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三国收义子-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退兵之后,该如何给其他三门的诸侯一个交代,那已经算是后面的事情了。

    于是乎,曹操和鲍信、张邈、张超再次开了一个碰头会。四个人积极友好的探讨了一下这个问题。

    会议的整个过程都显得十分异样和尴尬。

    尴尬是曹操在尴尬,异样是鲍信、张邈、张超三人心中异样。

    别说大家只是合作伙伴,就算是好到穿一条裤子的好基友,遇到这种事情,心里该膈应的还是膈应的。

    大家辛辛苦苦,忙死忙活的才稳定好军心,并打造出这么多强力的攻城武器。

    一大早就埋锅造饭,吃饱喝足之后,这才雄赳赳气昂昂,拉着大军浩浩荡荡的杀了过来。

    气势何等惊人!

    现在因为你兄弟要被祭旗,你就说要退兵,是不是有点过了?

    就算我们好说话,那底下那些饱含战意的将士们,该如何交代?

    屁都不放一个,就夹着尾巴灰溜溜的撤兵。

    折损了士气怎么办?

    正所谓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你这么搞,指定会出问题的,而且是大问题。

    最重要的是,要是以后一攻城,刘玄妖人就拿你兄弟夏侯渊威胁,那这仗还要不要打了?

    要不大家一起投奔刘玄妖人算了,也让你们兄弟团圆,其乐融融?

    面对这些面色异常,曹操指定是尴尬无比的。

    有心想一横脖子,不顾夏侯渊的生死直接攻城。但还是直接忍住了,因为他的军队构成,说白了就是兄弟几个合伙做事业。

    现在夏侯渊有难,你就不顾人家的死活,你让夏侯惇、曹洪、曹仁、曹纯他们心里怎么想?

    这日子还要不要过了?

    至于曹操心里到底怎么想,是不是想不顾夏侯渊的死活攻城,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不过让曹操背负千古骂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千古名言。或许能直指曹操的本心。

    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为什么,这次曹操讨伐董卓,他老爹曹嵩却带着小儿子跑到琅琊去避祸呐?

 第三百二十八章 孝廉

    答案恐怕不止是害怕曹操失败,从而受到牵连。

    这就要说一说,曹操的那句流传至今的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二为曹操贡献这句名言的悲催人物,不是别人,正是曹操老爹曹嵩的好基友——吕伯奢。

    要说这吕伯奢和曹嵩的关系,那可不一般。关系绝对是杠杠的。

    吕伯奢抱没抱过儿时的曹操,没有人知道,但吕伯奢绝对是曹操的大恩人。

    因为曹操一开始做官,是吕伯奢推举的孝廉。

    那么这份恩情有多大呐?

    这就需要说一说,大汉的孝廉制度。

    孝廉并非是大汉一开朝,就有了选拔制度。

    而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

    孝廉取的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经过时光的演化,“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孝廉其实最开始是汉武帝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一个工具。

    因为在汉武帝之前,朝廷选拔官员用的是察举制。

    没办法,大汉的开朝君主刘邦因为赤贫的出身问题,很反感儒家这些破读书的,所以儒家在当时很不好受。

    再加上后面的文景二帝,非常崇尚道家的黄老之学。与民休养、无为而治。从而开创了文景之治。

    儒家的地位就已经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正所谓,穷则思变!儒家被逼急了,开始狗急跳墙、兔子咬人。

    一下子就盯上了年强气盛、年富力强的汉武帝。

    纵观汉武帝一生,可以说干了四件大事。

    一、打匈奴。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推恩令

    四、巫蛊之乱。

    这四件耳熟能详的大事,并非是单独分割的个体。而是一个串联起来的整体。

    首先,汉武帝打匈奴,打到文景之治留下的国库空虚。老底都打没了,已经无力再战。

    但是呐,匈奴就是剩下一口气不死。你说气不气人,恶不恶心。

    为了一劳永逸,直接干掉匈奴。

    汉武帝就不能再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因为那个样子国家回血太慢!

    搞不好,大汉这边还没回血一半,匈奴那边已经满血满蓝复活了!这还打个屁啊!

    于是在这个时候儒家出现了,提出了一系列在当时属于激进派的治国之策,既能增加国家税收、又能加强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

    比如收取手工业者的税收,也就是说刘备编个草鞋去大街卖,是需要缴税的。唉!好惨的样子。

    再比如削减诸侯王的推恩令!

    儒家如此上赶着为汉武帝做事、分忧。汉武帝自然十分高兴。

    再加上当时的情况,确实需要在朝中大换血一批。把崇尚无为之治的道家一派官员踹下去,然后换更能干活的儒家官员上去。

    于是欣然同意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咋说呐?

