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
……
荆襄平原旷野上有条被杂草掩盖,但还依稀可见的“官道”。一乘双马驮拉的车舆正在道路上快速行驶着,马车前后还簇拥着七骑飞驰的健骑。看上去,就是某个正在旅途中的官宦或富商家眷。
实际上,马车里坐着的是蔡氏和她的儿子刘琮。到现在,蔡氏还是不知道到底是谁救了她。
当时,他们躲进那靠城墙的大宅不久,天就亮了,刘备的兵卒开始挨家挨户的搜查。然后他们就从一条早就挖好的隧道中钻出城去。
蔡氏出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求对方将他们护送到北大营,并许诺待她平定叛乱,定会给“恩公”高官厚禄。
谁知对方淡然苦笑道:“据我们所知,北大营的张允已被刘备杀了,甚至你们蔡家蒯家庞家几大家族的人在北大营中安插的将领也被刘备除掉了。汝现在去北大营不是自投罗网吗?”
蔡氏听完此话,面如死灰。她知道刘备的厉害,当初刘表同意收容刘备,她就担心控制不住刘备所以极力反对。但她却万万没想到刘备能有如此手段。
一个来荆州仅仅两年的外来客将,竟然能在旦夕之间,就将在荆州盘根错节几十年的世家豪族弄的如同丧家之犬般。任说给谁听,谁也不会相信。
……
正在马车上颠簸的蔡氏发现方向不对,急叫道:“停车!停车!”车夫吁的一声,将马车停住。蔡氏探出头来娇声高喝道:“某不是说要去宜城吗,宜城在北,现在怎么向西了?”
对方为首的人勒住马缰,调头来到马车旁,对蔡氏说道:“据报,宜城现在已被樊城的刘备兵攻占了。所以我们不能再去宜城。”
宜城是蔡家,同时也是另外几大世家豪族的根基之一。所以蔡氏得知不可能在江陵立足后,宜城成了她要去的下一个目的地。
这时,蔡氏拉着刘琮从马车上跳了下来。她像泼妇一般,一屁股坐在地上,哭闹道:
“某不相信,这宜城乃几大世家豪族聚居之地,平日屯有重兵,怎么可能被刘备占据。到现在,某还不知道你们底细。这些不说清楚,某凭什么要相信你们?某就死在这,不走了!”
对方为首的人叹口气道:“王后,哦…不,现在应该叫汝夫人了。”
“夫人,现在刘琦已登上了临江国的王位。他们一日前以王令诈开宜城城门,来自的樊城刘备精兵和南郡的部分郡县兵乘机占领了宜城。不仅宜城,临江大部分郡县现在都被刘备实际掌控。至于我们…”
那人说到这迟疑了下,还是继续说道:“我们是梁国梁王的人,此前就发现临江国内有异动,猜到临江国最近可能会发生突变。这本是临江的内部事务,我们本不打算干涉。但是前几日,我们的王上突然敕令我等,若遇临江王室成员有危难,尽力相救。”
蔡氏喃喃自语道:“原来是梁王…”她曾猜测过对方身份。曹操和孙策,甚至是朝廷的人,她都有想过,就是没想过对方是梁王的人。因为天下人皆知,这梁王一两年来都将精力放在外番征战上了。
猛然,蔡氏又想到什么地方说不通,她质疑道:“这么说,汝现在是要带我去梁国?可去梁国,最近的路途应该是北上,百余里之外就能到达梁国的襄阳。可现在我们是向西走,难道要多行几百里从巴蜀峡江入梁吗?”
对面那人正色道:“夫人有所不知,现在刘琦以汝等有矫造临江王遗命之罪为名,在临江境内四处通缉汝等。临江通往外部的各个要冲之处都是明卡暗哨密布,严加盘查。去襄阳要通过宜城和樊城,其间必经过一条咽喉要道,对方在那里必然已经遍布侦骑等着我们。所以我们只能去夷陵…”
蔡氏打断对方话,气急败坏的说道:“他们是一派胡言!先王遗书是先王亲笔手书,就在…”蔡氏猛然想起这话不能对外透露,便刹住自己的话语后问道:“这夷陵比宜城还要险要,我们若宜城都过不去,又岂能过的了夷陵。”
对方微微一笑说:“夫人莫急,请听某将话说完,这夷陵还未被刘备控制。夷陵太守蒯越还未归附刘备,我们自然是能从此间通过。”
蔡氏听到这,眼睛一亮。
第285章 坐观其变
夷陵城东门的一条官道上,行来一小队人马。他们到了城门下,方才发现夷陵四门紧闭,吊桥高悬。
人马中,为首的汉子已扯起喉咙对城头高喊道:“守城的兄弟请开门放我等入城。请汝等转告蒯太守,说是有江陵来的故人求见于他。”
来的这些人正是梁国的那些暗谍斥候,以及他们护送的蔡氏母子。
夷陵城外五里处有一码头,可以在那里换乘船只从峡江入梁国。而且因为刘备还未掌控夷陵,所以无论码头还是江面,都没有专门针对蔡氏母子的盘查。
所以他们是毋须来夷陵城的,就可以顺顺当当的到达梁国境内的。但蔡氏却坚持要来夷陵面见蒯越。
她还抱着夺回临江国的希望………若能联合起蒯越这样的世家豪族残存势力,再求得冯宇的帮助。也许便能从刘备刘琦手中夺回临江国。
