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上次的事情后,陈秋兰和杨素心都不敢在姜漪的面前现身了,远远的看到也避开。
就像刚才那样。
李氏和刘氏也是一样,到地里干活都避着人,村里的事,大家都记恨着呢。
闹得两家差些没法生活了。
接下来三人就去了山边找树胶,到了下午才回来。
回到家里,陈浮生已经带着货回来了,又给姜漪带了也几匹便宜的布料回来,对她说:“这是柳君仪从自己那里拿回来的粗布,留在库房里很久了有些霉气,你看看还能不能用。”
姜漪笑着说:“能用!我也不是要穿到身上,怎么不能用。”
“我已经和从别的地方来的商贩说好了,明天就能给我们送一匹马进来,你不是想要辆马车吗?”
陈浮生将这个好消息先告诉她,等着她的夸赞。
姜漪没让他希望,“你真是越来越厉害了,现在马匹可不好弄!银子不是问题,你也不要太抠了,对方出高点价也没有关系。”
“价钱已经谈好了,”陈浮生心虚的说。
那位老板要是听到了,恐怕哭死的心都有了。
陈浮生压根就没有想过给高价,还死命的压价,简直就是打送的价格了。
商贩为了走到最好的渠道,特意讨好了。
所以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也没有吃亏。
姜漪不知道这背后的事,所以也就以为是出了好价钱买的马。
“你们凑在一起说什么呢?”钱氏笑呵呵的走出来,看到两人凑到一块儿说悄悄话,眼睛都笑弯了。
陈浮生有些不好意思的走开,“我去看看大窑里的情况。”
看陈浮生走开,钱氏笑容更深了,“我是不是说错了啥话?”
“没有,”姜漪摆摆手,“三婶,您有什么事吗?”
“我要先回去看看你三叔了,你跟你爹娘说一声,”钱氏担心姜义一个人在家里有什么事,上次就摔下来,家里没人,他嚎得喉咙都干了,要是晚点回去,人可能就要出事了。
姜漪点头,“您先回去。”
钱氏交代好,人就走了。
等工人们都走了,家里的东西也全部收了,姜漪才和陈浮生往家里走。
进门就看到满院的布,还闻到了一股奇怪的味道。
姜漪解释道:“我用树胶煮了布,还加了一些药草进去,增加了一些软度和适用度。”
陈浮生听得半懂,“你拿这些布就是为了做这个?”
“是啊。”
难怪她要用最便宜的。
“我拿了新鲜的活鱼回来,今天晚上做水煮鱼,”陈浮生将挂在牛车上的鱼拿了起来。
姜漪脸上堆上了笑:“好,你来片鱼,我去挖些芋苗和酸菜出来。”
他们屋边种有几颗辣椒,现在也可以摘来吃了。
除了一道水煮鱼外,两人还加煮了一道青菜,两道菜也够吃了。
一大盘的水煮鱼,大部分都是陈浮生一个人吃完。
姜漪的食量并不是很大。
晚上风凉爽,姜霖和姜妤又去了老地方等着姜漪和陈浮生,他们一来就开始扎马步。
现在他们什么也不练,就是练扎马步。
等两人的马步扎稳了再学其他。
姜漪靠坐在树边,看着他们在月下认真学习的模样,不由欣慰的笑了。
“呼!”
姜妤又是第一个受不住,先撤了下来。
调整了一下又开始,也许是因为平常时跑跳的原因,姜妤除了第一天很酸外,第二天就没有那么难受了,白天也能正常走路。
这还得多亏了姜漪给她松腿。
练了一个时辰左右就结束了,姜霖还要温习功课,姜妤也要完成姜漪布置的任务。
“累吗?”
姜漪从身后走上来,将手里的毛巾递给他。
姜漪放在身上,已经带了她的体香,陈浮生擦在脸上,有点清香味。
陈浮生顿了一下,然后继续擦,“不累。”
“你白天要跑上跑下的,现在他们能自己扎马步了,就先让他们自己学着,你也不用跟着他们一起做这些。”
“没关系,”陈浮生说:“我不累,这样也能强身健体。”
“随你吧,”姜漪走在前面,“走吧,晚了。”
陈浮生捏了捏手里的毛巾,用黑幽的眼盯着她的纤影。
又是天没亮,姜漪上门将两人叫了出来,一起晨跑。
在山间田野里跑步,真是一种享受!
姜漪回到家里,出了一身汗,陈浮生正好烧好了一锅的水给她拎到了二楼,“你先洗一下,马上就能吃早饭了。”
“哦。”
姜漪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陈浮生提桶下楼。
等柳君仪到的时候,姜漪就刚好洗好下来,看到姜漪,柳君仪就招呼了一声:“姜漪,有个事跟你商量一下。”
现在这位大少爷是越来越不客气了。
“什么事。”
“咱们是不是要到县里开一家铺子?这样一来我们也能更大的扩充门面!卖出去的货也能提高不少,”就这样的小镇,想要再把生意做大,很难了。
要不是他往外跑,又有一些手里人脉,哪里能弄成现在的模样。
姜漪说:“我们的铺子本来就是为了投入干货,并不是卖点。弄成卖点也不是不可以,你心里都有了主意,就跟陈浮生说就好了。”
说到这个,柳君仪就无语,“是他非要让我跟你商量。”
多此一举!
