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水军都督,每一艘铁甲战舰加入大明海军,都会让大明水军的实力上升一个档次,他能不高兴吗。
在第一艘战舰的甲板上站着三位大明官员,一位文官和两位武官。
郑成功只认识其中一人,正是戚家军的黄明,此人精通水陆两栖战法,是戚家军重要成员之一。
而另外两位,郑成功并不认识,不过看样子也不是一般人物,肯定是上面派来巡查台湾之人。
“命令,战舰转舵迎上去,同时鸣礼炮三声。”
“是”
千户答应一声后,刚转身走两步,却有站住了:
“都督,我们战舰上没有礼炮?”
郑成功伸手摸摸下颚:
“哦,这个本都督倒是忽视了,炮口抬高向安全方向发射信号炮。”
“是”
千户答应一声,这才转身而去。
“嘭嘭嘭”
洪武号响起三声炮,二十艘战舰立即变阵,一致排开迎接贵客,那阵势相当的威武。
黄明绝对算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一直跟在戚继光身旁作战,对倭寇作战之时,也曾指挥戚家军在海上痛击倭寇。
但像今天这种场面,他从未见过,甚至都不敢想象,大明海军在郑和下西洋之后,还有这么威武霸气的一天。
他不禁对着身边那两位官元感慨起来:
“这是我大明威武之师,真的不同凡响,怪不得当今圣上对那些洋鬼子如此不屑。”
那二位对京师方向抱拳说道:
“黄将军所言极是,早就听说当今圣上乃是千古少有的圣君,不久将来,圣上功勋绝对在秦皇汉武之上。”
两个人说话间,洪武号已经来到他们战舰两百米左右,张成功站在战舰舰首微笑看向黄明。
看到郑成功,黄明对郑成功抱拳施礼:
“都督,黄明奉旨送两位官员前来任职,这二位是新任台湾知府和巡抚。”
那二位也对郑成功抱拳拱手:
“在下张家玉,陈邦彦见过都督。”
郑成功听到来人是新任台湾父母官,心里一喜,他比较喜欢领军打仗,并不擅长治理地方,有人接管最好。
郑成功拱手笑道:
“好呀,圣上终于派人来了,快请。”
郑成功说罢,大手一挥,旗舰迅速打出迎接贵宾的旗语,几十艘战舰立即开始转舵变阵,护送首任台湾巡抚登岛。
回到热兰遮城,黄明和几位老朋友再次相见,众将军开心的拥抱在一起。
当年他们一起痛击东掳时,曾结下深厚的生死友谊,自从龙腾军建立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看到黄明和李定国阎应元等人,像小孩子一样开心打闹,张家玉和陈邦彦脸上都露出羡慕的神情。
开心打闹一阵后,黄明才一本正经拿出圣旨:
“圣旨到,水师都督郑成功,龙旗军李定国阎应元刘文秀接旨。”
郑成功李定国等人都是一愣,他们没有想到黄明居然带着圣旨而来。
看到四人看着他们发呆,一时没有反应,黄明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于是重复一遍:
“郑成功李定国阎应元刘文秀接旨。”
四人这才反应过来,急忙跪倒接旨:
”臣,郑成功李定国阎应元刘文秀接旨。”
正常情况下,传旨的都是太监,但这次朱由检偏偏打破常规,让黄明护送张家玉和陈邦彦顺便带来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圣旨大概意思,就是大明正式成立台湾省,在台湾建立台湾海军远洋基地。
督促水军都督郑成功抓紧训练海军,尽快为大明打造出一支无敌远洋舰队,为大明海军远洋做好准备。
命令阎应元率领龙旗军一个千人队驻守台湾,李定国率领龙旗军大部队返回大陆。
第423章 岭南三忠
圣旨最后还特意交待。
命令郑成功把台湾附近两百海里的海域,彻底变成大明海军训练场。
没有大明允许,任何国家和个人商船和战舰都不能踏足一步。
特别是荷兰人的商船,一艘都不可以放过。
黄明宣读圣旨完毕,郑成功等人急忙领旨谢恩。
直到这时,众人才过来和张家玉陈邦彦相互认识。
从今天起,台湾治理将全部交给这二位,他们正式成为台湾百姓父母官。
虽然历史上台湾一直是华夏领土,可并不是一个省,一直都在福建的管辖之下。
远洋水师基地虽然在台湾,但他们并不会干涉张家玉和陈邦彦对台湾省的治理。
说到台湾省首任知府张家玉和巡抚陈邦彦,我们还是要介绍一下他们二位。
他们是岭南三忠之一,和阎应元等人一样,都是历史上著名抗清民族,只是没有阎应元他们那么大名气。
在这部书里,东掳并没有入关,所以根本不会有人知道什么岭南三忠。
不过作为一个现代穿越者,朱由检对此却是很清楚。
岭南三忠,是指陈邦彦、陈子壮、张家玉三位抗清民族英雄。
1644年明朝灭亡之后,内忧外患的汉民族继续遭受着天灾、农民起义、满清入侵的联合摧残。
岭南人民在南明政府的领导下涌现了众多可歌可泣的忠烈之士,岭南三忠便是其中的代表。
