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那些出身山贼的人,比如黑山军,也不同于梁军山地斥候,他们只是依托建设在山中的营寨和对当地地理熟悉来获得优势。若纯粹的野外生存,以及换个他们不熟悉的环境,山贼也要傻眼。
所以这样的山地战术是梁国特有的,不可复制。
第503章 真正的梁军
梁军的这些袭扰虽然不至于让吴军元气大伤,但也足够让太史慈头疼的。因为这对吴军的士气和行军速度打击实在太大了。
太史慈也尝试了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包括组织精干的斥候部队,提前在行军路线上侦查,设置暗哨暗卡。也包括在某些容易设伏围歼的山谷地带,故意用千余人的小股部队在山谷中拉长队伍缓缓而行,引诱对方前来偷袭,然后再用准备好的大部队将山谷各个出口堵住,最后搜索围歼。但是这些都不凑效。
吴军开始派出的斥候并不见效,他们连对方的影都没看到。再后来,这些吴军斥候总算碰上了梁军山地斥候,交锋的结果除了两三个逃回的活口,其余一些人都命丧荒野莽林之中。
至于诱敌围歼之计,吴军尝试几次后,真有一次将梁军斥候诱入一处山谷。但是当吴军将这地形探查过数次的山谷包围封堵后,还是眼睁睁看着对方逃走了。崇山峻岭对于这些山地斥候而言,和平原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从一处根本不可能攀登的崖壁上攀岩而走,逃出了山谷。
太史慈就这样走走停停,终于到达了云南郡的弄栋县。这里距离云南郡治所云南县仅有百余里之遥。
太史慈未等本军扎好营寨,便挥手令全军攻城。这段日子的经历让太史慈产生了一种思维定势。
他认为这弄栋和往日他经过的那些梁国城池一样,只等本方兵士在城墙四面架设好云梯,而后蚁附而上,用不了多久城中几百或上千的梁国兵士就会被消灭或举白旗投降。
几通冲锋的号角声后,吴军如同潮涌般向弄栋城冲去,他们有的背着成捆的柴禾,有的扛着麻袋装的沙土,目标是填平城外的壕沟。
城头已开始陆续有箭矢射下,一名背着柴禾的奔跑的吴兵并不惊慌。此前吴军攻克的一些城池,城头守军的箭矢既不密集准头也差,能射杀到他们吴兵完全靠撞大运。
他距离护城河还有十余仗距离时,突然感到胸膛一凉,似是整个心脏被人掏空了般难受。而后方才是剧痛感传来。他低头垂目一看,胸口已被射入一支箭矢,这箭矢箭杆出奇的粗大,而后他便扑倒在地上成了尸体。
阵后肃穆观战的太史慈刚开始看到梁军放箭,也没在意,那箭矢并不密集,所明弄栋之中也没多少守军。但是当他的兵士接二连三的倒下时,他才察觉有所不对。他仰头眯眼向城中眺望观察,这才发现城中一些梁军兵士与他以往见到的不一样。
仅看这这些梁军兵士的明显金属打造的铠甲头盔就与往日身着普通札甲的梁军不一样。那些梁军弓弩手手持的长弓是长七尺,高过成年人身高的大弓。他这才意识到是梁军的正规军团来了。
以往他碰到的那些梁军兵士都是梁国地方上的戍卒。按梁制,戍卒可能是梁国的半耕半军的屯垦兵,也可能是由当地每年需要服两个月兵役的自由农民担当。当然,这弄栋原本是蛮夷之地。汉人农民几乎没有,所以弄栋的戍卒全是屯垦兵。
屯垦兵虽然也属于梁国的兵部编制,但每年用于军事训练的时间就农闲的那两个月,其余时间都在忙于耕种。所以在军事技能和战力上是无法和梁国的常备军团相提并论的。现在梁国因为有财源滚滚的商贸税入为支撑,正逐渐将更多的屯垦兵转化为常备军团,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太史慈的吴兵虽然遭受了很大的伤亡,但依旧照计划将弄栋的护城河填平了几段。吴兵们开始抬着攻城云梯,呼啸着弄栋城的城墙飞奔而去,将一架架云梯靠上了城墙。吴军兵士们顶盾叼刀,攀梯而上。
但这次他们遇到了硬茬,开始是城头的梁军屯垦兵们用滚木擂石招呼他们,前面的人冲到墙头时,又遭遇到那些穿着环片甲兵士的狠狠打击。冲上去的吴兵在厮杀声和血雨中变成一具具冰冷的尸体,从城头掉落下来。吴兵终于见到了真正的梁军。
这些梁军守兵是来自甘宁军团的部分兵士,而甘宁已被诸葛亮从缅州调到了云南郡。只是当前甘宁并不在弄栋城中,他另有自己的计划。
除了甘宁外,冯宇还直接下诏调来的典韦军团,徐荣军团。他们正在赶来的路上。也就是说,不算严颜这个新甲级军团,在云南永昌一线就聚集了梁国九个甲级军团中的三个。可见冯宇对此战的重视。而且,冯宇还将持续在西南方向上投入更多的乙级丙级军团。
这当然不是仅仅为了打退吴国的进攻。他准备在粉碎吴国进攻后,随即收复岭南九郡,也就是基本和当年南越士家大部分领土大致对应的地界。
这其实就是按照冯宇的之前既定攻略来的……首先巩固商道安全,其次攻取那些对于梁国而言易攻,攻占后又容易守住的土地,比如能顺江而下,三面出击攻取的临江国。最后当人口,兵力都达到一个基数后,便会席卷吴魏,一统天下。
这攻略归纳起来就缪缪几语,但要实际完成只怕要数年甚至上十年之功。仅将暴兵这一项………屯垦兵全部转为正规军团,以及新增更多常备军团,就需要耗费两三年的时间。
太史慈看到本方兵士的不断伤亡,战局却没有丝毫进展。心急如焚的他只好下令鸣锣收兵。随着咚咚的锣声,吴兵灰溜溜的收了兵。
由于此前吴军对弄栋城能一攻而克的信心十足,他们没有扎营,现在只能的在野外露宿过夜。幸亏当下是隆冬季节,蚊虫稀少,否则有他们受的。
吴军兵士们士气低落,疲惫不堪的东倒西歪在一堆堆篝火周围,就着头盔煮开的热水,啃着难以下咽的干粮。
太史慈却在唯一一顶帐篷中冥思苦想破敌之策。可他左思右想也没想出什么好主意,脑袋却越来越沉,最后酣睡过去…
第504章 接连受袭
酣睡中的太史慈再次醒来时,是被周边嘈杂的声音惊醒的。当他完全清醒过来,发现这声音是厮杀呐喊和兵器交鸣之声,一名亲兵慌慌张张的跑来说道:“将军,不好了,有敌军前来偷营!”
