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岐得到大赦才得以重见天日。三府(太尉、司徒、司空)知道后,同时征辟他入朝为官。
刘玄看着这些资料,感觉有些无语,你说你们推举孙嵩做青州刺史干啥啊!那家伙就算比赵岐小点,也该有六十多岁了吧。
一把老骨头去担任青州刺史,不怕公孙瓒所立的青州牧田楷给杀了?
思来想去,刘玄觉得这事貌似跟自己没啥太大关系,准就准了吧,现在世道这么乱,估计孙嵩也不可能前去青州赴任。正好可以利用这个事情,敲打敲打公孙瓒。
人啊!是会变的,尤其是刘玄现在位居高位,把持朝政,看问题的角度那是大不相同。
之前刘玄就喜欢看公孙瓒与袁绍对砍,砍得越惨越好,可是现在,刘玄虽然依旧希望公孙瓒和袁绍对砍。但是却不希望他们砍的太过厉害。
要不然等自己收复冀州的时候,冀州已经成了一个烂西瓜。多惨啊!
这样一来,刘表那边便算是搞定了,至于马日磾出使的袁术,目前还没有任何消息传来,刘玄估计袁术搞不好真的把马日磾给扣留了。
对此,刘玄表示很无语,袁术啊!袁术,你丫的政治嗅觉不太好啊!
不过刘表和袁术之间的战争确实停止了,因为自从孙坚战死之后,袁术损失了一员先锋大将。大军锐气已失。
刘表又趁机断了袁术的粮道,使其无法再盘踞南阳,迫使他往兖豫扬三州方向出走。
兖州是刘岱的地盘,曹操、张邈也在那里蹲着,豫州目前是袁术和袁绍的势力参半,扬州刺史陈温与曹操交好。
所以说那个地方的势力还是比较乱的。袁术一旦在那边开战,一定会被拖入战争的烂泥潭之中。
刘玄现在正好整以暇的坐等,马日磾将自己被扣留的消息传递出来,然后好传令刘表、曹操、袁绍、刘岱、陶谦、陈温一起带兵砍死袁术。
至于这些人里有多少人会响应刘玄,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至少刘表和袁绍是非常乐意的。
理清了这一点,刘玄也就不再把袁术放在心上,转而开始研究征召各地人才入京为官的事情。
日理万机这就话用来形容刘玄现在的生活,那是最为贴切不过了。
其实任命各位名士为官,以及征召人才入京赴任这个事情是挺让人心累的。比如说刘玄前两天刚刚考核完了一个年轻有为的少年郎——王粲。
王粲今年刚刚年满十六岁,这位可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之一。祖父曾经担任过朝廷的司空。位列三公。父亲则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前些年随着何进扑街了!
论家世,学问,年纪,王粲都到了出仕为官的时候,当然最重要的是,这娃子与蔡邕的关系很好,蔡邕曾把数车藏书都送给了王粲。
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在,刘玄觉得这娃子应该不会反感自己,于是便派人暗中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娃子并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便征辟王粲为黄门侍郎。
说实话,刘玄要不是知道王粲是未来的建安七子,光看王粲那状貌不扬的长相,孱弱不堪的身子,说话还偏偏像个武人一样大大咧咧,还真不太看重他。
黄门侍郎一直有很多人误以为是宦官,那都是从“黄门“这个词想当然而来。实际上黄门侍郎绝不是宦官。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秦汉时,宫门多油漆成黄色,故称黄门。东汉始设为专官,或称之给事黄门侍郎。
但是黄门侍郎与小黄门不同,黄门侍郎是外官,近侍皇帝都有规定的时间和场合。
例如黄门侍郎出入禁中就有时间限制,以宫门开关为准。日暮禁中关闭宫门时,黄门侍郎需向宫城方向出入的青琐门行礼。
这也表示一天的工作结束,下班了。黄门侍郎也因为这个原因被称作夕郎。
从规格上来讲,黄门侍郎是六百石的官。按照朝廷规制一共是六个人。
是隶属少府的官员,但是又是皇帝近侍,可以出入禁中,所以身份和地位较为特殊。有为皇帝监督尚书事的职能。
所以,刘玄给王粲这个官职,不能算小。应该说是刚刚合适。
穿越三国收义子
第六百零五章 诸葛玄
大汉是有许多人才的,而这些人才可不止是局限于那些《三国演义》里耳熟能详的武将谋臣。
咋说呐,三国的跨度时间太长,所以那些文臣武将也是一个个按照年份出来的,比如说周瑜今年才十七岁,诸葛亮今年才十一岁。
这些未来的大佬,刘玄就算知道他们很厉害,也不可能直接委以重任。最多是通过他们的父辈间接的将他们纳入囊中。
比如说,这次刘玄便上表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为河内太守,目的就是为了将诸葛亮一家子给捞过来。
