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皱眉道:“可不久前,你哥哥无忌已经向我们提过亲,想让丽质嫁给冲儿,而且你我都答应了。”
“陛下,刚刚我们与潘道长闲聊时,他好像说过近亲相结合,诞生的子嗣有很大几率是畸形儿,丽质是我女儿,冲儿是我外甥,我不想他们的子嗣,出生就是痴呆、或畸形。”
长孙皇后之所以提出将女儿丽质许配给潘道长,就是因为某人无意间的一句话,对于弹指间治愈自己的年轻道长,她深信不疑。
“此时不急,待我派人调查一番,再做定论。”
皇帝金口玉言,答应过的事,不能轻易改口,将女儿改嫁,必须得调查清楚才行,否则没法子和大舅哥交代。
“多派些人手。”
长孙皇后嘱咐道。
这个年代,近亲结合的夫妻多不胜数,尤其表哥表妹、表姐表弟之类的,为了亲上加亲,长辈们经常撮合他们。
调查近亲夫妻的后代是否健康,还是非常简单的。
长孙皇后提议加派人手,主要是想多了解几个案例,以便说服她哥哥长孙无忌。
此时,已经回到东兴坊包子铺的潘浩东,并不知道自己去趟皇宫,就被皇上皇后盯上了,他正在制作糕点,一会要去趟洪福寺,见他未来的干儿子。
当下为贞观七年。
李丽质才十三岁,唐僧也不过十五六岁,都未成年。
可这个年纪年轻男女,在唐朝已经可以成家立业,该懂的都懂,所以认干儿子的难度有那么一点高,潘浩东需要持之以恒,用美食打动唐僧,令其成为美食的俘虏。
(
第914章 恶人需物理超度
夕阳西下,漫步于寺庙之中,聆听深沉而悠远的钟声,感受日落黄昏,别有一番意境。
洪福寺,后院外围一颗菩提树下。
一个唇红齿白、面白如削玉的小和尚,一手一个桂花糕,吃的津津有味。
一旁,坐着一位皮肤枯皱,但却异常精神的老和尚。
老和尚,法号法明,长安城有名有望的得道高僧,也是早年施救唐僧,并将其取名江流儿的那位和尚。
如今江流儿还未削发剃度为僧,而是随法明大师修行的记名弟子,两年后,唐僧十八岁才会削发修行,由师父法明大师赐予法号玄奘。
法明大师吃了几个糕点,强忍住愈发强烈的口腹之欲,默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后,开口道:“施主,你已经派遣丫鬟,连续七日,为洪福寺赠送素包,贫僧十分感激您的善举,只不过以后,还是不要送了。”
“为何?”
潘浩东面露诧异。
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寺庙对信徒的捐赠,向来都是来之不拒,怎么还会有往外推的?
就算自己捐赠的是素包,那也是外面买不到的,口味绝美的各类菜包,根据送包子的小玉回复。
她每次早上送包子,洪福寺里的和尚,都会出现骚乱,抢着吃。
“因为施主您做的包子太好吃了,一到早上,寺庙里的后辈,就会无心早读,时刻惦记着素包。”
“哎”
说完,轻轻一叹。
其实,远不止洪福寺的小和尚,像法明大师这样的老和尚,吃了潘浩东的包子,口腹之欲也变得越来越大。
包子是好包子。
就是容易让人上瘾,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连自己这样的得道高僧都能成瘾,诵经早读时不时惦记着,其他人就更别提了。
为了避免僧侣越陷越深,法明大师也只能忍痛割爱,放弃鲜美可口、令人食指的包子了。
“原来如此。”
潘浩东莞尔一笑。
别人做的食物是吃的,他做的食物,带着读品的属性,能让人上瘾,念念不忘,法明大师的担忧不无道理。
“潘大哥,你以后都不来送包子了吗?”
还未成为唐僧的江流儿,囫囵吞枣般咽下口中的糕点,急不可耐的询问道。
寺里像他这样的小和尚,每天早上都在盼着小玉姐送素包,然后一窝蜂似的围上去哄抢包子,现在没得吃了。
哪还有精力诵经念佛啊!
“江流儿,现在不是潘大哥送不送的问题,而是你师父、以及寺中的长老、方丈们,接不接受的问题,他们若是接受,只要我的包子铺还开,就会一直给你们送,不接受,那我也没辙了。”潘浩东说完摊了摊手,一副我也很无奈的样子。
“哎”江流儿一脸失落。
法明大师见到这一幕,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不满道:“江流儿,贪嗔痴是为三毒,美食如女人,皆是梦幻泡影,一切皆空,你的修行还不到家,回去抄三遍观自在心经,不抄完不许睡觉。”
“啊,三、三遍?”江流儿整个人都傻了。
那么厚一本,这要抄到什么时候啊!
“再不去,就罚抄五遍”
“不要,我这就去。”
江流儿心里一紧,抓起几个糕点,就往寺庙里跑。
待其走后。
法明眼中闪过一道亮光,询问道:“施主,你刻意接近我们师徒二人,应该不是因为信佛,想讨个开光法器护身吧?”
