等候陈局的好消息。”施远腾知道,由陈伟伦出面,会省事很多。更重要的是,施远腾相信,陈伟伦是真心想帮助自己。由他拿到的数据,一定可靠详实。
“来,我们再敬陈局和林院长。”施远腾说罢,与黎明站起来,再次与林宇宁和陈伟伦碰杯。
这顿饭,施远腾并没有抱有什么期望。他就是想见见两位朋友,与他们聊聊天。不过,在与他们的聊天中,施远腾还是收获不少。
回到家里,施远腾与黎明坐在家里继续喝茶聊天。印象中,他们俩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样单独进行长时间的聊天了。
“腾哥,今天林院长讲的,还有陈局长讲的,都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一个是将医院做强,一个是公司做大。”
“嗯,我也这么认为。其实,这些都在考虑中,但是,还是以前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人才。特别是林院长说的这些,没有人才,是绝对不敢去试的。”
“至于养老院,可行性很大,但必须规划好。我不想因为养老院,而将医院的名声搞臭。我们的养老院,一定是起点高,质量好,服务好,收费合理。所有这些,缺一不可。”
“对,到这个份上,不做则已,做,一定要做整个长洲的最好。”黎明也非常认同施远腾的想法。
“要不要现在告诉一灯?”
“暂时不要,等明天起来再说。”施远腾并不想将自己赶得太紧。
“哎,阿明。那天我和李总、凌董和潘董他们吃饭,他们问我对未来市场发展的看法,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他们。我现在说给你听听,你看是不是靠谱。”
施远腾将与李总以及那天晚上吃饭时,与凌世聪、潘董他探讨的问题,详细说给黎明听。
“怎么样,阿明,你怎么看?”
“腾哥的看法,我都很认同。特别是在芯片和人工智能,这两个领域,是未来国家必定会大力投入的方向。”
“芯片方面,要介入芯片的制造,我觉得他们无论资金还是人才,都是缺乏的。芯片是一条产业链,如果从材料研究入手,也许是可行的。”
“哦,你认为,芯片的材料方面,哪个方向是容易入手的?”
“呵呵,腾哥,芯片的任何方向,都不容易。我的意思,是在这些都不容易中,找出一些相对容易的,比如光刻胶。”
“别小看这光刻胶,在芯片的制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方面,日本人遥遥领先。不过,我们国家也有一些企业在逐渐渗透其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如果这样的企业,肯拿出股份来募集资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看来,黎明一直紧紧跟踪IT行业的发展脉搏,并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至于人工智能,涉及的范围也很广。除了主流的设备和软件,还涉及很多关联的设备和软件技术。”
“同样地,如果这些关联的设备和技术的公司,愿意拿股份出来融资,当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黎明的解答,将施远腾的想法,向专业的方向推进。
“阿明,如果有这样的机会,让你参与竞投。你有没有把握,在你刚才说的几个方面,抓住有前途的公司?”
“不敢说百分之百的话,但我对自己的研判,还是很有信心的。”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一旦有机会,咱们兄弟俩,在这个领域闯一闯。当然,如果有这样的技术,让我们掌握,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要掌握这样的技术,其投入和风险,要比在腾哥的带领下办医院,大无数倍。”黎明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我明白了,就算凌董他们想,也是很难做得到的。唯一的办法,是参与接近成熟的公司。”施远腾也知道,要创立一家这样的企业,其难度之大,不是建一家医院所能比拟的。
“不过,在汉南市,还有一个渠道值得一试。”黎明突然想起来。
“哦,说来听听。”
“汉南市大学众多,可以在工科大学里,找一找,看看有没有这样的研究项目和研究团队。如果有项目,有团队,而且还有接近成熟的技术方案,可以和他商量,将这些技术转化成产品。”
第四百九十五章 梦一样的人生
“对哦,这可是一个好办法。我记得,以前有一位朋友,请汉南理工大学的一位教书,帮助他设计臭氧消毒设备。最后,项目取得很大的成功,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还将进口的同类设备彻底打垮。”
“呵呵,真是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啊。”与黎明的一席谈,使施远腾受益匪浅。
“明天是周五,我们尽量自由活动,不去干扰他们的工作。明天上午,我们干脆去陵园看完倪虹和一凤。中午休息,下午再回仙游镇,拜访老朋友们。”施远腾将明天的行动计划说出来。
“嗯,这样也好,很久没有见过智哥他们了,确实应该见见他们。”黎明也很想见见对他们帮助很大的冯智、张为贤他们。
第二天早上,黎明与施远腾都睡到很迟才起来。昨晚,他们兄弟俩聊了很久,聊到很深夜,才上床睡觉。
两人洗漱完毕,然后到楼下一家装修得不错的饭店,吃点东西,再开车往陵园。
夏日的上午,天气异常闷热。他们将车直接开到陵园管理处,在管理处里,施远腾购买了一些鲜花和水果,然后往倪虹母女和杨修影的墓地走去。
来到倪虹母女的墓前,施远腾将鲜花和水果摆放好。施远腾与黎明一起,向着倪虹母女的遗像鞠躬。
随后,施远腾索性坐在墓碑前,用带来的餐纸,仔细擦拭墓碑。一边擦,一边说:“虹儿,今天我和阿明来看你们了。我和阿明现在都在汉南工作,一切都很好,你不必担心。一龙长得很像你,他很聪明,也很乖。在幼儿园,他的成绩是最好的。”
“还有,毓文对一龙很好,就像亲儿子一样待他。毓文也为一龙带来了一位小妹妹,一龙和小妹妹相处很好。你在天国,一切可好?”说着,说着,施远腾的眼睛红了起来。
此时此刻,施远腾才深刻体会到苏东坡的那首《江城子》。是啊,“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在施远腾的一生中,经历过的女人不少,能让他铭心刻骨的不多,其中有两位已经作古,而且,她们竟然葬在相邻的墓地。这些事情,施远腾也只能永远藏在心中,连亲密如黎明、毓文和张慧,都不可能得知。
将倪虹母女的墓碑擦拭干净,施远腾转过来,在杨修影的墓前放置了鲜花和水果。同样地,他也小心地将她的遗照擦拭干净。
看着那靓丽的身影,施远腾不由感慨万千。他有理由相信,如果杨修影不走,杨修影一定是他的终身伴侣。可是,这个世界没有如果,从来没有!
施远腾一声长叹,缓缓地站了起来。黎明知道,施远腾对杨修影的感情很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