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纪姑娘在乎么?”
纪嫣然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转身进了厅堂。
龙阳君见此摇头一叹,也跟了上去。
纪嫣然入的厅堂,往主位一座,美眸定定的看着龙阳,轻启朱唇。
“龙阳君向来是无事不登门,不知有何指教?”
龙阳站在那里,看着纪嫣然说道:
“姑娘可知,秦国换王,将有乱像,大王决定,要出兵伐秦!”
纪嫣然听闻此言,面色没有丝毫变化,看着龙阳君问道:
“哦?难不成这兵事也需要我这弱女子来谋划,还是想要指望我这女儿家为魏国冲锋陷阵?”
龙阳君看着一脸淡定的纪嫣然问道:
“当年观澜兄离开秦国后,整个人就销声匿迹了,之后天下六国掀起了动荡,只有秦国,虽然无力征伐,但是没有损伤丝毫国力。
观澜应该是投效秦国了吧?”
龙阳君虽是问话,但是语气中满含肯定,显然早已有了答案。
纪嫣然看着龙阳不置可否。
“哦?是么?此事小女倒是不甚了解,不知君侯提那人有何用意?”
龙阳君细细的看了看纪嫣然的神情,摇头叹道:
“我知道你与他一直都有联系,魏国准备起兵伐秦,让他早作准备吧,我欠他的!”
纪嫣然闻言嘴角一撇,手拄着桌子,托着脑壳,歪头看向龙阳君。
“怎么?忠君爱国的龙阳君,也要为了情谊舍弃大业了?”
龙阳君看着纪嫣然,再次摇了摇头。
“此次伐秦,楚魏发起,燕赵韩齐四国响应,声势浩大,即使我不提,他也很快就能知道,早一天晚一天罢了!”
纪嫣然闻言眉头一皱,坐起身来,看向龙阳君,开言问道:
“六国伐秦?这是要赌国运么?”
龙阳君看着认真起来的纪嫣然,点了点头。
“观澜先生威名太盛,短短三年就挑拨的六国局势动荡。
六国没有几个三年了,这一次的战争,就是在赌国运,赢则秦灭,输则六国灭,观澜先生没有给我们选择!”
纪嫣然坐在那里,凝眉沉思,龙阳见此也没有打扰,默默的走了出去。
良久,纪嫣然回过神来,看着空无一人的厅堂,狠狠的吐了一口气,拿起笔写了一封书信,随手将笔扔到一旁,随即扬声喊道:
“来人!”
一位侍女进了厅堂,行了一礼,低声问候道:
“先生!”
纪嫣然随手将信递了过去,烦躁的说道:
“将这封信送到那个混蛋那里,加急!”
侍女非常清楚自家先生的脾气,也知道她口中的混蛋指的是何人,接过信件,缓步退出厅堂。
纪嫣然见侍女走了出去,一把推开身前的案几,一个起纵,飞到湖中,白腻的脚丫轻点莲叶,一旋身子,整个人向着卧房飘去,身姿轻盈若仙。
六国伐秦又能如何?
打得过秦国不代表打得过他,只要他没事,秦国如何,与她何干?
???
第一百八十六章 风雨欲来
秦国兵锋,天下最盛。
三十万戍卫边军,阻却匈奴。
东方与南方各二十万戍关军,抵御东方诸国。
咸阳城有十三万大军,负责关中护卫。
卫尉军一万,宫廷的近卫精锐。
中尉军两万,护卫咸阳的近卫精锐。
都尉军十万,保证咸阳外围地区的安宁。
国上下共有八十三万大军,个个都是好战之兵。
其中最为精锐的,是护卫宫廷的卫尉军。
卫尉军组建于秦孝公时期,原有一万一千五百人,一万人护卫宫廷,叫做宫卫,一千五百人分散六国,叫做铁鹰剑士。
惠文王时期,张仪为相,卫尉军由一万一千五百人扩充为两万人,一万护卫宫廷的人不变,分散六国的一千五百人变成了一万人。
扩充期间,宫卫之名渐渐被铁鹰剑士所取代,至此,铁鹰剑士成为了卫尉军的代名词。
昭襄王时期,王观澜被秦国招纳,秦王为了折服此人,将卫尉军的兵符交给了王观澜,也将自己的性命交给了王观澜。
王观澜也没有辜负昭襄王的信任,将卫尉军整编训练,训练出一支一万八千六百人的精锐。
一万人负责护卫秦王安,指挥权交还给了秦王,留下八千六百人,潜入六国,执行他的颠覆蚕食计划。
三年里,昭襄王为了配合颠覆蚕食计划,令秦国所有高层将领,接到王观澜的命令时,只要不涉谋逆,一律先斩后奏。
王观澜不负众望,三年时间,连下八城,扩土六百余里,以实力折服了秦国将领。
导致新王即位,将领部没有表态,纷纷静默,唯王观澜之首是瞻。
秦国上下四股势力,军政两方,均被王观澜所折服,等待他的表态,老秦人因为利益,同样支持王观澜。
只有后宫一脉,因为利益被大力打压,所以很是敌视其他三股势力,因此才扶持子楚,想要借此与其他势力打打擂台。
只可惜,开局不顺,新王没有展现秦王应有的气魄,没有赢得朝野的支持,只能剑走偏锋,行偏激之策,摆下霸王夜宴,要以此破局。
“文信侯,布置的如何了?”