被人拆穿,潘浩东既不慌也不忙,缓缓说道:“法明大师,果然慧眼如炬,我接近你们,确实带着目的,但不要误会,我的目的是好的,因为我是江流儿父亲的同窗好友。”
法明大师抬头说道:“这么说,你知道江流儿的身世?”
“没错。”
潘浩东点了点头。
随后,徐徐讲述道:“江流儿的亲生父亲叫陈光蕊,16年前高中状元,而我意外落榜了,心灰意冷之下,开始浪迹天涯,结果出游不过半年,便听到噩耗传来。”
“陈兄高中状元,此后殷开山之女殷温娇抛绣球招亲,绣球打中了陈光蕊,两人缔结秦晋之好,陈光蕊被任命为江州知府。在陈光蕊到江州上任的路上,刘洪、李彪两个艄公起了谋财害命之心,陈光蕊被推入河中,殷小姐被刘洪霸占,而刘洪拿着陈光蕊的官诰堂而皇之地到江州上任,殷小姐本想一死了之,但想到夫仇未报,又身怀有孕,只得暂且忍辱负重,后生下一男婴,把他放入江中一木板上,还写了血书,请求看见孩子的好心人收养”
说到这,潘浩东轻轻一叹,言语间夹杂着无奈与冷厉:“来长安之前,我已经将刘洪、李彪斩杀,救出殷小姐,可她却因为失节,偷偷悬梁自尽,只留下临终遗言,让我找到她孩子,做孩子的义父。”
法明大师听完,感叹道:“没想到江流儿的身世,竟然如此离奇!只不过杀戮解决不了问题,你不该杀人的,应该将刘洪、李彪二人度化。”
潘浩东冷冷一笑:“让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
法明大师看了他一眼,回应道:“他们若能放下屠刀,世间少一个恶人,立地成佛又有何不可?”
“大师,恶人杀完人、做完孽、享受过后,把刀一丢就能成佛、得善果,那佛门那些终日诵经念佛、虔诚无比的信徒,为何终生不能成佛?”
说到这,潘浩东的声音徒然高了几个分贝;“作恶之后,放下刀能成佛,诵经念佛百年,不得果,这就是你们的教义?导人从恶吗?”
“何况,那些放下屠刀的人?真是放下心中的恶?确定不是走投无路,借口青灯古佛避灾,逃避责任?”
“”
法明大师被问住了。
让恶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初衷虽然是好的。
可这事,认真追求起来,还真如潘浩东讲的那样,导人从恶,最终结果,那便是佛教寺庙,变成藏污纳垢之地。
恶人造完孽,走投无路之后,躲进寺庙的例子很多。
别的不说,单单洪福寺就有好几位。
这些人,虽然有一部分得到高僧教化,但仍然有一部分死不悔改,其中就有一位将洪福寺当做避风港,一个看管不严,便会出门作恶。
犯了事,又躲回来。
想要教化这种人,连他都没有信心。
难道,教化恶人从善,真的是错的吗?
法明大师想了一会,目光逐渐坚定,教化恶人没错,错的是人心,遇到屡教不改之人,就得换一种方法教化。
比如,物理超度!
第915章 法明化身怒目金刚
当晚。
洪福寺后院。
半路出家的张三和李四聚在一起组团喝酒,喝着喝着,张三就将嘴里的馒头一吐;“他娘的,整天都是馒头白米饭,一点荤腥都看不见,嘴巴都淡出鸟来了。”
李四拍了拍张三的肩膀,笑着说道:“别急,明早就有鲜美素包吃了。”
“有个屁!我黄昏时路过方丈禅房,听到几个老秃驴里面议论,法明老和尚说,他已经劝过姓潘的傻子,让他以后不要再送素包,怕我们吃了没心思诵经念佛,你还想吃素包?哼,以后都没得吃了。”
张三是一个实打实的恶人,实施过抢劫,也被人抢劫过;他杀过人,也曾被人反杀;坐过牢狱,偷看过老婆婆洗澡,还曾强迫青楼清倌人提供不可描述的服务。
最可恨的是,事后还不给钱。
张三绝命逃亡时,吃过蟑螂、老鼠,还曾躲进民宅,杀了男主人,睡女主人,虐打老小。
一次被包围的途中,路过洪福寺,张三被打的奄奄一息,是老方丈出面说情,劝退了一众追兵。
自此之后。
张三就在洪福寺住了下来。
李四和他一样,也是半路出家,杀人逃避,躲进洪福寺。
不过,李四和张三不太一样,他已经被方丈度化的差不多了,没什么野心,就是偶尔偷喝个小酒,幻想着有个尼姑作伴,其他还好。
而张三!
正是法明大师口中屡教不改,将洪福寺当做避风港的恶人。
躲进洪福寺的三年间,数次出逃,每次都会欺男霸女,被追杀后,又逃回洪福寺,德高望重的老方丈一次次接纳,一次次普渡。
可都无法改变张三心底的恶,令洪福寺一众长老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