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二天一大早,程小麦果然从后山那里,弄回好多盆花,放在了自己家后院子里葡萄架下的旁边。
他将那些花盆摆好后,又给它们施了一次灵泉。
有了灵泉的滋润,这花期所维持的天数,至少会增加一倍。
接着,程小麦又赶到后山转悠了一下,弄了几盆花赶到了伍夫子那里。
他指着那些花,笑着对伍夫之说道:“爷爷,这是我培育的几盆兰花,送几盆给你玩玩。另外几盆是王奶奶的,你帮我送给她吧!”
“好好好,我替王奶奶向你表示感谢了!”
伍夫之仔细地观赏着眼前的那些兰花,连连点头,激动地说道,“好花,果然都是珍品,能一下子拥有这素冠荷鼎、寒兰和鬼兰三种极品,对于一个爱兰之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福气!”
“哈哈……小麦啊,你王奶奶如果看到这三种花,一定会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程小麦起身笑道:“爷爷,那我告辞了,你赶快给王奶奶送去吧!”
“小麦你别走啊,我们一道过去,尝尝你王奶奶做的豆花汤!”伍夫之一把拉住程小麦的手,笑着说道。
听说到王奶奶家有豆花汤吃,程小麦立即就不想走了。还有什么比喝一口王奶奶豆花汤更有吸引力的?
他连忙笑着说道:“哈,有豆花汤喝了,那我就跟着爷爷后面去了!”
王秀琴有一个手动小石磨,是伍夫之早年间在后山里寻找出最好的麻石,亲手用錾子帮她凿出来的。
没事的时候,王秀琴喜欢用这石磨加工黄豆,制作豆花汤。
每次在制作豆花汤之前,王秀琴会在头天晚上用清水泡小半盆黄豆,第二天上午,看到黄豆泡发了,再过清水洗一遍,开始上磨填料磨豆浆。
磨好的豆浆上热水冲,用纱布过滤出豆渣。
过滤好的豆浆要放锅里煮,这个过程叫“炼浆”。
按炼浆的老规矩,是“三沸三息”,每次煮到豆浆翻滚要溢出锅边沿子时,这时要不停用瓢舀起来高高地倒回去,通过这种方式让它凉下来,如此重复几次,保证豆浆完全炼化。
每一沸一息的时候,锅面上会凝结成一层薄薄的豆腐皮,这时用筷子将这层豆腐皮挑起来,放在一边,可以用来炒韭菜,或凉拌、烧肉,都是一道非常美味的菜肴。
三沸三息后,将锅里炼化好的豆浆舀到一口小缸中,用石膏点浆后,再在缸口合上锅盖。
几分钟后,揭开盖子,盆中的豆浆已经凝固,这时,可以开吃啦。
有的小孩子赶到王奶奶家串门,她总会给你盛上一碗豆花,兑上一点白开水调的酸菜汤,放上生抽、木榨香油、虾皮、紫菜、细香葱、芝麻和桂花。
这酸菜可是王秀琴亲手腌制的。
每年冬天,王秀琴都要上地里收割一批被霜打过的大白菜,让太阳晒蔫了,洗干净后,一层白菜一层盐腌在一口大缸里。
腌好后,用隔年荷叶封口。
来年开缸,被腌透的白菜变成了金黄色,透明,用水洗一下,生的就能吃,脆爽酸,特别开胃。村里的孩子就喜欢到王奶奶家讨要生酸菜吃。
这种酸菜切碎打汤,兑在豆花里,味道特别美,凡是喝过王秀琴豆花汤的人,没有一个不夸好的。
那种豆花汤,带着一种特别的清香气息,再配上那些各种清丝的佐料,喝上一口绝对满口生香,回味悠长,就连隔夜打一个饱嗝,嘴里喷吐出来的都是豆花香气。
王秀琴的豆花汤,不仅在板桥村很出名,在整个水阳一带,也非常有名气。
据说早年间,县里下派了一名干部在板桥村蹲点,有那么一天生病了,嘴里发苦,吃什么都想吐。
王秀琴听说了这件事,就给那名蹲点干部做了一碗豆花汤送过去了。
闻着那豆花汤诱人的气息,那名蹲点干部突然间胃口大开,一口气将那碗豆花汤喝光了,就连碗底也舔得干干净净。
一碗豆花汤下了肚,发了一身汗,没吃药,没打针,病就好了。
后来,这名蹲点干部上调了,多年后,突然从省城开来一辆车子,特意赶到板桥村要找王秀琴。
原来当年那名蹲点老干部,已经在省城工作了,这次又病了,医生怎么治疗都白搭。
那名老干部说,要想他的病能够尽快好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送他到板桥村,能够喝上王秀琴那一碗豆花汤。
多少年了,他一直惦记着王秀琴那一碗豆花汤。
这名老干部赶到王秀琴的家里,再次喝到她亲手做的两碗豆花汤后,身上的病立即去掉了一大半。
按他的话说,喝一碗王秀琴做的豆花汤,浑身三千六百万根汗毛都舒服地张开了,什么毛病也会被赶出身体之外了。
这事情传开后不久,外面有人来到板桥村,要请王秀琴出山专门做豆花汤,可她没有应答,原因她离不开这里的山山水水。
可有更多的人知道,其中另一个原因,王秀琴离不开这里的伍夫之。
第136章 吴爱兰的策划
程小麦跟着伍夫之来到了王秀琴家里,此时,她正忙着做豆花汤呢。
伍夫之进门就朝王秀琴叫喊道:“秀琴啊,看我给你送什么花草来了?”
