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末世录-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幸存者分为两拨意见,一种认为既然指挥使失踪,船队也折损了两条船只,就应该原路返回,向上峰复命。另一种意见认为,上面交待的任务还未完成,应该继续向东航行,找到那块未知的大陆,并在大陆上找到橡胶和金鸡纳霜。

    两方意见争执不下,拖延到今日。没想到这个时候,林涛安全返回。自然而然的,远洋船队的未来,要由林涛来决断了。

    林涛沉吟片刻,对大家说道:“我们还是要继续向东进发。完成梁王的交代…”

    建安九年的春天,历经近两年远航的林涛船队总算返回了沙瓦底港,他的船队只剩下三条船,一百二十余人。同月月底,林涛带着新西兰巨鹰的鸟蛋,恐鸟鸟蛋,种鸟。还有甘薯,橡胶,金鸡纳霜,几个毛利土著来到了宜宾,觐见梁王冯宇。

    不过林涛此次远航的收获不止搜集到物种资源这么简单。更大的收获是仅以区区百余人就一举收服了东南群岛上的婆罗门诸国。但这在冯宇眼中,也不是林涛最大的收获。冯宇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还是林涛带回的航海日志和航线图。

    对于这本日志,冯宇津津有味的一口气读了下去,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按日志上记载,林涛返回斐济岛一个月后,他的三条远洋大帆船在萨摩耶毛利人指引下,到达了毛利人所知道的最东边一个小岛。毛利人来过此岛但并未向此岛迁居,这个岛屿上没有任何常住的人口。

    据萨摩亚毛利人自己说,这是因为岛屿太贫乏了,没什么价值。这里只有石头和树木,动物也只有一些稀疏平常的鸟类。甚至海中的鱼类也没有萨摩亚群岛海域中的丰富。所以除非萨摩亚人人口不膨胀到一定程度,他们是不会到这“不毛之地”来的。

    但让林涛奇怪的是,在这没有人居住的“不毛之地”,竟然有许多巨大的石头人像,这些石头人像虽然粗糙无比,但一看就知道,他们肯定是人工打造的,而不是天然形成的。虽然毛利人来过此岛,但林涛已经从毛利人口中确定这些石像不是毛利人打造的。

    以林涛的认知,不可能解开这个谜。他只能将这个情况详细记载在日志上,待返回梁国后交给梁王,看见识多广的梁王能不能弄清这个谜团。

    冯宇当然也是一头雾水。因为在原世界中,这个满是巨大石人像的岛屿叫复活岛。复活岛石像之谜在冯宇原世界所在的那个时代,也没解开过。

    林涛的三条船只离开石像(复活)岛后,继续西行,在经过近一个月不见任何陆地的航行后,终于抵达一片大陆。经过林涛船队水手的反复勘察,确定他们是来到了一块超级大的大陆,而是不是一个岛屿。

    他们深入这块陆地的丛林地带百余里,冯宇曾说过这土地上应该有些名为印第安人的土著。只是林涛等人并没有在这块土地上遇到这些土著。

    实际上,这是一块完全没有人类,真真正正的无主之地。这让林涛一度怀疑自己找到的大陆是不是冯宇所说的那个大陆。直到他们依据冯宇给的图谱,发现了橡胶树和金鸡纳树。冯宇这两种植物的图谱又是来自系统。

    冯宇读到这里,扣着脑袋想,林涛所到达的地方不是秘鲁就是智利。那里应该有个印加帝国。即使印加帝国现在还没建立起来,印第安人这个年代也应该到达此处了,怎么会一个人没有呢?

    除了这个,让冯宇疑惑的地方还有日志中所记载的,林涛发现无论末罗瑜人,还是毛利人,他们的语言多少有些词汇林涛都能听懂。特别是毛利人,不仅相当多的词汇,就是在语法某些方面也与蛋家土话相通。

    不过对此,冯宇倒是有些了解。他知道在原世界中,持南岛语系的人群覆盖从西到非洲马达加斯加,东到南美复活岛,北闽南沿海,南至新西兰南岛的广大地域。

    而且据说,南岛语系的百余种族祖先皆出自百越一支,千余年前他们从原世界的闽南沿海渡海,开始了征服印度洋,太平洋各个岛屿的征程。

    疍户又是秦始皇扫时,一些不愿受秦人编户齐民,逃入江海,以百越为主体的人构成。因此,疍民出身的林涛能听懂南岛语系民族的部分语言也不足为怪。

    当冯宇将整个航海日志读完后,很久没有展现在他眼前的系统面板又浮现在眼前,原先只显示汉境以及周边附属地区的地图,现在扩展到全世界。甚至包括了大洋洲,南北美洲。

    冯宇在地图上看到一个橙色的亮点,那是北冥城的位置,本不在地图范围之内,现在能看到了。那个橙点代表着吕布和他的军团。

 第347章 空中缠斗

    建安九年的盛夏。在以北冥城为中心,方圆五百里的漠北地区完全平定稳固后,吕布亲率两营骑兵两营步卒,沿着鄂尔浑河水陆并进,向北方的北海开进。那是中原王朝从未到过之地,即使当年的霍去病也未到达过那里。

