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佬从养猪开始-第4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那倒也是,去年我家的才2000来斤呢,前年更差,当时也没算过,还不知道有没有1000斤哩!”天性乐观的小马叔呵呵的笑了起来。

    其他人也是一时间钻了牛角尖,

    听了两人的话后,也不由露出了笑容。

    是啊,亩产两三千斤已经创造了历史,大家又有什么不高兴的呢。

    当天,

    村里就有十多家完成了秋收,

    经过一番交流,大家发现,产量最高的还是二大爷家,他家玉米的亩产量是3780斤。

    最低的是大牛家,因为今年他事情比较多,所以地里的玉米没怎么顾得上,所以平均亩产量只有2800斤左右。

    ……

    当天晚上,

    张家湾秋收的新闻就上了县电视台,

    全县的观众们看到后,都大呼不可思议,

    “我去!亩产3780斤,这是不是创造咱们县的最高纪录啦?”

    “那是肯定的了,至少目前是产量最高的。”

    “山神一号真牛,就咱们县这样的土质都能亩产3700多斤,真的值得点赞!”

    不过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

    全县比二大爷种植和管理水平高的农民多得是,

    因此随着秋收的进行,这个记录屡次被打破。

    3850斤、3915斤……

    最后终于突破了4000斤,达到了4012斤。

    这是平坝乡的一位老农创造的新纪录。

    为了表彰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农

    电视台不仅对他进行了专访,

    甚至县里的领导还给他发了一张种地能手的奖状和一万元的奖金。

    这位老农户被表彰的新闻播出后,

    村民们纷纷打趣二大爷。

    “二大爷,您要是在努力努力,那奖状和一万块的奖金就是你的了!”

    “是啊二大爷,您今年真是可惜了!”

    听到这些话,二大爷撇撇嘴道:

    “你们这些人,还要点脸不?我都七老八十的人了,还想要我去和别人竞争,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咱们村的年轻人都没了呢!”

    卧槽!

    听到二大爷说的这么狠,在场的年轻人们脸都直抽抽,然后都哭笑不得摇摇头。

    “二大爷,您别生气啊,我们随便说说而已。”小马叔赶紧道歉。

    “生啥气,跟你们有啥好生气的,要我说你们年轻人真应该努力努力,不要没事就玩手机,多打理打理玉米地,会让别人比过去?”二大爷认真的说道。

    这时,村长终于发话了。

    “二大爷说的不错,怎么说山神一号都是咱们村的产品,怎么能让别人把最高产量拿过去,”

    “大牛,大山,你们这些年轻人真该多努力努力,争取明年将全县最高纪录拿回来。”

    突然,村长转过头向张海说道:“小海,你小子别笑,你也该出点力啊!”

    “啊?”张海不敢置信的指着自己鼻子问道:“我?我能出啥力?种地我也不太会啊?”

    看到张海被点名,其他人都幸灾乐祸的笑了起来。

    心想吃瓜有风险,看热闹需谨慎啊!

    听到张海的话,张国庆白了他一眼道:“谁让你帮种地了?我意思是让你排几个专家给大家培训培训,教教大家怎么科学的种地,你们农场不是有那么多专家吗?”

    咦!

    其他人都若有所思。

    觉得村长的想法似乎不错啊,

    如果能得到专家的教导,那大家的种地本事肯定能提高不少,

    要是在以前,大家肯定都会对此嗤之以鼻,根本不会有人想要去培训。

    因为那时候玉米产量低,技术就是再好又能咋样,最多也就比别人多收获一两百斤玉米而已。

    但现在却不一样了,

    经过这两年的种植,大家发现管理水平的高低,对玉米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管理的好,山神一号的亩产量能达到三四千斤,

    如果管理的不好,山神一号的产量要多低有多低,颗粒无收都有可能,

    就拿村里来做例子,产量最高的达到了3780斤,产量最低的只有2800来斤。

    甚至隔壁村有家的玉米产量只有1300多斤,

    为何会这么低?因为他们家就放了一道化肥,之后就再也没管过地里的玉米。

    到了前两天秋收的时候,地里的杂草都差点将玉米淹没。

    “小海,你觉得我的提议怎么样?”看到张海震惊的表情,村长继续向他问道。

    听到大伯的话,张海终于清醒过来,

    扫视了在场的众人一圈,张海就问道:“大家觉得有必要吗?”

    “当然有必要!”

    “怎么会没必要,小海你就请专家来给我们培训培训呗!”