太史慈不惊反笑道:“哈哈哈,梁军躲在城中不出,某反而拿他们没办法,现在出城偷袭我营地,正中某的下怀。快快取我兵器战马来!”
那亲兵又急说道:“将军!前来偷营的敌军不是从城中出来的,而是…啊!”。他话还未说完,便发出一声惨叫。原来是一头高大,全身披甲的战骑从他身边掠过,马上的骑士手中握着五尺长的狼牙大棒,大棒正击中这亲兵的后脑勺。
太史慈心中一惊,向后疾退几部,此时又有两名亲兵冲到他身边,其中一名给他牵来了战马,另一人递过来他常用的兵刃—长枪。
太史慈二话不说,飞身上马。这时他才发现,现场已经大乱。敌我双方完全混杂在一起。吴军数以千计的近万兵马,分成一团团的散步在弄栋城外的荒野之上。那梁国的敌军虽然不多,但都是那种人马俱甲的铁甲重骑,纵马在乱军之中横冲直撞,无人能拦。
他一边不停的策马兜圈,一边在马上不住的呼喝着:“整军备战!击退敌兵。”试图以此来稳定军心。一些将校也聚拢在其身边。
不到半刻时间,又有两骑梁军铁骑,一人持骑枪一人拿狼牙大棒向他们冲来。挡在他们马前乱奔乱走的吴军兵卒们被冲撞的东倒西歪。转瞬他们就到了太史慈附近。
太史慈身边的三名吴军将校急忙挺枪冲了上,冲在最前方的一名吴军小校刚和对方错马而过,身体便带着一支近仗的长枪从马鞍上歪倒下来。剩余两名吴军将校同时出枪,分别刺向人和战马。
那梁军铁骑刚刚脱枪,未来及摘下狼牙大棒,对方枪刃已到。他只得扭转身形硬生生避开这一枪,矛刃擦着他的头盔而过。
但是他的战马却被另一支骑枪刺中。这匹夏尔巨马虽然身披厚达两毫的铁甲。但是两马对冲的速度给予了骑枪极大的威力,矛刃还是透过铁甲,刺入了战马的前胸。夏尔巨马长嘶一声,便前腿跪卧下去,鞍上的梁军兵士翻滚马下,刚要起身,就被另一匹战马的铁蹄踢在面门上。
那得手的吴军将校自己也被巨大的反力掼下马鞍,但是他一只脚还挂在马镫之上。另一梁军铁骑已一棒敲在他的马屁股上,战马痛的悲鸣着,拖着这掉落马下的吴军将校向远方奔去。
最后一名吴骑用骑枪向梁军铁骑全力扎去,却被对方用狼牙大棒荡开,而后顺势一棒砸在天灵盖上。
顷刻间,三名吴军将校都命丧马下,而他们只杀伤了对方一人。此时太史慈已策马赶到,已无比迅猛凌厉之势向这名梁军铁骑刺去。对方将手中狼牙大棒一横,将太史慈的骑枪架了起来,枪矛一下刺空,向对方头顶上方刺去。但是太史慈既不收枪,也不放慢马速,反而双手脱枪并且继续向前猛冲。
在太史慈脱枪,同时也是双错马的一瞬间,他拔出了腰间的斩马刀。刀光闪过,梁军铁骑骑手的头颅,还有甲胄上的硬皮盆领便在血雨中飞向半空。最后太史慈探手一抓,便接住了那从对方头顶越过的骑枪。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太史慈虽勇,但还是挽救不了吴军的败局。来的是甘宁军团所有的重装铁骑,整整三个营。而吴军别说重装骑兵了,连马匹都没有多少,基本上由步卒组成,只有将校亲兵才配有战马。
由此,一千五百纠纠铁骑势不可挡的来回冲杀仅仅小半个时辰吴军便开始溃败。溃兵沿着仆水向下游奔逃。浑身浴血的太史慈见败势已定,只好也策马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