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修影这一招,精准的打在郭华之流的“七寸”上,令郭华尴尬不已。施远腾也暗暗赞赏杨修影的机智与灵活,这是穆可俊做不到的。
杨修影请施远腾看的病人确实很特别。
这是一位三十二岁的女性病人,因为“吞咽费力,说话含糊,伸舌左偏”而入院。病人入院前曾经在另外一家医院住院,当时他们下的诊断是“多脑神经炎”,并使用大剂量的激素冲击治疗,症状没有任何改善,反而呈继续加重之势。
这次到人民医院来就诊和住院,他们一家其实是奔着施远腾而来的。他们听说施远腾在这方面很厉害,所以,才从医院出院,便马上转到人民医院来住院。
因为症状与体征很特别,杨修影也不敢下一个明确的诊断,当然也就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听完主管医生的汇报,施远腾意识到,这个病人的病史应该没有问清楚。在施远腾心中,清晰的病史对明确这个病人的诊断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施远腾用他的耐心,用他的经验,细细地询问病史。随着施远腾询问的不断深入,在旁边听的医生们的心中慢慢豁然开朗起来。
原来,病人的症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容易疲劳。吃东西时,一开始还可以,慢慢地,吞咽越来越困难,咬肌的力量越来越差,到最后难以吞咽,也无法咬动硬一点的肉类或者蔬菜。
同样地,说话也是这样,早上起来的时候,说话很清晰,到了下午,说话便含糊起来,口中的唾沫也难以咽下,必须频繁吐出来。
做体格检查时,施远腾发现,病人伸舌左偏,左侧的舌肌有轻度的萎缩,咽喉部的肌肉变薄,持续发“啊”音时,软腭运动会变弱,颈项部的肌肉疲劳试验和双侧股四头肌疲劳试验明显阳性。
“唉,我们被误导了,被病人舌肌萎缩和吞咽困难误导了,被外院的诊断误导了。”当施远腾问完病史和做完体查后,主管医生已经知道这个病人该下什么诊断了,不由发出一声叹息。
施远腾深深地看了主管医生一眼,说:“这种想法要不得,我们接诊任何一个病人,都必须有自己独立的主见,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错了就错了,如果总是将自己的错误归因于别人或者其他的原因,你永远不可能有进步。”
“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才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不足,才有动力去努力学习,逃避或者推卸责任,将会使你们裹足不前。这一点,我希望你们都要记住。”施远腾转而对跟着查房的学生和医生们说。
“主任,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一定改正。”主管医生听完施远腾的话,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所在。
“好,这种态度就很好。我们不怕犯错,每一个医生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犯错和纠错的过程。当你发现自己犯错越来越少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为高手了。”施远腾及时表扬主管医生这种勇于认错的态度。
“估计大家对这个病人的诊断方向已经明晰了,我不再在这方面啰嗦。我主要针对你们感到困惑的问题说几句。”施远腾的话,令跟着查房的医生们精神又为之一振。 “其实,就像刚才主管医生说的,你们主要被舌肌萎缩和伸舌左偏迷惑了。我想考考大家,重症肌无力分为几种类型?”施远腾说完,用眼睛扫向围着他的医生们。
对于背书,这些年轻人都不差,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将书上说的分型背出来。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将肌萎缩型说出来。这也难怪,在重症肌无力的病人中,这种类型十分少见。
“还有一种肌萎缩型,大家都没有注意到。”杨修影的基本功还是很扎实,及时做了补充。
“还是杨教授厉害,这个病人应该是这种类型,一会查完房,你们可以在杨教授的带领下,为病人做一次新斯的明试验,当然,也可以做一个肌电图检查,看看重频试验是否阳性。上午我没有门诊,等你们的结果哦。”施远腾说完,便示意杨修影继续带领大家查房。
“要说厉害,没有谁比主任更厉害,光是问病史,我们就远远不如。他那抽丝剥茧式的询问,大家都见识过了,有什么问题逃得过他的询问?所以,大家要记住,向主任这样的强者学习,你们才能变得更强。相反,如果你们总是盯着弱者,你们一定比弱者更弱。”杨修影的话,有点“含沙射影”的味道。
施远腾回到办公室,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静静地看书。上午十点半,杨修影走办公室,对施远腾说:“主任,新斯的明试验已经做了,结果阳性,效果非常好。”
“哦,那就好,这个病人言谈中有着明显的焦虑,你要注意。特别是学生们与病人接触时,说话必须小心,这种病人的心理是很脆弱的。”
“主任真是心细如发啊!接触病人的时间这么短,竟然发现这么多问题。好,我马上去和分管的医生以及其他医生说一下,确实要注意这个问题。”杨修影说罢,便转身离开。
在科室里,施远腾与杨修影之间,一如既往般说话,讨论,请示,外人根本看不出俩人有着非一般密切的关系。
第七十六章 开业前一天(一)
时间倏忽过去,已经来到12月18日。施远腾和杨修影早已安排好工作,施远腾特意安排穆可俊留守在科室,肖战鹏带着柳媚、倪虹、洪力他们,一大早便乘坐班车赶回仙游镇。他们知道,今天光凭傅一灯一个人,不可能完成开业前所要做的各种工作。
上午,施远腾告诉黎明,下午三点从长洲出发。黎明告诉施远腾,自己已经请了假,一会就发定位图给施远腾,让施远腾的车到他家楼下接他。
下午两点四十五分,这是施远腾与杨修影约好的时间。杨修影的车已经在施远腾所住的小区路旁等待,很快,施远腾背着一个背包走下来,钻进杨修影的车里。
杨修影的车并没有熄火,看见施远腾在副驾座上坐好,杨修影一脚踩下油门,车便沿着主干道缓缓开去。
“主任,咱们先去哪?”
