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佶眨巴了下眼睛,突然道:“这是不是天意啊?”
赵桓直接翻白眼了,你要点脸行不,还不是哲宗皇帝死得早,你捡了个便宜……不过说实话,赵宋的皇帝,尤其是仁宗之后,还都像遭了诅咒似的,要么就英年早逝,要么就生不出儿子,一个比一个憋屈。
唯独赵佶,这货身体好,儿子多,偏偏又是个亡国之君的料……你把生儿子的功夫用来治国不好吗?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委屈?你当了二十几年的皇帝,不是一天两天,你也不是个三岁两岁的孩子,你不知道大宋江山千疮百孔吗?”
“我……我最初是不知道的。”赵佶鼓着腮,委屈巴巴道:“刚开始的时候,我是真不懂……”
“那后来呢?”
“后来啊?”赵佶无奈道:“后来我知道了,可,可要励精图治,真的很难的!”赵佶气呼呼道:“要早起,要晚睡,还要每天看那么多公文,烦死了!”赵佶摇头感叹,索性破罐子破摔,“我的皇位是捡来的,你又怎么能让我尽心尽力啊?只要我快快乐乐过一辈子就好,有什么事,自有,自有后来人收拾。”
“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赵桓厉声道:“你可当得好皇帝?”
赵佶哭了,“谁知道会冒出来一伙金兵啊?不光我这么想,老李也是这个意思啊!”
“老李?”
“就是李乾顺,死了两年多了。”赵佶叹息道:“那次他去牟驼岗,给你磕头,又给耶律大石磕头,保住了西夏国主李仁孝,回来没几天就死了。都没人来看他,还是我帮他烧的纸,死在了外乡,要是连点纸钱都没有,死了之后,还要受穷,该多可怜啊!”
这俩人还真弄出了感情,赵桓却是半点没有被跨国友谊感动,只是生气,“你能心疼李乾顺,为何不能心疼大宋百姓?”
赵佶愣了片刻,无奈叹道:“百姓,百姓,什么是百姓啊?我又不知道,倒是老李,跟我住了挺长时间,每天跟我说话,陪我解闷……虽说他嘴挺臭的,好歹也是个大活人啊,瞧着他死得那么惨,我心里不好受还不应该?孟子还说是乃仁术,见牛未见羊也……”
“你别糟蹋孟子了!孟子还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你怎么不说这句话?”
赵佶又被呛得无言以对,只能轻叹,“我本不是做皇帝的料,我也想不明白那么多事情……我就想写写字,画个画……”
“再顺便逛逛青楼。”
赵佶再一次瞠目结舌。
赵桓看着这位哑口无言的太上皇,愣了好半天,突然又笑了,笑得前仰后合。
“唉,你就是这么个人了,我还跟你生气干什么……烂泥扶不上墙!废物点心!”
赵佶刚刚还羞愧难当,听到赵桓这么说他,又怒了,“赵桓,我承认,我不配当皇帝……可我对你不错啊!我早早封你当太子,我没怎么搭理你,那是我怕你跟我学坏了,我还指望着你收拾残局……你也做得,做得不错……比我好一万倍!”赵佶抬头,紧紧盯着赵桓。
“父子天伦,自从登基之后,你甚至不愿意叫我一声父皇!咱们父子,就是寇仇吗?”
赵佶痛苦质问,委屈得快哭出来了。赵桓愕然,他不是羞愧,而是诧异,赵佶是真的拎不清啊!
你还打算恢复父子之情吗?
真是太天真了!
也的确没必要跟他浪费精力,赵桓转身就走……没出来几步,后面还有赵佶纠结的吼声,“不叫父皇,叫父亲也不行吗?”
第321章 大金药丸
赵桓从龙德宫出来,遥望天空,微微叹息。赵佶的威胁并没有解除……相反他越是愚蠢,就越容易被人利用,就应该赶快想办法,除掉后患,可问题是当赵桓面对着这位艺术家皇帝,听他说的那些话,瞧他喜欢柔嘉的样子,赵桓又迟疑了,毕竟他已经蠢到了让人怜惜的地步。
与其杀了他,未必能绝了后患,还不如多留点心思,监督内外,还有就是全力以赴,北伐成功!
北伐!
该动身了。
赵桓已经不想浪费时间了,趁着黄河还没有解冻,赶快把物资运过河去,就在曲端堡,设立北伐大本营!
