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来的很及时。”孙立恩皮笑肉不笑的点了点头,这个赖医生给他的心理压力实在是有些太大,以至于孙立恩自己不自觉的摆出了一副防御的姿势。“赖医生……听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吧?”
“不是。”赖谦宏摇了摇头,然后迅速转移了话题,“病人在什么地方?咱们先看过患者之后再聊天吧?”
“患者……现在恐怕没办法接受询问。而且也做不了评估表。”孙立恩看着赖谦宏手里捏着的厚厚一叠纸质评估表道,“我请您来会诊,主要是有些精神科用药上的疑问。”
“这样啊。”赖医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虽然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孙立恩很明显能感觉到面前这个年轻医生的情绪有些低落。这种非常微妙但是直白的情绪变化让孙立恩的情绪稍微稳定了一点,至少现在看起来,赖谦宏医生看上去像是个正常人了。“这种问题直接问药剂科其实也是可以的吧?”
“药剂科的执业药师们对用药反应知道的比较多,但是我还有些专科上面的问题想要问问您。”孙立恩从一旁拉出了一张椅子,示意赖谦宏先坐下,然后自己转身端了两杯热可可过来。“首先,我想请教一下您,躯体化障碍的定义。”
。
第二百零四章 头疼(补10月7日1/1更)
为了一个用过镇静药物而昏睡的病人请会诊,理论上应该选择有处方权的精神科而非心理咨询科进行会诊才对。毕竟心理咨询科的临床心理师们大多没有处方权,而他们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则是谈话和各种评测表格。对于一个正在昏睡的病人,临床心理师们能够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但孙立恩请会诊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给自己解惑。不管是在宁远医学院里,还是在四院急诊,又或者是在吴友谦院长和老东西的训练中,临床精神科的内容都少的可怜。
孙立恩想要解决的最关键疑问只有一个——曹志全被诊断为躯体化障碍的时候,做出诊断的医生都看到了什么症状。仅凭一个“躯体化障碍”,孙立恩是没办法反向推断出接诊医生当时所有的考虑的。状态栏的提示让孙立恩直接把疾病类型锁定为了具体的器官病变,而孙立恩现在绞尽脑汁想要搞清楚的,则是自己和当初诊断的医生之间究竟看到了什么差异。
“如果是ssri五羟色安再摄取抑制剂)的话……隔了几个月再用镇静类药物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赖谦宏医生沉默了一会后说道,“不过这个诊断……我也不好确定。当时的医生究竟看到了什么症状,这个大概只能等到详细的诊断纪录送到了之后我才能下判断。”
孙立恩沉默了一会后问道,“如果仅凭他现在的症状呢?可以肯定的是,他有阵发性全身肌肉痉挛,有……认知能力衰退。”凭借着曹志全的自述和之前询问家属所获得的病史,孙立恩能够提出的症状只有这么两条。夜间急诊ri头部扫描还没有做,因此能拿出来提问的也就只有这两条了而已。
“躯体化障碍当然会考虑,但是……也得排除其他的问题。”赖谦宏考虑了一会后摇了摇头,“我会考虑首先给患者做个头部ri,然后看看有没有器质性病变。如果器质性病变不严重或者根本就没有,那我会首先考虑ci。只有排除了ci这个选项之后,才会去考虑躯体化障碍。”
ciidgnitiveipairnt),中文译名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这是一种介乎于正常和痴呆之间的状态。患者会遭受到轻微的记忆障碍困扰,但对日常生活影响不算太大。有大约15到20的ci患者最终会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症。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吧?这个我知道。”孙立恩终于在茫茫的知识盲区里找到了一丝自己听过的东西,他高兴了几秒钟后,又被新的问题所困扰,“你的意思是,你怀疑这个病人可能是个早发性的阿尔茨海默症?”
