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怎么可能?我一不是天子,二不是诸侯,手里无权无势,如何一统天下?”
——“如果我能让你坐上诸侯之位呢?”
——“不可能”
——“今日起,你便不再是赵国赵盘,你要以赵政为名,嬴姓赵氏,政,父秦王异人,母赵姬,不要记错了!”
——“师父,如何才能一统天下!”
——“王霸之道皆有不足,方今天下唯取兵道!”
——“兵道?”
——“对,兵道,横扫六合,以战止戈!”
——“如何行兵道?”
——“举国同心,三军用命!”
——“如此简单?”
——“简单?这可不简单!
你看看这天下诸国,除了秦国,还有哪个能够做到举国同心呢?”
——“只有那秦国能做到么?”
——“没错,只有秦国能做到!”
“是啊,只有我大秦能够做到!”
嬴政嘴角带笑,眼中慢慢腾起一股睥睨的气势,望着破晓的阳光,仿佛看到了山东六国,举剑一引,高声喝道:
“兴我大秦,一统天下!”
群臣看着新君的举动,心中澎湃不已,虽然此举于礼不合,但是没人觉得不对。
秦国嘛!
总是要一统的!
不是在一统,就是在准备一统。
无数先考前仆后继的矢志强秦,为的不就是这一刻么?
再者说,我秦国本就虎狼之国,谈什么礼制?
一统天下就是最大的礼!
嬴政的峥嵘,早已折服了秦国的朝臣百姓,他们愿意相信这个年轻的王,相信他就是那个能够带领他们一统天下的新王!
“兴我大秦,一统天下!”
伴随着一个个声嘶力竭的嘶吼声,王架终于驶入了咸阳宫中。
太庙门外,一座建成不久的土石高台上摆着一张宽阔的台案,
三牲六畜,五谷杂粮,弓戈剑甲,金石玉器之类的祭品,将那座整石劈出来的台案填的满满的。
在台案前,立着一尊约有半人高的铜鼎,鼎旁两侧燃着熊熊火把,将着昏暗的祭台耀的明晃晃的。
“秦王子,政,到!”
伴随着内侍们的呼唤声,王架缓缓驶入太庙,停在了祭台百米开外。
王架到祭台的这条路,早已被内侍清洗的光可鉴人。
青色的地面映着三道模糊的人影,却是嬴政、族老还有相邦三人。
族老手捧祭文与诏令,相邦手捧虎符与印玺。
除了他们二人,其余朝臣均在正殿等候。
三人神情严郑,步伐沉稳,缓缓来到祭台之上,恭敬肃立。
族老见新君站定,微微颔首,上前一步,举起诏令宣读起来。
“秦王异人,疾大渐,病日臻,既弥留,为秦千秋计,传位新君”
这份诏书嬴政早已倒背如流,但是每每听到其中字句,心中总是激动难抑。
三年前,他无论如何也不敢想象,他会有如今这一天!
“共戴新君,同扶社稷,尔其钦哉!”
“儿臣奉诏!”
嬴政收摄了自己那纷乱的心思,上前一步,恭敬的拜倒在地,双手高举穆公金剑,沉声喝道:
“寡人,秦,三十七代王,拜告先祖:
寡人即位,以剑代冠,受命于天,承祚于祖,
秉政于朝,权国于民,兴我大秦,不忘东出!”
男子二十加冠,加冠意味着成年,成年意味着能够独自处理事务。
君王同样遵循此制,一样是二十岁成年,只不过君王加的不单单是冠,而是冠冕。
要说嬴政,如今应该只有十三岁,虽然赵盘的真实年纪要稍大一些,但也远远不足二十。
不足二十,就是没有成年,就意味着没有独自处理事务的能力,君王没有成年,那就意味着不能亲政!
即使在原著里,嬴政也是十三岁继位以后,二十二岁才真正的搬倒吕不韦,得以亲政。
只是原著世界在王学斌的搅和之下,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嬴政虽然未成年,但他军权在握,权柄归与自身,威望与原著不可同日而语!
再加上有王学斌作为背后的靠山,身为顾命大臣的吕不韦丝毫不敢有一丝摄政之想。
秦王没有成年,加不得冠冕,那就只能另辟蹊径,用别的办法来暂代冠冕,行使君权。
穆公金剑便成了最佳的替代品!
穆公金剑乃是秦国先君秦穆公的镇国之剑,一向有着见金剑如见秦王的传统。
当年商鞅手持此剑,在秦国推行变法,凡有不从者,皆以剑斩之。
商君死后,此剑归于秦王之手,直到秦昭襄王时,秦王将此剑赠予王学斌。
王学斌以此剑号令群臣,为秦国蚕食了数百里疆土,并且挑起诸国矛盾,为秦国一统奠定坚实基础。
现如今,这把金剑已成为了秦王权柄的象征,新君借此剑行君王权威,也算是相得益彰,两全其美的办法。
秦王嬴政缓缓起身,接过一旁族老手里的祭文,将其点燃,轻轻抛进了铜鼎里。
祭文在火光中燃成一缕青烟,在朝阳的照耀之下,飘向了广阔无垠的天空。
嬴政神情肃穆的看着这一切,没有出声,也没有动作。
祭台之下,赵姬带着几位内侍,手捧着黑红相间的秦王朝服,恭敬的候在那里,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还望历代先君,护我大秦!”