而且为了迷惑金人,赵桓布置了一个堪称庞大的战略欺骗计划。
他首先任命吴玠为左路副元帅,立刻打起兴汉侯的大旗,屯兵坊州,摆出前出蒲坂津,攻取河东的架势。
同时又命令李彦仙发动中条山的兵马,策应吴玠。同时延安府的兵马也动员起来……吴玠的名头是不用怀疑的,甚至在世人看来,指挥十几万的大兵团作战,吴玠是大宋的第一人,甚至要胜过岳飞和韩世忠。
借着青化之战的威风,吴玠一到坊州,就已经天下震动。
任谁都会猜测,大宋希望突入河东,并且吴玠当然了主攻方向。
这个消息毫无疑问,也传到了金国高层。
而就在不久之前,金国高层刚刚经历了一场地震。
起因就是兀术抓到了斜保私自运输财物……都元帅之子,居然干这种事情,简直是大逆不道……大太子斡本,三太子讹里朵,得知之后,大为狂喜,甚至跑到了宫里,把中风的吴乞买抬出来,
这位可怜巴巴的皇帝陛下不得不一边流着口水,一边含混不清,抉择大政。
没有什么好说的,吴乞买同意设立枢密使一职,并且由讹里朵兼任,如此一来,粘罕的都元帅就成了摆设。
粘罕落败并不奇怪,粘罕集团的核心是娄室,是希尹和银术可……娄室死了,而且他死后还出了那么多的波澜,金国上层的无情和迟钝,已经寒了很多人的心,包括粘罕,他不敢挺身而出,拯救危难,反而弄了个合剌当谙班勃极烈,继续玩宫廷大戏,权谋政治,这就很扯淡了。
其实吧,政治这东西可以很高深,但也没有高深莫测到凡夫俗子看不明白的地步……就拿金国南下,赵佶内禅来说。
情况非常明白了,别说赵桓对他那么不客气,就算再恶劣一百倍,他也要受着……因为在这个时候,需要人站出来,你没胆子,不管多高的位置,都会被抛弃。
李纲在靖康之时,多大的官职?
太常寺少卿而已!
根本进入不了决策圈的边缘人物,可他主战,仅凭这一点,他就是当之无愧的文官领袖。
大势之下,任何精妙的算计,都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是那么可笑。
同样的道理,再看金国这边,常拜将军兀术怎么能获得声望支持?
在娄室冲阵的时候,他上去了。
娄室尸体运回来,他去哭灵拜祭了。
别人都在燕京猫冬,他不辞劳苦,跑出去巡视各地,和将士同甘共苦。
仅仅这么几件事情,就足以改变天下人对兀术的态度,也足以在朝中立足了。
当然了,也要看同行衬托,没有一帮虫豸,也显不出兀术的厉害,毕竟想要压住谢广坤和赵四,有个王大拿就够了。
可话又说回来,粘罕虽然根基动摇,但好歹上位都元帅,还是根基深厚,非比寻常。
骤然架空粘罕,让不少旧部人心惶惶,就在这么个糟心的局面下。
金国上层召开了御前会议。
吴乞买的口水流得更多了,说话都很费事了。
勉强讲了几句之后,就由大太子斡本主持会议。
“咱们先商议第一件事,赵桓发了北伐檄文,又让吴玠入关中,从他种种迹象来看,到底是真的北伐,还是故意吓唬我们,好影响大金朝局?”
听到大哥这么问,兀术咧嘴苦笑,他探了探身,“宋皇不管是不是想,他发了檄文,便是必须北伐……不然他华夏之主的面子往哪里放?他能欺骗大宋百姓,还能欺骗那些藩国吗?更何况像他这么调动兵马,即便不打仗,损耗的钱粮也是相当惊人的,若是想疲惫大金,只怕我们没怎么样,他倒是先受不了了。”
兀术的话虽然有理,可语气却不客气,但好在斡本已经习惯了,
“既然赵桓必定北上,那他会怎么打?”
兀术略微思忖,却是摇头,“这还不好说,不过我倒是觉得,不能看赵桓怎么打,应该问问,咱们能怎么打?”
兀术这话吸引了几个人的注意,银术可望向了这位四太子。
“梁王的意思?”
兀术咧嘴,用很诚恳语气道:“论起行军打仗,银术可留守是行家……我是觉得宋军御营二十几万兵马,其中依旧以步卒为主,缺少骑兵。而我大金的铁浮屠和拐子马都颇有威力,正应该扬长避短。不管赵桓怎么布局,我们先陈兵河北,利用空旷平坦的地形,寻求战机。不过宋军是两路齐出,还是着重攻击哪个方面,只要守住河北,先立于不败之地,就能找机会,以骑兵重创宋军,能打一两个大胜仗,就不算输。”
兀术这一番侃侃而谈,冥冥之中,竟然和当初曲端谏言进军关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且不管别的战线如何,能够集中全力,保守住河北,然后伺机出手,的确是一种很稳妥的办法。
银术可略微思忖,便笑道:“梁王的意思是守河东,战河北喽?”
“没错!”兀术兴奋答应,甚至还有那么点雀跃,毕竟他从银术可的语气中听到了赞许,作为活着的大金第一人,能得到银术可的认可,代表兀术也磨砺出来了。
“是这样的,我打算在河东据城死守,层层抵抗,迟滞宋军……能挡住宋军最好,挡不住也要消耗他们的兵力,我们可以选择大军猬集云州,同宋军决战,也可以通过井陉口等地,突入河东,切断宋军补给……甚至可以大举南下,袭扰开封……总而言之,只要陈兵河北,我们进退从容,胜算大增!”
兀术这番见解,就连希尹都暗暗点头了。
行,四太子是成熟了!
只是没有料到,三太子讹里朵突然开口了。
“老四,吴玠已经入了关中,我们不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