    汉武帝也是要面子的,总不能说道家人都滚蛋,老子有新情人了!

    于是孝廉应运而生!

    为了达成朝廷内部大换血的目的,汉武帝进一步把察举发展为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孝廉!

    一是对于察举人才的标准有了明确的新规定,凡儒家以外的各家均不得举,开创了以儒术取士的标准。

    这就是赤果果的表明态度,老子爱死了儒家,想当官先披上儒家的皮。

    二是取士包括德行、学问、法令、谋略四个方面的内容。

    这是具体的考试科目,很像考驾照时的科一、科二、科三、科四。秀智商和操作就完了!

    三是察举分岁举和诏举两类。这个不用多说,就是考试的制度。

    岁举为常科,每年推举。而诏举是由皇帝下诏察举人才,是临时性的特科。说白了就是朝廷急需用人的时候,加急考一次。

    怎么说呢,因为这么一搞,大汉儒家官员满天下。所以没啥特别情况,皇帝是不会下诏察举人才。

    一旦下诏察举人才,那就是遇到了儒家解决不了的专业问题,比如说神神鬼鬼的东西。

    要不然全是儒家官员的大汉里,怎么可能会突然蹦出一个神神叨叨的家伙,把黄巾军里神之上使之一的张曼成给打死呐。

    所以说,留后手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岁举又分两种情况,分别是孝廉和秀才。

    是不是很惊奇?原来大汉是有秀才的。嘿嘿嘿!

    但别高兴太早,因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叫刘秀,所以大汉的秀才逼迫改名了,改秀才为茂才。

    因为举茂才的对象为现任官吏。所以茂才由州推举,人数也比孝廉少得多。属于孝廉的高级版。

    所以曹操在步入仕途的时候,举茂才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不够资格。

    曹操走的是举孝廉!

    孝廉始为孝与廉两科,后来连称为一科。察孝廉的对象是地方六百石以下的官吏和通晓儒家经书的儒生。

    由郡国每年向中央推举,其出路是到中央任郎官。

    但是!

    圈重点!

    这是有名额限度的!

    东汉和帝时制,凡满20万人的郡国每年举一人,不满20万人的两年举一人,不满10万人的三年举一人。边境地区郡国人少,10万人以上则可以岁举一人。

    也就是说,每年从二十万人里挑选一个!

    以大汉的人口来说,一七得七、二七四十八、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

    七一……

    反正综上所述,在大汉举孝廉做官,比后世考清华北大、公务员难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吕伯奢推举曹操为孝廉,可以摸着良心对曹操的老爹说一句,好基友一生走!你儿子就是俄的儿子!

    而然,世事无常,曹操把吕伯奢给灭门了!

    如果大家还是觉得吕伯奢给曹操举个孝廉没啥,为国举才吗?应有之义。

    那可以简单参考刘备推举袁绍的儿子——袁谭为孝廉,引得袁绍出迎二百里的事例。

    要知道,在刘备推举袁谭的时候,天下大乱,朝廷的官职已经没以前那么金贵了。

    就算是这个样子,袁绍都能出迎二百里,当众赞刘备为世间英雄。

    那么吕伯奢对曹操的恩情有多大呐?

 第三百二十九章 吕伯奢疑云

    说一句再生父母也不为过!

    可是就这么一个大恩人,曹操把人家一家八口都给灭门了!死的那叫一个惨啊!

    关于吕伯奢被杀。

    最官方的,也就是陈寿所写的《三国志·武帝纪》,其实并无记载。

    流传下来的是晋朝——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也就是给三国志注解。

    说法有三个。各不相同。

    第一个是《魏书》曰:曹操从董卓逃亡时和几个人骑马去找吕伯奢,刚好吕伯奢不在。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决定抢劫曹操一行人,结果被曹操反击杀了数人。

    但是咋说呐,《魏书》魏书毕竟是老曹家写的,你敢信?而且是抢劫,而不是抓捕,这就比较扯淡了!

    第二种说法是《世语》曰:曹操来的时候,吕伯奢虽然外出,但是五个儿子都很客气,以宾主之礼对待,但是曹操因为吕家对人太好,反而满怀疑心,拿剑在当天晚上杀了八人后离开。

    综合来说,这个就比较靠谱了。

    即因为曹操的疑心病一向很重,这在后面的各类历史事件中都有表现。也有详细记载。

    也因为以曹操的武力值,是完全可以一个人屠一门的。

    在这曹操武力值这一点上,历史上也是有很多记载的。

    不但年轻的时候在郊外砍过鳄鱼。而且在洛阳为官的时候,还单身一人潜入大宦官张让家。

    结果比较尴尬,或许是曹操的潜行之术没练到家,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