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与袁家相比,老娘更相信宦官。毕竟没听说过宦官篡位的。
第二百五十九章 何进 我太难了
再加上宦官集团的积极自救。
也就是不断的送钱给何进的母亲和兄弟,——后母舞阳君,以及何进同父异母的弟弟何苗。
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在宦官的不断唆使下。
何进的后妈和同父异母的弟弟,突然脑子一闪,就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他们和何太后才是一家人,
何进你丫就是一个前娘生的,后娘养的。
于是舞阳君和何苗表示,宦官不能杀!一个都不能杀!都给你妹留着玩。不管是床上玩,还是地毯上玩。反正就是留着玩。
然后告诉何太后:“丫头,你可别听你大哥的,你大哥擅杀左右亲信宦官,是为了专权,架空你儿子。“
何太后听到老娘的话后,是一阵猛点头。天大地大,儿子最大。
至于大哥何进,跟老娘又不是一个娘生的。
管他干什么!去死吧!
也不知道这一家子脑回路怎么想的,反正就是这么清晰脱俗!
何进在家庭的重大压力之下,已经开始犹豫了。表示:“妹子,要不咱就光杀那些为首的大宦官?剩下的小的,给你留着看家护院。”
可惜,还没等何进、何太后这对兄妹达成共识。
袁绍那边又发力了!强烈表示:“宦官亲近皇上,出入号令,现在如果不全部消灭,以后一定要为害。”
当时的情况已经是骑虎难下,何进之前为了防止宦官反扑,西召前将军董卓驻关中上林苑。
又使府掾太山王匡发动他所在郡的强弩手,召东郡太守桥瑁驻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光照得城里通红,都说要诛杀宦官。
你现在突然不杀了,这不是耍人吗?
这些文臣武将,哪个同意?没有一个同意的。
可何太后不同意。后母也不同意。
弟弟何苗更劝何进:“大哥啊!我们一路从南阳来,都因贫贱,依靠宫中获得贵富。国家的事,也不容易!倒了的水不可收回的,应当好好考虑,应与宫中保持友好。“
何进本来就是屠户出身,没读过几年书,被这帮子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一劝,被后娘这么一压。
终于是一咬牙,决定不杀宦官了!
可是老基友袁绍不干了!你丫说不杀,就不杀了!你作死了!
于是袁绍开始威胁何进:“如今我们互相结合的形势已经露出来了,事情再不办,就要发生变故,将军还等待什么,为什么不早决定呢?再晚死的就是我们了!“
何进被这么一威胁,终于是明白过来味了,貌似自己被家里人给坑了!
于是用袁绍为司隶校尉,持符节,专命击断;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
袁绍急忙派洛阳方略武吏监视宦官,使董卓等驰驱驿上,准备进兵平乐观。
这么一动粗,宫里的何太后就害怕了!
卧槽,大哥这是要动真格的了,抓紧罢退全体小黄门,让他们滚回老家吃土,只留何进平素亲近的人,守卫省中。
可是何太后忘了一点,那就是兔子急了还咬人呐,更别提只是少了蛋蛋和棍子的宦官。
嗯,这里八卦一下,宦官净身,是下边全部割掉,不是只割一个。
于是宦官的首领,十常侍张让开始积极谋划。让自己的儿媳妇,也就是何进的另一个妹妹。进宫找何太后哭诉。
于是耳根软的何太后,又把这些宦官给召回来了。
没错,女人的脸说变就变!压根不讲理。
等何进入宫之后,何太后就强硬的表示,不能杀宦官。而那些宦官也学乖了,一个劲的磕头,表示我们一定改邪归正。一定匡扶正义。
于是何进就没杀他们。表示董卓快来了,老子先留用察看你们,如果不老实,直接弄死!
可以说何进已经是完全掌握了大局,所以开始秀微操!
觉得自己的兵有点少,老是受袁绍威胁,现在董卓又快来了。于是一拍脑袋,决定派自己的部下王匡,骑都尉鲍信,去招募军队。
鲍信这边刚刚招募了一千多人准备回去的时候,何进的脑袋就被张让等人砍了,丢出了皇宫。
原因很简单,袁绍强烈表示,宦官一定要杀,如果你不忍心杀大宦官,那就把所有的小宦官都杀了。
这样那些大宦官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成不了气候,饶他们一命也行!
何进一听,这个建议好的,即不用得罪自己的弟弟妹妹和后妈,又能将潜在威胁铲除。好主意。
于是大手一挥,就进宫和何太后商量:“老妹啊!你看哥哥的这个主意咋样?”
何太后一想,也觉的这是一个好主意,当下拍板表示同意。
可是他们都忘了,隔墙有耳!
