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可以利用攻打南匈奴的机会,对白波军进行削弱。
刘玄一边想着,一边让系统调出了大汉的地图,死死地盯着南匈奴的位置,喃喃道:“南匈奴前些年反叛,攻占西河郡,斩杀太守,於夫罗更是纵兵劫掠,为祸一方。”
“哼哼!等着吧,於夫罗,本将会让你为此付出代价,格老子的,让你不给老子卖马,老子这次不买了,就要强压你进贡战马!退还西河郡及被掳走的大汉百姓。”
刘玄可是很记仇的,他可不管什么私仇公怨,已经是打定主意,只要自己抓住机会就会狠狠的削南匈奴一次。
正好自己攻占长安,把持朝政之后,关东诸侯必然不服,刘玄需要一个立威的人选。
而这个人选在刘玄的心中盘旋不去,首先西边的马腾、韩遂不能打,因为太远了!
别说刘玄远征之下能不能把他们打趴下,就算是把他们打趴下,关东诸侯离得太远也看不见。没啥意义。
而且马腾、韩遂占据的凉州老穷了,打下来之后持续扶贫吗?
。
第五百九十八章 亲汉的於夫罗
而北边的南匈奴却是可以打的,南匈奴国就在太原郡和西河郡,本来就处于大汉的疆域控制范围之内。
现在刘玄把持朝政,完全可以调令太原郡的兵马从北边攻打南匈奴,而自己还可以从河东郡攻打南匈奴,顺带手的还可以让人领军从上党郡攻打南匈奴。
可谓是围三缺一。完全不存在什么远征的问题,简直就是本土作战。所消耗的粮草完全可以就近由太原、上党、河东三郡供应。
就算三郡之地的粮草不够,刘玄还可以从附近的其他郡调集粮草。
至于打输?
刘玄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南匈奴唯一仰仗的不过是全民皆兵,骑兵贼多。可是刘玄现在还就不缺骑兵。
屯骑、胡骑、西凉铁骑、羌族仆从军、并州狼骑。刘玄这么一手骑兵牌再配合着各地官兵,还怕砍不死南匈奴?
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逼迫的南匈奴向西北突围,全国进入羌族与鲜卑杂居的区域。
可是刘玄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战争都是在服务于政治,来大汉这么久,刘玄对目前南匈奴的情况也了解许多。
知道现在的南匈奴不是汉武帝时期那么不共戴天的仇人,而是大汉的一个侯国。
南匈奴叛变攻杀西河郡太守的性质,在大汉人眼中与黄巾军攻破郡城的性质是一样的。属于国家内部矛盾。
但是这里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如今的南匈奴单于於夫罗是亲近大汉的实力的代表。
一想到这里,刘玄就脑壳疼,於夫罗率军劫掠大汉百姓,居然还是亲汉势力代表。什么玩意!
可是事实就是如此,当初於夫罗率南匈奴骑兵协助大汉平定幽州的张纯叛乱,结果因为大汉连年征调南匈奴去打仗,导致国内怨声载道。
于是乎南匈奴才砍死了亲近大汉的单于,也就是於夫罗的父亲,逼的於夫罗在大汉流浪,有国不能回。
想来当时大汉是顾不上南匈奴那边的,因为黄巾军已经席卷了半个大汉,那么於夫罗的兵马势必是要吃饭的,自然就只能劫掠百姓了。
后来南匈奴造反派的头头死了,南匈奴一致决定将於夫罗这个流浪王子接回国做单于。
所以说,刘玄觉得与其砍死亲汉的於夫罗,还不如砍死那些造反派的部落,顺道敲打敲打於夫罗,让他好好做大汉的列侯。别想着自己的南匈奴单于身份。
在刘玄的设想中,最好是学习后世的民族政策,将南匈奴给拆了,把大聚集变成小杂局。这样一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能翻起什么风浪来?
可是经过刘玄的细细回想,才发现这个法子其实是很蠢的。因为这样做却是消除了许多的矛盾和隐患。可是同时也会衍生出新的矛盾也隐患。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今的凉州那边就是汉人与羌族人大杂居,可是妨碍着他们造反了吗?那可是一起造反!
只不过是从一个民族为主的造反,变成了一个地区为主的造反。本质上有啥区别吗?更难对付了啊!
所以说到底,还是需要将国家治理的富裕,可以喂饱百姓,然后中央的武力必须强大,可以砍死那些吃饱闲着造反的。
关东诸侯目前是不能打的,他们现在各自为战,相互吞噬提防,如果自己这边冒然出兵,必然会逼得他们放下眼前的利益与仇怨,转而发起一次关东诸侯讨伐刘玄的副本活动。
而南边的刘表、刘焉也不能打,两个都是汉室宗亲。打的话,师出无名。
尤其是刘焉占据的地理位置特别好,当真是易守难攻,刘玄劳师动众的还不一定能打下来。
而刘表则是压根不用打,因为刘表这个人没啥野心。
在历史上,刘表明明占据了荆州之地,带甲之士十万,却从来没有对外发起过争霸战争。
唯一一次对外战争,应该就是刘焉死后,刘表策反了刘焉的将领,准备攻下益州,结果还没成功。
而刘表之所以会攻打刘焉,其实是有原因的,而现在这个原因就摆在刘玄的面前。
“益州牧刘焉造作乘舆车服千余乘。似乎有子夏在西河议圣人论的迹象。”
刘玄看着刘表派人呈送的奏折喃喃自语:“还有这么一回事吗?刘焉这是要自立为王?”