当然,这也与当前的局势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诸葛玄目前在袁术那边,袁术上表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意图染指扬州地界。
刘玄知道袁术已经逐渐的自取灭亡,自然不想诸葛玄带着诸葛亮一家子在袁术手下任职。
毕竟如果没有自己的乱入,而是按照历史惯性来发展,诸葛玄会在三年之后才带着诸葛亮投奔刘表。
而现在自己已经磨刀霍霍向袁术,自然不可能等诸葛玄三年。而且攻打袁术离着自己十分的远,刘玄也没打算自己亲自去攻打袁术,而是号召天下群雄攻打袁术。
这样一来,刀兵无眼,刘玄很害怕一个不小心再把诸葛玄给砍死了,让诸葛亮记恨上自己这个始作俑者、幕后大魔王。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现在的局势很微妙,因为关东诸侯征战,所以大家的政治嗅觉都挺敏锐,都在玩一个名为见缝插针的小游戏。
简单的来说,就是看见附近哪个州郡的太守、刺史、州牧没了,立刻上表朝廷任命自己的手下为当地的太守、刺史、州牧。
所以,刘玄经常会在两三天前后脚的功夫看见好几个不同的奏折,都是为了那一个位置。
就说这次袁术上表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意图染指扬州地界。就是因为原先的豫章太守病故了。所以见缝插针就把诸葛玄给安排上了。
可是朝廷这边可不这么想,或者说刘玄可不愿意这么想,朝廷想要加强对外地州郡的控制,自然是想要任命忠于朝廷的大臣。而刘玄也想把诸葛玄给调离袁术。
于是乎,刘玄与那些朝中大臣一拍即合,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而将诸葛玄调到了河内太守的位置。
诸葛玄是诸葛亮的叔父,这一点是刘玄看重的,按理来说,以诸葛玄的名望资历,是不可能担任河内太守的。
但是刘玄开心,而那些大臣们也知道河内郡的实际控制权在刘玄的手中,自然也就任由刘玄瞎搞。反正只要将朱皓任命为豫章太守就好。
朱皓今年三十六岁,字文明。是个彻头彻尾的官二代、将二代。因为他老子是大汉名将朱儁,朱皓有父风,亦有才行。
所以这次朝廷的大臣们商议过后就把年富力强的精神小伙朱皓抛了出来,原因无非有二。
第一,可以试探刘玄的态度。
第二,就是可以让朱皓这个对大汉忠心耿耿的将门虎子在关东群雄的手里,为朝廷守住豫章郡。
刘玄一开始确实考虑过朱皓到了豫章郡之后,会不会号召关东群雄过来砍死自己。
但是一想到前段时间,因为自己召朱儁老头回长安,陶谦那认为朱儁是名臣宿将,屡立战功,可以委以大任。
于是联合前扬州刺史周干、琅邪国相阴德、东海国相刘馗、彭城国相汲廉、北海相国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人共朱儁为太师,移檄牧伯,同讨自己的事情。
刘玄就笑了起来,那次可是一个世纪大笑话,没能组织起来。
看看陶谦找的这些人,有几个是膀大腰圆的,都是小鱼小虾,唯一一个算的上是关东群雄的也就是北海相国孔融。可孔融还不是一个统兵打仗的材料。
所以刘玄断定,就算这次朱皓到了豫章郡之后,号召关东群雄过来砍死自己。估计也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搞不好都没有人理会朱皓这个刚刚出道的毛头小子。朱皓今年三十六岁是不假,但在政治生涯中,他才算是刚刚出道。
与曹操、袁绍、袁术等人相比,朱皓连提鞋都不配。没看见连卖草鞋出身刘备都混上平原相吗?已经是赶上了朱皓这个官二代、将门虎子。
所以,老话说的好,出来混、要趁早!
除了朱皓的事情,刘玄还征召了许多在外名士入京为官,比如说经学博士郑玄。月旦评的许劭与其兄许虔、其从兄许靖。河东大族的卫觊、江东的周瑜、诸葛瑾等等。
林林总总大概有三十多个人,只不过刘玄都只是召他们入京,并没有授予官职。
毫无疑问,这是刘玄的一次试探,试探一下天下文人对自己的态度,到底是抵触,还是有些好感。
当然,刘玄非常明白郑玄不可能跟着自己混,但是这并不妨碍刘玄用这件事情恶心恶心陶谦。
这是对外,而对内,刘玄对朝堂内部也做出了一些微小的调整,比如说城门校尉的人选。
之前的城门校尉是崔烈,只不过在刘玄率军攻入长安,与吕布展开巷战的时候战死了。
崔烈之所以战死,其实也是因为没有退路,当初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他儿子崔钧参与其中,导致崔烈被董卓逮捕入狱。
直到董卓受诛,崔烈才出狱,被王允任命为城门校尉,然后就战死了。
其实那一晚上死的大人物挺多的,正所谓烂船也有三颗钉,更何况是刚刚砍死董卓的王允。再加上当时攻入长安之后,刘玄也无力约束兵卒劫掠。
所以那天晚上,其实是有很多大臣率军与西凉军在城中作战的。
事后盘点了一些,当晚战死的高官有城门校尉崔烈、太常种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