    村民们都看着他重重的点头。

    看到的大家这么积极,张海有些哭笑不得,

    真不知大家怎么突然变得好学起来,

    最恐怖的是,就连村里的中老年妇女们都有这样的想法。

    “那好吧,不过最近大家都忙着秋收,等忙完了这一阵子,我再请几个专家过来,大家觉得怎样?”张海说完就看着大家。

    “没问题!”

    “当然没问题,下半年咱们都没啥事,啥时候培训都成!”

    村民们都笑着点点头,

    “对了小海,我看不仅是玉米方面,小麦和水稻方面大家也可以培训培训。”就在这时,大伯突然提醒道。

    “对对对!!小麦和水稻也很重要!”

    “不错,这些也该学习学习。”

    其他村民都连忙点头,对村长的提议非常赞同,

    “没问题,我会尽快为大家安排,争取在冬小麦播种之前开始给大家培训。”

    “那就好,那就好!”

    “小海,你看着安排就成。”

    村民们都笑着点点头,对张海的安排非常满意。

    在青山地区,冬小麦一般都在十月底开始,

    因此,张海只要在播种之前给大家安排上就好。

    (

 第六百一十五章领导的震惊

    九月一号

    山神机械第一辆自产动力拖拉机终于顺利下线。

    之前公司使用的动力都是从一拖或者玉柴采购。

    但现在,公司已经补足了这个方面的短板,

    虽然目前只有100马力、200马力,这两种机型

    但张海相信,  300马力、400马力发动机很快就能研发成功。

    当天,兵团当地就报道了山神机械第一辆新型拖拉机下线的消息。

    当地领导得知山神机械在发动机方面取得突破后顿时惊喜不已,

    第二天就亲自赶往山神机械参观。

    山神机械的负责人王天成接待了他。

    “领导您看,这就是我们的公司的动力研究所。”

    领导笑问道:“哦?你们的200马力的发动机就是在这里研发的?”

    王天成笑着点点头:“不错,领导要不咱们进去看看?”

    “呵呵,那就麻烦了王经理。”领导这次过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看看山神机械刚研究出来的发动机,当然要进去看看。

    “哪里哪里,领导这边请……”王天成连忙带着领导向研究所里走去。

    山神集团机械研究所,其前身就是天峰公司的动力研究小组。

    因为总公司大力支持的原因,现在已经升级为研究所。

    下辖,多个研究小组。

    研究所的负责人是公司从玉柴那边挖来的专家名字叫马浩洋,

    “领导,这位就是我们动力研究所的所长马浩洋马博士,马博士曾经在通用动力实验室工作,回国后担任玉柴动力实验室副主任…………”

    “呵呵,马博士您好,我代表兵团感谢您到我们这边工作……”

    “哪里哪里,能到这边工作也是我的荣幸。”马博士笑着回应道。

    王天成这时候又道:“马博士,你向领导介绍介绍咱们动力研究所吧?”

    “好的领导,王经理咱们这边请…………”

    随后马博士带着两人就来到了研究所的大厅。

    大厅中央靠墙的位置摆放着一台报废的发动机。

    发动机后面的墙壁上还挂着几张标志性的图片,没长图片上都有文字介绍。

    “领导您看,这里就是我们研究所的展厅,这一台就是我们研发的第一台200马力六缸涡轮高压发动机,”

    “好好好!”领导看着这款发动机不停的点头。

    因为这可是兵团当地生产的第一台六缸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性能怎么样?”领导看了一会儿后,好奇的向马博士问道。

    “我们这款SF1发动机,总体性能已经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尤其是在油耗方面,甚至比岛国的发动机还要优秀。”马博士自信的笑着说道。

    “哦,咱们这款发动机技术水平这么高?”

    领导无比惊喜,没想到山神机械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就这般优秀。

    “还行吧,我们这款发动机,无论是功率、工作可靠性还是使用寿命方面都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只是在噪音方面还有待改进。”马博士凡尔赛的回答到。

    随后马博士具体的向领导介绍了这款发动机的各种性能指标,

    领导听完后兴奋地连连点头,没想到在兵团这么偏远的地方,也能研发出如此先进的发动机。

    参观完了SF1发动机后

    马博士带着领导又来到了公司的发动机试验台。

    此时这里正在进行第二款发动机试验。

    “领导您看,这就是我们正在研发的300马力的发动机,目前正在进行噪音试验……”

    “哦,我听这款发动机动静很轻啊,试验结果怎么样?”领导好奇的问道。

    马博士笑着点点头:“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还不错,即使在最大功率工作的时候,我们噪音也达到了国内的标准,甚至仅仅只比岛国的高上那么几个分贝。”

    “不错不错,你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么多问题已经优秀了!”

    领导是部队出身,对发动机的噪音并不那么看重,对他来说只要动力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