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你吃这么多,晚上看你怎么睡。”姜漪拍了一下他的肚皮。
姜霖赶紧躲开。
姜漪推了把瘫在椅子里的人,“到外面走走。”
姜霖有些不好意思的站起来出门走动,不然晚上别想睡了。
姜良和孟桂芝两人也有些不好意思的站了起来就跟在身后出门,他们也吃撑了。
陈浮生收拾好也是摸着肚皮出去,姜漪看他们一个个都吃成这样不由觉得好笑。
家家户户开始农忙了,今年的冬天来得有点快,姜漪特地和家里的人商量了一下,给有农活干的工人放两天假。
该收稻的都回去收。
农忙来了,姜漪就将自家的打谷机推出来,农忙时节,大家都往田里跑,收完了这一季,又要赶着赚些银子过年。
姜漪的打谷机再次推到外面,家家户户都排着队要打谷,姜漪又从家具铺那里借来了两台,让人出去打谷,帮忙去打谷的人可以拿一半收上来的钱。
好些人抢着要做。
姜良和孟桂芝都放下手里的活去收稻。
在农忙这会儿,姜漪手里的第二艘船也造得差不多了。
这天姜漪到田里看着大家收稻,收税粮的人直接到田边登记,原本大家的好心情在收税粮的人到来后就熄灭了。
收税粮的人刚才,姜良就摇头叹息:“咱们老百姓种出来的粮食也不够吃半年,他们一收就收了一半,这让人怎么活。”
现在的粮食不如现世的收成好,姜漪也不是研究这方面的人,所以也拿这些粮食没有办法。
看着好几家在田边发愁,姜漪收了自家的就坐在一边看着大家收稻的画面发呆。
王湳走了过来,提道:“漪丫头,咱们村的几家都没有爹娘帮忙的,这打谷机……”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能帮就帮,村长您看着办吧。”
王湳高兴道:“我替他们谢过了。”
“村长言重了,打谷机本来就是造福大家,打谷的也需要出力气,总要让他们收一两文的辛苦钱。家里有困难的,我们也不会收半文钱。”
王湳欣慰的看着姜漪,后悔自己之前的所为。
要不是自己心里有那点疙瘩,不至于和姜漪生分了。
姜漪在田边坐了一会,从那些弯腰收稻的人身上移开视线,然后去将张岩他们叫过来。
张岩和常庆礼是专程替姜漪赶犁车耕地的那两个年轻人。
他们跑过来就急声问:“是不是有什么事吩咐我们去做?”
“先把犁车扛过来,我已经把水放进了田里,你们试着犁田。我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是没有问题就不用再改动了。”
两人一听是这事,赶紧去将犁具全部搬了过来。
还没收完稻的人看到姜漪带着两人牵着牛过来也不知道要干什么,收好了的人家忍不住跑过来看个究竟。
“漪儿,你这是要做什么?”姜良听女儿的话将水放进了田里,他们家收得快,早就放到了上面去拉回家了。
姜良看姜漪没走,还寻思着做别的事也没走,看到女儿让人搬来犁具就好奇了起来。
“我让他们犁田,要是没有什么问题,以后这田地,就交给他们了。”
姜良听了就更不走了。
姜漪让张岩两人下田,犁车能在田里走一下,但是太软的地方就走不动了,姜漪让他们将犁车拆下来,装上了手扶犁具。
姜漪看他们使起来有模有样,完全没有受到水的影响,这才放心的道:“不用改了,犁车走不动,我在后面多加一样东西,到时候就让牛拖着你们跑!”
听到后一句,张岩和常庆礼笑了,“这拖着走怎么走?”
姜漪也笑道:“等工具出来了你们尝试一下就知道怎么走了。”
“漪丫头又要造个什么新东西出来?”旁边的村民们听了也都笑呵呵的打趣道。
这是他们大满村收稻收得最开心轻松的一次。
张弛和王诚他们两家人在田地里待得最难受,不管是干什么活都是别别扭扭的。
直到发现大家都没有要理会他们,才觉得好受些,以前的指指点点是没有了,却换来了不少的冷漠。
姜漪看在眼里,也没管。
他们要是不搞破坏,没有在她家里折腾,也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王湳又走了过来,在田边也看了好一会儿才收住视线。
陈浮生下午回来带了不少的果子,他们现在已经开始投入干果的生意了,柳君仪最急,恨不得现在都做出来卖出去。
西河村的大窑已经建了一大半,在加快速度下,再过几天就能封顶了。
而就在大家忙着农活和做生意时,陈村长可愁坏了,家具铺的陈掌柜不肯买他家里的木材,还派人到陈家村里保护着他家里人,陈村长当时发了不小的火。
陈掌柜的这天刚拒绝陈村长就收到了曹翎的来信,其中就夹有姜平的一封,他急急忙忙的亲自送到了大满村。
也顺便去看看大满村的那两艘船,姜漪要造船的事陈掌柜的也知道。
刚到姜漪的家里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两人正要开饭,突然看到进来的陈掌柜,二人连忙迎出去:“陈掌柜怎么这会儿来?是出什么事了吗?”
