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工程兵-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一会儿许应赶到了帐蓬恭谨的向扶苏施礼。

    沈兵说:

    “先生,公子想知道,同一片地能否种出更多粮食。”

    许应“哦”了一声,就回答道:

    “禀公子,却是副将在邯郸教与老朽的沤肥之法。”

    “亦即人为制造肥料增强土地肥力。”

    “老朽用此法在各地分别以多、中、少施肥,发现施以中肥之田长势最好。”

    “此时虽是还未收成,但估计收成至少增长半成。”

    扶苏不由骇然朝沈兵望去,这半成说起来虽少但若全国都如此,就不是小数了。

    更何况,若用沤肥之法便无需休田,这增加的收成就不只是半成这么简单了。

 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君

    现代施肥与不施肥并没有如此大的差别,庄稼施肥的收成通常会增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四十之间。

    古时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是因为这时代基本没有施肥技术,有也只是施一些少得可怜的农家肥。

    在这情况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种庄稼,其肥力就会不断下降。

    若说它有什么措施保持肥力的话那就是休田。

    但休田能补充的肥力又十分有限,于是最终导致庄稼收成普遍不高。

    这时给田地施以沤肥,便好似给田喂了一剂补药,再加上农家子弟的精心打理,于是能增产半成也是正常。

    而这还只是小头。

    有了沤肥之后所有分给楚民的田也都不需要休田,无形中耕地面积就增加了一倍那比楚国的田地多的利益可不是一点半点。

    沈兵问了许应一声:

    “先生,此时这沤肥法可否用于淮北?”

    许应想了想,就点头回答道:

    “老朽认为可以。”

    “虽说还没到收成时候不知结果,但沤肥后的作物植株茁壮、颗粒饱满。”

    “至此已确定可行了。”

    于是沈兵及杨端和就将目光投往扶苏。

    扶苏虽说只是大梁军监军,但以他秦国公子的身份依旧拥有决定权。

    但这其实根本不需请示,有这等好事谁又能拒绝?

    扶苏当下就点头说道:

    “便依副将所言行事。”

    “另,我等切不可将沤肥之法泄漏给楚国知道。”

    扶苏这回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相比起之前舂米水车甚至“水排”,这沤肥看似没有技术含量却重要得多。

    原因是它可以直接提高作物产量且不需休田。

    这在以农为本、以食为天的古时那就是神器。

    有了这神器,楚国就算是再怎么降税也无济于事。

    要守住秘密并不困难,只需要派信得过的专人制作沤肥就可以。

    比如杨端和将军队派出制肥,沤肥制成之后再让百姓来运百姓领到的只是一团团黑呼呼的东西,当然不知是如何制出的。

    而那些制肥的秦军,他们可是受连座制度约束,哪个又敢透出半点风声?!

    正在沈兵以为此事已了时,不想扶苏又问了声:

    “副将,不知我能否去看看这沤肥?”

    沈兵一愣,回道:

    “公子自是可以观看,只是这沤肥虽好制法却极为不雅,公子”

    不想扶苏却一挥手道:

    “无妨,此肥关乎国家命脉,如何还能以不雅为名避之。”

    说着当下就起身跟着杨端和出去。

    这一幕只看得许应和沈兵面面相觑。

    不过许应却对扶苏此举十分赞赏,因为农家讲的就是“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也就是贤人治国就应该与百姓一起种田一起吃饭,只不过从来就没有什么治国的人愿意这么做而已。

    如今扶苏却主动要求去看这沤肥这虽是无意之举,却暗合农家道义,立时便让许应激动不已,于是暗中对沈兵感叹道:

    “公子实乃贤者,将来必为我大秦之仁君!”

    沈兵只是笑了笑。

    这扶苏仁是仁,据说史上的他在蒙恬身边历练一番后已一改其迂腐本性变得刚毅果敢并深受百姓爱戴。

    然而,能不能成为君却又是另一回事。

    想害他的人可是赵高和李斯都是权倾朝野的人物。

    有时沈兵都在想,自己能改变这个历史成功让扶苏上位吗?

    若是改变对后世可有影响?

    沈兵不知道答案,他只知道新一轮的宣传战又要开始了。

    这一轮宣传战当然是主打肥料。

    做法依旧像之前一样画成简画然后图并茂的复制数千张再送往楚地。

    只是送往楚地的难度稍有增加,因为经过之前的宣传战之后楚国贵族都有所防备。

    然而这事却是防不胜防,尤其南方人使用竹制器具十分普遍,比如渔民用的竹排,随便一节锯断了藏进传单想找都找不出。

    于是又重复出现之前一幕,而且较之之前的冲击更是有过之无不及。

    楚王启那边收到新传单后不由大惊:

    “秦人竟有沤肥增产?此事是真是假?”

