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此之前,刘玄一直以为独轮车的发明者是诸葛亮。据考,木牛流马也就是独轮车。宋代高承撰《事物纪原》也将造独轮车之功归于诸葛亮。
然而,如今一看,只怕事情并非如此,就好比那火炕一般。应该是很早之前便有人搞了出来。但是受限于古代的交通交流不便。所以没有大规模普及传播罢了。
粮草在不断的运走,刘玄却是没有走,不但没有走,他还改变了之前的打算。开始同步进行了黄巾迁徙计划。
现在负责运输粮草的大多数都是黄巾,而且与他们一起回到上党郡的大多都是黄巾军中的老弱妇孺。
这些天,刘玄把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左髭丈八手里的兵马进行了整合。说是整合,其实那些兵马还是归四位黄巾渠帅统领。
刘玄只是从他们的三万多兵马里,撸掉了一万多老弱病残幼!负责运输粮草和迁徙黄巾军治下的百姓,或者说是家属。
刘玄本人则在之前负责运输粮草的一万人中抽调了五千人出来,与自己的骑兵配合作战。
如今固守邺城的便是刘玄的两千铁骑和五千步兵。外加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左髭丈八四个人手下的两万黄巾军。
近三万的兵力,就这个数字,刘玄还真不怕袁绍。
他想要试一试,能不能在这里以逸待劳,砍翻过来救援的袁绍!
如果能砍翻,那乐子可就大了去了!未来的北方霸主,雄霸并州、幽州、冀州、青州的袁绍。只怕就只能黯然离场了!
刘玄想的倒是挺美,问题是,他在邺城这边等着花儿都谢了,粮草都运往了,黄巾也迁往了。袁绍这货居然没回来。
刘玄惊奇之下急忙派人一打听,嘿!心里那个悔恨啊!早知道自己就带着大军去找袁绍对砍了!
原来,袁绍在砍完公孙瓒,得到邺城已经被刘玄攻破之后,一点也没有慌张。只是按部就班的开始论功行赏,将整个大军的士气恢复之后。才开始往邺城这边来。
界桥位于冀州广平郡,清河郡、阳平郡的交界处,乃兵家必争之地。袁绍要想返回邺城,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条是走广平郡、一条是走阳平郡。不管走哪一条,都可以在当地补充粮草物资。甚至可以征调当地的青壮作战。
袁绍选择的是广平郡,既是因为广平郡更大、更富饶一些。也是因为可以从广平郡绕道壶关。封锁刘玄的退路!
袁绍的目的可不止是把刘玄打跑那么简单。他如今看似风轻云淡,心里也是憋了一肚子火。不让刘玄付出一些惨痛的代价怎么能行?
然后,他就撞上了在那边蹲着了张飞燕麾下大将杜长。杜长也已经知道了邺城那边发生的消息。
实际上杜长比袁绍知道的还多,因为于毒那边都已经把详细情况派人给他说完了。
杜长是张飞燕的大将,自然不可能是起了投靠刘玄的心思,才冒死与袁绍一战,为刘玄等人拖延时间。
他出击了,为刘玄拖延时间,只是为了帮助张飞燕结好刘玄。
这些年张飞燕的日子并不好过。之前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张燕也是带着军队去了的。结果同样是歃血为盟。传告天下的时候。愣是没他的名!
打从那一刻开始,张飞燕就知道自己在那些诸侯眼中还是一个贼寇,如果不是因为他带兵前来,只怕已经被人拿下正法了!
所以在十八路诸侯不带他一起玩之后,张飞燕就决定自己玩,你们不是不带我玩吗?老子去找黄巾军玩。
于是张飞燕联系了青州黄巾军的张饶,表示如今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正是大好时机。你攻下渤海郡与我汇合。咱们称霸冀州。
再然后公孙瓒就跑回来了,张燕都还没反应过来,公孙瓒就三下五除二,带着那么一大票精锐骑兵和精锐步兵,就把气势如虹的张饶给砍翻了!
