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瞅着老夫人火气又窜了上来,就要起身去找那二人算帐,君桃赶紧安慰:“老夫人先别急,不见得就是他们回来了,奴婢出去看看,老夫人先别露面。”
说是不让露面,可等消息的这个过程真是比亲自去看看还要煎熬。说起来君桃也没去了多久,但就是这么一会儿工夫,老夫人就想到了许多事情。且想来想去,如果真是那两个人回来了,倒还是最好的一种结果。
反正那侄子和侄媳妇也没什么本事,在临安城还要靠着她吃饭,她拿捏起来也更容易。
可如果来的不是那两个人呢?
她站起身,托着不太舒服的老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越走越闹心。
如果不是那两个人,那不管来的是谁,唯一的目的就是跟她要银子了。
这都多少年了,秀山老家的人一个个不耕不作,也没有后辈愿意考取功名,就知道伸手跟她拿银子花。而她呢,起初为了给自己涨脸,为了让老家人觉得自己在京中也是有地位的,在家里也是说得算的,那银子是一笔一笔往回送。
后来她不想送了,开始过问老家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问他们为何不思进取,既不耕种也不想后辈考取功名。结果人家怎么回她的?人家说了,为什么不考功名你心里没数吗?还不是因为你们夜家手握重兵权势滔天,朝廷重用的同时也一直都在忌惮。
我们蒋家跟夜家是姻亲,自然就跟着吃了瓜烙儿,儿孙们不是不想考功名,而是考了也没用,朝廷根本就不会给蒋家人做官的机会,所以我们一辈子就只能窝在秀山县这么个小地方。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所以你就要承担后果,负责我们的生活。
她一负责就负责了几十年,如今都到了这个岁数,蒋家人还是不肯放过她啊!
君桃终于回来了,老夫人一眼就看出她面色凝重,不由得就叹了气,“又来要银子的吧?”
君桃到了她跟前,小声说:“是老爷子跟夫人亲自过来的。”
“嗯?”老夫人听愣了,“你说谁?”
“老爷子和夫人,就是您的亲弟弟和弟媳。”
秀山县的蒋家如今是她弟弟当家做主,弟媳主理内宅。这些年虽然总有人来她这里打秋风,但她弟弟跟弟媳却从未亲自上门过。毕竟是一家之主,这个脸丢不起。
但这次为何突然就来了?
“说为了什么事来的么?”她问君桃,“除了他二人,还有谁一起跟来的?”
君桃摇头,“没什么重要的人了,就是带了个小厮和婢女。至于什么事,他们没跟奴婢说,只说必须要面见老夫人,有要事。老夫人您看,是去叙明堂,还是把人叫到这里?”
老夫人想了一会儿,“叫到这里吧!另外也得让下人收拾客房,大老远来的,怎么也得住些日子再走。正好老二的家主宴也该张罗了,就让他们留下来观了礼再走。”
君桃出去叫人了,很快就带了一对夫妇进门。男的五十来岁,跟老夫人一样,都长得很瘦,皮肤也有些黑。到是那妇人白白净净的,打扮得也大方得体,身体富态雍容,看起来到是比老夫人的气质还要好上一些。
老夫人就有点儿不高兴了,县上的妇人都比她白,这岂不是要把她给比下去了?
不过再不高兴也不能表现在明面上,毕竟这都是她娘家的亲人,还是嫡亲的弟弟,心里多多少少还是会偏向着一些的。
“姐姐!”二人一进门就开始抹眼泪,女的抹男的也抹,都把老夫人给抹糊涂了。
她起身亲自上前相迎,一手一个拉了过来,关切地问:“怎么了这是?你们哭什么?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蒋硕呀,你是家主,不管出了什么事都不该离开秀山县,走这么远的路来京城啊!”她问了一气,但见弟弟哭得实在伤心,也没了办法,只好把人按到椅子里坐下,再问弟媳汤氏,“你说,到底出了什么事?”
汤氏的情绪就比较好一些,虽然也抹着眼泪,但好在说收就能收住了。只是眼里有些慌乱和恐惧,是被老夫人一下子就捕捉到了的。
于是老夫人也慌了,“是不是老家出事了?是什么人没了?”问这话时就想到昨天送走的侄子夫妇,那不是她亲弟弟家的孩子,是庶弟的儿子和儿媳,所以她对那二人也没有多待见。之所以用他们管着那酒楼,也是因为手底下一时半会儿抽调不出别的人手。
所以她不担心那两个人,到是有些担心亲弟弟家的孩子。
“是蒋杭出事了还是宇哥儿出事了?”老夫人的眼睛都瞪圆了。
那可是蒋家的根啊!蒋杭是她弟弟蒋硕唯一的儿子,今年二十九。那宇哥儿也是蒋杭目前唯一的骨肉,才刚刚十岁。看这二人的神色,该不会是孩子出事了吧?
听老夫人这样问,汤氏总算有了反应,赶紧摇头,“不是不是,不是蒋杭,也不是宇哥儿。姐姐,此番之所以我跟老爷一起上了京,实在是因为家里出了极大的事,我们做不了主了。姐姐,祖坟塌了!”