    项燕想了想就回答:

    “大王,以之前舂米水车及铁器优化观之,此事多半是真。”

    “这沈兵总能突发奇想制出新物事,沤肥对他而言并非难事。”

    楚王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沈兵的本领他是知道的,是以从拿到传单那一刻他就信了,他之所以会问只是希望得到一个否定的回答。

    接着项燕就说道:

    “大王,我等虽是知道但百姓却不知。”

    “我等何不传说此沤肥不过是秦军骗人的把戏?”

    楚王启沉默一会儿后回答:

    “只能如此了。”

    楚王启嘴里虽是这么说,但心下却知道这不会有什么用。

    主要是因为沈兵这个名字在楚国已是深入人心沈兵可是屡次击败项燕的人,而项燕又是楚国上将军。

    其实击败项燕还没什么奇怪,原本秦军就比楚军强,秦胜楚败也是正常。

    问题就在于沈兵是以少胜多且不只一次。

    大梁水淹楚军,牵城水战,尤其是汝阴一战沈兵亲率三千黑甲军击退数万楚军,这使沈兵之名在楚地已是家谕户晓、路人皆知。

    再加上舂米水车一事,就更是让人将沈兵视作神一般的人物。

    于是就像楚王启和项燕一般,看到传单后第一反应就是相信有如此本领的沈兵,要制出沤肥还不是小事一桩?

    在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之下,楚王启与项燕再宣扬沤肥是秦军骗人的把戏又有多少人会信?

    只怕他们更会怀疑楚军而不是秦军,甚至会觉得楚军这是欲盖弥彰。

    事情果然就像楚王启想的那样,百姓对楚军的说法只是表面应声这是为了活命。

    暗地里淮北有沤肥能增产半成一事却是疯传。

    百姓虽说没化不识字,但计算粮食和税率那却是关系到能否活命,那可是算得精准。

    当下一合计:这增产的半成粮食缴了税都还有富余,再加上不用休田楚国再低的税率也比不上这个。

    于是还有什么好想的?

    继续往淮北逃

 第二百八十五章 俯首称臣

    局势发展不幸让楚王启言中了。

    不管楚军如何往外散播消息说这是秦军的阴谋,始终没能阻止楚民外流。

    这其中也有一方面是楚国贵族平时都不拿楚民当人看往死里剥削压榨,包括楚王也是,于是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话楚民都选择不相信。

    这正是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接着沈兵又将宣传战推到另一个高潮:针对楚军兵士来一波。

    对楚军兵士的宣传战很简单,它只需在百姓中宣传就行无需直接将传单送进军营百姓知道几乎就相当于兵士知道。

    政策如下:只要楚军兵士愿降,愿从军的便加入军队,愿耕地的便分给田地与百姓同等对待,只需按秦律定期服更役。

    楚军兵士心里有杆秤:这楚国多半是要被灭了,若继续在楚军阵营,不是战死就是被秦俘虏,到时就没这么优厚的条件了。

    所以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更何况这其中有许多人正处于兵役期间,楚国的兵役却不似秦国兵役一般由秦律规定并实施

    服役这一点其实秦国与楚国相差不大,因为秦国服役虽是轮更制度但由于连年征战兵力不足,再加上战时又可以临时征召,于是实际服役时长也远大于更役。

    关键在于秦律有二十军功制而楚国却没有。

    在秦军中卖命好歹立功之后还有个爵位还能因爵位分到田宅,而楚国却纯粹是为王公贵族卖命,立功也只是得到些可怜的奖赏。

    甚至还有许多情况是立功之后却被贵族冒领

    如今楚军兵士有这个降秦的机会,他们自是不会轻易放过。

    于是隔三岔五的就会有一队兵士失踪。

    去哪就不用说了,自是往淮北投奔秦军去了。

    这时就不是楚王启组织朝会,而是贵族们主动要求朝会商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

    但商议来商议去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只在楚王启与项燕两人时,楚王启就叹了声:

    “如今之计,我等似乎只有三条路可走。”

    “其一,是先发制人集全国之兵抢先发难。”

    楚王启这想法其实是出于无奈,因为楚国若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只会越来越糟,那么在此坐以待毙还不如乘楚国还有实力拼一拼。

    项燕想了想,就回答道:

    “秦军以逸待劳士气正盛,而我军却是各族离心形同一盘散沙,此时攻秦非但无法取胜反而会败得更快。”

    楚王启也是这么认为的,他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其二,便是从秦军中盗取制肥之法。”

    这沤肥杀伤力太大,其中主要是不需休田。

    在这情况下就算楚国贵族免税都比不上秦地的产出,于是降税也就毫无意义。

    如果还希望秦、楚平衡的话,就只有取得沤肥技术。

    但项燕想了想,就再次摇头道:

    “秦军也必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