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今日叫你过来,只想问你一件事。”终于,谢微垂着眼眸,居高临下望过来。
傅柏林站在凉亭外面,谢立于亭里。
“殿下尽管开口。”
谢清冷声线响起,与周围突然而知的清风融为一体,缥缈如雾:“锦衣卫指挥使之重任,你可愿接下?”
傅柏林虽方才已听他喊过一句,此刻却还是骇得有些说不出口。
他微张了张嘴,只觉得喉咙发干。
男儿立于世间,又有谁真的能视滔天权势如无物。
终于傅柏林在神色几经变幻后,沉声道:“卑职定不会辜负世子期望。”
“好。”
前方传来的清冷之音,满意至极。
第二日,谢终于接到宫里传来的圣旨。
他久避京城,皇帝却有些不耐烦,将他叫回。这次倒是为了商议西北大营主帅之问题,沈作明战死之后,他的继任人选,应该尽快确定。
永隆帝坐在上首,望着底下众位大臣,问道:“众卿家以为,西北大营该由谁人接手,最为合适。”
“微臣以为,长信将军左丰年乃是沈侯之下第一人,善谋略,为人亦稳重,乃是继任主帅之最宜人选。”
“臣以为昭勇将军宋牧最为适合。”
沈作明手下四位将军,除了死去的许昌全,还有莽夫之名传遍朝野的郭文广,其余两人都各有优点,因此这才一时争论不下。
倒是谢坐在位置上,不仅一言不发,不时还以手抵唇,轻咳几声。
一副文弱的模样。
这叫最近京中甚嚣尘上的流言,越发有了几分可信。
这些日子因为谢避居护国寺,京城里都在传言,世子殿下旧疾复发,只怕是时日无多了。
此刻看着他这一副苍白柔弱的模样,众人倒是有几分信了。
“程婴,你身子若是不适,还是尽早让太医瞧瞧。”永隆帝关切道。
他好像忘记了那日在奉昭殿外的一切。
卫楚岚死了,所谓的卫楚岚遗孤也死了。
谢颔首,谢过皇帝的关心,这才幽幽道:“微臣以为,左丰年将军乃是沈侯之下第一人,只是西北大营乍失主帅,恐怕人心不稳。”
他还没说话,又轻咳了一声。
众人耐心等着他说完。
“所以微臣以为,此番不仅要重新任命一位主帅,还应封赏长平侯,以安军心。”
这话倒是引来众人的点头赞同。
首辅顾敏敬点头附和道:“长平侯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实乃忠义至极,更是我等朝臣及天下臣民之楷模。臣以为圣上若是想要抚慰边境战士之心,应该重赏长平侯府后人。”
永隆帝也考虑起来。
他们所言,确实不无道理。
况且他也痛心失了一名如此猛将,是以痛快问道:“众卿家以为,朕该如此赏赐?”
“臣以为此事还需……”
就在旁边一位大臣正要打岔,谢却突然打断他。
他起身冲上首一拜,恭敬道:“臣以为,长平侯膝下无子,唯有两女,理应封赏两位姑娘。”
沈作明膝下无子,也并未过继嗣子。
长平侯府的爵位,如今是悬而未决。
这次永隆帝望向谢,低声道:“程婴以为,该如何封赏?”
谢毫不犹豫道:“此番长平侯殉国,三姑娘沈绛远赴雍州,为父收敛,实为大义。当年皇上封赏沈侯爷为长平侯,便是希望边境长治久安,享太平盛世。微臣以为长平二字,不应断绝。”
“微臣以为,不如皇上封三姑娘沈绛为长平郡主,以安军心。”
谢说罢,跪拜在地。
虽远隔千里,他亦想要送她登云梯,以助她得偿所愿。
第 149 章(你觉得我这双手如何(加。。。)
第一百四十九章
奉昭殿内; 上首的永隆帝一言不发,反倒是几位辅臣大人,对这个提议颇为赞同。沈作明殉国; 身后只留下两个女儿,孤苦无依。
也幸亏这位三姑娘性子坚强; 扛得住大事,一听说消息; 便前往边关。
这等胆识和坚韧; 确实是值得称赞。
在朝为官; 谁不想一世尊荣,拜相封侯; 荫庇子孙后代。
沈作明无男丁继承爵位,长平侯府的命运便不知在何方。
如今若是能册封沈氏女; 倒也不失一种告慰英灵的方式。
于是众人齐齐赞同谢的想法。
毕竟之前沈绛身份之事,并未闹大,哪怕韩氏和霍贵妃联手做局; 想要坐实沈绛卫氏余孽的身份; 可是却因阿鸢而功败垂成。
永隆帝似乎害怕旁人提起卫氏旧案,竟将此事压了下来。
是以除了当日知晓真相的人之外; 旁人都以为沈绛是因为沈作明而离开京城。
所以朝臣对谢的提议,并无异议。
永隆帝未当场表态; 只是在众朝臣告退时,将谢留了下来。
“你可知你方才之提议,实乃罪大恶极。” 永隆帝脸色阴沉,显然是不悦谢的主张。
