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又是三拳打出,一钻一炮一横,练完收势起身,继续说道:“十二形拳有龙形、虎形、猴形、马形、鼍(tuo)形、鸡形、鹞形、燕形、蛇形、鸌形、鹰形、熊形这十二形拳以五行拳为基础,实为技击之法,为护身之用,暂不为叙。”
然后孙禄堂又复起势,一手前伸,掌心朝前,一手掌心向下,脚踏趟泥步,一步一顿的演示八卦掌。
“八卦掌,内含易理,不知何人所创,始闻于董海川先生得授于异人,后董先生传于程先生延华,为师因研习拳中易理,经郭师举荐,同程师学习八卦掌,习得死步、活步、变化掌、穿掌等技艺,又承蒙先生授得八卦拳理法及点穴、轻功、八卦剑、七星杆等绝技,终究未得真传,所幸有形意拳为底,补全了这一路拳法,因区别于八卦门真传拳法,故自谓孙氏八卦掌。”
一边说,一边脚踏趟泥步,抽撤连环,一边双掌顺逆和化,让人目不暇接。
起身收势孙禄堂回身问道:“我刚才说的你可曾听清?”
王学斌闻言一个激灵,连忙回到“大致听清了,但是拳法还没记住。”
孙禄堂摆了摆手说道:“先知道来龙去脉,而后再慢慢学不迟。”
“接下来是太极拳,看好了!”
说着,摆出一个无极桩,双手轻抬使了一个懒扎衣。
一边打一边介绍道。
“乾坤肇造,元气流行,动静分合,遂生万物。是为后天而有象。
先天元气赋于后天形质,后天形质包含先天元气,故人为先后天合一之形体也。
人自有知识,阴阳参差,先天元气渐消,后天之气渐长,阳衰阴盛。
又为六气所侵(六气者,即风、寒、暑、湿、燥、火也),七情所感,故身躯日弱而百病迭生。古人忧之,于是尝药以祛其病,静坐以养其心。
而又惧动静之不能互为用也,更发明拳术,以求复其虚灵之气。
元顺帝时,张三丰先生修道于武当,见修丹之士兼练拳术者,后天之力用之过当,不能得其中和之气,以致伤丹,而损元气。
故遵前二经之义,用周子太极图之形,取河洛之理,先后易之数,顺其理之自然,作太极拳术,阐明养身之妙。
此拳在假后天之形,不用后天之力,一动一静,纯任自然,不尚血气,意在练气化神耳。
其中本一理、二气、三才、四象、五行、、七星、八卦、九宫等奥义。
始于一,终于九,九又还于一之数也。
一理者,即太极拳术起点,腹内中和之气,太极是也;
二气者,身体一动一静之式,两仪是也;
三才者,头、手、足,即上、中、下也;
四象者,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也;
五行者,即进、退、顾、盼、定也;
者,即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精,是内三合也;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外三合也。内外如一,是成为;
七星者,头、手、肩、肘、胯、膝、足,共七拳,是七星也;
八卦者,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即八卦也;
九宫者,以八手加中定,是九宫也。
先生以河图、洛书为之经,以八卦、九宫为之纬;又以五行为之体,以七星八卦为之用,创此太极拳术。
其精微奥妙,山右王宗岳先生论之详矣。
自是而后,源远派分,各随己意而变其形式。
至前清道咸年间,有广平武禹襄先生,闻豫省怀庆府赵保镇有陈清平先生者,精于是技,不惮远道,亲往访之。
从学数月,而得其条理。
后传亦畬先生,亦畬先生又作五字诀,传郝为真先生。
先生以数十年之研究,深得其拳之奥妙,为师受教于为真先生,朝夕习练数年之久。
略明拳中大概之理,又深思体验,将夙昔所练之形意拳、八卦拳与太极拳三家,会合而为一体,一体又分为三派之形式,三派之姿式虽不同,其理则一也。”
话罢,缓缓收势,头上出了一层薄汗,回头看了王学斌一眼,问道:“这三门拳法你可了解了?”
王学斌兴奋的点了点头问道:“师傅,我都了解了,您看我先连哪一门?”
孙禄堂接过赵叔送来的毛巾,一边擦汗一边打量着兴奋王学斌,说道。
“先站桩,扎马步!”
