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我看未必。”
正当此时,陆逊却是冷然一笑,眼眸中闪过一瞬灿烂的精光。
很显然,他已经想到了破敌的计策。
孙策迫不及待地追问道:“伯言,你有何计策,快快说来。”
陆逊眼中冷芒一闪,不紧不慢道:“诸位请想,齐军纵然用铁索连舟能加固船体的稳定性,但这绑上铁索不易,想要解去铁索亦是困难,若是能有一把火的话,哼。。。。。。”
听到这里,孙策恍然大悟道:“伯言,难道说,你是想用火攻,使其铁索连舟,化成一片火海吗?”
“主公所言,正是在下心中所想。”陆逊颔首一笑,火攻连舟便是他方才想出的策略。
“大都督,可你是否想过,达成火烧连舟,还有两个必须的条件。”
正当此时,孙策背后又走出一员老将。
此人正是孙坚时代留下来,在军中威望甚高的老将——黄盖。
黄盖苍眉一凝,缓缓走上前来,竖起两根手指,开口道:“其一,火烧敌船,需要用火靠近敌船才有机会实施。”
“其二,眼下刮的可是北风,火势一起,非但难以向敌营蔓延,还有可能会烧了我们自己的战船。”
“不知这两点,大都督可有考虑过啊。”
黄盖这番话语一说,孙策也陷入了沉思,喃喃道:“伯言啊,这的确是两个难题啊,你心中对此可有谋划?”
听到二人的疑虑,陆逊淡然一笑,自信道:“黄老将军说的的确在理,这其一要靠近敌船,本来是没有机会的,但是有了甘兴霸的加入,在下倒是有有一道计策可以实施了。”
说着,陆逊把目光移到黄盖身上,沉声道:“不过这道计策,可能会委屈一下黄老将军。”
黄盖听后,昂首大义凛然道:“我随先主公出生入死数十载,什么场面没见过,只要能为江东霸业做出贡献,就是赌上我这条老命,又有何妨?”
“黄老将军的忠肝义胆,着实令在下佩服。”陆逊点了点头,旋即对着众人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计策。
众人刚开始听着迷糊,但听完之后,都是对陆逊的这道计策,表示夸赞惊奇。
不过听完以后,孙策捋须道:“伯言此计,可以解决我军火源靠近敌船的问题,但如何解决这风向问题?”
解决了其一的忧虑,还有其二不可逆的环境因素。
要知道,人谋可以改变时势,但人谋却无法改变改变天象。
只要天象不变,依旧刮着北风,那届时火还没烧到齐军营寨,就可能先把己军的战船给烧了。
这是这道计策中最大的问题,如果这个不改变,那刚才说的一切,都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如今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主公不必担忧,正所谓天行有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公乃天命之君,自然会有化解之道。”
正当孙策困顿时,姚广孝一边满含深意地念叨着,一边缓缓从人群中站了出来。
“先生此话何意?”孙策凝视着身着黑袍的姚广孝,不解的问道。
姚广孝一拂袖袍,淡淡道:“在下不才,却也曾遇异人,传授吾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风时,可于赤壁东南处建一台,名曰七星坛。”
“该七星坛需高九丈,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每人手执旗幡围绕在四周。在下会在台上作法,一次性作个三天三夜,在九月初九的戌时,能为主公借来两个时辰的东南风,大事可成矣!”
“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主公若是信得过在下,现在就可以开始操办。”
此言一出,孙策和麾下众文武,皆以一种惊异的目光看向姚广孝。
想不到姚广孝非但长于智谋,而且还扬言以奇门遁甲之术,能向苍天借来南风,这简直玄乎到了极致。
孙策愣怔了一会,随即兴奋地命人在南面山坡上,建立起一座七星坛。
开始着手准备这一场大战,同时也派人前往乌林,联络驻扎在那里的曹操大军。
(未完待续。。。。。。)
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
第200章 祸水东引
乌林
曹军大营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休整,曹军的士气和战力,从函谷关和徐州之战后,已经恢复了许多。
关羽手臂的箭伤,也好得差不多了。
此时二十万齐军,十万在东边的三江口与孙策十五万大军隔江对峙。
十万在西边的石阳,与乌林的曹军相互对峙。
同时石阳也是齐军南面战团的粮仓所在,所将薛礼和张郃,联手以高铭特地派了上驻守石阳。
