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这黄豆,是用来给做好的糯米粑粑拍粉的。”
“黄豆炒熟了,去掉外壳,碾成细粉,摊在晾席上。”
“因为糯米被磨成米浆后,得在上面覆盖上几层纱布,在纱布上堆上清爽的草木灰,吸去米浆中的水份。”
“随后,要将吸干水份的湿面粉,放在蒸笼上蒸熟了,倒到案板上,趁热揉面,捏馅做粑粑。”
“这做出来的粑粑拍上黄豆粉,一来将粑粑放在一起,不会粘在一起;二来,增加了粑粑的香味。”
“另外,拍上黄豆粉的粑粑,看上去是金黄色的,非常好看,也隐喻着在金秋来临之际,丰收在望的意思。”
“顺便在这里说一下哦,水阳的糯米粑粑,在皖南一带是非常有名的。”
“外地也有做糯米粑粑的风俗,但怎么做,都不如水阳做的好吃。”
听完程小麦的介绍,直播间里一片欢呼。
“听了程员外的介绍,我好想吃水阳的糯米粑粑啊!”
“我有亲戚在水阳,吃过那里糯米粑粑,无论是甜味还是咸味的,风味相当独特。”
“非常怀念水阳粑粑的味道!”
“在我们宛陵县城,每逢八月中秋节前后,总有人提着筐子叫喊卖水阳糯米粑粑,可大多数是假的。”
“程员外,我要吃水阳粑粑!”
“我也要吃水阳粑粑!”
“程小外,我好馋啊!”
“程员外,我要水阳粑粑吃!”
……
这时候,水摸秋已经将芝麻和黄豆炒熟了。
她把炒熟了的芝麻和黄豆,分别盛在两只大木桶里。
有两个小伙子走了过来,提了两只木桶到了前面的两棵树下,用一般普通的石磨来碾粉。
这时,水摸秋又开始炒第二锅芝麻和黄豆了。
直播间里有人看到这一镜头,当即问了起来:“这又炒第二锅了,要做多少粑粑啊?”
程小麦笑着说道:“想想吧,光凌总老街上的工人,再加上后山开发景点的那一大片工人,包括要寄给他们家属的,拢共要多少粑粑?”
“实话告诉大家,今天村里集中起的糯米,加上馅料,根本是不够用的,一大早,村里就派人到金宝圩挨家挨户去采购了!”
“今天这推磨碾米浆得让一对对夫妻轮着来了,这做粑粑的肯定是要赶一个通宵达旦了!”
“明天晚上,我带大家看一看我们板桥村的祭月活动!”
第434章 祭月
一直到第二天早晨,在程小麦家的门口的晒谷场上,铺满了竹匾,上面都堆满了糯米粑粑。
粑粑分为甜、咸两种:甜粑粑上面上了红,咸粑粑上了绿。
那些拍了黄豆粉的粑粑,都压了模印,上面有月亮、嫦娥和玉兔。
千叶美智子带着清水小百合、小林千寻和村里的一些妈妈娘子,正将那些粑粑装进特制的盒子,在盒子上系上了红丝带。
徐阳等人也在一旁帮忙,时不时地拿一只粑粑往嘴里塞。
这个时候,你肚子有多大,可以放开了吃。
曲美美和赵甜甜这两个丫头贪嘴,吃撑了,弯不子,站着又难受,哭丧着脸脸,在一边又蹦又跳。
两人看到徐阳在吃粑粑,立即叫嚷了起来:
“我都吃撑死了,你还吃?”
“你这是存心要馋我们啊?”
“你快给我住嘴,不要吃了!”
“我好难受,还想吃!”