梁国暗谍斥候的头目拗不过她,再加上冯宇敕令中有所吩咐,只好将她护送到夷陵城。
夷陵城头的守军兵将听他们的话语,又观他们的衣着服饰,不敢怠慢,急忙去报蒯越。
此时的蒯越正在府衙书房内坐立不安,江陵惊变的消息几天之前就传到他耳中,紧接着,刘备的书信就被快马送到了。
当然那书信还是以刘琦的名义发来的。书信中痛斥了蔡氏篡改先王遗命,篡夺王位的“罪行”,而后话锋一转,要蒯越归附新王,铲除奸逆。
蒯越看了信笺心中冷笑连连。他不信刘琦凭刘备这个客将,还有几名江陵王庭中不占据要职的亲信,就真能翻的了天。
他认为刘备谋夺江陵不过是侥幸之举。过几日,临江国各郡县的世家豪族子弟便会发兵,群起而攻之,让刘备刘琦等人死无葬身之地。
蒯越本想将信使一杀了之,断了刘备的念想。可他多疑利己的本性又让他没这样做,万一有个“万一”呢?最终他随便用两句话将刘备来使打发走了,然后坐等看刘备的笑话。
谁知,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本以为会有其他豪族子弟来串联他。但压根就没有人来夷陵找他。这下,他此前的想法产生了动摇,也许这刘琦在刘备帮助下,真能坐稳了荆州临江国的王座。
正当蒯越不住思绪时,一个亲信令兵闯了进来:“报!启禀太守,城门外有人自称是太守在江陵城中故人,要求面见太守。”
蒯越听了此话一愣,口中喃喃说道“江陵城中的故人?莫非…”。而后他又刷的一下站了起来,高声道:“快快请他们入城。不!本太守亲自去迎接他们!”
蒯越出城一看,果然不出他所料,就是蔡氏和她的儿子刘琮。他连忙毕恭毕敬的将这母子二人迎入夷陵城中。
当蒯越得知护送着对母子的人是梁国暗谍斥候时,他脸色不易察觉的微微一变。而后对自己左右的兵将悄声吩咐了几句。
这八名梁国斥候正要跟随蔡氏进入太守府衙时,却被大股夷陵兵士拦住。为首的头目说道:“兄弟,不好意思,你们不能进入府衙。请随我等来,已为你们安排好住处。”
蔡氏此时回过头来,对梁国斥候的头目说道:“没关系,蒯太守是自己人。你们只管听从他们的安排,先行歇息吧。”
这些梁国斥候只好跟随夷陵兵士来到一处驿馆住下。等他们住下了,才发现驿馆周遭已被设置了重重明卡暗哨。
蒯越在府邸设置了酒宴款待蔡氏母子,还让自家女眷出来坐陪。酒宴上,蔡氏自然提到要蒯越联合诸世家豪门子弟,兴兵讨伐叛逆的想法。
蒯越对此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做了承诺。表示即刻就会去联络临江国内的各方世家子弟,以讨伐奸逆。蔡氏满意的点了点头,最后语重心长的说道:
“我等荆州这几大世家豪族,相互姻亲数代,同气连枝,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望蒯太守在这危难之际,能挽狂澜于即倒。保临江之社稷,保我几大家族之繁盛。”
蒯越端着个酒爵一饮而尽道:“这是自然,王后不说,蒯越心中也明白这个道理。”
……
江陵惊变的消息在短短半个月内便传遍了天下。各方势力迅速做出反应。
曹魏抽调了三千虎豹骑,五千精锐步卒进驻汝南。在汝南,若从义阳三关翻越大别山,便不用经过南阳就能进入荆襄平原东部。
汝南名义上本是梁国的地境,但冯宇将那里的人口迁移一空后,早已放弃了管理。在吕布投奔冯宇时,曹操以放还了吕布为籍口,向冯宇索要汝南。冯宇便当个顺水人情给他了。
孙策的两万水师步卒也溯江而上,进抵柴桑。柴桑再向上游行百里便是荆州江夏。就连交州的南越公士燮也来凑热闹。派出五千精锐步卒,五百头战象进抵韶关,直接威胁武陵郡与长沙郡。
但冯宇的梁国却没有什么动作。只是襄阳,巫县这样靠近边境的城池加强了戒备。
江陵这座不大城池中的一场兵变,似乎即将会给天下格局带来重大改变。各方势力都在静静的等待着。
他们等着局势的发展,等着来自朝廷的信号,等其它诸侯对这个信号的反应。然后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行动。
但是,天子刘协开始反应仅仅是诏令两千羽林郎进驻新野,没有给江陵兵变做出评判,更没有发出过任何相关诏告和诏令。
除了这些诸侯在等,夷陵城中的蒯越也在等。他对蔡氏除了敷衍搪塞还是敷衍搪塞,嘴上满口答应,但实际却上没有一丁点行动。
住在夷陵城驿馆中的那八名梁军斥候却发现自己被软禁了,他们吃的好,睡的好,三天两头有酒有肉。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