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近年,才重新整合。”
“他是不世出的帅才,当时已是先帝在位的末年。前朝皇子之争,比起如今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他慧眼识明主,效忠了当今圣上。”
沈绛沉吟:“难怪那个人说,没有卫公,就没有今上。”
原来是真的。
“只可惜人的野心是无法制止的,这样一个不世出的帅才,竟也走上了不归路。”
温辞安不无感慨道。
沈绛抬头望着他,反问:“温大人,也觉得他是真的谋逆叛国?”
温辞安神色端肃冷静:“谋逆之事乃是重罪,需得三司会审,圣上亲自过目,方才能定罪。没人能将这样大的一个罪名,栽赃陷害给一个重臣。”
“你可知当年卫楚岚官至何位,圣上亲封他为镇国公,他亦是天下兵马大元帅。”
沈绛轻蹙着眉头,明明这个名字对她来言,只是个刚听说过的陌生人名字。
冥冥中,她却想要说什么,替他辩解。
“可你看我爹爹,他不也是被冤枉的,也有人诬陷他贪功冒进,贻误战机。朝堂之上,错综复杂,或许当年是有人……”
沈绛想着温辞安方才说的话,突然停了下来,心头砰砰直跳。
卫楚岚是皇上亲封的镇国公,更是兵马大元帅,若是真的有人能陷害他,那么这世间就只有一个人。
她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
反而是温辞安说:“三姑娘,我不知你是从何处听到这个名字,但是我可以告诉你。陛下极厌恶此人,听闻卫楚岚死后,陛下曾密令史官,将此人一切记载都尽数抹去。有一位史官不从,圣上便杀一人。有两人不从,便杀两人。”
当年史馆史官竟被屠戮半数之多。
永隆帝虽是强势君主,但并非是严苛□□之君王,这件事还是他自登基之后,头一次不讲道理的大开杀戒。
朝堂上下震惊不已,先后数百大臣,跪在金銮殿前的广场上。
沈绛听到此时,也惊诧不已。
她与永隆帝虽只有数面,可是在金銮殿上,面对自己弹劾他的亲生儿子,永隆帝还是对她留了情面。
帝王一怒,浮尸千里。
温辞安最后还是提醒道:“若是三姑娘只是好奇此人,今日听完,以后不要再提起。要不然,只会给姑娘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沈绛没想到温辞安这样的性子,居然还会好言提醒她。
她点头轻声说:“温大人所言,沈绛记在心中。”
待一阵风刮过时,沈绛发鬓的碎发飞舞,发丝飘起时,拂过温辞安衣裳,他垂眸,就看见自己臂弯那一抹乌发。
沈绛转头,见他发怔,顺着他的视线望去。
这才发现自己的一缕长发,不知何时落在他的臂膀处。
沈绛赶紧伸手抚顺自己的长发,歉意道:“抱歉,温大人,是我唐突了。”
“无妨。”温辞安声音清冷。
两人站在船边,聊完此事之后,有些相顾无言。
沈绛想了下,打算告辞,就听温辞安突然问道:“三姑娘与殿下那般熟识,为何要来问我这件事。”
方才他听沈绛说的话,谢应该对卫楚岚的事情,也知晓甚多。
沈绛愣了下,微低头,手指再次扶了扶鬓发,轻声说:“以前是我不懂事,对世子殿下多有冒犯。如今既然知晓了殿下的身份,自然不敢再多有叨扰。所以思来想去,只能打扰温大人。”
温辞安抿嘴,点了点头。
两人之间,又是一阵静默无声。
就在沈绛准备开口告辞,突然听到身侧的男子,缓缓开口说:“不算打扰。”
沈绛眨了眨眼睛,有些不解的望向他。
温辞安转头,望着她,一向古板肃穆的脸上,居然露出一丝笑意:“三姑娘来问之事,不算叨扰。”
沈绛愣住。
“若是日后三姑娘还有事,不知该询问何人,只管来问我便好。”
温辞安从来都是端方克制之人,在男女之事,更是从无半分越矩。哪怕他家的门槛被媒婆踏破,他都不曾对婚事有半分上心。
活了二十三年,从不知心动为何的人。
居然在此时,此刻,头一次对一个姑娘主动了一次。
沈绛微微抬起头,脸上带着错愕。
温辞安扭头,尽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冷淡些,他轻声说:“三姑娘在扬州帮我遮掩,这件事我一直未能报答。日后三姑娘有事,温子瞻必舍命相赴。”
冷风中,沈绛的脸颊又烫又热,整个人像是被放在火炉上炙烤。
许久,她才惊慌道:“温大人何必说这样的话,当初我求温大人替我父亲伸冤,温大人也不曾认识我,便一口应下。若真的论起恩情,只怕温大人的恩情比我大多了。”
沈绛说完,再不敢逗留,赶紧转身离开。
温辞安依旧站在甲板上,任由寒风拂面。
“一直都说过,温子瞻光明磊落,乃是当朝不可多得之人。如今看来,似乎是不尽然。”一个冷漠至极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温辞安心头幽幽一叹。
他缓缓转头,看着身后的谢。
他这一生算得上光明磊落,偏偏在这件事上,却极尽卑鄙。
自从沈绛上船之后,他便看出她与世子殿下之间的冷漠,居然无法克制本心,往前探了一步。
谢望着温辞安,幽深眼眸里透着冷光,“温大人,可还记得,欠我一条人命?”