……
看到这两个丫头的样子,村里几个小妇人忍不住拍掌大笑。
这水阳糯米粑粑特别抵饱,偏偏味道又非常好吃,无论咸甜,吃到嘴里,糯糯的、软软的,一点不黏牙齿,特别的香。
即使吃撑了,可一看到那金黄色的粑粑,加上扑鼻而来的香味,由不得你不又想吃上一口。
这时候,程土旺带着板车队的全体成员,将包装好的粑粑,一车车的运往工地上。
郭保全开着三轮车,又不停地将包装好的粑粑往水阳街上邮寄所运。
忙了一上午,总算将建筑工人的粑粑解决了,剩下的粑粑也都分到村里每个人的头上。
徐阳和曲美美这些来自外地的人,和村里人一样,每人都分得一份。
程小麦也为自己的黑皮和黄精们各争得了一份。
黑皮和黄精们都乐得眉开眼笑,高呼主人哥万岁。
花梨鹰是吃不了糯米食的,否则,非将它的嘴给黏住开不了口。
毕竟今天是中秋节,程小麦也不能厚此薄彼,多赏了它几条空间鱼。
今年的中秋节有点特别,村里除了增加了一些来自日本的女子,还有工程队在这里,程土旺决定晚上集体举行一个祭月活动。
早在古代的时候,就有了“春祭日,秋祭月”的习俗。
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
而祭月没有圆月,不免大煞风景,故此,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固定在八月十五日的晚上。
中秋节在古时候,名目很多,又叫月夕、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不过,在民间,流传这么两句话:女不祭灶,男不拜月。
传说,灶神是一名非常英俊的男子,如果让女性祭灶的话,很容易被灶王爷吸引,为了避嫌,因为女子从不参与祭灶活动。
至于男人为何不参加拜月,那又是因为月宫嫦娥太漂亮了,也是因为避嫌,只得躲在一边。
尽管如此,在主办祭月活动时,还是少不了男人围观的。
就在日头落山的时候,村里一些男女已经在聚贤堂门口,搭起了拜月坛。
拜月坛并不高,类似于一张非常宽大的圆桌,上面铺了一块洁白的绸缎,四周缀有流须。
在坛子的基座上,镶有莲花和祥云纹。
在拜月坛正对面的地面上,铺了一条长长的大红地毯,那是供女人跪拜月神用的。
坛子上,摆了一对点燃的大红蜡烛,一只铜香炉。
上面供了苹果、西瓜、梨子、红枣、葡萄、石榴、柿子、花生、香蕉、新煨熟的菱角,几盘堆成宝塔型的糯米粑粑、一块大号月饼。
还有清茶一杯,板桥村自己酿造的两大坛葡萄桂花酒。
在月亮即将升起的时候,参加祭月的人都已经陆续到齐了。
到场的全村男人,除了一些帮忙的外,都坐在旁边的桌子边。
这次魏明成没有赶回县城过节,自然成了板桥村的重要嘉宾,和凌大壮、伍夫之、程土旺都坐在了一张桌子上。
在座的还有凌大壮公司里的一些负责人。
凌青梅推辞要和工人们一齐在后山过节,没有到场。
这时候,程小麦早已经开启了直播间了。
月亮升到树梢上的时候,板桥村一帮未婚的年轻女子,包括千叶美智子那些来自日本的美女,还有曲美美等人,在郑美丽的带领下,从村子的一角,正缓缓而来。
当她们踏上拜月坛前面的红地毯时,作为唱祭的王奶奶,从人丛中走出,立即喊唱道:“就位!”
郑美丽和一众年轻女子都眼观鼻,鼻观心地席地而坐。
王奶奶双手捧着一纸祭文,朗声念道:
“八月桂花香,中秋月更明;
乡村圆月夜,村姑祭月来!”
“值此中秋佳节明月夜,我宣布:板桥村女子的祭月活动,现在正式开始了——”
几个年轻小伙子,立即点燃了鞭炮,噼哩啪啦地炸响了。
鞭炮声音刚落,王奶奶喊唱:“祭月!”
主祭者郑美丽闻言,连忙起身来到了拜月坛前,朝着月亮升起的方向,深深一鞠躬,跪了下来。
王奶奶喊唱:“三上香!”
作为执事者罗成,从一旁走出,将三束香递到了郑美丽面前。
郑美丽接过香,在蜡烛上点燃,朝着月亮行了三次跪拜之礼,小心翼翼地把三束香插在香炉里。
王奶奶喊唱:“三祭酒!”
罗成将斟满的酒爵,递给郑美丽,郑美丽将酒洒在席前的地上,再将酒爵放到祭桌上。
如此反复三次。
周围秋虫唧唧外,没有任何人吱声。
整个场面显得非常的庄严肃穆。
程小麦向直播间里的水友介绍道:“像这种大型的祭月活动,在我们板桥村每隔两年都会出现一次。”
“主要是早先从板桥村出去的人,回来时都想组织一下这样的活动,以表达阖家团圆之意。”
“即使是没有这样的大型活动,我们村里家家户户就像除夕祭祖一样,在自己家的小庭院子里,也会做一次祭月仪式的。”
听了他的话,直播间里的弹纷纷飘了起来。
“像这种流行于古时的祭月活动,我也只在书上看到过,没想到一直到今天还保存在乡村里!”
“这种祭月活动,也可以被列为非遗传承的吧!”
“好多精美的传承,也只有能在乡下看到!”
“看了程员外的直播,我越来越喜欢乡村生活了!”
第435章 醉月舞
郑美丽的“三祭酒”结束后,王奶奶又喊唱道:“读祝!”
所谓读祝,多是一些赞美月亮的诗词,这些都是由执事在事先准备好了,再交给主祭者。
一般诗词,都是从古人诗词中淘出的,再改动一下就行了。
这也是在祭月活动中必走的程序。
不过,好在罗成也是读过几年书的人,做这种事,对于他来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了。
王奶奶话音刚落,罗成就把自己准备好的祝文,递交到了郑美丽的面前。
他还不忘故作谦逊地低声向郑美丽说道:“不好意思,罗叔是在匆忙间准备的,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请指教!”
“谢谢罗叔,你辛苦了!”
郑美丽从罗成手里接过祝文,美目扫过祝文,忍不住想笑,可在这种场合,她没敢笑出来。
好好的一首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