摸着下巴上的胡须思忖再三,刘玄决定再次将此事压下,就当是没看见。绝对不往朝堂上报。但是一些必要的手段是需要搞一搞的。
刘焉远在益州,中间又有张鲁相隔,刘玄自然是鞭长莫及,可是刘焉的三个儿子和所有的孙子辈都在长安啊!
老子把你的儿子孙子都扣下,看你一个孤家寡人的糟老头子还在益州称个毛线球的帝!
刘玄恶狠狠的想到,当天就将此事知会了下去,刘焉能入主益州是有代价的,他是一个人入主的益州,一家老小都留在京师。
刘焉的长子刘范,目前是朝廷的左中郎将,次子刘诞、则是治书侍御史。幼子刘璋则刚刚担任奉车都尉。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其实小皇帝还是很依赖这些在外地担任州牧、刺史的汉室宗亲。
当初刘虞的儿子刘和,也是小皇帝身边的近臣,还被派出去找刘虞请救兵救援小皇帝,只不过半道上被袁术那个二货给扣押了。
还写信给刘虞,骗取了刘虞的千余骑精锐骑兵。
当初刘玄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感叹袁术这货还挺聪明。结果现在再看,嘿嘿嘿,站的高度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就不同。
刘玄现在只觉得袁术这货是有点小聪明不假,但是大智慧方面蠢的出奇冒泡!难怪在历史上一手好牌,却硬生生的把自己给玩死了。
“启奏陛下,今天下动荡,关东诸侯各自攻伐,与国不利,臣以为陛下当派遣使者前往关东巡视。调停关东诸侯之间的相互征战!”
朝堂之上,刘玄终于开始对关东诸侯下手了,只不过刘玄自己还刚刚梳理完兵马,稳定了一下朝局。
所以对关东诸侯采取是怀柔政策。
。
第五百九十九章蔡邕的财富
刘玄的这一番言语立刻引起了朝臣们的高度关注。
之前刘玄一直都在梳理兵马,唯一一次干预政事的便是半个月前,王允的两个同乡奉召入京之后。刘玄将两人贬为庶人,永不录用。然后上表朝廷以贾诩为左冯翊,钟繇为右扶风。
贾诩作为刘玄一派难得的文臣人才,被刘玄任命为左冯翊,文武百官并不惊讶,但钟繇被任命为右扶风,这让众人是大跌眼镜。
钟繇是谁?
这货可不是刘玄一派的,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几年前曾担任过尚书郎、阳陵令。后来因病离职。又被三府征召,担任廷尉正、黄门侍郎。
这些都可都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刘玄这么搞,将所有人都搞蒙了,其中甚至包括了刘玄自己的手下。
至少西凉诸将都曾找过刘玄,认为应该以李儒为右扶风。
可是刘玄却不这么认为,钟繇那个家伙可是历史上魏国的相国,曹操曾评价钟繇:“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这种人物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岂有放过的道理?
最重要的是,李儒的身份太招摇,就算自己上表他为右扶风也是通不过的,只能加剧自己与小皇帝、朝廷之间的矛盾。
而钟繇却不同,这货本来就是清清白白的朝廷命官,跟自己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论才华、资历担任右扶风也很正常。
至于钟繇的忠诚问题,刘玄并不太担心,因为刘玄相信自己已经将钟繇的好感度给刷爆了。
这是一个关于钟繇的八卦,简单点来说,钟繇是蔡邕的书法小迷弟,之前刘玄对蔡邕及其两个女儿的礼遇都毫无疑问的刷了钟繇的好感度。
而这个好感度,在刘玄派人将一车车蔡邕的真迹送给钟繇的时候,终于被刷爆了。不敢说钟繇对刘玄多么的死心塌地。
但起兵反叛、恶意拖延之事绝对是不会出现的。
而钟繇能做到这一点,对刘玄来说便已经足够了,左冯翊,右扶风与长安合称三辅之地,属于要兵有兵、要粮有粮的主。
只要钟繇和贾诩不在那边瞎搞,刘玄的基本盘就已经稳固一半了,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朝堂以及关东诸侯的身上。
其实刘玄有时候也在腹诽,幸亏这次是自己带兵攻入了长安,做事情还算比较克制,真要是李傕、郭汜等人攻入长安,那大汉许多宝贵的东西都会损失惨重。
就比如说蔡邕的书法、诗文与学问。这些在原本的历史上可都是被李傕作乱的时候毁了一个七七八八。
蔡文姬之所以被后世人称之为才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蔡文姬将父亲蔡邕的诗歌凭借惊人的记忆力默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