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小麦的家住在板桥村,属于山区地带,因村头有一座三国时期修建的石板桥,故被命名板桥村。
在水阳镇一带,板桥村算是最偏僻了,加上土地贫瘠,当地的村民至今还没有完全脱贫。
从水阳镇到板桥村,约有十七、八里的路程。
下了车,程小麦驮着帆布包,一手拖着一只拉竿箱,来到镇街头,看能不能搭个顺便车子赶到家。
就在程小麦四处张望间,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他身后响了起来:“哎呀,小麦,是你么?”
程小麦回头一看,认出是本村的郭保全。
郭保全和程小麦年龄差不多大,打小经常在一块玩。眼下,村里像他一样的年轻人,都跑到外面打工去了。可郭保全是个残疾人,不能做苦力活,家里凑钱给他买了一辆三轮车,专门跑镇上帮村里人代购一些农用物资什么的,从中挣些辛苦费。
“保全哥,是我,小麦!”
程小麦赶了过去,朝他三轮车里瞄了一眼,发现装的都是一些鱼肉糕点水果还有鞭炮红布条什么的,忍不住好奇地问道,“村里谁家要办喜事啊,买了这么多的东西?”
郭保全哈哈笑道:“这车里的东西,都是帮你家买的!”
“帮我家买的?”
程小麦一时间懵圈了,挠了挠脑袋,“保全哥,你不是逗我吧,今天我家要办什么喜事啊?”
他怎么想都觉得不合常理,一个姐姐嫁出去有几年了,家里只有父母两人,有什么喜事可办的?
即使家里要办什么大事,也会提前通知自己的呀。
郭保全笑着说道:“小麦,今天是你家开秧门的日子啊!”
听他这么一说,程小麦不由得恍然大悟:“啊,原来今年是轮到我家开秧门了啊,看来我回来的还正是时候!”
清明泡稻种,谷雨开秧门,一春一年饭,种植不等人。在皖南一带乡下,开秧门可是一件大事情,半点马虎不得。
所谓开秧门,是指在一个村子里,有人家率先破土引水插秧的第一天。开秧门要选在风和日丽、没有土瘟的日子,插秧前还要举行开秧门仪式。
在举行开秧门仪式的时候,全村人一般会赶来捧场,家主焚香点烛上供品,燃放鞭炮,祭土地神,吃芽稻粑粑(芽稻粑粑,是清明播种剩下的稻芽,晒干碾成粉,以红豆为馅做成的食品),喝开秧酒。然后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到田间插上第一行秧。
这时,家主下田将拿起村里长者的秧,唱插秧歌,插头趟秧;凡是喝过开秧酒的村上人,也都跟着陆续下田帮忙。
板桥村虽然是山区,可山脚下也有一片水田,被分给了一些村户。虽然田亩不多,但各家都将开秧门当作了头等大事。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谁家都想借着这个日子,讨一个好彩头。
程小麦没想到今天是自己家开秧门的日子。他能感觉到空气里有一种春天波动的味道!
“小麦,快上车,你家里人还等着我采购的东西,祭土地神呢!”郭保全拍打了一下还有一些愣神的程小麦肩膀,笑着催促。
从水阳镇到板桥村这段路,可不怎么好走,一路颠簸不停。好在郭保全的驾驶技术不错,那辆三轮车在他的操纵下,好像有了生命似的,一路呼啸着向前冲了过去。
在快要进入板桥村的时候,程小麦远远地就看到在自己家的水田边,聚集了一村子的人,父亲程土旺和母亲钱红英,正喜笑颜开地和别人唠叨着什么。
程小麦发现姐姐程雪雁也从夫家赶回来了,此时,她正提着一只大水壶,挨个给别人倒茶。
水田里已经布好了秧把子,十几只白鹭好奇地在秧把子间飞来飞去。
三轮车开到田头,眼尖的人立即叫嚷了起来:“哈,什么风把小麦也吹回来了啊!”
“小麦,你怎么赶回来了?”钱红英惊喜地跑了过来。
程小麦下了车,扶住钱红英,笑道:“妈,公司给我放了假,我正好回来休息一段时间!”
在回来的路上时,程小麦已经给自己编好了各种还乡的理由,开玩笑,如果让老爸知道他辞职回来要种田的事情,那还不活扒了他身上的一层皮。
从小程小麦就领略过老爸的那火爆脾气,一旦惹他起了老毛火,下起手来绝对不会手软。
看到程小麦回来了,程土旺没有像老伴那样喜形于色的,他只是多看了儿子两眼,眼睛里却是满满的慈爱。
“小麦,你回来的正巧,爸年纪大了,今天就由你顶头祭拜土地公了!”姐姐程雪雁笑道。
还没等程小麦来得及接话,程土旺脸色一沉,道:“雪雁,你别将小麦扯进来,这开秧门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他有什么资格祭拜土地公?”
“爸,你就让我试试呗!”程小麦有些不服气地说道。
他这次回来,就是铁下心要当一个地地道道的种田手,如果连祭拜土地公的资格都被剥夺了,以后别人会怎么看自己?
