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提前做准备,他们这些工程兵又在制作木筏之前的木筏因为缺木材拆了造投石机,现在就将城内倒塌的房舍拆了制木筏,有点瞎折腾的意思。
苍奇怪的问了声:
“师兄,为何又要制木筏?”
“难道楚军要水攻大梁不成?”
沈兵没有告诉他答案,只是交待道:
“做好你的事,勿要关心楚军如何。”
“你已是工师,手下有百余人,他们都为你马首是瞻。”
“你若是失职只怕连楚军都看不到你!”
苍应了声就不敢多说什么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 水德
这时城外突然出现了一片骚乱,接着就听城头有人大喊:
“水,大水!洪水来了!”
那一刻沈兵的脑袋慢了半拍,难道是上游已经凿冰放水了?
这不能啊!
约定的时间是一个月后!
不过想了想沈兵又觉得这也正常。
凿冰引流可不是那么容易控制的。
这要是在现代那还相对容易,炸药往冰层里一装,想什么时候引爆就什么时候引爆。
但这时代几乎依靠人力凿冰,一不小心引起冰层的连锁反应整个裂开了不就把水往下了吗?
想到这沈兵心下就释然了。
接着沈兵又兴奋起来,这大水一来楚军就要完了,大梁之围也就解了
此时杨端和刚得到报告匆匆赶来,看到沈兵就点了下头示意跟上。
沈兵哪敢迟疑,放下手中的活就跟着杨端和往城头爬。
登上城头居高临下一望,城外洪水果然已经扑天盖地的漫了过来,最明显的是护城河,它上游的广武涧已经被郑国用岩石堵上了,此时却依旧流得漴漴作响,很明显是其它方向的水汇集到河道里。
再往远处一望,楚军军营已是一片大乱,叫声、喊声及马嘶声,站在城头虽看不见水却能看到楚军慌乱的往南退去。
秦军治军严格没怎么动,但也是军旗乱摇寻求命令。
杨端和没有迟疑,当下就命令:
“收兵回城!”
“打开城门!”
城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然后秦军就如潮水般的往城内涌来。
但是水流上涨的速度远比秦军撤退的速度快,不一会儿护城河的水就漫过了吊桥往城里灌,而且看那势头似乎还在上涨。
情急下沈兵赶忙回头大喊:
“麻绳,木材!”
工匠们虽是不明白沈兵要这些东西做什么,但还是应了声就将麻绳和木材往城墙上搬。
插一句, app 真心不错,值得装个,竟然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沈兵也不多说什么,取过一段麻绳这头绑在女墙上另一头绑在原木中接着往城下一滚木材丢到水里浮在城墙脚下。
当下就有几名在水里挣扎的兵士抱住了木材探出头直喘气。
秦军兵士的弱点就是不会水,再加上又全副武装所以在水里很难求生,这一来就算是抓到救命的稻草了。
众人一看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纷纷照着沈兵的样子将原木、木板等绑着吊放下城墙。
只是有人投得太急,一棍子甩下去当场就砸到几个人头,只气得杨端和破口大骂。
好在这水来得快去的也快这主要是从上游冲下来的一个洪峰,由于冲势过大无法在大梁这个大拐弯处改变方向这才冲上岸。
半个时辰后这道洪峰就渐渐的小了。
那些被冲得七零八落的秦军三五成群的进城,却已是个个都被冻得瑟瑟发抖只剩下半条命,城外还留下了许多尸体。
杨端和却不怒反喜,因为如果城外的秦军都被冲成这样,那人数更多且没有城墙为据点全是搭帐蓬的楚军又能怎样?还有楚军的粮草又会怎样?
杨端和想的没错,楚军大营已被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帐蓬就不用说了,它们就像被一股飓风扫过似的连根拔起。粮草被冲得到处都是,这里一袋那里一堆,还有被冲到河里或是松了口撒了一地的,能找回来的一成都不到。
这还只是大梁方向的情况。
水淹的重点是在邯郸和大梁之间的楚军主力。
这片地区的水患就不是一道洪峰过去就算了。
正如之前所言,津口一带已经封冻河水无法泄出在邯郸上游储积。
原本因为中下游水量不大储积也没多大问题,可此时水量突然变大,那储水就成倍的增加霎时就漫至两岸到处都是。
一时邯郸以南是一片菏泽久久不散。
楚军在这一带设有水军,这些水军大多都是用于寻常作战的小船,它们哪里会抗得住洪峰,一波巨浪过来就翻的翻沉的沉,只眨眼功夫就没影了。
至于步军,跑得快的就集中到附近高地,跑不快的就只能在渐渐升高的水里瞎扑腾楚军虽说大多游泳,但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情况下而且还身着盔甲便是会游泳也救不了他们。
于是不过一会儿功夫便死伤无数尸横遍野。
这时杨端和才下令水军出击
秦军的水军其实不能称之为水军,他们只是在木筏上的步军,他们中许多人甚至连游泳都不会掉进水里就要人救。
如果是在其它时候,这样的水军当然无法与楚国水军抗衡。
但现在却不是“其它时候”,现在楚军已无水军且步军被淹的时候。
于是这些木筏上的步军就威风八面,他们一批批的沿着河水顺流而下,旦凡看到水里或是岸边有楚军,就举起长进戟朝他们挥去
杨端和看着这情景只哈哈大笑,朝沈兵赞道:
“啬夫真乃神人也。”
“先是水攻大梁,现在又水淹楚军。”
“魏、楚两军都败在啬夫同一计策下,实属前所未见!”
