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仁少时喜好弓马弋猎,不修行检。暗自结集上千青年,游于淮河、泗水之间,后带队跟随曹操,任别部司马,奉法守令、行厉锋校尉。
曹仁可能是曹操几位兄弟里最有兵法造诣的人,因为他家学渊源,他祖父曹褒是颍川太守,军政大权一把抓的地方大佬。
而曹仁的老爹更是了得,曾任太中大夫、司马、长史、侍中、长水校尉!
圈重点,长水校尉!
这可是汉武帝时期所设,一直守卫洛阳京师的八校尉之一。只是因为前几年老皇帝脑子抽抽,把八校尉废除,改成了西园八校尉。
所以说,曹仁之所以会八门锁金大阵,乃是家学渊源!拼爹拼祖宗硬拼出来的。
武帝增置的八校尉,即中垒校尉、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胡骑校尉、射声校尉、虎贲校尉。
八校尉秩均二千石,下有丞、司马,每校有兵士七百人。七百人,感觉是不是特别的少。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这七百人是有编制的正式工,属于朝廷发放兵饷的那种。就像现在的西凉铁骑一样,每一个人手下都有好多个辅兵。
要知道大汉可是普遍不发兵饷的,大家都是骑着家里的战马、披着祖传的铠甲,朝着刚刚磨好的刀子,为国效忠作战。
只不过八校尉的兵马都是常设,用来守卫京师洛阳。自然是要发放军饷的,而且还不菲!
八校尉之中,胡骑校尉并不常置。到了东汉之后,把中垒校尉给蹿掉了,又将胡骑并入长水,虎贲并入射声。别置北军中候一人,六百石,以监五营。
这也是前几年老皇帝取消这些校尉,设立西园八校尉的原因之一。
虽然长水校尉被老皇帝取消了,但有句好话说的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还有三斤钉。
曹仁能在年少时,暗自结集上千青年,游于淮河、泗水之间,一方面是胆子大,另一方面也是有底气。
单论麾下兵马素质,曹仁是几个兄弟中,兵马素质最高的。
不要说别部司马夏侯渊、军司马夏侯惇。就是曹操那五千本部兵马。单对单,都不是曹仁兵马的对手。
只不过,曹仁这次可算是倒了大霉,先是在前些时间攻城的时候,被刘玄派人出城夜战打了一个七零八落,溃逃的麾下兵马好不容易才收拢起来。
如今却又撞上了怒气上头的李肃。
第三百八十六章出关左拐三百里
李肃和曹仁并非第一次交手,在此之前,李肃帮助吕布分担压力,便是牵制了曹仁的兵马。
只不过当时李肃只是牵制,主力还在猛攻程普。所以曹仁只是觉得李肃的骑兵比较难缠。却不料,这次一交手,就被怒气上头的李肃带头冲入了阵型之中。
克制骑兵有很多种方法,比如骑兵反冲锋,只要兵马不是太少,就一定会和敌人的骑兵搅在一起,来一场原地画圈圈的大乱斗。
除非有绝世猛将从中奋力冲杀,要不然不太可能出现被凿穿防线的情况。
可是曹仁麾下没多少兵马,这就比较尴尬了!
于是在与李肃作战时,曹仁用的是步兵对骑兵的长枪阵,打法中规中矩。长枪如林威慑战马和骑兵。
在应对李肃的骚扰牵制的时候,还显得游刃有余。一旦李肃亲自带兵发起冲锋,那就有些不够看了!
“死!”
李肃手中一条丈五倒须悟钩枪,犹如蛟龙出海,借着跃马向前之际,直接将两名敌军刺穿,成了一个人肉葫芦。随即破阵而入!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曹仁麾下的步兵长枪太短。
长枪的种类繁多,不同用途的长枪其长度各不相等。用于车战、骑战的枪显长,用于步战的枪显短,用于守城御寨的枪显长,用于进攻的枪则短。
长枪可达八米之余,短枪可为一点三米之多。
按理来说,用来克制骑兵的长枪其实是很长的,还没等敌人的骑兵冲阵便可以将战马或者敌骑刺穿。
但那中长枪一般都是出现在国家间的对抗战中,比如秦国灭六国时,为了挑翻同样骑兵强劲的赵国,便专门打造训练过这种长枪。
事实上,大汉也有这种长枪,不过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作为和匈奴死磕了上百年的强大帝国。
大汉对于骑兵的克制作战,一向是十分的看重,从一开始的被动防御,到后面的主动出击。恰恰完成了克制骑兵长枪的淘汰。
在大汉与匈奴甚至许多游牧民族作战时,一开始大汉其实是处于下风的,因为当时天下初定,国内还没有恢复过来。所以被匈奴摁在地上摩擦了!