在板桥村要想成为一个种田好手,一定要在家中得到祭拜土地公的机会。
听了儿子的话,程土旺非常生气:“胡闹,祭拜土地公这么大的事情,岂是由着你狗屁倒灶随便试试的?”
“依我看,小麦完全可以一试的!”就在这个时候,从人群中传来一道颇显苍桑而不失洪亮的老者声音。
第3章 神农使者
说这话的人,正是板桥村须发皆白的伍夫之,只见他上身穿了一件月白色对襟粗布唐装,下着一条蓝色灯笼裤,脚蹬一双元宝黑布鞋,气质儒雅,又不失乡土气息。
伍夫之是板桥村年龄最长的老者,自幼熟读《四书》、《五经》,为人处世,特别注重礼仪,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种田好手。可以说,他在村民心目中是一位威望非常高的老人,他说的每一句话,没有人不听的。
每年开秧门,不论是轮到谁家,首先得将他先请到家里来喝早茶,吃点心,有什么困惑的事情,就向他请教开解。
伍夫之这么一开口,程土旺吭吧了一下,说道:“伍老,小麦年纪轻,不善农活,这祭拜了土地公后,还必须要领头插秧,他哪中啊!”
听程土旺这么一说,伍夫之伸手捋了捋下巴上的一缕胡须:“土旺啊,此话差矣。小麦是水阳镇附近唯一考上京都名牌大学的农家子弟,拿过去的话说,那可是万里挑一的状元郎啊国。农活好孬不计,这次开秧门由他出面当领头人,不仅你程家有脸面,全村人也跟着长脸啊!”
“伍爷爷,谢谢您的关爱!”程小麦赶紧的向伍夫之鞠了一躬。
“小麦啊,爷爷看好你!”
伍夫之朝程小麦翘了一个大拇指,接着冲着在场的人将手一挥,大声说,“时间不早了,准备开秧门仪式!”
伍夫之一锤定音,程土旺不好再说什么了。他阴沉着脸,在暗中狠狠瞪了儿子一眼,那意思就是你小子爱逞能,如果你将开秧门仪式闹砸了,看老子怎么收拾你。
这时,众人开始忙碌了起来,端上鸡、鱼、肉等三牲祭品,以及芽稻粑粑和各种糕点、酒,一一呈放在地头的香案上。
钱红英将一条红绸带系在了程小麦的腰间,程小麦双手从伍夫之手里接过三柱已经点燃的香,来到香案前。
噼——啪!
第一筒炮竹冲天而起,伍夫之喊道:“开秧门仪式,正式开始!”
随即在一片唢呐、鞭炮声中,程小麦在香案前冲着天地深深一揖,跪拜在了地上。
哪知就在程小麦跪倒在地上的时候,一道虚影突然从地底下升起,凝结成人形,跪拜在了他的对面,慌乱地说道:“神农使者如此大礼,这要折煞小神了,小神愧不敢当,小神该死,小神该死!”
“你是谁?”程小麦这一惊不小。
好好的从地底下冒出一个人,谁见了不怕?
那人惶恐地说道:“在下正是分管这一方的土地公!”
这就是土地公?
程小麦想不到自己这一跪拜,竟将这尊大神给引出来了。
在惊吓之余,程小麦又不禁长长吐出一口气,微微一笑道:“刚才你说我是什么神农使者?”
好在别人是看不到土地公的,程小麦也只是用意念在与对方交流。别人看他嘴唇微微启合,还以为他在祈祷。
土地公在听了程小麦的问话后,连忙回应道:“你现在身上拥有神农所赐予的灵泉,自然就是神农的使者,从此以后,在这一方土地上,你就是王者!”
程小麦微微一愣,当时他所遇到的那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者,难道是神农的化身?
王者?
他才不想出这个风头!
“神农使者,你忙,小神要告退了!”
土地公倒挺识趣的,他怕耽搁了程小麦开秧门的正事,连忙告辞,“以后有什么事要吩咐小神做的,随叫随到!”
“行,那你去吧!”
尽管程小麦内心充满了很多的好奇,可在众人面前,也不敢和土地公浪费时间,他装模作样冲着天地叩拜了三下,这才站起身来。
随后,伍夫之领着众人敬香叩拜。
仪式刚结束,大家一拥而上,争抢着吃供在香案上的芽稻粑粑和各种糕点,喜欢喝酒的,将那瓶里的酒倒在一些小杯中,分着喝了。
这一过程叫“抢福”。其实,这也算是简单的中餐了,俗称“打尖”。
这时,钱红英和女儿程雪雁在一些村妇协助下,将那些鸡鱼肉什么的撤下来,装在了郭保全的车上,赶回家里准备晚上的正餐。
程小麦的帆布包和拉竿箱,也被带走了。
接下来,插秧正式开始了。
此时,伍夫之身为村里长者,开秧门的第一棵秧,理所当然由他来插。
只见他弯腰脱下鞋袜,高挽了裤腿,站直身子,嘴里嗨了一声,抬起左腿凌空划了一个漂亮的弧,踏入田中,右脚这才缓缓地踩了进来。
在这里面有个说道,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