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世忠只是把李仁孝交给了任太后,便径直前往宫中,去见李乾顺了。
距离寝宫还有不远的时候,突然跑出来一个身影,离着大老远,就能闻到一股臭气……韩世忠不由得皱眉头。
来人年纪不小了,斑白的头发散乱着,身上只有中衣,衣服上沾染着黄黄的东西……毫无疑问,这就是臭味的来源。
这位在地上不停跑圈,伸出臂膀,仿佛一只飞翔的小燕子。
看到这一幕,尤其是那些认识李乾顺的人,都忍不住惊呼起来。只不过大家伙的心思各异。
西夏国主,在二次复位,逃跑无望之后,彻彻底底疯掉了,他满身污秽,到处乱跑,突然,他似乎发现了什么,原来竟然角落里残存的积雪,这位皇帝陛下抓起满是沙土的积雪,就往嘴里塞,仿佛是什么山珍海味一般,吃得满脸陶醉。
“陛下!皇兄!”
察哥发出撕心裂肺的吼声,他三步两步扑过来,也不管李乾顺身上的脏东西,保住了身体冰凉的李乾顺,涕泪横流。
“陛下啊,你为什么要糟蹋自己啊!”
李乾顺的身体微微一怔,随即又咧嘴憨笑……察哥咬了咬牙,他猛地抬头,冲着韩世忠道:“韩大王,太后,陛下,什么都不要说了,一切罪孽皆是我一人而已。我威逼利诱,让太上皇复位,我不过是想借着太上皇大权独揽。如今事情暴露,我情愿一死,只是太上皇毕竟是大白高国之主,还望你们给他一个活路!”
韩世忠看到这一幕,说是不感慨,那是骗人的。
尽管他不是心思细腻的文人,但毕竟二十来年的从军经历,九成都在西北,都是和西夏作战。
昔日难缠的对手,如今竟然以如此卑微的姿态收场,真是让人唏嘘。
李乾顺真疯也好,假疯也好,西夏的面皮已经不剩什么了。
“晋王殿下,俺老韩说要请旨,旨意的确到了……官家的意思,西夏太上皇李乾顺老迈昏庸,无福无德,既不能君临天下,又不能安守本分。留在西夏,只会祸患不断。且西夏主少国疑,为了免去后患,官家开天恩,准许李乾顺前往开封,居住龙德宫,颐养天年。”
结果出来了,就是让李乾顺跟赵佶作伴去!
说实话,作到了这一步,能有这么个结果,也算是不错了。
其他人松了口气,可唯独李乾顺,他浑浊的眼睛突然清澈许多……去陪着赵佶,还不如杀了他!
只是这时候,没人会在意他了。
晋王嵬名察哥冲着韩世忠深深一躬,“大宋官家果然考虑周祥,察哥佩服。”
起身之际,晋王手里突然多了一柄匕首。
“这么大的事,岂能不杀一人?一切罪孽都是察哥之过,还请善待陛下,让他安享天年!”说完这话,察哥朝着自己的心口,猛地捅了一刀,他的身躯直挺挺向后倒下,从伤口迸出的血水,正好喷在李乾顺的身上,很是鲜红!
第248章 岳飞为帅
一个国家可以卑微到什么程度……伴随着晋王察哥死掉,李乾顺彻底失去了言语的能力,变成了一个提线木偶,别人给吃就吃,给喝就喝,成为了一团尚能活动的蛋白质。可即便如此,依旧有人想要弄死他。
这并不意外,西夏和大宋的奉行的规则并不相同,或者说大宋认为有比死更可怕的惩罚,而西夏则信奉斩草除根。
韩世忠却还是不想让李乾顺死掉,其实保留这么一个异国太上皇,固然有稳定西夏秩序的需要,同时对大宋国内也会产生英雄,毕竟和西夏比起来,能安居龙德宫的赵佶,已经是天大的福气。
从某种角度来说,赵桓还真是个带孝子!
只不过赵佶不这么看,他暗搓搓的,一肚子怒火。
尤其是赵桓说他写的贺表一文不值,这就太伤人了。你可以诋毁俺的政治能力,但是你不能侮辱我的艺术造诣啊!
瘦金体的字,难道不美吗?