王秀琴看到伍夫之手里拎的一兜花草,眼睛顿时一亮,放下手里的活,跑了过来,惊喜地大声说道:“天呀,这竟然是素冠荷鼎、寒兰和鬼兰,这些极品兰是很难见到的,夫之啊,你是从哪得到的?”
伍夫之哈哈一笑,说道:“秀琴,说出来一定会吓你一跳,这些兰都是我们程小麦培育出来的!”
“小麦,这都是你培育出来的?”王秀琴问道。
程小麦笑着说道:“奶奶,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朋友,送给我的草籽,后来也就被我培育出来了!”
王秀琴开心地说道:“小麦,你真了不起,了不起!”
程小麦笑道:“奶奶,看来你不仅喜欢兰草,对兰的种类也很精通啊!”
王秀琴笑着说道:“我年轻的时候,就对兰草特别感兴趣,女孩子喜欢兰,是有很多的!”
伍夫之将那几盆花草摆放好后,朝王秀琴笑道:“秀琴,今天我带小麦过来,是来喝豆花汤的,快做好了吧?”
王秀琴开心地笑道:“马上好,马上好了。你替我到后院里摘把葱来!”
“遵命!”伍夫之应了一声,就像一个小屁孩子似的,屁颠颠地向后院子里跑了过去。
程小麦笑着问道:“奶奶,要我做什么吗?”
王秀琴笑道:“你什么不用做,就坐在那喝茶,那茶里放了野茉莉花的,味道挺不错的!”
程小麦笑着说道:“我刚喝了几口,清香怡人,真的不错!”
这时,伍夫之进了屋,将摘的葱清洗干净了,切成了碎末,放在盘子里。王秀琴也将其它调料准备好了。
王秀琴从厨柜里拿了两只大海碗,先给程小麦盛了一碗豆花,兑在开水调的酸菜汤,配上各种调料,撒了一把葱末在上面,笑着招呼道:“小麦,快端上,尝尝奶奶的豆花汤!”
程小麦端上那碗豆花汤,闻着香喷喷的味道,笑道:“奶奶的豆花汤,我是百尝不厌,喝上一碗,那是一辈子都忘不了!”
“傻孩子,你是哄奶奶开心呢,以后想吃就来我这里,随吃随做!”王秀琴笑着说道。
程小麦顾不上再说话了,将嘴贴着那只大海碗的沿边子,来来回回地吹了几口气,咕噜一下子,冷不丁地吸了一大口的豆花汤,直接吞下肚里,抹了一把嘴,大赞道:“过劲,真过瘾,这一口豆花汤喝的太爽,这都爽到骨子里去了!”
望着程小麦那一副吃相,伍夫子和王秀琴都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伍夫之点了点头,说道:“小麦,你这吃相非常的地道,真不亏是我们板桥村的汉子!”
王秀琴笑道:“这喝豆花汤是有讲究的,拢共分两种喝法,一是文喝,一是武喝!”
“这文喝啊,两个朋友聚一起,一边喝着豆花汤,一边聊天,扯南山盖北海的,一碗中号碗的豆花汤,能从早上喝大中上。”
“这种喝法,意不在豆花汤,而在聊天的趣味上。”
“这武喝呢就不同了,用的碗是大海碗,喝的就是一个猛,趁着豆花汤那股子热劲还没散去时,唏哩胡噜一口气喝到肚子里。”
“这种喝法看上去粗暴了一些,但图的就是那入口的一个爽,还有一阵热汗排出后浑身一阵轻松的爽,以及一个饱嗝打出来豆花汤清香味的爽劲!”
“所以啊有人说,喝豆花汤,图的就是那种三爽的境界!”
就在王秀琴说完豆花汤的喝法时,程小麦已经将那一大碗豆花汤如渴龙饮水一样,吞咽到肚子里。
“奶奶啊,我这还没喝够啊!”程小麦抹着嘴巴意犹未尽地说道。
王秀琴呵呵笑道:“别急,这盆子里还有好多呢,包你喝个够的!”
……
此时此刻,在南京五台小区内的某个楼层内,几个人正围着吴爱兰那三盆兰花一边欣赏着,一边唧唧喳喳地议论。
“哎哟哦,这素冠荷鼎实在是漂亮煞了,看着就让人心软了!”
“还有这寒兰,这叶片子的看相,醉煞人了,横竖那么上眼,这绿油油的透出一种玉色,这花多喜人!”
“这鬼兰可是传说中的存在啊,听说最早有兰友在我国喜玛拉雅山发现过一株鬼兰,叫价一千五百万呢!”
“啊,这原来就是鬼兰啊,据说人工培植鬼兰非常困难,而野生鬼兰又很难搞到的,这可是稀罕物啊。”
看到自己那些朋友满脸都是羡慕不已的表情,吴爱兰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有人缠住吴爱兰问道:“爱兰,你这三盆兰花到底是从哪里搞到的啊?”
吴爱兰笑着说道:“说给你们听了,你们肯定不会相信,这是我当年一个同学培育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