姜漪一愣,看向正在厨房里的陈浮生。
第122章:还是那个姜漪
进到县城也有个大好处,这也是迟早的事,这样的好事,姜漪哪里有不同意的。
“柳公子在县城找好地方了?”
“以前我们在那里有个香粉铺子,现在空置在那里……”
“不行,我好像说过,我们做的这些生意尽量和你们家香粉生意区别吧,人脉是另说,但要和这些混合在一起就说不清楚了。”姜漪认真的看着他说。
柳君仪摸了摸鼻子,“这有什么不好,反正也是空置在那里。”
“对柳公子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可对我们来说就有大问题了。”姜漪赏了他一记大白眼,“总之,不能混在一起,要是都混了,以后怎么区分?”
这不全成他家的了?
姜漪盯着柳君仪,在思考着一个问题。
被姜漪盯得发毛的柳君仪赶紧道:“好,那我们就另找铺面,绝对不会和家里的生意混到了一块,你可别用这种怀疑的目光看我,本少爷可不是那种人。”
“最好不是,”姜漪收回了目光,“如果你做不到,就一拍两散。”
“这怎么可以!”
柳君仪看她是要来真的,赶紧打住她的想法,“我一定会好好的区分!绝对不会和家里的生意混为一谈。我对天起誓,如有此等事发生,不得好死!”
姜漪道,“我们还是再加一道契约文书吧,从嘴里出来的话可以随着人心而变,但记在文书上的却不能变。”
柳君仪立即苦了脸,“姑奶奶,我不会做这种事。”
“我当然相信柳公子了,可是柳公子家里的其他人我可不信,”姜漪坚持做个公正的契约文书,凡事要留一手。
最后无法,柳君仪只好当场和她写了两页的契约按了手印。
“这下你可算是放心了吧,”柳君仪能理解姜漪为什么会这么小心翼翼,所以他也没有生气。
再加一道契约做保障也是对他们的保护。
姜家没权没势,而柳家则不同,有着强大的人脉关系,虽然和一般的世家比不上,和姜家一比就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铺面的事就交给了柳君仪还有陈浮生,姜漪继续做她想要做的事。
姜漪找来了几个人,去砍了不少的竹子过来搭架子。
林氏则是在家里给姜漪缝合那些布,姜妤在旁边帮忙。
姜漪在地里刚忙活开,村长王湳就带着人过来了。
今天他们都不耕地了。
吴氏看到王湳又兴冲冲的往姜漪的那边跑,心里有些怨气,最近王湳有什么事都去找姜漪,摆不正村长的位置。
村里不知道多少人说三道四的,他就是听不进去。
吴氏将手里的锄头扛在肩上,也跟着后面去看看,姜漪又要搞什么鬼。
现在大满村人人都羡慕姜家有这么一个女儿,以前又傻又作的时候不少人还同情姜家。
一夕间,姜家就因为姜漪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好像昨天他们姜家还穷得叮当响,今天就有了大富大贵。
“再往上搭高一点,要结实,地里打的桩要最深!”姜漪对着做事的人高喊。
吴氏站在不远看着,搭着个空架子做什么。
王湳在一边看着看着也加入了大家,又不时的问姜漪一些问题,两人看上去就跟平辈一样。
吴氏眉毛一挑,走了进去,“漪丫头,你这又是要做什么啊?不会又是赚钱的买卖吧。”
这话有些酸。
王湳看她过来了,不悦道:“你怎么过来了。地里的活都干完了吗?漪丫头做的是利民的好事,哪里来的买卖。”
王湳也是怕自家婆娘开口了又得罪了姜漪,所以先出声阻止她把话说得难听。
姜漪也不瞒吴氏:“我们要弄个大棚种菜。”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吴氏听了就想要笑。
给菜盖棚子,就是在浪费。
跟着一起搭棚的人也觉得有些好笑,但是大家也没有说出来。
“我说漪丫头,你家里是挣钱了,但按着你这做事方式,还不得将家里的钱败光了。”
吴氏看到眼前的架子,就有一种姜漪还是以前那个姜漪。
喜欢败家。
“我搭这个棚也是为了能吃到换季的菜,给家里添添伙食。”
姜漪也不多说什么,说多了他们只会觉得她有些胡闹。
王湳却对姜漪做的事深信不疑,给婆娘使了个眼色,让她少说几句。
吴氏就更不乐意了,凭啥不能说的。
“还是漪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