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顺这次的讲解,详细至极,没有丝毫藏私。
这种指点,难能可贵。
穆清瑶和韩乐看了好久,才渐渐地平静下来。
“谢谢学长!”
韩乐再次道了声谢,便是小心翼翼的收起了鼻烟壶。
“不客气!”唐顺摆手一笑。
韩乐收拾好鼻烟壶,嘻嘻一笑,随即看向唐顺道:“为了感谢学长,我请学长吃饭吧?”
“吃饭便算了吧……”
唐顺摇头一笑:“举手之劳的事情,有这杯茶,就足够了!”
“这样啊……”
韩乐思索了下,也没强求,随即笑道:“那这样,再叫两份糕点吧?”
“都可以!”唐顺颔首一笑。
“ok!”
韩乐爽快拍手,便是招来了服务员,点了一份榴莲酥,一份抹茶蛋挞。
咖啡厅的后厨做事效率挺快,没多久,便是送了上来。
韩乐招呼着唐顺和穆清瑶,一起享用。
唐顺象征性的尝了尝,礼貌地应从了下。
从咖啡厅离开,穆清瑶下午没有专业课,便是跟着唐顺提前离开了学校。
唐顺开车,带着穆清瑶,并没有着急回家,而是先去了店内。
带着穆清瑶走进聚宝阁,却是发现章立宝、霍元伟,以及陈宝三个伙计都是在忙碌。
五个人围坐在卡座四周,一边忙碌,一边喋喋不休,氛围显得很开怀。
以至于,都没有听到脚步声,没有发现唐顺已经回来了。
“有什么喜事吗?”
唐顺走向卡座,轻咳了声,随即笑问。
“唐兄弟?”
“师父?”
“老板?”
众人这才惊醒,纷纷扭头看了过来。
刹那间,五人纷纷起身,欣喜一笑。
“师父,咱们今天开张了耶!”
霍元伟迫不及待,欣喜一笑。
开张了?
意味着,今天做成了一单生意。
“什么买卖啊?”
唐顺一边走过去,一边笑问。
但还没待霍元伟他们回应,唐顺的目光,便是看到了卡座桌面上散摊着的一小堆古钱币。
稀稀散散,粗略数数,大概有十几枚。
“这些……”唐顺脸色讶异起来。
“刚收的,一共18枚。”章立宝含笑解释。
“这单生意不小嘛!”唐顺笑了起来。
开店几天,都是无人问津。
如今终于开张,做成了第一单生意。
古钱币虽然普遍都不值钱,但是,若能遇到几枚珍品,那也能赚个盆满钵满的。
因此,不要小看古钱币。
“瑶瑶,过来看看,你能认识多少?”
唐顺招了招手,招呼着穆清瑶过来辨认。
显然,这是在给穆清瑶实践锻炼的机会。
听到唐顺的招呼,霍元伟的目光,看向了唐顺的背后。
看清穆清瑶的面容,顿时眉头挑动,惊喜交加。
“瑶瑶,你怎么也来了呀?是来看我的吗?”
霍元伟起身相迎,一甩长发,摸着脑边儿帅字,一脸邪魅狂狷的笑容。
“元伟哥你好呀!”穆清瑶颔首招呼。
“好!好!好呀!”霍元伟激动得搓起了手。
旁边的陈宝、蔡毅、杨坤也都是目光闪烁,看向穆清瑶的眼神,浮现起惊艳。
但察觉到霍元伟的样子,三人都是迅速收敛,随即抿嘴轻笑起来。
“这位是?”
章立宝询问起来。
“我表妹,穆清瑶!”唐顺随口介绍。
“你好!”章立宝颔首一笑。
“这是我们店的掌柜,章立宝章前辈,渝城古玩协会的理事,对古玩文物有着极深的造诣。”
唐顺又向穆清瑶介绍着章立宝,道:“以后有时间,可以多跟章前辈请教的。”
“章前辈好!”穆清瑶急忙躬身招呼。
“嗯!”
章立宝颔首轻笑,神色十分慈蔼。
“来,瞧瞧看,这些古钱币!”
