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时,春鸢领进来一个穿着件褐色禙子的妈妈,一张富态的圆脸,光滑的发髻上簪着根花纹细密的银簪子,垂在身侧的手上看不出什么劳作痕迹,保养得很好。
一打眼便知道是当家夫人跟前有头有脸的妈妈。
江宛的心一下子悬起,别人家越是郑重,就说明吃了亏的一定是安哥儿。
可安哥儿那样好脾气,待人进退有度,怎么会与人起争执呢?
江宛的脸色骤然沉下去。
但很快,她露出个淡淡的笑来。
“怪我眼拙,不知妈妈如何称呼?”
第五十一章 是非
出乎江宛意料的是,汝阳侯府来报信的妈妈并不曾露出心虚来,而是挺直了腰板,堂堂正正道:“老奴姓吴。”
江宛又问:“不知妈妈为了何事而来?”
这一问,吴妈妈的气势便落了下去,她腰身微弯,恭敬道:
“夫人想必也听说了,府里的五少爷做生日,因与江少爷交好,特邀了他来帮着待客,却没料到宴上各位少爷们闹起来没轻没重的,不过江少爷并没有受伤,倒是江宁侯府的程三少爷和孙太尉家的大少爷受了些伤,还有靖国公李家的七少爷也伤着了,靖国公夫人不愿意善罢甘休,非要叫了各家亲长,争出个是非曲直来。”
说到这里,吴妈妈叹了一声。
“我家夫人本想去少傅府上请了江老祭酒走一趟,奈何府上说老太爷不知道去哪里钓鱼了,找不见人,江少爷便让来找您,老奴才腆着脸上门来。”
她说着,还是有些忐忑地看了一眼江宛。
江宛端坐主位,面无表情地抚着茶杯。
见她如此表情,吴妈妈心里暗道要遭,如今在汝阳侯府坐着不肯动的那个靖国公夫人就是个破落户出身,闹起来不管不顾的,连脸都不要,若是眼下这个郑国夫人也不依不饶,那今儿这不过是孩子间打打闹闹的小事,怕是要吵到金銮殿上去了。
而江宛其实并没有什么想法,她还在捋人物关系。
汝阳侯家的仓哥儿找江辞去帮忙,本是件好事,却不料宴中少年们因为某件事打架了,暴风眼中心应该就是江辞,毕竟他没受伤,这位吴妈妈却专程来请她了,而之所以没有受伤,应该是是有人为她的安哥儿出头了。
吴妈妈提到的孙太尉家的大少爷就是孙羿,江宁侯府的程三则是程琥,至于靖国公家的七少爷,这个她不太清楚,但她知道靖国公府因为三代里没有出过一个顶用的,已经渐渐没落了,在京城世家中几乎是最底层。
若是靖国公府真的纠缠个没完,说不定是想坑些好处。
江宛抬头道:“吴妈妈先下去休息,待我更衣,便即刻启程去府上。”
江宛的语气还算柔和。
吴妈妈暗暗松了口气,恭顺地行了礼后,就随着春鸢退了下去。
江宛径自起身,跨过隔扇门,进了内室。
梨枝跟着进去,她本是要为夫人更衣的,一时却不知该怎么打扮夫人才好。
夫人还在守孝,衣裳都是素净的,首饰也不能戴。
江宛看梨枝捏着对珍珠耳铛,在原地急得团团转,不由笑道:“咱们又不是去比美,还指望着艳压群芳,就这样吧。”
梨枝讪讪放下了手,却又有些心疼地看着江宛。
江宛便与她解释:“要应付那个场面,我是越朴素越好,好叫他们都知道,我是郑国夫人,满屋子女人里最尊贵的一个。”
那些什么侯爷什么国公听着吓人,本朝裁定侯夫人的品级,其实是依照侯爷所任官职品级,一般来说,侯爷或者世子都会顶个二品上下的武官虚衔,他们的夫人自然也到不了一品,可国夫人多用来封皇后的母亲,是确凿的一品。
江宛深吸一口气。
她这人没别的毛病,就是护短。江辞是她亲弟弟,敢欺负他的人,她一个也不会放过。
“走吧。”江宛抬脚跨过门槛。
她一身素白,不施粉黛,然而面容依旧明艳,微昂着头时,姿态像是要去迎战。
马车上,春鸢向她说着从吴妈妈那里打听到的细节。
汝阳侯府的这个宴与其说是郭仓的生日宴,倒不如说是给他三哥办的相亲宴,别家有差不多年纪的儿女,都愿意来凑这个热闹。
郭仓胆子有点小,也喜欢念书,虽比江辞还大两岁,平日里交际往来,全是江辞挡在他前头,这次的事情,也是如此。
靖国公家的老七李牍一向招猫逗狗不正经,嘴也贱得很,这回在郭仓面前说了两句不中听的话,江辞听见了就站出来讥讽了回去,然后李牍就回嘴,不知道说了什么,竟然激怒了江辞。
江辞扑上去,就要打李牍。
郭仓见了,怕他被人打,连忙抱住了江辞。
江辞毕竟只有十一岁,十三岁的郭仓虽然体弱,但也困住了他,他们两人就扭在了一起,这时候,孙羿不知怎么就冲上来打了李牍。
李牍很有靖国公府那股一脉相承的人渣气质,因此跟江宁侯府的老三程琥臭味相投,程琥一看李牍被人打了,便冲上来打孙羿,边上的少年人劝的劝,拉的垃,总算把他们三个分开了。