“殿下之恩,温辞安时刻不敢忘。”
“不敢忘?”谢饶是心性坚韧,都被气出一声冷笑。
他说:“抢我的人,便是你对我的报答?”
温辞安淡然:“不知殿下这话,从何说起?”
谢一字一顿,语气极重:“舍、命、相、赴,这是何意?”
温辞安正色:“三姑娘在扬州不惜声誉,救我之恩,温辞安从来没忘。至于殿下之恩,日后只要殿下一声吩咐,只要不违反大晋律法,温辞安定不会推脱。”
好一个不违反大晋律法。
谢被气笑了。
他望着温辞安,冷漠道:“我与阿绛虽未经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却已是两情相悦。温大人乃是正人君子,日后还望你谨守分寸二字。”
谁知他这样的话,不仅没吓退温辞安,反而让他眉头微拧。
温辞安问:“殿下虽是天潢贵胄,身份尊贵不可言,可是殿下的婚事,真的能由殿下自己做主吗?”
谢冷眸微缩。
他慢慢捏紧手指,心头竟起了一丝杀机。
温辞安却只是垂眸,仿佛丝毫未感受到谢身上迸发出的杀意,语气平平道:“是臣下多言,还望殿下恕罪。”
谢却一下松开手掌,将双手背在身后,扭身对着江面。
“我欲做之事,无人能阻。”
他一向以弱示人,世人都以为郢王世子,乃是不恋红尘不眷权势之人,宁可抛却尊贵身份,也要遁入佛门。
他是旁人眼中高高在上的圣人,已活到四大皆空的境界。
可如今,谢却丝毫不惧怕让温辞安知道,他的真性情。
不过一句话,威势霸气尽显。
第 107 章(诀别)
第一百零七章
之后几日; 傅柏林带着锦衣卫的人,日夜守候,吃食饮水; 都一一检查。
总算是风平浪静的到了京城。
船只在码头上停下时,众人心头的大石头; 总算落了下来。
在下船之前,阿鸢便兴奋不已; 说道:“小姐; 咱们居然赶在元宵节之前到了京城; 我听清明说,京城的元宵节别提有多热闹了。”
“听清明说的?”沈绛饶有兴趣问道:“你何时与清明关系这般好了。”
阿鸢小脸一红:“也没多好; 就是他是京城人士,比咱们对京城熟嘛。他说元宵节灯会; 他知道一处特别好玩的地方。”
沈绛轻笑:“你还与他约了元宵节一同逛灯会?”
阿鸢睁大眼睛,闪过一丝慌张,她怎么说漏嘴了。
这段日子在船上她是瞧出来了; 小姐就是在跟三公子闹别扭了。
她也觉得三公子确实做的很过分; 骗了小姐这么久。
可是阿鸢看出来,小姐心底还是喜欢三公子的。
所以清明偷偷求她; 让她在元宵节的时候,劝小姐出来逛灯会; 她这才勉强答应。
船板搭好后,沈绛脸上蒙着白纱,与阿鸢一同下了船。
谁知刚走到船下,就见岸边一群人路过; 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沈将军当真是国之栋梁; 这刚从狱中出来没多久,就又上前线带兵打仗。”
“可不就是,这些北戎蛮子狼子野心,一天到晚觊觎咱们中原的大好河山。”
“只是苦了边境百姓,隔三差五要承受这些北戎蛮子的抢掠。”
“何止是咱们大晋的边境百姓,就连那些草原上的人也照样遭殃,前些日子不就有个草原上部落的王子,拼死来京,求皇上出兵平乱。听说这个部落的因为不给北戎纳贡,男人都被杀了,女人都被抢走了。”
这些百姓说起外族蛮人,各个义愤填膺。
只是沈绛路过时,听到这些议论,陡然站住。
她转头望向对方,忍不住道:“几位老丈,不知你们所说的沈将军是哪位沈将军?”
原本已经走出去一段距离的几人,回头一瞧,竟是个姑娘。
其中一位白发老丈笑了起来:“这位小姑娘,沈将军自然就是长平侯爷,今日皇上亲自在永定门前给沈将军践行,好些老百姓都去瞧了。咱们也是刚从那边过来,虽误了些开船的时辰,却也值得。”
“就是,就是,能瞧见如此壮阔场面,自然值得。”
沈绛被这个消息震住,站在原地,许久都说不出话。
“怎么会,”她轻声道。
这些人还以为她是因为没瞧见这样的场面而惋惜,还劝说道:“小姑娘,这送行的场面你虽没瞧见,可是皇上说了,他日沈侯爷得胜归来,必再御驾再临永定门,亲自为沈侯爷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