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画作之下还有着一行文字:治国之道如御驾,车身为民,臣为驽马,天子持敲扑而巡狩四方,威压天下!
叶尘见此,其心中不由一动,紧接着却是微微蹙眉。
此次殿试的题目是:治国之道,所重为何?
而这幅画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很明白。
画中的战马是臣子将领,操控着战车的人则代表着君主,而车架便是万民百姓。
此人想要阐述的道理,便是治理国家就像是驾驭战车。臣子管束百姓,君王统帅臣民,不畏危险与困难,共同开拓奋进征伐天下。
他能够感觉到答题之人估计挺会揣摩上位者的心思的,画中不仅充满了进取之意,还将君王摆在了很高的位置,应该是比较合上位者的心思的。
可以说是极好的戳中了嬴政的爽点。
这时,嬴政开口问道:“如何?”
叶尘闻言将试卷合起,回道:“此人有想法也有些见识,但却少了一些格局与境界。”
嬴政闻言眼神一动,问道:“那不知若是换做你,又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说实话,他还是挺好奇对方心中的想法的。
听到问话,叶尘稍微思量了一下,抽出了一张干净的纸张,然后拿起桌上的笔,也开始了挥毫作画。
不一会儿,一幅画作便出现在两人眼前。
那画中有着一片广阔的江河,河上有着一叶扁舟,木舟之上有着一个正在努力划船的人。嬴政见此,挑了挑眉问道:“此图何解?”
叶尘开口道:“君为人、臣似舟、民若水。”
他的这幅画中所透漏出的意味与之前的那名考生截然不同。
前者强调的是君权,君王可以掌控臣民,为己所用。无论是大臣还是百姓在其手中都没有反抗的权力。
而叶尘却将臣子比作了舟,君王比作是舟上的人。
虽然看上去是人在驾驭着舟,但实际上却是舟在承载着人,舟无人驾驭便会四处漂泊,漫无目的。而人要是没有了舟也将无法渡河,寸步难行。
所以在他看来,君与臣不仅仅是属从,更是合作关系,只有同心协力方能抵达对岸。
至于最不起眼的百姓,在叶尘的眼中却是最为重要的。
表面上谁是出于最下层,无论是谁都可以凌驾其上,但那是在水面平静的情况下。
如果有一天突然翻涌起水浪的话,那么无论是舟还是舟上的人,都会有着倾覆的危险。
当人身处高位之时很容易会忽视看似渺小的东西,但正是最下层最基础的东西往往才是真正重要的。
就像是房子的地基一样,虽然地基埋在地下,但若是地基不稳,再华丽的高楼也不过是过眼云烟,无法长久屹立,说塌就塌了。
水可以包容一切,承载一切,但却也能够随时将压在身上的船只给掀翻。
正所谓,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嬴政是一个很自信,也很有抱负的一个人,总想要爬到更高的地方。
这种奋进的精神是好的,但这样的人往往会忽视脚下,只顾着自己往前跑也不管其他人能不能跟上。
若是继续这样下去,迟早会埋下隐患。
听到叶尘的一番话,嬴政看着那副画,轻声自语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沉默了几息,随后说道:“先生不愧儒家之人,此言与墨子的民贵君轻,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叶尘闻言,稍微思量了一下说道:“鲁哀公曾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
孔子答:“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陛下可知此典故?”
闻言,嬴政的神色也是严肃了起来,开口道:“此典朕当然知晓。
当初鲁哀公不知何为危,所以才询问孔子。而孔子则将民比作水,君王比作舟,舟行水上随时都有可能倾覆,这便是危机。”
说到这里,他将目光挪到对方身上,接着道:“然,朕亦乃不知危亡之人?”
叶尘面色不变,回道:“陛下远胜于鲁哀公,所以他都能够明白的事情,您自然也应该清楚。”
听到这话,嬴政也没有再说什么,在看了一眼对方之后站起了身子,然后又用手指点了点之前的那副画,开口道:“此人,名列一甲之外。”
“陛下英明!”