虽然永隆帝未杀沈绛; 饶她一命,但她的身份始终存疑。
谢居然还敢提议; 册封她为郡主一事。
谢并未露出惧怕的神色,反而淡然解释道:“圣上息怒,微臣以为沈侯爷身死殉国,理应厚待其后人。”
永隆帝怒道:“沈氏后人,并未只有沈家三女一人,沈氏嫡长女身份亦是尊贵。”
“微臣之所以提议册封沈氏三女,一是因为沈侯出事,是沈家三女亲自前往边关,收殓沈侯爷,如今西北大营虽表面平稳,但失了主帅,将士岂能不人心浮动。沈绛目前便在边关,册封她有利于安定军心,。二则卫氏余党兴风作浪不断,此番册封沈绛,便是彰显皇上对沈侯的厚爱,以可避免日后有人再次利用沈绛身份作祟。”
果然上首的永隆帝,在听完这番话,果然面色平静,不复刚才的怒气冲天。
皇帝一直揪心西北大营,如今外敌环伺,若是边关不稳,便会引发滔天后患。
谢之话,不无道理。
沈绛身份存疑,也顶多是存疑。
但如果此刻以沈氏女的身份册封她,他日卫氏余党便不能再以她的名义兴风作浪。
先前皇帝就没杀沈绛,如今沈作明死了,若是贸然再动她。
难免不引起天下人的非议。
永隆帝竟发现谢这个提议,居然是解决目前危局的最妥善办法。
谢离开奉昭殿,走到殿门外,他忍不住侧头看向一处。
那是当日阿鸢被行刑的地方。
就是在那里,沈绛亲眼看着她被打死。
那日阿绛看向他的眼神,谢觉得自己这一世,都不会忘记。
眼底温柔不复,唯有滔天恨意。
谢知道自己今日为沈绛请封,并非她所愿,可他只想护她周全,保她平安。
唯有让永隆帝亲自封赏她,才能彻底打消皇帝对她的杀意。
皇帝杀人并非只是赐死,他手中还有锦衣卫。
当初建威将军许昌全通敌一案,因为牵扯到魏王,永隆帝为了保全皇家脸面,便派锦衣卫暗杀此人,伪装成北戎人所为。
可见锦衣卫这种脏活,平时没少干。
如今沈绛远在边关,哪怕倾尽所有,他也要护着她。
三日后,永隆帝下旨,封赏沈作明之女沈殊音为寿安郡主,嫡三女沈绛为长平郡主。
永隆帝或许是想压制沈绛,并未只册封她一人。
而是连同沈殊音一并赏封。
如此厚赏,一经颁发,便是引得天下人盛赞皇上英明万岁。
只是封赏诏书送往边关的同时,郢王世子谢再次病倒,待太医诊治,世子之病需要静养。
一时间,原本在太子谋反案中乘风之上的谢。
竟是被迫修养在家中。
原本众朝臣以为,这位殿下在日后便会手握大权,权倾朝野。
倒是被这身子给拖累了。
另一边,一队锦衣卫护送传旨之人离开京城,前往边关。
他们未到边关之时,沈绛已经在雍州城的将军府关了好几日。原来这两天她便让人收罗民间擅口技的艺人。
若是雍州没有,便到别处去寻。
好巧不巧,雍州还真有这么一位,当即就被请入了沈府。
只是沈绛专门给这手艺人一处安静院落,每日前往一个时辰,旁人不许跟着。
外人也不知,她跟这手艺人究竟学的是什么。
倒是林度飞这日来城中办事,顺便到将军府拜访她。
沈绛瞧见他,倒是格外开心:“你来的正好,我还打算这两日去军中找你。”
“三姑娘有何吩咐?”林度飞好奇道。
沈绛轻笑:“我与诸位将军的赌约,你可知道?”
这事岂能不知。
虽然大帐中商议的事情,但是也有藏不住事的,这件事还真的传遍军中。
原本沈绛想要留在西北大营之事,在军士中便是两极分化。
有人觉得虎父无犬女,沈侯英雄盖世,三姑娘定然也不差。
那日她站在点将台上说的话,还是戳动了不少人的心。
因此有人服她。
但也有人觉得,行军打仗并非儿戏,哪有女子能入军营的,这位三姑娘瞧着娇滴滴的模样,只怕连把剑都握不住。
林度飞作为曾经亲眼看过沈绛出手的人,自然不信她提不起剑这种话。
只是打仗多艰难,战功亦不是戳手可得。
虽然沈绛亲口说出,若是不立战功,便离开西北大营。
但是她说的一月之期,都过去四五日了。
也不见她到军中点兵,也不见她练兵。
林度飞都替她急了。
一听她说,林度飞赶紧点头:“自然是听说的,一月之约,转身便至,不知三姑娘有何打算。”
“我正要与你说呢,你有兴趣与我一道吗?”沈绛淡然望着他。
林度飞有些震惊:“三姑娘想要我做什么?”
沈绛:“战功,我手下无兵,自然需要你助我。”
林度飞虽来西北大营不过半年,但是他年轻气盛,又身负如此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