这事情干的,当真是一点机会都没给张飞燕留。
随着后来袁绍归来,占据冀州之后,张飞燕的处境就更加难受。本来冀州归韩馥那个软脚虾管的时候,他是一点也不怕。
反正韩馥的水平就摆在那里。就是一个大扑街。奈何不了他。
可是袁绍这个货不一样,说一句野心勃勃、雄才大略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岂能容他这支黑山军继续存在下去。
所以,张飞燕抓住了这次袁绍和公孙瓒对砍的机会,决定让这两虎相争。自己在一边捡点小便宜。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念头张飞燕从头到尾都没升起过。他非常清楚相较于袁绍和公孙瓒这对鹬蚌。自己还太弱小,做不成渔翁。
亲眼见证了公孙瓒仅仅带着三万大军,就把青州黄巾三十万给砍翻,张飞燕便清楚的明白了自己麾下的兵马与朝廷正规军之间的巨大差距。
之前与他们作战的不过是一些郡县兵、甚至就是当地太守、县令招募的青壮。所以才奈何不了他们。
如今不管是袁绍还是公孙瓒对他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非常强大的存在。
穿越三国收义子
第四百九十五章坐山虎
兵贵在精而不在多,张飞燕在乱世中打熬了这么多年,终于是明白了这个道理。
如今他也在积极的对自己的军队进行改革,希望能打造一支精兵。只不过,受限于军队的组成人员以及地盘大小问题。
张飞燕的改革举动举步维艰。
张飞燕原名褚燕。乃是常山真定人。
当年黄巾起义爆发时,褚燕便聚集一帮少年为强盗,在山水间转战出击,待回到真定时,部众已经达到一万多人。成为了一支强大的流寇。
次年博陵人张牛角也聚集起一伙人,自称将军,与褚燕合兵一处。褚燕推举张牛角为首领,进兵攻打瘿陶。
结果因为黄巾军穷的叮当响,没啥好铠甲,张牛角被流箭射中,身受重伤,临死之前,命令他的部下尊奉褚燕为首领。
这就相当于,大当家战死,二当家上位。褚燕成为了首领,为了感念好友张牛角,褚燕改姓张,唤作张燕。
后来因为身轻如燕,又骁勇善战,所以军中都称他为“飞燕“。
这些年间,张燕的部队不断壮大,与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叛匪互相联络,叛匪中的小头领孙轻、王当等人,都带着部众归附到张燕麾下。
张燕部众发展到近百万人,号称“黑山军“。黄河以北的各郡、县都受到侵扰,朝廷却无力派兵围剿。
所以在张燕低头,派使者京城洛阳,上书朝廷请求归降时。汉灵帝毫不犹豫的任命张燕为平难中郎将。
使他管理黄河以北山区的行政及治安事务,每年可以向朝廷推荐孝廉,并派遣计吏到洛阳去汇报。
可是这些都是虚名,就像刘玄当初的平虏校尉一样,有名分,没兵马。全靠自己想办法招兵买马过日子。
张飞燕的情况与刘玄相仿,他是有兵马,没地盘。朝廷说的好听,管理黄河以北山区的行政及治安事务。
实际上各地的郡县还是归朝廷管理,他只能窝在山里。开荒种地做野人。
对此张飞燕早有积怨。这次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对他的轻视便成了导火索。一发不可收拾。
而这个时候,袁绍和公孙瓒相争,他也开始积极的谋取好处,老天开眼,刘玄来了!
张飞燕的大本营在常山郡,与刘玄的上党郡就隔着两个县的乐平郡。张飞燕觉得,比起公孙瓒来,刘玄貌似是一个更好的合作伙伴。
因为刘玄比公孙瓒更弱一些,这样一来,两人的关系就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而非附庸。
其次就是出身问题,大家都不是啥好东西,黄巾出身。天生抱团取暖才是王道。
于是张飞燕果断改变主意,让麾下大将杜长开始拖袁绍的后腿。一连三战,次次战败。但也成功的拖垮了袁绍军队的锐气。
为此,张飞燕也付出了代价,一些投靠他的黄巾军见识不妙,开始带着军队离开了他。
对此,一直想要精简军队的张飞燕求之不得,他的黑山才多大,能养得起这些人已经濒临极限了。要不然也不可能让魏郡的黄巾军去抢粮草。
在他的之前的计划里,魏郡黄巾抢到的粮草,那是要分他一半的。如今粮草被刘玄抢了,他没了粮草。巴不得麾下聚集起来的黄巾能少点。
再者说,现在见势不妙跑的,都是那些小股黄巾,甚至有些就是山贼、流寇,打着黄巾的旗号过来混饭而已。跑了正好。
正所谓投桃报李,张飞燕这个黑山扛把子,第一大美人,对刘玄如此郎情妾意。刘玄自然是要回应的。
于是在搞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之后,刘玄便撇下于毒、青牛角、黄龙三个不愿意投靠自己的黄巾渠帅。带着大军北上广平郡找张飞燕约会去了!
这个操作把于毒、青牛角、黄龙三个人整的一愣一愣的。什么情况,这就走了?不是大哥,你趁机把魏郡给占了不行吗?
你把魏郡给占了,俺们都在地头上,还能不听你的?
于毒、青牛角、黄龙三个人很无奈,这些天他们可算是见识到了刘玄的兵力。
那些用来运输粮草的兵马足足有一万。刘玄从里面挑出五千人,立刻便组成了一支精锐又强大的军队。
在野外作战,砍翻他们没有丝毫的问题。如此粗壮的一条大腿放在他们面前,他们都有些后悔没投靠刘玄了。
于毒、青牛角、黄龙三个人之前之所以不投靠刘玄,是因为他们的眼界太低了。也是因为他们相比其他黄巾的处境更好一些。
就拿于毒来说,麾下兵马三万之众,打出的旗号是:“反抗官兵,打富济贫,保护农民。”
相比其他黄巾军来说,于毒的军队军纪严明,作战勇敢,曾与张飞燕的黑山军纵横河北、河南广大地区。
义军所至,“郡县莫能制,朝廷不能讨“。
如此情形下,于毒在魏郡当地是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