叶尘微微拱手,难得的捧了一句。
嬴政摆了摆手,说道:“行了,继续阅卷吧。”
叶尘点头,坐回了原处,翻开剩下的考卷继续打量了起来。
而就在这时,其神色一动,目光直接停顿了下来。
眼前的这份考卷之上书写着一条条整洁分明的策论,条例清晰,观点更是一针见血,毫无一丝花哨。
随即其视线微微偏移,只见那署名处,赫然写着四个字——
沛县萧何……
第四百二十二章 科举榜首
当看到这个署名之后,叶尘也是不由的神色一动。
原本他倡导科举只是想要打破贵族阶层对于官位的垄断,顺便再发掘一些有用的人才。没想到这第一届的科举,就捞到了一条大鱼。
对于萧何他虽然从未见过,但却一点都不陌生。
此人绝对一个顶级人才,尤其是对于内政方面更是极为精通,除了打仗之外,其它任何方面的事情交给他都能够被处置的妥妥当当,不会出现丝毫纰漏。
而就是这么一位全能型的人才,如今却是窝在一个小小的沛县之中充当着小吏的角色,可谓是暴殄天物。
不说别的,单是将萧何从茫茫人海之中捞了出来,这次的科举就已经值了。
从某个角度来说,他的作用比起王翦这样的绝世猛将都要更大。
毕竟现在大秦初定,需要的不再是无止境得到征伐,而是国泰民安,百姓富足。
而萧何正是能够帮助君王实现这一点的绝佳帮手。
一念及此,便将手中过的考卷递给了一旁的嬴政,开口道:“陛下看一下此人的答卷。”
嬴政闻言将其接过,仔细的打量了一番。
不过紧接着却是微微蹙眉,说道:“此人有才,然,与朕心中所想不甚相符。”
说实话,当他看到这上面一条条建策之时,心中也是有些惊讶。
这个人有见识,有眼观,也有胆量,但却并不一定是所希望得到的那匹千里马。
比如这策论之中,开篇便是说:“治国之道,首重于农,应暂缓兵戈奖励耕作”
而嬴政一直想着在原本七国的基础上再打出一片大大的土地,尽快将周围的异族都给收拾掉。
而要做到这些,便免不了继续征调人口,扩充军队。
除此之外,萧何还提出了要暂缓皇陵的修建,将民夫调过去开垦农田,增加各类基础设备的建造等等。
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可谓是胆大至极了。
这些提议不能算错,但是和自己原本的计划确实有着比较大的差距,有些甚至是背道而驰。
叶尘见此,也猜到了对方的想法,随即道:“若是陛下觉得此人用着不顺手,那么便让给在下吧。”
听到这话嬴政面色一动,这还是对方第一次向自己要人,能够让对方主动开口,恐怕这个叫萧何的非同寻常。
随即问道:“你当真如此看好此人?”
叶尘微微一笑:“萧何有辅国之才。”
闻言,嬴政眸光不禁一闪,他很清楚对方的眼光有着多高,现在竟然如此称赞此人,着实令其有些意外。
要知道,哪怕是如今的大秦丞相李斯也无法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虽然嬴政对萧何的才能抱有怀疑,但却很在意叶尘的判断,对方看人的眼光一向都是极准的。
想到这里,嬴政说道:“韩非已经在你那边了,萧何就留下吧,朕自有重用。”
反正留着也没啥坏处,即便与自己合不来,以后留给扶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闻言,叶尘也没有多说什么,微微一笑道:“既如此,那就让给陛下吧。”
嬴政点了点头,抬起手指在考卷上敲了一下,开口道:“此次科举的魁首,就是他了。”
两日之后,殿试的最终结果出来了,这也意味着科举圆满结束。
众多皇榜张贴在咸阳成的各处城墙之上,凡是参加了殿试的考生几乎全部榜上有名。
科举功名公分三个级别,首先是一甲,只有三个名额。
二甲有着整整十人,而三甲则要多一些,共计三十余人。
其中殿试的一甲与二甲,皆被留在了咸阳城中,被分配到了九卿所属的部门工作,进入了国家中央机构,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而剩下的三十多人也有着各自的归属,大部分都被调到了郡县之中任职。
有成为县令县丞的,也有入郡府之内担任事掾史与曹掾史等职位的。
凡是过关的,没有一个被落下,全都被封了官职。
这种待遇其实是有些偏高的,而嬴政之所以如此决定很大程度上就是做给人看的。
让更多的人认定走科举的道路是可以出人头地的,扩大其影响力,争取另所有读书人都投身其上。
在开皇榜的第一时间,便有着众多学子赶过去围观,都想要知道究竟何人可以夺得这第一届科举的魁首。
不过此时却唯独有着一名考生并没有去凑热闹,而是一脸平静收拾了包裹,缓缓走出客栈,准备离开咸阳返回沛县。
他并不觉得自己会考中,之所以来参加殿试,也不过是为了将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
毕竟自己的策论,与如今整个大秦的风向,都是格格不入,又怎会被重用呢?
不过就在他刚踏出客栈之时,便见一队骑兵在街上奔行着,口中还大声传告着:“科举一甲榜首,沛县萧何!
科举一甲榜首,沛县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