包括并不局限于,开国皇帝刘邦的白登山之围,以及刘邦死后,匈奴的冒顿单于遣使者送国书调戏刘邦的老婆吕后。
以及在汉武帝少年时期多次闯入关中烧伤抢夺,给汉武帝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后世大多推崇明朝天子守国门的骨气,实际上,大汉也是如此,想找匈奴的麻烦,出关左拐三百里。那里就是匈奴的活动区域。
就这么近的距离,汉朝刚刚建立那会,要啥啥没有,大臣们都赶着牛车去上朝。就这么一个窘迫的情况。拿啥和匈奴打。
刘邦挺厉害吧,正儿八经的贫困农民出身,地痞无赖一个。连正经名字都没有一个,就叫刘季。也就是刘三!
就这么一个穷困潦倒半辈子的人,五十多岁起兵,几年之内便平定了天下,干翻了楚霸王项羽。建立了汉朝。
这样一个人,你能说他不厉害吗?简直是天命之子好不好!
可刘邦这么厉害的一个人,遇见匈奴也栽了!
白登山之围!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
刘邦亲自率领三十二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参见平城之战)。
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气候十分寒冷,汉军虽然“卒之坠指者十二三“,但见匈奴只有老弱残兵,更是获胜心切。
便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率领先头骑兵部队直追到大同白登山,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
刘邦率兵刚到白登,冒顿单于忽然率领四十万铁骑伏兵将汉军团团围住。
匈奴围困白登山七天七夜,汉军断粮断水,十分危困。
多亏谋士陈平为刘邦出谋划策,送重金和美女图像给冒顿单于之妻阏氏,另外又写了一封书信,信中说:“如果单于继续围困,汉朝则将美女送给单于,到那时候,阏氏之地位就保不住了……“
女人吗,大多头发长见识短,一听汉朝这边要送美女给自家男人,阏氏立刻极力劝说单于撤军。
而冒顿单于得知周勃、樊哙率领汉军主力增援部队即将赶到,惟恐对自己不利,只好解围撤兵。
刘邦收军回师广武之后,对探军刘敬说:“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遂重赏陈平和刘敬,并封刘敬为关内侯,号建信侯。
后为防止匈奴侵扰,命周勃、樊哙率兵二十万驻守代地。
二十万常驻兵马,其中消耗之大,可谓惊人。这便是汉朝被动防御匈奴的代价。
可是饶是如此,在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之后,汉朝还是饱受匈奴的威胁,在国际地位以及外交上面都是处于不平等的劣势地位。
在刘邦死后,其老婆吕雉,史称吕后,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
可以说吕后开创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一提到吕后,很多人就会想到此女的善妒,将刘邦的另一位爱妃削成人棍养着。
此事确有其事,刘邦在世之时,曾非常宠爱戚夫人。并极力要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
此事最后在吕后为太子请出四个白发飘飘的老爷子直之后,刘邦才就此作罢。
吕后请出的四个老头不是别人,正是刘邦求而不得的商山四皓,分别我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刘邦见到这四人之后,便知道太子羽翼已丰,废立不得。
等刘邦死后,吕后成了皇太后,自然是要找戚夫人的麻烦,先是罚戚夫人作苦工,戚夫人私下唱歌叹息。
第三百八十七章吕后那个老娘们
“儿子为王,母亲为奴仆,终日舂米到薄暮,常常与死亡为伍!母子相离三千里,要找谁来告诉你?”
吕雉听后自然是心中大怒,于公元前195年(孝惠元年)十二月,杀赵王刘如意,徙淮阳王刘友为赵。
并将戚夫人斩去手脚,薰聋双耳,挖掉双目,又以哑药将她毒哑,这才抛入茅厕之中,称为“人彘”(zhì),意为人中之猪。
对于这种残忍的报复行为,吕后非但没有觉得过分,反而是觉得大仇得报,畅快非常,兴致勃勃的拉着自己的皇帝儿子一起来观看,分享这份喜悦。
汉惠帝刘盈见到戚夫人如此惨状,痛哭失声,命人向吕雉说;“这种事不是人作得出来的。儿臣是太后的儿子,终究没有办法治理天下。”
皇帝儿子罢工了!
这一点是吕后没有想到的,于是只能临朝称制,代替自己儿子处理国家大事。
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司马迁在《史记·吕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就是这么一个毁誉参半,却又极其厉害的老娘们,却惨遭匈奴冒顿单于的调戏。
那一年,北方的头狼,强大的冒顿单于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