“什么?”老夫人几乎以为自己耳朵出问题了,祖坟塌了?“祖坟怎么可能塌掉?”
蒋硕终于不哭了,开始讲述祖坟塌的经过。当然,这些经过也是守陵的人讲给他听的。
据说是在年前,突然有一天就听轰隆一声,整个秀山县范围内最大的一处陵墓,蒋家的祖坟,莫名奇妙地就塌了方。而且还越塌越重,轰隆声一下连着一下,不一会儿工夫就把整座陵墓都给塌完了,塌得都见棺材了。
蒋硕还说:“原本早就该来的,可咱们从秀山到临安还得走些日子,算一算,到了临安正好过年。总不能大过年的来找你们说祖坟塌了的事,多犯忌讳啊!所以这事儿就生生压下来了,直到过完了初六才往这边走,没想到又赶上了临安地龙翻身。姐姐,这可是天大的事,谁来说我们都不放心,思来想去只得我俩亲自过来了。姐姐给分析分析,再拿个主意,这事儿该怎么办?咱们是修坟还是挪坟,要不要再做场法事什么的……”
一品将军府接到了蒋家祖坟塌了的消息,与此同时,宫中的李太后也接到了一个消息,是说正三品的礼部左侍郎何近,他们何家的祖坟也在年前塌了。
之所以这个消息会传到李太后耳朵里,实在是因为那何近跟李太后是同乡,老家都在栗县,再加上李家的祖坟也才塌了没多久,老家那边的人自然当做一件大事报了上来。
李太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的第一反应,不是分析是不是栗县的土地出了问题,而是在琢磨那礼部左侍郎是不是招惹了夜温言……
第295章 终是不如初见
李太后去炎华宫跪过,一清二楚夜温言背靠着的是什么人。李家的祖坟就是那么塌的,所以她有理由怀疑那位何大人也招惹了夜温言。
结果一打听还真打听着了,原来就是在腊月十五之后,那位左侍郎一个劲儿地在朝堂上提夜四小姐在城外失踪一事,坏了夜温言的名声。
宝蟾把这件事说给她听时,把李太后都给听笑了。
塌了好,何家也塌了那李家就不是个例外了,如此就可以说是栗县的土地有问题。再加上京都这边也遇了地龙翻身,她大可以推说是年景不好,导致多地都发生地质灾害,李家再也没有理由怀疑到她头上。
李太后很高兴,宝蟾见她高兴也跟着松了口气,连忙将刚煮好的雪莲汤端来给她用。
可李太后还不等用上两口呢,就有宫人进来传话,说:“禀太后,摄政王到了。”
李太后听了就皱眉,“哀家并没有宣他入宫,他来干什么?伤都好了?”
进来传话的宫人就说:“看起来是没什么大碍了,走路也挺利索的。”
宝蟾伏在她耳边小声道:“摄政王府的人弄到夜四小姐的那种药丸了。”
李太后恍然,怪不得好得快,原来是偷偷摸摸沾了夜温言的光。但如此说来,摄政王既然早就好了,这些日子是故意避着不想见她了?
“既不愿见哀家,就也没必要再到永安宫来。去跟摄政王说,让他回吧!”
李太后挥挥手,不耐烦地赶着那宫人。可惜她这话说晚了,摄政王权计已经自己走了进来。一身灰袍,还是那副儒雅书生的模样。
这会儿快到晌午,阳光正好,摄政王走进来时伴着一缕光照到地上,晃着永安宫的玉砖,就像许多年前李笑寒第一次见到这个人时,似曾相识的场景。
只是当年她住在李家,是李家嫡出的大小姐。如今她住在皇家,是皇家西宫的太后娘娘。
“臣权计,叩见太后娘娘。”摄政王向她行礼,跪拜在地,礼数周全。
李太后给宝蟾递了个眼色,宝蟾便带着一众宫人退下去了。殿门被关了起来,将外面的阳光全部挡住,殿内也跟着暗了下来。
香炉里的香散了一屋的烟,门一关起来就能看见烟雾缭绕,香味儿过浓,有点儿呛人。
权计也没用李太后说平身,自己就站了起来,犹自走到那香炉边上,把盖子打开,再用边上放着的夹子把香插断。眼瞅着小小一截儿断香落在香灰里,挣扎着又燃了一会儿之后终于彻底熄灭,权计这才满意地把盖子重新盖了起来,然后转过身跟李太后说:“不呛了。”
李太后不说话,权计好像也不需要她说话,只返身走回来,看了她一会儿,直接拽了把椅子过来,坐到了她身边,还叫了一声:“笑寒。”
李太后终是忍不下去沉默了,开口回了他一句:“这里是皇宫,你该称哀家为太后。”
“这里是永安宫,殿门已关,殿内没人。”权计也不等她问,主动开始解释,“不是不早来看你,实在是想借着身上有伤,晾着那小皇帝一段时日,让他自己来处理这个烂摊子。”
“结果呢?”李太后都听笑了,“哀家可是听说小皇帝把事情办得很好,如今临安内城外城人人称赞,都说如此大灾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