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慈烺本不想随意杀人,但今天不同,他在放过那些军兵的同时,也会击杀他们军官来震慑他们。
朱慈烺要让他们知道,犯法就要付出代价,而这种代价他们是无法承受的。
朱慈烺恩威并施,展现出大明未来接班人的手段和潜质。
让在场那些对大明忠心耿耿的将士都非常欣慰,也让一些心怀鬼胎的人感到颤抖。
朱慈烺目光四下看了一遍,负责这个路段巡逻执勤的军兵还是没有出现。
他又对白虎说道:
“白虎指挥使,今天这个路段执勤的军兵到现在都还没有出现,估计也被朱歅收买。
你负责查清情况严肃处理,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
“遵命”
白虎领命,马上叫过一个百户:
“刘洋,你们负责把这里打扫干净,尸体全部拖到后山烧掉。”
“是”
白虎让后来的军兵打扫现场,他带着五个锦衣卫去寻找执勤队伍。
看到白虎离去,朱慈烺对四个美女招招手:
“上车回去。”
“好的。”
坤兴公主和建文公主跟着朱慈烺上了马车,而张敏还在那里发呆。
“张敏走吧!”
紫薇看了一眼大哥,伸手拉住张敏的胳膊。
“哦……”
张敏这才反应过来,俏脸不禁飞上一片红霞。
马车缓缓启动,坤兴公主朱薇娖笑嘻嘻盯着大哥看了半天。
“看什么?皇兄脸上有花吗?”
朱慈烺被坤兴公主看的莫名其妙,伸手在她鼻子上刮一下。
坤兴公主摸摸被皇兄刮过的鼻子笑道:
“皇兄今天处理事情很冷静,并没有对那些军兵打击报复,妹妹佩服!”
朱慈烺淡淡一笑:
“作为大明太子,皇兄做事必须要考虑周全,不能任性。”
马车又前行半柱香时间,转过一个弯就来到大明日报总部。
“谢谢太子殿下和公主殿下,大明日报社到了,张敏就此告别!”
王路把马车停在日报社大门前,张敏和朱慈烺等人告别下车。
朱慈烺只是对张敏笑了笑,并未过多言语。
坤兴公主朱薇娖对张敏挥挥手:
“张敏,有空时可以去找我们玩。”
张敏点点头,对于马车一个万福:
“好的,谢谢公主!”
车帘缓缓拉上,王路扬鞭催动马车离开。
朱慈烺回到端木宫,马上有宫女太监上前迎接。
发达走太监,他在宫女服侍下沐浴更衣休息。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朱慈烺就起床练剑。
等宫女发现他时,朱慈烺已经自己洗漱完毕。
两个小宫女有些紧张的跪在朱慈烺面前:
“参见殿下,下次奴婢会来服侍您,您不要自行起床洗漱。”
朱慈烺看看两个漂亮宫女点点头:
“平身,你们以后就是本宫贴身丫鬟,叫什么名字?”
“谢殿下。”
“我们叫春红荷花!”
“嗯,给本宫准备早膳。”
“遵命”
在春红荷花的侍候下,朱慈烺用过早膳,等到了上朝时间他直接去了内阁。
内阁首辅孙传庭正在和其他阁臣议事,看到太子到来,他们急忙起身拱手相迎。
“参见殿下。”
朱慈烺微微一笑摆摆手:
“诸位阁老免礼。”
明朝内阁,为明成祖首先确立。乃是明朝建文四年至崇祯十七年的皇帝咨政机构。
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
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
明太祖废除宰相。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
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大学士均因有太子经师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
宣宗时期,朝廷事无大小,宣宗均悉数咨询大学士杨士奇的看法而决定。
虽然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召见时得以参与各部事宜,然而其还远不如杨士奇等内阁成员得以亲自接见。
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
朱由检自京师保卫战后,同样改组了内阁。
现在内阁成员有翰林院,文渊阁大学生和六部尚书组成,当然还有首辅。
皇帝有什么大事情基本会会和内阁商量,但最终做主的还是皇帝。
如果皇帝不在,朝廷大事有内阁商量制定,相当于后世国务院。
因为六部尚书的存在,现在大明内阁绝对是专业人士做专业事。
他们几乎对大明了如指掌,不但掌握着钱粮,还清楚大明除锦衣卫和东厂西厂以外所有情报。
不在像以前那样,很多内阁成员对朝廷和民间并不怎么了解,相当于纸上谈兵。
当然重要的事情,他们并不能越过皇帝,必须得到皇帝点头才能通过。
如果皇帝不盖印玺,他们的决定只是一张废纸。
朱慈烺在一张椅子上坐下,孙传庭等人也依次落座。
“诸位阁老,你们在商量什么事情,大明各地现在情况如何?”