嬴政执手一礼,转身毫不犹豫的下了祭台,相邦亦步亦趋,跟在身后,而族老却驻留在祭台之上,望着新君离去。
他是赢姓族老,昭襄王次子,宗室之中年纪最大的那个。
老人的作用,就是静静的看着新人奋勇向前,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今后,就要看这位小秦王自己的了!
东方一片赤红,朝阳初生,秦国大地被万道霞光被及着,驱散了所有的阴霾。
“唔啊朝阳啊”
第二百三十二章 秦王即位
古语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华夏,衣服一直是文化礼仪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东周时期,天子威严尚存,各国诸侯均是天子封建,同出一宗,关系密切。
因此在服饰上均遵从周礼,阶级不同,服饰不同,有着一套完整而又严密的体系。
但是花无长盛,到了战国时期,天子威严扫地,各国独立发展了数百年,同宗同源的关系早已不复存在。
战国晚世之时,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习俗文化迥异,衣着配饰自然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但是,这指的仅仅是日常服饰,各国君王在参加重大祭祀典礼时,仍旧在遵守周朝的旧例,着冕冠之服,规章不改。
秦王年少,未到加冠的年纪,因此未带冠冕,只着冕服。
冕服以玄衣纁裳组成,中单素纱,红罗襞积,革带佩玉。
大带素表朱里,两边围绿,上朱锦,下绿锦,大绶有黄、白、赤、玄、缥、绿六彩,小绶有白、玄、绿三色。
三玉环,黑组绶,白玉双佩,佩剑,朱袜,赤九、赤舄,组成了一套完整的服饰体系。
秦国尚水德,尚黑,秦王冕服外以黑红间,威严端庄,铁血肃穆!
赵姬在一众内侍的帮助下,小心的为自己儿子整理好了这庄严的冕服,退后两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王儿呵哈”
赵姬用手轻掩樱桃小口,不自觉的笑出了声。
嬴政听到这位‘娘亲’的笑声,眼神微动,望了她一眼,也不去计较。
喜怒形于色,终究难成大事,看来他这个‘娘亲’还是无法与宣太后相提并论啊!
也是,向宣太后那样的奇女子,天下能有几人呢?
更衣完毕,嬴政微微颔首,登上了六驾御乘,向着楚阳宫驶去。
秦国朝臣,六国使节以及他的师父,都在楚阳宫等候着他,等待着面见他这个秦国新王!
楚阳宫中,满朝文武与六国参贺使臣齐聚一堂,气氛颇有些别扭。
六国与秦国还未正式罢手言和,但秦国朝臣都已知道六国意欲乞和的消息,因此打量来使的眼神中,难免有些耐人寻味。
秦国众臣的眼神,六国自然不会没有察觉,但是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全都满脸谦卑的站在那里,不给秦国留发难的借口。
楚阳宫,原名阳宫,庄襄王即位之后,为了拉拢楚系势力,特更改此名。
楚阳宫是秦国的朝会之地,文武朝臣均在此处恭候秦王,举办新王的第一次朝会。
因为是新王登基,为了体现朝臣对君王的尊重,故而今日朝会有些特殊,朝臣们都是站着朝会的。
朝臣们分站两侧,使臣们自然也不敢自行落座,求人要有求人的态度,万一因为这些小节,触怒了秦王,那他们这一趟就白来了!
楚阳宫中,众人都站在那里,翘首以待,恭候新君,唯独有一人最为显眼,因为,只有他是坐着的!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王学斌!
王学斌来到咸阳以后,除了面见吕不韦,其他时候一直深居简出,削弱自己的存在感。
他在秦国的影响力实在有些不同寻常,有他在,无论是秦王还是新君,都会显得黯淡无光。
为了自己的徒弟,也为了秦国未来的健康发展,王学斌早在一年以前就开始逐步转交自己的权利。
虎符,联合会会首之职,就连昭襄王赠予他的穆公金剑都交给了自己的徒弟。
到了如今,一切的一切都走上了正轨,他已是无事一身轻,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他可没有忘记自己来秦国的目的,还有一个魔法世界的boss等着他去攻克呢!
他在这个世界待了十年有余,观空篇的练习从未放松过,到如今,他的大脑潜力已经开发了百分之十四左右,进度还算可观。
根据娜娜的说法,大脑潜力开发到百分之十五就能超过梅林,王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