    即使盛夏的季节,草原上依旧凉风习习,重装骑兵与轻骑惬意的迈着碎步,鄂尔浑河上的维京船中满载着步卒和辎重,如同两条长龙向北海行去。

    吕布当年的那匹赤兔马还活在世上,只是已经老去,吕布将它放归北冥城的马场上养老。此时,他骑乘在一匹没有一根杂毛的黑色战骑上。又默默的想起了两个月前的事…

    两个月前,北冥城就已完全做好了再次远征的准备。只是此时远征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北,征服北海沿岸游牧的丁零人。二是向东,继续攻击鲜卑诸部。吕布在这二者之间难以抉择。而难以抉择的原因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原因。

    按道理来说,东征比北征容易。因为东部的鲜卑人虽然还占据着广大的地盘,但在轲比能死后,已是一盘散沙,不足为患。有袁纥,铁勒各部的相助,攻灭鲜卑,让他们臣服问题不大。若是按先易后难的顺序,自然应该是先东征。

    当他将想法告知北府的首席军师庞统后,对方摇摇头,抿着嘴唇上刚刚冒出寸长的短须说道:“如此一来,北域长使府就会和曹氏家族的魏国以及公孙家族的北燕接壤。日后难免就要与这两家中原王国公国接触。那王上会做何感想?将军想过没有?”

    吕布听了这话,心里腾的一下就明白过来庞统是什么意思。若是自己这个节度控制的地盘与另外两个诸侯国,特别是魏国交往紧密,势必要引发梁王的疑虑。可是,从军事上说,确实先东征更为妥当。左右为难的他千里迢迢的给冯宇去了一封信,要冯宇亲自做这个抉择。

    谁知冯宇的飞鸽回信又将球踢了回来,回信上说,既然已委任吕布为北府节度使,这种具体军略上的决策自然应由吕布亲自决定。

    思虑几番的吕布最终决定先行北伐。他宁可仗打的难一点,也要让梁王宽下心来。当冯宇得知吕布还是选择北征后,心中确实宽慰不少。至少,这证明吕布还是以自己的意志为重。

    北征就没有东征那么容易了,首先吕布就不便调动那些归附的部族,其次是气候问题。其实这两点本就是相关的。

    北海沿岸的冬天极其漫长,一年中除了两个多月的夏季,其余的时间几乎都是冰天雪地的世界。这种情况下,调集如此多的兵马前去,一但遭遇意外的恶劣天气,很容易陷入补给不上的困境。

    所以,吕布只能以小股部队快速突进,在两个多月时间内迅速攻入北海腹地,争取征服收降一两个部族,然后在夏天结束之前,迅速退出。否则晚一步就会困在冰天雪地之中,死无葬身之地。

    终于,一望无际的碧蓝湖水展现在吕布视线中,若是不知情,根本无法知道这是湖还是海。吕布跳下战马,用手在湖泊中鞠了一口水尝了尝,是淡水,北海到了。

    那些在鄂尔浑河中漂流的维京船只也一艘接着一艘驶入北海,在岸边依序停靠。步卒们跳下船只,其中的辎重兵开始修建起营帐。

    吕布此刻有些焦灼起来,因为从北冥到此处他还没碰到一支丁零人的部落,甚至连个人影都没见到。尽管丁零人分布的区域地广人稀,但也不至于沿河近千里路程,没碰到一支丁零部落。

    要知道,游牧民族都是逐水草而居,北海南岸相对而言比北岸气温要暖和些,所以鄂尔浑河河边不可能没有丁零人游牧。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丁零人已早有准备。

    吕布猜测的不错,就在吕布到达鄂尔浑河河口处时,北海南岸的丁零部族的可汗头人正汇聚一堂。

    一个月前,当他们得知吕布北攻北海时,便结成了互保联盟。共推最大的丁零部落速达部可汗拨差尔为盟主。

    而且,他们立刻制定出了迎敌方略,就是在北海南岸地区避而不战,将吕布逐渐诱入北海东岸地区,只要拖上一个多月,吕布要么退走,要么就在夏季过去时,兵困于冰天雪地中,活活冻死。

    丁零各部动作迅速,仅仅半个月时间,他们就在北海东岸的中部构筑起多个过冬的地坑窝棚,同时将粮食,牲畜等迅速的向北转移。

    吕布对丁零藏身之处的搜索很快展开,他撒出五十股,共两百骑的斥候。他们沿着北海东西两岸向北,做如梳篦般的覆盖式搜索。

    ……

    葱绿的草原上,四骑吕布军的斥候正在策马飞驰。战骑前方奔跑着猎犬,这些猎犬除了梁军常用的撵山犬,还有一些漠北本地犬种。它们是经过数名从筑阳调到北冥城的训犬师,调教培育出来。其实它们就是原世界中的西伯利亚犬。

    这种犬的嗅觉和战斗力虽然不如撵山犬,但它们却有一个后者比不了的长处,就是耐寒。在恶劣气候环境下,能发挥出撵山犬所不能取代的作用。

    除了犬,天空中专门用于找人的东海猎隼当然也少不了。一只白头猎隼正在空中滑翔。

    正在策马飞驰的四名梁军斥候突然停了下来,因为他们听到空中传来鹰啸雕鸣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