将军府大堂。
曹操那焦黄的脸上,神色凝重,一双深邃的眼眶中,翻涌着复杂的寒光。
因为在不久前,他才收到前线细作的两道情报。
一道说高铭趁着练兵的空闲,抽出五万兵力,仅有十几天的时间,就破了匈奴南下的铁骑,还杀得司马懿元气大伤。
如今半壁幽州,尽入高铭之手。
另一道则是说赵昊,派王翦向并州董卓进军,杀得并州军和北方的狄族闻风丧胆,势如破竹,根本无人能挡。
如今半壁并州,尽入赵昊之手。
他的两位宿敌,都在北方取得了震惊天下的大捷。
一个击溃了和匈奴勾结的司马懿,一个击溃了和狄族勾结的董仲颖。
仿佛就像两个横空出世的战神,一东一西,矗立在北方中原,踩在他曹孟德的头顶上。
而此时此刻,曹操的目光,又紧紧落在手中那封从赤壁传来的情报。
曹操反复看了几遍后,蓦然叹了一口气,然后把那封情报递给部下文武传阅。
而情报上写的也不是别的,正是孙策让曹操出兵石阳,与吴军形成两面夹攻之势,一举击溃高铭的南征大军。
“主公,如今时机成熟,我军与吴军互为掩护,只要两面发难,必能一举攻灭齐军。”
关羽看了一眼那封情报,斩钉截铁的出列请战,他那双丹凤眼中,重新燃起了熊熊的复仇火焰。
在徐州之战中,关羽整整丢了整个徐州和兖州,还折损了十万兵力。
高铭让他一夜之间,从威震中原的神坛跌落到谷底,对于傲到天际的关羽来说,这简直就是空前的耻辱。
眼下好不容易有了复仇的机会,关羽焉能错过,所以还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他就第一个跳出来拱手请战。
若是换了常人,犯了如此之大的错误,曹操早就砍了他的脑袋。
但犯错之人,是曹操的爱将关羽。
他舍不得杀,便只能明面上对其谴责一番。
毕竟关羽自己也不好过,连女儿都跟敌军主帅跑了。
曹操看着关羽,眉头微凝,沉声道:“云长啊,知道耻辱是好事,知耻方能后勇。但这一战非同小可,关乎未来天下的走势,所以此战,我要亲自调兵遣将。”
“关将军报仇心切,可以理解,但主公也不必太过忧虑。因为我们现在需要的,不过是一场小胜来振奋军心,而没必要等跟齐军拼命。”
一阵轻咳,一个自信却又虚弱的声音响起在耳边。
众人抬头看去,却见郭嘉在两旁侍卫的搀扶下,步入了大堂。
从函谷关之战后,郭嘉的身体状况就开始江河日下,直至经过了这一个多月的休养,才勉强恢复了一点。
“奉孝怎么来了。”一见郭嘉,曹操就眉开眼笑,连忙命手下将士给郭嘉搬来座椅。
因为郭嘉身子虚弱,可经不起太多的折腾。
郭嘉看了一眼座椅,却没有坐下,而是在侍卫的搀扶下,走到壁上所悬地图前,比划道:“主公,前番大战我军折损太大,眼下江东兵锋远胜我军。所以主公当让吴军打头阵,我军只需以小胜鼓舞军心即可。”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主公应当知晓,咳咳。。。。。。”
说罢,郭嘉又干咳了两声,那瘦削的身体,在风中如残烛一般摇晃,仿佛随时都会熄灭。
郭嘉的言外之意,就是让曹操先不要着急出兵石阳,眼下情况只需取得几场小胜,一面恢复己军士气,一面用以敷衍呼应孙策。
若是强行起兵大举进攻,则齐军可能会临时掉转矛头,对准士气相对衰微的曹军。
所以眼下最好的办法,便是祸水东引,让强势的吴军和齐军二雄争锋。
然后曹操再根据形势,决定出兵的对象,只要最后的战果有利于己方,就不必在乎所谓的仁义道德。
曹操缓缓起身,一边捋着须髯,一边思考着郭嘉的提议。
如今形势所迫,这的确是曹军的最优解。
虽然还有些不甘,但郭嘉洋洋洒洒一番话,也足以令曹操豁然开朗,仿佛于黑暗之中,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一般。
毕竟曹操不是那种睚眦必报之人,而是乱世奸雄,只看什么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沉吟许久,曹操紧皱的眉头尽展,豪然笑道:“有奉孝在,抵过十万雄兵啊。”
笑罢,曹操转身拿起令箭,沉声道:“曹仁、许褚、夏侯惇听命。”
“末将在!”三员上将齐齐闻声出列。
曹操喝令道:“我命你三人起五万兵马,北上汉阳,对那里的驻扎的齐军发起进攻。”
“末将领命!”三员上将接过令箭,各自对视一眼,当即便去清点兵马,准备发兵北上。
汉阳是齐军的一座小城,易攻难守,同时那里只有张郃和三万兵马。
所以想要敷衍孙策,同时不惹怒高铭,攻打汉阳就是曹操最好的选择。
“主公,那我呢?”
眼见三人都拿了令箭各自领兵出战,关羽一脸不解的上前问到。
“云长啊,不是我不想让你领兵。。。。。。”
曹操叹息着拍了拍关羽的臂膀,沉声道:“而是区区一场小战,不必如此劳师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