“呶,这是我朋友发给我的定位图,你看看。”施远腾说罢,将手机放在杨修影眼前,杨修影瞄了一眼,心中了然。
“好,知道了。”说罢,方向盘一转,汽车拐了一个弯,进入另外一条支干道。
恰逢周末,路上人多车多。在长洲市,摩托车和行人随意在干道上穿梭和行走。长洲人有一个奇怪的逻辑,认为汽车不敢碰摩托,摩托不敢碰自行车,任何车都不敢碰行人。并认为,这条逻辑适用于任何道路。在长洲市区开车,没有好的车技和耐心,是很危险的。
杨修影的方向感非常强,她只需要看一眼定位图,便知道具体的位置,根本不需要导航。在这点上,施远腾远远不如她。
“一会接的是我的一位老友,叫黎明,你叫他明哥吧。”施远腾提醒杨修影。
“叫他明哥?会不会显得太亲热了点?”
“没事,很铁的哥们,亲如兄弟。”
“哦,明白了。”
汽车沿着一条双车道的狭隘的路走了一会,来到一栋楼旁停了下来。施远腾看见黎明背着背囊站在楼下,马上放下车窗,大声喊道:“黎明,这里。”
黎明听见,马上冲了过来,钻进车后座。
“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科室的杨修影杨教授,这位是我的老友黎明。”施远腾简明扼要地做了介绍。
“明哥好!”
“杨教授好!辛苦杨教授了。”
“呵呵,不辛苦,一会功夫而已。”杨修影一边说,一边转动方向盘,车再度动了起来。
汽车开出市区,很快便进入高速。高速的路况很好,再加上杨修影开车并不快,显得平稳安全。
“主任,明哥今晚的住宿安排好了吗?”
“安排好了,诊所招的几个护士都在家里住,今晚我和一灯住一间房,你和黎明各住一间,一灯已经布置好了。”
“腾哥,这样不好吧?你明天还要坐诊,要不我和你的学生凑合一晚?”
“不用,你没到过诊所,等你看见了,便知道一间房住两个人绰绰有余,互不影响。其他的学生安排到贤哥和智哥的家里住一个晚,特别是贤哥,家里就他们夫妻俩,有几个房间可以用。按照他的意思,战鹏他们都可以在他家住下,这个到时再说吧。”
“腾哥租这么大的地方?能撑得住吗?”
“黎志超你认识吧?”
“认识,仙游镇的大老板。”
“我租的地方正是他的物业,他说要免费送给我们用,被我拒绝了。现在的租金,可以说是友情价”
“也是,腾哥回来造福家乡,他这么大的老板,这么做也是应该的,赞一个。”
“这次回家乡办诊所,家乡的朋友们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实在感动。”
“腾哥这话有问题。”
“哦,有什么问题。”
“腾哥你想啊,像你这样的医学大咖,肯屈尊回到家乡这样的小地方,是家乡老百姓的福气。谁不知道家乡缺医少药呀,像你和杨教授这样的大咖回来,缺医少药的问题立马解决了一大半。所以,他们必须支持,相关部门也应该主动跟进支持才对。”
听着他们的对话,杨修影不由暗暗惊讶:这个黎明果然是主任的铁哥们哦。虽然他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但能与主任深交,一定有他过人之处。
随着与施远腾接触的增多,细心从杨修影发现,施远腾与与他深交的人,说起话来随意而自然,而且对方也是如此。
汽车很快来到诊所,并在停车区停好。
傅一灯、肖战鹏他们早已听见汽车的声音,他们都知道,老师回来了,便一起跑出来迎接老师。
施远腾、黎明和杨修影几乎同时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