看他这么急,姜漪就以为是出事了。
陈掌柜的连连摆手:“没有没有,我就是来送个信,顺便看看你家里的船。”
说着陈掌柜就从怀里拿出姜平的信件。
姜漪连忙接了过来,笑道:“爹娘要是知道了,肯定欢喜,我先拿信过去。”
第181章:船下水(1更)
孟挂芝接到儿子的信,激动得手都抖了,拆开一看好些字也不认识,还是让姜霖给念了了出来,姜良和孟桂芝听了儿子信中所说的话,脸上一阵的欣慰。
姜平在京都城过得很好,曹老板还给他找了私塾读了书,一边学习手艺,一举两得。
姜霖念完了,孟桂芝愣了愣,问:“上边没写婚事吗?咱们不是给你大哥送了信说了他的婚事?没回吗?你看看是不是漏了什么。”
姜霖道:“娘,没漏,大哥可能是不好意思,所以也没提婚事,可能是有什么想法也不好和您说。”
孟桂芝皱眉:“有什么不好说的,咱们送信出去就是为了他的终身大事,现在他只字未提是怎么个想法我们也不清楚,再过一两年,看还有没有姑娘肯嫁他。”
姜良沉声说:“孩子刚刚到京都还没有稳定下来,这会儿就说亲对他的影响也大,再等个半年也不迟,孩子有出息了,虚长几岁再娶妻也是一个样。”
孟桂芝不同意姜良的说法,“怎么个一样了?再过一两年,要是什么也没成不是错过了时机?不行,我得再写个信问清楚,二郎,你再给娘写一封。”
一般情况下,孟桂芝叫大郎二郎时就真的生气了。
姜霖不敢推辞,当即就提笔等着孟桂芝说。
姜漪拿过姜平写的信看了一遍,发现一个问题,不由得看了姜霖一眼。
信里边姜平提了好几句在京都私塾读书的同窗。
姜漪就盯着这个这个同窗有些疑惑,可能是这位同窗特别的照顾姜平的缘故,所以多提了几句。
姜平几乎将他在京都城发生的那些事都提了一句,最后是让大家保重身体,等他他日归来。
姜漪将书信交给了姜良,姜良是识字的,也是看得起劲。
大儿子一走就是好几个月了,眼下就要过年了,今年是一家人没能一起过年的一次。
姜霖写好了信交给了姜漪,“二姐,可能还要麻烦那位曹老板了。”
“曹老板没有来,我让陈掌柜带出去。”
姜漪收了信就匆匆回家,陈掌柜还在那里看船,不时的从嘴里发出啧啧声。
看到姜漪进来就拉着姜漪讲解一些不懂的地方,“你们这船什么时候运出去?我也好去体会一下。”
“陈掌柜这是没坐过船呢还是特地想要试试我这新船?”姜漪打趣的道。
“都有,都有!”
“陈掌柜,这是我娘要重新送出去的信,麻烦您再带出去交给运家具上京的队伍,让他们带给我大哥。”
陈掌柜接了过来,“好,我一定会让人带到。”
姜漪笑着道:“陈掌柜先在家里用了饭再出去吧。”
陈掌柜连连摆手:“我们赶着马车来,出去不需要太久,要是我们几个坐下来吃,你这点饭菜哪里能管饱,我们先走了。”
姜漪立即将陈掌柜送出门,看着他的马车飞奔出去才转身回来和陈浮生接着吃饭。
吃饭时,姜漪纳闷的说:“陈掌柜就是来送信?”
陈浮生说:“刚才提到了几句家具铺的问题,可能以后还要麻烦你到县城走一趟。”
“要开分铺吗?”姜漪知道曹翎已经开始开了好几家分铺,现在又要开到县城去,是要继续扩大,曹翎的野心绝对不会这么简单。
陈浮生皱皱眉说:“他没正面提,只说了一句曹老板会带人到镇上来,也就是过完年后的事。”
姜漪也跟着皱眉,如果是带人进来的话,会不会是他引走的那两位?
“还有一两月才过年,也不急。”
这是姜漪第一次在这个世界过年,她想要弄些不一样的年货,想到大棚菜马上就可以收成了,姜漪不仅是全部晒干,还要出卖新鲜的青菜,他们这菜品已经是反季了,卖出去的价格肯定会上涨一些。
“新船在过年前运出去。”
陈浮生看了眼外面院子的新船说。
姜漪点头,嘴里嚼着。
接下来的时间,姜漪就专心的做最后和一艘船。
这天,两艘船全部完工,两艘船其实并不小,一辆马车拉不动,得拿两辆马车并行一艘一艘和往外拉。
拉艘下水的这天,姜漪还特地请了十几个青壮年过来帮忙,四辆马车一前一后的拉着两艘船出去。
一路上,引来好些人的目光。
特别是大满村的人,都跟到了村口,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