沈兵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倒是他那一干手下比如苍、剺、仞等一行人都愣愣的望着沈兵。
他们直到此时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沈兵弄出来的。
一个啬夫,一个不过统兵五百且还是工匠的啬夫,竟然能设下这样的计策连败两国。
这其中魏国有二十万军队,楚国加上其它散军少说也有三十万
合计五十万,竟然败在一个工啬夫手里!
这他们不敢相信又不得不信,因为除了沈兵谁还能想出这办法?
另一边的嬴政对此战的结果也十分满意。
虽说此战秦军也遭受了些损失,另外邯郸的田地还被淹了一部份。
但这比起水淹三十万楚军来又能算得了什么?
经此一役,楚军只怕元气大伤再也不敢有反攻秦国之心了。
更重要的还是,嬴政心下暗想:
为什么是水?
两次都是水?
这让嬴政想起了邹衍的五德学说,他就曾预言秦国是水德。
而如今沈兵却是两度用水先后攻克魏、楚两大难关为秦铺平了道路。
难道就如寡人之前所言,这沈兵便是大秦的福将?是大秦的气运所在?
第一百五十三章 谣言
此战楚军大败,三十万人被淹得死的死伤的伤只有十余万残军逃回。
甚至不只是这三十万人,还有曹州一带的良田耕地以及百姓都受灾严重。
项燕是侥幸捡了一条命。
是时他正在帐蓬中与部将讨论如何招拢魏军和赵兵及各国百姓。
这其实才是项燕不惜派出二十五万大军与秦军大动干戈的真正目的此时的他站在秦国对立面就可以号令各国,甚至连新近被灭的韩国也不例外。
然而,就在这时就听亲卫在帐外叫道:
“将军,大事不好!”
“上游洪水来袭,再不撤便迟了!”
项燕“哼”了一声回道:
“此时正是上游封冻之时,哪来的洪水?”
然而话音未落就听到帐外的楚军一片大乱。
项燕眉头一皱带着部将走出帐外,看到的情景让他惊愕当场不知哪来的洪水正一波又一波的往楚军营地涌来。
这里可是大梁西侧,楚军宿营地还是地势高处,若洪水都漫到这里那也就意味着项燕暗道不妙,这洪水只怕是秦军搞的鬼。
正在项燕迟疑时,水势变得更猛而且还夹杂着冰块,猛地就将几个帐蓬扑倒。
部将护着项燕道:
“将军快走,我等在此断后”
这不过是惯语罢了。
如果后方有追兵那还能断后,此时后方追上来的却是洪水又如何个断后法?
项燕心下清楚,知道此时不走除了留下性命外也于事无补,当即带上几名亲卫往高处撤。
但此时才撤却已太迟了,又是一道大浪打来将帐蓬与项燕滚在一起冲走。
亲卫惊呼一声就要抢救,但在洪水中却哪还由得他们,各自被冲得七零八落。
也合该项燕命不该绝,项燕没被冲出多远帐蓬的麻绳就被一棵树挂住,项燕抓住帐蓬挣扎着往上爬才得以露出水面喘上几口气,最后还让他爬上了树梢直至洪水退去。
然而,等项燕从树上下来时已是魂不守舍了。
他并不是因为差点被淹死才如此表现。
项燕身为楚国老将早已将生生死死视为家常便饭。
但项燕戎马征战数十年却从没有遇到现在这样的情况:在树上看着自己的部下被冲溃却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
接着项燕又想起了驻守在邯郸与大梁之间的楚军主力若是大梁都被淹了,主力又岂能幸免?
果然,亲卫在找到项燕后,第一件事就是向项燕报告:
“张将军发来烽火求援,他们或是遭到攻击。”
项燕没有回答。
他知道这烽火是什么意思,他们不是遭到攻击,而是被水淹了。
可是现在这情况项燕又怎么能去救援?拿什么去救援?
项燕死黑着脸,考虑了一番就下令道:
“传我命令,全军撤退!”
部将闻言不由大惊:
“将军,我军有许多部队被困在高地上无法撤退。”
“若我军一撤,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