第十章 马步
马步是所有传统学的基础,马步不仅是为了锻炼腿部力量,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人养成脚下有根的肌肉记忆。
不要小看脚下有根这短短四个字,它是所有传统武术的根基。
所有传统武术的格斗假想对象都不是一个人。
没错,所有传统武术的对格斗环境的预设都是以一个人对敌多个人。
在这里他与现代格斗思想是有区别的,传统武术不考虑公平,因为它不奢望敌人对自己公平,所以它们也不会对敌人公平。
这就造就了传统武术的观念——倒地即死亡。
除了地躺拳等极少数的拳法,所有拳种在倒地时第一选择就是鲤鱼打挺,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不考虑地面技的使用。
所以马步便成了所有传统武术的基础。
马步又分为高位马、中位马和低位马。
高位马是为了体会大松大软的感觉,在对敌中所学的一切招式都是随意而发,没时间思考,只靠条件反射,但是人在肌肉紧绷的时候条件反射速度会变慢,所以才有高位马这种练习方式。
中位马通常是格斗中最容易发力姿势,高位马脚下借不到多少力,而低位马发力速度太慢,因此中位马不是人们练习马步的最佳选择,但却是最常用的马步。
低位马又叫四平大马,多为练功所用,双脚脚尖朝前,两膝外分,大腿与地面平行,松腰沉胯,挺胸拔背,上身正直,目视前方,舌抵上腭,气沉丹田,双手平伸,呼吸缓而沉。
孙禄堂坐在树凉下,看着王学斌扎着四平大马,手里拿着一根浸过油竹杖,时不时的上前去指点一番,
“不要撅屁股,上身正直,呼吸放缓,气沉丹田,手别动,有汗让他流,这只香烧完之前,你动一下就加一炷香。”
王学斌听着耳边的吼声,忍着身上那指指点点的竹棍,一动不敢动。
他健身三年了,虽然没特意扎过马步,但是还是能够忍受的,只不过因为他体质颇招蚊子,短短半炷香的功夫,他被蚊子吃了个饱。
孙禄堂看着徒弟强忍着难受站着桩,很是满意,因为练武不怕笨,不怕懒,就怕滑。
笨的人大不了多教几遍,懒的人多多督促也就是了,最多练不成才。
但是滑的人表面一套背地一套,表面勤勤恳恳,背地里找捷径,练武不像其他,找捷径的人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或存筋、或岔气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治都不好治。
还好王学斌本人只是贪吃,为人还是比较踏实的,再加上这些年坚持的锻炼,养成了健身的习惯,这才上的了孙禄堂的眼。
“好了,起来活动活动腿脚,走一走,活络气血。”
孙禄堂眼见一炷香烧完,叫起王学斌指点道。
“以后每天早上四点半起来要围着武馆跑两圈,然后扎一炷香的马,这是每日必须的功课,今天就先到这里了!”
王学斌点头称是,接过赵叔递过来的毛巾道了一声谢。
赵叔一直就在树荫下,一边剥花生,一边乐呵呵的看着王学斌扎马步,眼见王学斌练完,拍了拍手,把肩上搭的毛巾递过去,劝道:
“别着急,练武三年桩,都是从这时候过来的,你底子厚,练得也快,慢慢习惯了就好。”
王学斌听到,赵叔说的话,一边挠痒痒一边回道:
“没事,我不着急,慢慢来呗!”
王学斌是真的不着急,反正回到现世世界时间也才几天,年龄又不变,权当十里坡剑神,练去呗。
实在不行什么时候腻歪了,扭头提交任务,大不了以后不再来了,去别的世界学,能碍得着谁?
但孙禄堂不知道其中的道道,见徒弟心态放得正,也是很欢喜,开口说道:
“没事,明天教你三体桩和抖大枪,马步练腻了练三体式,再腻就抖大枪,不会让你闲着。”
说完背着手向里屋走去,孙禄堂毕竟七十岁的人了,即便是练武之人,但仍逃不过生老病死,精力不足,回屋小憩去了。
赵叔见孙禄堂回屋了,便对王学斌说:“你也回屋歇一歇,一会咱做饭去。”
王学斌答应一声,回到房中洗漱一番,换了身衣服,来到厨房。
在厨房寻摸了一圈,然后对赵叔说道:“那一会就我来,您也先歇歇,我去买点菜回来。”
赵叔说了一声好,就抬手从兜里摸钱。
王学斌见状连忙制止道:“别,这是我打算孝敬师傅的,您这不合适,再说我这富裕,万八千儿的我这真不叫事儿。”
赵叔一听也不再坚持,反而笑着调侃道:“嚯,你介还真是个少爷。”
少爷这个词只是赵叔对年轻小伙调侃的称呼,并没有什么尊卑意味,他管孙禄堂也一直叫师傅,不清楚其中是否有什么渊源。
王学斌听到调侃,也笑这应和了一句
“可不咋滴,正儿八经的!”
说完笑着出门了。
出门来到之前的菜市,买了菜和调料,然后又买了一些卤味,回到家中,将菜放到厨房,看到赵叔正在泡花生。
王学斌将菜放在案板旁,把调料归置好,洗了手开始切牛肉,赵叔见状也上前帮忙,问道:“怎么切,咱一块来!”
王学斌也不推辞,说道:“芹菜切丁,海蜇切丝,土豆茄子滚刀块,豆腐切正块,鲤鱼改花刀,青椒西红柿都切块。”
赵叔一听,知道这是真会做饭的,便不再说什么,用心切菜。
王学斌见赵叔来帮忙,便把火点着,加水葱姜片料酒,然后把洗过的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