陈邦彦,
岭南三忠之首。字令斌,号岩野,汉族,生于1603年,逝于公元1647年。
广东顺德龙山人。早年设馆讲学,为当时南粤硕儒名师。
明亡,年屈四十的陈邦彦疾书《中兴政要策论》万言书,并参加南明广东乡试,中举人,擢升兵部职方司主事,派往赣州参与军事。
公元1647年,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连战清军。
后大战清军于清远,寡不敌众城破被执,惨遭磔刑。
临刑时,慷慨写下《狱中五日不食临命歌》
天造兮多艰,臣之江也浒。
书生漫谈兵,时哉不我与。
我后兮何之?我躬兮独苦。
崖山多忠魂,先后照千古!“
歌罢,从容就义。
留世著作《雪声堂集》十卷、《南上草》、《易韵数法》、《中兴政要》等作品遗世。
他用著作展示中兴国家的愿望和对朝廷的耿耿忠心,表达出强烈的忠君思想。
他用散文分析当时的形势、提出对策,表现出非凡的治国思想。
他主张文章应该具有实用性,而且用散文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表现出典型的实用思想。
英勇就义后,永明王其追授邦彦兵部尚书,谥忠愍,荫子锦衣指挥。
张家玉,
字元子,号芷园,汉族,生于公元1615年,逝于公元1647年,广东东莞人。
南明“岭南抗清三忠“之一。
19岁考取秀才,为广州儒学生员。22岁乡试中举人,29岁中进土,授翰林院庶吉士。
1647年正月,于家乡东莞起兵抗清,大捷,取东莞城活捉知县郑鋈。
后于东莞大战汉奸李成栋,寡不敌众退守西乡。
站稳脚跟后立刻反攻,连克新安、博罗、连平、长宁、归善、增城数地,捷报连连。
后汉奸李成栋再次组织清军进攻,于增城大战十天十夜。
张家玉寡不敌众,见大势已去遂投湖自尽,以死殉国。
南明永历帝追授其为太子少保、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
不久,又加赠太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增城侯,谥“文烈“。
陈子壮,
字集生,号秋涛,汉族,生于公元1596年,逝于公元1647年。广东南海沙贝村人。
南明“岭南抗清三忠“之一。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历官编修、崇祯间累迁礼部右侍郎。
南明弘光帝礼部尚书、桂王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公元1647年连同陈邦彦起兵抗清,于禺珠洲先胜后败,遂转攻三水又攻高明,继而与清兵接仗于新会和香山。
后与清军大战清远,寡不敌众兵败被俘,惨被锯死。著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与东晋程旼、唐代韩愈、张九龄,北宋刘元城、狄青,南宋文天祥、蔡蒙吉齐名。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岭南三忠,还有一位陈子壮有职务在身,朱由检暂时没有调动他。
台湾省是华夏最大的岛屿,朱由检知道不能用北方官员去治理它。
在郑成功兵发台湾之时,朱由检就已经决定把台湾直接划省。
思来想去,最后决定任用南方官员去治理台湾。
如果让北方官员去台湾,确实有些不适合,渡过台湾海峡对他们来说可能都困难。
现在大明对荷兰人的经济制裁已经开始。
台湾作为荷兰人曾经在东亚海上交通运输中枢,大明舰队驻守台湾好处很多,不但对打击荷兰运输船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也能提高大明海军实战水平。
郑成功率领大明舰队在台湾海峡训练活动范围很大,几乎覆盖了整个东亚地区。
只要发现有荷兰船队经过,立即会将他们扣押,敢逃跑的商船,郑成功会毫不犹豫下令击沉。
从此,台湾省附近两百海里范围内,已经成了海上马车夫的禁地。
开始荷兰人并没有把大明经济制裁当回事,他们以为大明只是口头警告,不可能断绝和他们的商贸。
可是从大明下达最后通牒第三天开始,大明真的关闭了所有与荷兰人的贸易口岸。
这对荷兰人以及整个欧洲的影响都是致命的打击。
可以这么说,欧洲人穿的棉衣几乎都绝大部分来自大明。
欧洲人穿的丝绸制品,也几乎全部有大明供应。
他们那里根本没有人种植棉花,更没有人会种桑养蚕,棉布和丝绸当然无从谈起。
大明的茶叶陶瓷等,现在也已经成了西方有钱人家的
必需品,这些物品大多数都是有荷兰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