楚阳宫中,秦王端坐在王位之上,双目闭合,双手抚膝,紧紧攥着衣摆,声音中隐隐有些激亢。
吕不韦神色严肃,站在秦王身边,凝重的说道:
“三百位剑手已然就位,一万宫禁并未投效,卫尉苏成没有见到虎符之前,不会接受任何调令,只履行职责!”
秦王睁开双眼,带有血丝的双眼看着吕不韦问道:
“他是什么意思?”
吕不韦上前一步,小声说道:
“调动军队须有虎符,秦法所定,不见虎符,不得动军!”
秦王咬牙说道:
“寡人自然知道秦法,怎么?这虎符比寡人还要权威?”
吕不韦站在一旁,没有说话。
当初商鞅变法时,秦孝公定下的野望就是一统天下,商鞅也是以此为基准订立的秦法。
要想统一,秦国制度必须先进,执行力要强,最重要的就是,代代有明君!
这样经过几代人的较量,才能最终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景。
为此,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封爵制,动员人民的力量。
设立严苛秦法,以七百人的人头为祭,使的秦国上下依法依令行事,不敢有丝毫懈怠。
其中,最最麻烦的就是代有明君!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人是如此,国也是如此。
国强一代,随处可见,国强两代,屈指可数,国强三代,闻所未闻。
商鞅无法预测之后的秦王的贤晦,因此设立了极其完善的制度。
只要代代坚守商鞅的法制,不随意改弦更张,就算出了平庸君王,国家照样不会变形糜烂。
若有一代雄主崛起,加上秦国强大国力支持,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因此,对于秦国来说,制度,比君王更有权威。
在秦国,制度是凌驾于君王之上的,这是所有朝臣的共识。
因此才会发生秦王无权但国政不乱的情形,这可不单单是王学斌的功劳。
秦王看着沉默的吕不韦说道:
“当期形式相邦也了解,寡人自即位以后,未曾找到虎符,若是有人持有虎符,那他岂不是可以随意废立秦王?你我二人的筹谋可就白费了!”
吕不韦闻言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回道:
“大王不必担心,我等虽然未曾持有虎符,但宫禁职责就是保卫大王,只要大王身在宫中,不必担心安问题!
今日我等计划成功以后,朝臣没有其他选择,大王的王位自然稳固。
王位稳固,其他的可以徐徐图之!
大王身为正朔,必然会有朝臣选择效忠大王,到时候,朝局自然会为大王所掌控。
大王掌控了朝局,还怕收拾不了几个将领么?
大王须知,今日之事才是重中之重,只要今日计成,则大事定矣!”
吕不韦的言语意味深长,听得秦王的双目越来越明亮。
他即位之后,处处不顺,直到今日他才听到一丝好消息,悬着的心微微有了点底。
看向吕不韦,坚定的说道:
“那一切就拜托文信侯了!”
吕不韦退后一步,双手一礼。
“大王放心,韦,必不负重托!”
在秦国,秦王的子嗣被称为公子,受宠幸的公子会被封君。
秦孝文王子嗣共有二十二人,其中有三人获得封君之位。
分别是杨陵君嬴雉,泗平君嬴夻,还有平梁君嬴傒。
孝文王命短,他最宠爱的儿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杨陵君死于秦楚之战,泗平君死于华阳夫人的算计,只有平梁君嬴傒,因为最受孝文王宠爱,性命最为长久。
而平梁君也是对王位最有竞争力的那个。
很可惜,孝文王刚即位,还没等嬴傒大展拳脚招揽群臣,文王就逝世了,还留下一份诏书,令子楚即位。
这一刀直接捅到了嬴傒的腰子上。
眼看就要成为王位继承人了,转眼间,不仅爹死了,继承权没了,一个根本没有存在感的小透明踩到了自己头上,这搁谁谁能受得了啊?
这两个月,他一直试图串联朝臣,获得朝臣支持,谋取王位。
但是很可惜,在朝臣眼中,嬴傒与子楚都差不多,在没有得到观澜先生的看法之前,谁都不会先表态。
嬴傒串联失败后十分不甘,但他并未放弃,因为他知道秦国朝政中最具影响力的人是谁,他已经派人快马加鞭去邀请了。
他非常清楚,只要取得观澜先生的支持,王位唾手可得!
现在,他只需要与子楚周旋,拖延时间,待到观澜先生回国,一切自然迎刃而解了!
“君侯,今日我等当真要去赴宴么?”
嬴傒身穿一身黑色封君服,在铜镜之前仔细检查着穿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