可李牍两个眼圈乌青,孙羿嘴角紫了,程琥脸上一个鲜红的巴掌印。
他们家里的大人都在汝阳侯府吃宴,立即就请来了,可说起来,江辞才是那个根儿,他又死活不肯说当时李牍到底说了什么。
孙太尉夫人在外人面前,一向护着孙羿这个继子,自然据理力争,将矛头指向了李牍。
靖国公夫人不依,说不过两句笑话,就要打人,分明是江辞的错。
江辞年纪最小,又没有长辈护着,于是处境窘迫。
汝阳侯夫人虽心疼他,但也怕人说她偏帮,又有靖国公夫人一味拍着大腿哭嚎,她也是迫不得已,才找人请了江宛过去。
江宛坐在马车上,光是听描述便觉得怒火中烧。
因江宛特意吩咐了,驾车的范驹比往常稍稍赶得快了些,一时不巧,转过街角时险些与另一辆马车相撞。
不过两辆马车上的主子都有急事,因此都没将这点磕碰放在心上,否则若是两厢一问,便知道对面马车上是旧相识了。
迎面而来的马车上,余蘅的左手把玩着两颗核桃,正靠着假寐。
他的马车缓缓拐进平安街,眼睛毒的便晓得,这是要往皇宫去了。
余蘅这回进宫,倒真是有事。
刚收到的飞鸽传书,北戎使团已经过了瀛洲,正式进入了大梁地界。
事关重大,沿途一应布置还要问过承平帝的意思,余蘅必得亲自入宫。
大梁与北戎相安无事了三十年,都不曾闲着,各自养精蓄锐,屯兵买马。
时逢南齐被大梁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西北诸部又被北戎一一收服。
这两个领地相接的庞然大物,似乎也到了一决雌雄的时候。
第五十二章 太后
为着北戎使节的事,余蘅与承平帝商议良久,期间,承平帝又宣了宁剡。
宁剡是皇后的娘家侄子,十四岁便随着父兄上了战场,征战十载,战功彪炳。
他早年在南边跟南齐人打仗,承平帝御极后,才将他调入镇北军中。镇北军早年被交到他父亲宁统手中,他一去,宁统将军与他便应了那句上阵父子兵,委实一段佳话。
宁剡年前因养伤才回了汴京,人们说起他来,第一个提到的往往并不是他的功勋,而是他已经二十五岁了,却仍没有娶妻。
按理说不该如此,他们宁家出宿将,益国公霍家倒了后,军中便数他家的声势最高,愿意与他结亲的不在少数。
可他偏偏就是全看不上,听说回京养伤的这几个月,隔三差五便要被祖母韩国夫人用拐杖抽上一顿。
所以陛下召他入宫,他乐意至极。
承平帝也看出宁剡的乐意来,于是谈定了个大概后,对余蘅道:“我与少昀再商量些细枝末节,你去慈尧宫看看太后吧。”
余蘅也不是个揽事的性子,又与宁剡自小有些嫌隙,便爽快道:“是,臣弟告退。”
……
江宛到汝阳侯府时,本以为夫人间的气氛会剑拔弩张,可事实上她只听见……
“咱们那时候都说大团花样俗气,眼下那些小姑娘却都爱穿些杜鹃月季。”
“何止,不艳的都不肯穿。”
“胡姐姐说的对极了,我家燕姐儿便是如此,上次跟针线房里要了块碧青的料子,说是要配紫色的菖蒲,我都说……呀,郑国夫人到了。”
此言一出,厅里的四位夫人都站了起来,江宛依次扫过。
最不情不愿的一定是靖国公夫人,她辈分比在座的都高,约莫有五十来岁了。
最年轻的是太尉家的填房孙夫人,她脸上的表情透着股轻松,可见到底不是亲儿子,没有多上心。
还有两位夫人都是三十出头的年纪,坐在主位的应该是汝阳侯夫人,剩下的就是她的表姐江宁侯夫人了。
汝阳侯夫人是主家,领头迎了上来,眉眼舒展,鼻挺唇丰,大约是个爽朗的性子,手一抬,就要给江宛行礼。
江宛侧身受了半礼,又福了回去。
汝阳侯夫人这样做派,其余夫人自然跟着她。
江宛落落大方,依旧只受半礼,却也坦坦荡荡受了半礼。
夫人们身后都跟着自己家的孩子,江宛也看了个遍。
孙羿避开她的视线,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程琥黑着脸,偶然瞥来的一眼中隐隐含着歉疚,江辞眼圈有些红,头发也乱了。
江辞身边比他略高一些的男孩子,应该就是郭仓,模样与他母亲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至于站在角落的畏缩少年,想来是那位挑事的李牍。
江宛一笑:“诸位姐姐不必让了,我年纪最小,坐在末位是应该的。”
她说着,坐在了靖国公夫人的右手边,对面是孙太尉夫人。
汝阳侯夫人看她已经坐下,也不多劝,自坐在了主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