唐顺招呼着众人落座,随即示意穆清瑶,跟他一起鉴赏了起来。
随手翻了一遍,唐顺便是发现,这些古钱币很杂乱。
各个品种都有,高达七八种。
已经被章立宝他们一番忙碌,分类开来。
其中小部分保存完好,大部分都略带铜锈,或有锈蚀的痕迹。
唐顺逐一翻看了下,发现数量最多的是中统元宝,足有五枚。
这是元代忽必烈时期下令铸造发行的一种钱币。
采用了传统的造型,以外圆内方的形式铸造。
文字有两个版本,一是楷书,二是篆书。
或直读,或旋读。
背面铸有星纹,属于一种平钱。
其诞生于公元1260年,结束于1264年。
流通时间短暂,所以铸造的数量也不多,存世罕见,是中国古钱币五十名珍之一。
又因为忽必烈在历史之中极有地位和名气,所以导致这种中统元宝铜币,市场价值不低的。
【作者题外话】:五更完~以后都这样,数据好就五更,数据差就三更,数据好到爆就加更~不然,三更和五更都赚一样的钱,写着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鼎力支持~
第四百五十三章 古玩行情
古董文物的价值,跟其具备的人文历史息息相关。
人文历史越丰富,其收藏价值就越高。
相应而言,其市场价值就越高。
忽必烈作为元代开国皇帝,是蒙古国仅次于元太祖铁木真的风云人物。
他的地位和名声,在中国古代历史之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因此,由他下令铸造发行的中统元宝,便具备着极为丰富的人文历史。
又因发行时间短暂,存世数量稀少,从而导致中统元宝极具收藏价值。
聚宝阁这次收购下来的古钱币之中,除了5枚中统元宝,还有3枚至治通宝、2枚至正通宝、3枚大义通宝、2枚大中通宝,以及2枚洪武通宝。
最难能可贵的,还有1枚龙凤通宝。
至治通宝,由元朝英宗,至治年间(公元1321年…1323年)铸造。
存世量同样极少,如今价格同样颇高。
至正通宝,是元朝顺帝至正年间铸行的钱币,品类繁多,但规律划一。
大义通宝,是公元1360年,元末起义将领陈友谅杀其头目徐寿辉,而于鄂省武昌称帝以后下令铸造并发行的。
因其国号‘汉’,改元‘大义’,所以被称作‘大义通宝’。
大义通宝依照天启、天定钱制。
分小平、折二、折三三等。
铜色红褐,制作稍逊,以至于古钱币界素有‘精天定,烂大义’之说。
大义通宝四字楷书,直读,光背无文。
直径分别为23、27、31厘米,规格工整。
略小于天启、天定钱,存世同样较少。
大中通宝则是元末起义军领袖朱元璋称吴王时所铸。
元朝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在应天府设宝源局铸‘大中通宝’钱,以四文为一钱、四十文为一两、四百文为一贯。
大中通宝,钱凡五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各等钱均有光背、背字两种。
大中通宝背字记京城及各行省简称。
当十钱除记地外,注明‘十’字,表‘当十’之意。
‘京’字当十钱较各行省当十钱微大。
此钱铸造较为精美,并有一定的存世量,属于古钱币界的热门品种,有不错的市场价值和升值空间。
洪武通宝,则是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之后。同年三月,开铸的钱币。
仍继大中钱式,行五等钱。
龙凤通宝则是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年),元末红巾军领袖韩林儿在刘福通的扶持下登基为帝,自称小明王,以皖省亳州为都,建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后,铸造发行的钱币。
面文楷书‘龙凤通宝’,由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
其‘龙’字末笔短缺,‘凤’字下有一小点,字体端庄,钱背光而无文。
铜赤如金,钱体浑朴,文字遒劲优美。
面值有小平、折二、折三。
龙凤通宝存世比较罕见,是元末群雄铸币中的珍罕品种,仅有零星出土,有着极为高昂的市场价值和投资潜力。
大致翻看了下,唐顺忍住笑意,看向章立宝问道:“收来什么价?”
“不贵!”
章立宝欣然一笑:“18枚一共3200元。”
“这么便宜?”唐顺诧异失声。
“对方不识货!”章立宝笑道。
“啧……”
唐顺忍不住唏嘘,这笔可是赚大了啊。
聚宝阁开业几天时间,都无人问津。
乍然被人光顾,便是这么大单的生意。
“哥,古钱币很值钱吗?”穆清瑶在旁询问起来。
她是初涉者,虽然能够分辨诸多古玩,但对古玩行情却是并不了解。
隔行如隔山!
穆清瑶即便是学的考古专业,但是,却未必就清楚古玩行的水深水浅。
听到穆清瑶的询问,唐顺笑了笑,也没藏私,讲述道:“这个得看品相,以及种类和面值,还有传世量的。”
“有些古泉,并不值钱,几十几百都有。有的古泉,几百上千万也不是没可能。”
古泉,是古钱的别称。
古时候,‘泉’字音与‘钱’通。
又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一息,遂有人又将‘钱’称作‘泉’。
王莽篡夺刘汉天下后,因‘钱’、‘铢’等字之‘金’旁与繁体‘刘’字结构‘卯金刀’之‘金’犯其忌讳,故正式以‘泉’代‘钱‘。
更铸‘货泉’、‘布泉’以及‘小泉直一’至‘大泉五十’等六泉。
之后三国孙吴更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唐及五代还有‘乾封泉宝’、‘永通泉货’等。
‘泉’作‘钱’即被广泛使用并留传下来。
后世文人更因‘泉’较‘钱’字风雅淡泊,故尤喜称‘钱’为‘泉’。
“这些古泉,一共可以卖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