于是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得到消息后,直接在何进出宫的时候,把何进抓住一顿臭骂。
“老子保住了你妹,保住了你侄子,每年给你家送那么多钱,你居然还要杀我们。整天说我们肮脏,睁大你的狗眼看看,满朝文武有哪个比我们干净的。”
十常侍是标准的人狠话不多,骂完之后,直接一刀砍掉何进的狗头,丢到宫墙外面去了。
外面的袁绍一看此情此景,顿时心中狂喜啊!没想到还有这等好事。
直接大喝一声:“十常侍大逆不道,挟持太后、皇上。杀入皇宫,为大将军报仇!解救太后、皇上。”
于是大军冲入皇宫,借此机会将宦官全部杀光。
何太后等人一看,宦官死了,大哥也死了。没人管他们娘俩了!是个人都想弄死皇帝,顺便尝尝太后的滋味。
真特喵的刺激!
跑吧!一路撒丫子各自狂奔。于是小皇帝就撞见了前来救驾的董卓。
估计当时董卓的也是一脸的懵逼,为毛短短时间内,大汉就成这个狗样子。
压根是没想到大汉这次动荡,居然是一场家庭伦理剧!
等到董卓将小皇帝和太后都寻回来,开始稳定朝堂大局的时候。
鲍信回来了,一看自家老大何进已经扑街了,他弟弟何苗又是坑死何进的罪魁祸首之一。
所以鲍信果断投了何进的好基友袁绍。
第二百六十章 本初别浪
既然要投靠,自然是要纳投名状的。
于是鲍信劝袁绍趁着董卓立足不稳之际,强行袭杀董卓。
“董卓如今手握重兵,肯定心怀不轨,我们如不趁机动手,日后必然吃亏,趁他刚到京都,士卒疲惫,我们对他发动袭击,一定可以擒拿董卓。”
由此也可看出这个鲍信不是一般人,因为他的提议忒特娘的正确了,董卓当时进洛阳的时候,只带了三千兵马。压根不够袁绍削的。
而董卓之所以只带来了三千兵马,完全是因为没料到何进会死,大汉会乱。作为地方大佬的他,即便是受召进洛阳,那也不能带太多兵马。
不然都走不到洛阳,就被何进给弄死了!
可是现在何进死了!董卓突然发现自己大意了,人特娘的带少了!估计当时内心也是慌得一匹。
但袁绍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没同意鲍信的建议。
估计是想和董卓一起搞搞基,一起把持朝政。咳咳咳!匡扶汉室!
然后就看见董卓勾搭上了何进的死忠——吴匡。拉着小手送温暖:“吴匡啊!你看你老大之所以会死,都是被他弟弟何苗给坑死的。你不报仇?”
吴匡登时脑子就热了,直接带兵攻杀何苗于朱雀阙下。
于是董卓就把何苗的军队都吞了,吴匡也被收入麾下。
鲍信一看,卧槽,驴蛋蛋的。竖子不足与谋。
于是带兵屁颠屁颠跑了,直接回老家,征召了士兵两万人,骑兵七百人,运载粮草物资的车辆五千多辆。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果然,没过多久,袁绍和董卓就搞基不成反被草了,
因为董卓有了兵马之后,说话的嗓音就大了!格外的大!
为了掌控朝堂,董卓直接无师自通——瞎几把乱认亲戚术!
表示我董卓和长乐太后——董太后,也就是何太后的婆婆是同族之人。
所以准备废除小皇帝刘辩,立被董太后抚养长大的刘协为皇帝。
可实际上,董卓和董太后虽然都姓董,但压根一点关系都没有,
董太后是河北人,董卓是陇西临洮人。两个人隔了大半个中国。不可能有什么亲戚关系。
董卓这么做,是为了拉拢董太后的董家。
而这个举动,彻底的打乱了袁绍,或者说是老袁家的谋划。
要知道老袁家是要拥立小皇帝刘辩的。董卓这么搞,之前的努力和投资不是都白费了吗?
于是袁绍和董卓就直接掐吧起来了。
可惜这个时候,董卓已经把自己的大部分军队带进了洛阳,又稳定了朝堂局势。
袁绍已经不是对手。只得后脚跟打屁股蛋子跑路,直接跑回了冀州渤海郡。
这就给了董卓秀微操的机会,一方面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赐爵位为邟乡侯。
表示只要你乖,老子给你买条街!
一方面开始大肆任命名士和党人做官,其中就有死扑街孔伷、蔡文姬的老子蔡邕,以及如今的冀州刺史韩馥。
而冀州刺史——韩馥,就是用来禁锢、监视袁绍的。
可这么安排,袁绍能愿意吗?
指定不能啊!一个渤海郡就把老子打发了。做梦呢!老子要的是星辰大海!咳咳!是匡扶汉室!
于是在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刘协为帝,并以何太后和刘辩毒死之后。
朝中的矛盾终于达到了顶点,引起了官僚士大夫的愤恨,董卓所任命的关东牧守也都反对他。
在渤海的袁绍一下子就成了最有号召力的人物。
这不仅因为他的家世地位,还因为他有诛灭宦官之功和不与董卓合作的举动。
冀州牧韩馥一开始担心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