郁闷的赵佶开始疯狂书写,从早到晚,写字,作画,忙个不停,书房的地上铺满了一层写废的草纸。
当然了,即便是写废的东西,如果能流传千年之后,那也是珍品啊!至少能在一线城市换好几个别墅的存在。
可赵佶精益求精,他把这些都给烧了……苦心书写,精挑细选,一共选了十份作品,交给了龙德宫的老人,偷偷拿出去卖了。
当下负责龙德宫的还是宇文粹中。
他是蔡攸的副手,赵桓斩杀了蔡攸等人之后,宇文粹中因为没有牵连太深,就继续留着,毕竟照看赵佶,也需要个人手。
只不过以宇文粹中的身份,就算熬资历,步入宰执一级,也是情理之中,不该一直在龙德宫蹉跎。
可事情出了差错,宇文粹中有个兄弟叫做宇文虚中,他这个名字是赵佶赐的,他本人固然没有多大的罪恶,可依旧被视作赵佶一党,而且宇文虚中还上书劝谏,希望天家能够和睦。
结果就被李纲贬为青州知府,可就在宇文虚中赴任的路上,被贼人抓住,后来又辗转落到了金人手里。
金国侵占了两河,被俘虏的大宋官吏也不再少数,这倒不是什么问题。
可根据从燕山府传来的确切消息,宇文虚中投降了金人,已经成了金国的座上宾,除了他之外,还有黄潜善等二十几人。
毫无疑问,宇文虚中已经名列汉奸榜单。
既是赵佶旧臣,又是汉奸的兄弟,宇文粹中还能在龙德宫待着,都算是赵桓皇恩浩荡了。
他跟赵佶凑在一起,也算是君臣相得的典范,至于马上要赶来作伴的李乾顺,绝对和赵佶称得上卧龙凤雏,一时瑜亮。
“太上皇,您书画冠绝当世,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世人眼拙,哪里认得无价之宝?”
赵佶翻了翻眼皮,突然闷声道:“是不是不值钱?你跟我说实话!”
“不是!”
赵佶一喜。
“是没人要。”宇文粹中声音很轻,赵佶却是要吐血了,“什么意思?是那个逆子下旨了?”
宇文粹中吓得连忙摆手,开玩笑,你赵佶胡说八道,官家最多骂你几句,公开羞辱一番,反正你脸皮厚,也不在乎。可我不行啊,官家一怒,是真的会杀人的!
“太上皇,臣,臣只能实说了,现在市面上买字画的人不比从前……且,且常说字如人品,人字俱佳,才能得到认可。”
尽管宇文粹中已经很委婉了,可赵佶也听懂了,这位眉头倒竖,“他,他们说我一钱不值,对吧?”
“其实不止如此,他们看到了瘦金体,立刻就骂,说是亡国之字,败家之文,学谁不好,非要学个没骨头,没出息的货色……”
原来拿着赵佶书画出去买,都不敢报作者真名。
可即便如此,也被骂得狗血淋头。
书坊的掌柜还煞有介事嘱咐,要学好,千万别学太上皇,给祖宗丢人!
赵佶彻底气傻了,目瞪口呆,无言以对……真可是二十年多年的天子啊,是万民的官家,我的任上可是丰亨豫大,盛世繁华,刨去金人入寇这件事,我做得还不赖啊!
“对了,你不是说,那个逆子不断加税,强征民夫,横征暴敛,把田赋都收到了靖康十年之后。简直坏了皇宋仁慈爱民的德行。那些百姓都傻了吗?怎么会不怀念那些好日子?你,你是不是骗我?”
宇文粹中摇头苦笑。
“太上皇,都到了如今的地步,臣又何必欺骗太上皇?”
“官家继位以来,虽然多有出人预料的举动。可官家崇尚简谱,削减宫中用度,励精图治,任用贤臣……尤为关键,官家继位两年,大半的时间都在外面领军打仗,尤其是当下,官家亲自在滑州督战。太上皇……官家的对面可是十万如狼似虎的金人大军,在他背后,是百万开封民众,是亿兆大宋生灵。官家一人身系天下安危,弥天大勇,莫非还不值得百姓敬仰吗?”
赵佶脸色一变再变,连连叹息之后,终于不再言语。
这一沉默,就是好几天……赵佶偶尔会登高眺望,宽敞的开封街道上,时常有士兵通过,一队又一队,他们来自天南地北,有巴蜀的,有荆湖的,有两浙,有岭……尤其令人惊讶的是竟然还有国际友人!
没错,是一群来自倭国的武士。
这就很令人迷惑了,怎么倭国也掺和进来?
还真是如此,金人席卷高丽之后,除了像白寿翰、妙清之流,逃到了大宋,还有一些人退到了南方。令人意外的是倭国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出动了一支兵马,支持高丽抗金斗争。
他们还派出了一支八十人的队伍,乘坐船只,漂洋过海,来到了大宋,声称协助抗金……面对又矮又少的倭国援军……大宋上下并没有什么蔑视,相反,在邸报上,盛赞倭国义举。
德不孤,必有邻!
政事堂亲自授予一杆义之所在的大旗给倭国。
消息传到了赵桓耳朵里,这位赵官家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认下了。
他思前想后,干脆下了一道旨意,在御营之外,成立一支国际纵队,到目前为止,这支国际纵队共有五百五十余人。
其中倭国八十人,高丽三百余人,占城二十八人,大理五十人,剩下就是一些辽国遗民,吐蕃,乃至海外的商贾,甚至还有三个从西域来的商人,他们自称是于阗后裔。
就这样一支连沟通都困难的兵马,被列入了大宋的战斗序列,成为跟御营平起平坐的存在。
赵桓更是亲自来到了这一支国际纵队视察,询问将士的困难之处,安排专人,替他们排忧解难。
赵桓这么干,是不是有些过了?
这点人马又能干什么呢?
或许的确干不了什么,但也有可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而且不只是和金国的战斗,毕竟宋金之间,早晚会分出个胜负的,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然是大宋,这一点赵桓毫不怀疑。
而胜利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