赖谦宏被孙立恩的问题问住了,不过他被问住的点并不在于“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症”,而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ci……好像是叫这个吧?就是idgnitiveipairnt……”他抬起头,有些不好意思的对孙立恩道歉道,“我对这些病的大陆叫法还不是很习惯。”
“确实是叫这个名字。”孙立恩有些好奇了,“你是香港来的?我听你的口音可不太像。”
赖医生笑了笑,“当然不像香港啦,我是台湾人——我是高医毕业的。”
·
·
·
等到赖医生离开了办公室,孙立恩重新打开了面前的电脑开始下医嘱。
台湾医生孙立恩以前一个都没见过,不过就算见到了,感觉也没什么不一样。大家都是在四院里工作的同事,最多就是外地来的医生,以前没见过而已嘛!还能有什么区别呢?反正大家都是中国人。
不过对于大陆的专业名词翻译不太熟悉,这个就有点麻烦。难怪这个赖医生之前会用ssri来代指五羟色安再摄取抑制剂——估计这玩意在台湾的译名和大陆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按照赖医生的说法,还是需要一个脑部ri的结果才能判断。只要之前精卫中心的医生是正牌医生而非假冒的外行人,那他们也一定做了相应的检查,并且排除了ci的可能性之后,才会做出躯体性障碍的判断。
换言之,孙立恩现在可以肯定,之前的曹志全的ri结果应该是正常或者只有轻微病变,并且绝对没有脑白质高信号这种ci的标志性病变。
既然如此,那状态栏提示的全脑皮层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就很值得研究一下了。这个提示孙立恩见到的次数还算比较多——一般来说,出现了脑缺血、颅内肿瘤、脱髓鞘病变以及感染性脑脓肿的患者会经常出现脑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的提示。
但是全脑皮层……这可真没见过。孙立恩一边下了急诊ri的检测医嘱,一边调出了曹志全的急诊血液检查结果。果不其然,和感染有关的指标一切正常。
也就是说……不是感染性的脑脓肿。孙立恩搓了搓自己有些扎手的下巴,脑缺血会导致患者的脑功能异常,从而出现精神症状和认知能力受限。但这个……精卫中心的医生们应该不至于注意不到。毕竟脑缺血的症状实在是太过明显,只要医生们脑子还在正常运转,就基本不应该误诊。
那么……可能是颅内肿瘤或者脱髓鞘病变?孙立恩首先排除了脱髓鞘病变的可能性。这种病变有非常明显且标志性的变化,患者会有手套和袜套状的四肢感觉衰退。以曹志全那个大喊大叫把什么事儿都往外喊的样子,他不太可能会漏了这一点没有提。
“所以是……肿瘤?”孙立恩皱着眉头敲了敲桌子,肿瘤这一块领域仍然是他所不熟悉的。原因也很简单,肿瘤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有急性发病的可能。急诊接诊到肿瘤患者,只有在本院肿瘤科床位已满,而外院患者转院过来无处可以安置时才可能出现。
换句话说,孙立恩对肿瘤的认识基本就和对精神科疾病的认知程度相似。除了学校里教过的那些比较笼统的内容以外,他对肿瘤的了解基本都来自于偶尔的会诊和新闻。
如果是脑瘤,全脑皮层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难道是意味着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全脑皮层?这不应该吧……?癌细胞是没有正常细胞功能的,如果全脑皮层都已经出现了癌细胞,那患者的意识和几乎所有大脑所控制的功能都应该受到了极大损害。这种状态下,别说躁狂似的大喊大叫了。他应该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整个人除了偶尔全身肌肉痉挛以外什么都做不到才对。
所有的可能都被排除,但证据本身就摆在这里。这种诊断上的巨大反差让孙立恩实在是有些头疼。
。
第二百零五章 苦工(补10月8日1/1更求订阅)
孙立恩这个人是有一股子轴劲的。当这种轴劲体现在平时工作中的时候,就会具现为“自愿加班”。
按照病人的情况和目前的排班顺序,孙立恩其实大可不必这么麻烦还要亲自动手。只要和值班的袁平安说一声,让他第二天早上给曹志全开出相应检查即可。
但是轴劲上来了的孙立恩可不管那么多。这么一个病情可以被成为“诡谲”的病人正躺在住院的病床上昏睡呢,这孙立恩哪儿能睡得着?
虽然能够理解很多医生平时工作太忙太累,所以才把一些病情较轻,而且情况稳定的病人放在第二天再处理。但是孙立恩自己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那股子从心底里像只小猫爪子一样轻轻撩拨着心脏的好奇,是催促着孙立恩主动加班的主要动力。
面对这样的病人,哪个医生能不好奇?
MRI要做,心电图和X光胸片也顺便做一个孙立恩一边动力满满的开着医嘱,一边琢磨着各种可能。他现在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着曹志全的病情。最简单最直接的病因自然是血管方面的病变。也许是供血不足导致了他的大脑功能出现障碍。那么做一个颈部动脉的多普勒超声检查就很有必要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孙立恩的推理结果,而做个心电图和X光胸片其实应该算是急诊科医生的职业病。急诊科遇到的稀奇古怪的心梗病人简直不要太多,他们的稀奇古怪则各有特点。有些病人表现为压根对不上号的牵涉疼,有些则干脆表现出精神症状。总而言之,对急诊科医生来说,遇到症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病人,先做个心电图看看是最保险的。就算患者心电图检查没有出什么问题,那至少也能迅速的排除一项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致命的高危因素。
曹志全进入到急诊室不过二十分钟,急诊的医生们为了搞清楚他身上究竟有没有外伤就花了好几分钟的工夫。所以曹志全还没有做过心电图既然要查,那就一次都查完。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孙立恩用鼠标在屏幕里一阵狂点,过了十几分钟后,他才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