朱慈烺看到阁老们坐下后, 开始询问各地情况。
孙传庭拱手说道:
“殿下,现在天下基本安稳,百姓生活已经有了巨大改善,各地商业发展也很稳很快。
内阁主要担心的还是大明西北干旱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哪里百姓又要受苦了。”
朱慈烺对此已经有所了解,他点点头:
“嗯,过段时间父皇回来可能会有办法应付西北干旱问题,本宫准备明天启程前往西北赈灾,希望内阁能够给与足够支持。”
听到朱慈烺要去西北,孙传庭急忙说道:
“殿下不可,陛下不在朝中,殿下既然回来就应该在京师监国,最好不要轻易去西北。”
(本章完)
第638章 给内阁上课
孙传庭刚说完,孙承宗便点头表示赞成:
“是呀!殿下还是在京师监国为好,你运来的粮食正在源源不断往西北运送,殿下不必担心西北灾民。”
……
对于朱慈烺的决定,内阁成员全部反对。
当然他们并不能强行阻止朱慈烺前往陕西,都是建议而已。
朱慈烺虽然年纪不大,但也算是有些阅历的,他知道这些阁老都是为了他好。
太子太刚回京师,就不辞劳苦再次远赴陕西,实在太辛苦。
那时都是骑马或者做马车赶路,虽然有小火车但速度也不快。
京师往返陕西一来一回,马不停滴时间至少十几天。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内阁阁老们虽然不能说出口,但朱慈烺也能猜到。
太子在陕西历练一年多,对陕西很熟悉,还能调动陕西军队。
现在皇帝远在海外,太子此时前往陕西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当年唐王率兵进京勤王,被崇祯皇帝直接贬为俗人,压在凤阳多年。
所以为了避嫌,内阁才劝慰朱慈烺安静在京师监国,赈灾还有其他人可以去。
在内阁的提醒下,朱慈烺打消了亲自前往陕西的决定。
“好吧,本宫就听诸位阁老的建议,不过本宫有个要求,希望你们派遣一个清廉正直将官,代表本宫前来陕西赈灾。”
朱慈烺话音未落,孙传庭就点头答应:
“好,这个有兵部派人比较合适,臣感觉李来亨挺合适的,孙大人就让他跑一趟。”
孙承宗微微一笑:
“那好,老臣让李来亨明天一早就去山西,殿下大可放心。”
李来亨
永昌二年(1645年)随李锦联明抗清。
永历七年(1653年)出没于湖北省兴山县的茅麓山,后人称夔东十三家。
永历九年(1655年)立“圣帝行宫碑“。
永历十年(1656年)十二月封临国公。
顺治十六年清军深入云南追击永历帝,李定国势孤,他与诸将攻重庆,牵制南下的清军。
康熙元年(1662年)清军集中主力,分路进攻;他奋战数年。
最后据守茅麓山九连坪(今湖北兴山西北);康熙三年(1664年),清兵围茅麓山,临国公李来亨举家自焚。
历史上李来亨也是一位抗清民族英雄。
只是朱由检改变了历史进程,在李岩收服陕西甘肃时,投靠大明。
在清剿东掳和蒙元的战斗中表现同样不俗,被封临国公。
让李来亨去赈灾,朱慈烺当然放心,米脂就是李来亨老家,他和李岩又是好朋友。
确定李来亨前往陕西后,朱慈烺又向内阁建议,让李来亨顺便和李岩沟通一下,过段时间从大明西北向南洋移民的事情。
朱慈烺这个建议把内阁几位阁老吓一大跳,他们不懂为何要向南洋移民。
朱慈烺只好耐心和他们解释:
“诸位阁老,大明已经拿下南洋诸岛,并且控制马六甲海峡。
大明如果想长期统治哪里,就必须要向南洋移民,这样能尽快同化那些土著。
这是本宫回来时,父皇特意交待过的,大明不但可以把西北部分百姓迁移到南洋,江南也需要有部分人迁移过去。
大明南方商人他们头脑灵活,能够带动南洋商业发展。
一旦移民完成,大明不但暂时解决了西北干旱问题,也能够加快海外领土本土化进程。”
这些大臣都是非常有能力又对大明忠诚的人,不过他们头脑反应都不快。
在他们看来,大明本土还有很多为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去统治南洋。
大学士李长儒好奇问道:
“殿下,南洋有什么好?大明为什么要去占领南洋那些不毛岛屿?”
“不毛岛屿?”
朱慈烺听到李长儒居然说南洋诸岛是不毛之地,他差点笑出声来。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