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尉急躁的喊道:“都愣着干什么,调配人手去救火!将屋里的娘们也喊出来救火!”但是此时,轻骑飞羽的箭矢又如骤雨般射来,几乎不能让这些贴在壁垒上的魏兵移动。相反,寨外的梁军盾墙开始快速向哪个被弩炮轰开的缺口处移动过来。
“快,在这堵住敌军”校尉用缳首刀指着缺口绝望的说道。话音刚落,一支矛枪就贯穿了他的胸膛,数以千计的矛枪从盾墙后密集飞来。而后梁军兵士迅速将长条木板搭上了壁垒。梁军兵士顺着这跳板向壁垒上涌去…
第531章 孙权复仇
大梁修武二年,从五月到六月,仅仅一个多月时间。赵云军团和华雄军团就扫荡了近百个南阳魏军屯垦村寨,攻陷了五个县城城池。还有三十余个村寨和两个城池是望风而降。
魏军也尝试做过反击。但梁军也不占领任何地盘,他们采取打完就走的战术,来去迅速。魏军根本来不及聚集起较大兵力进行反击。
那些分屯各县的虎豹骑在兵力数量优势丧失后,也不再是梁军的对手。与梁军轻骑遭遇时,便被对方以风筝流的战术,用箭矢生生攒射而溃。若与梁军重装骑兵遭遇,则更是糟糕,几乎只有被碾压的命运。
张郃亲自率领南阳屯守的常备军步骑,试图拦截梁军。但始终未能抓住梁军的主力。实际上,他即使在旷野中撞上梁军,也很大概率会败掉这一仗。
张郃最后被折腾的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将魏军从绝大多数靠近梁境的地区撤离。即使如此依旧不断遭遇梁军的打击。前前后后到了修武二年的盛夏时节,魏军已折损了数万屯垦兵人口。那宝贵的虎豹骑也折损了千余骑。他的屯田聚兵之策眼看就要以失败告终,他自己也要面临来自魏国王庭巨大的斥责压力,即使曹操不问他失职之罪,他的前程也算是毁了一半。
张郃又想到了找外援,可此时此刻,刘备正在遥远的南方与梁军缠斗,谋夺吴国的合浦之地。全权负责樊城,宜城防区的是关羽。关羽压根没有理会张郃的请求,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将张郃打发了。
正当张郃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时,却发生了峰回路转的事情。吴王孙策竟然在合浦战场上阵亡了,而且依据前方的消息是被梁军所斩杀。
在吴国太的支持下,吴国迅速的将孙策之弟孙权拥立为新王。孙权上位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要为其兄孙策复仇。打着讨贼雪恨的旌幡,亲自带着众将,统领三万大军向南阳进发。
按道理,吴国只有南方合浦是与梁国搭界的,虽说现在合浦已被刘备以协助吴国讨贼的名义霸占,但仅仅“借道”通过,想必刘备不会反对。
但是孙权偏偏选择借魏国的道前往南阳,可见他复仇的决心之大。
他的想法是,直捣大梁的汉东郡陪都筑阳,那里是冯宇的龙兴之地,现在也是大梁的腹心所在,若能攻入汉东郡,那么汉中也就能水到渠成的攻下。预时整个大梁为分为南北两段。加上魏国,临江国从南北两个方向上的大举进攻,冯宇难免败亡之命运。
可惜,这只是青年孙权的想法。吴国包括鲁肃,周瑜在内的几位重臣心中都清楚,这是一步多么大的险棋。
当面孔还带几分稚嫩气息的孙权在建业吴王宫大殿上做出这个决定时。群臣大惊失色,议论纷纷。
鲁肃首先说道:“王上,且不可意气用事啊!我们刚刚在合浦大败而回,再千里迢迢的去南阳攻打梁国的汉东郡,这是自取灭亡之道啊。请王上三思!”
张昭也劝道:“王上,老臣不懂军事,但老臣知道,当下我吴国先王新丧,兵折将损,就应该固本培元。仇我们当然是要报的,但不应该是现在报!请王上三思啊!”
周瑜等他们都说完,方才给孙权说明为什么不能去南阳复仇的军事原因:“王上,我吴国与冯贼的汉东并无接壤。要攻伐汉东郡,首先要向曹魏借道,从我们江北汝南那一小块地盘出发,行到现在曹魏控制的南阳郡有千里之遥。我们几万大军的补给全要依赖这条他人掌控的路径来供粮,风险太大。万一曹魏出尔反尔,突然掐断我们的后路,我们这几万大军可就全完了。那时,我吴国可是有亡国之危啊!”
周瑜话还未全说完,孙权开口道:“汝所想到的,孤都思虑过。如今,挟持过天子,侵夺我吴国数郡之地的冯贼乃天下公敌。他之所以能逍遥至今,是因为天下诸侯心不齐,没人愿意带头啃硬骨头。但今天,孤愿意去南阳啃这块骨头,他曹魏岂能不借路给我等,又岂能在背后作梗,断我们后路?!”
周瑜见孙权不听劝,急道:“王上,即使那魏国在我对决冯贼时不作梗,王上可想过,那曹魏盘踞南阳日久,却为何迟迟不进攻汉东郡?当时,徐晃带数万强兵悍将,却被一座小小的坞堡所阻挡。如今我数万不善骑战的吴军将士,远离本土后方,在战骑易于发挥的南阳平原上,又岂能站稳脚跟?”
孙权漠然道:“公瑾,孤知道汝是顾忌吴国的安危,但这些孤都已有过算计。孤抵达南阳后,当然不会独自去对方冯贼,会联合南阳的樊城的刘备军和宛城的曹操军齐攻冯贼。”
此时鲁肃接着劝解道:“可是王上如何能保证刘备和曹操与我等同心同德,齐破冯贼?另外他们在我们与冯贼鹤蚌相争之时,不会作梗,却不能保证我们与冯贼争斗结束时,他们突然下手图渔翁之利。那时,我孤悬在外的几万将士休矣。我吴国基业休矣。请王上三思啊!”
鲁肃边说边跪了下去,向孙策叩拜道。他这一跪不要紧,大殿上众臣,包括周瑜在内齐刷刷的跟着跪了下去,口中齐呼道:“臣等叩请王上三思!”
孙权看群臣逼宫,顿时脸色沉了下去,冷声说道:“诸卿,汝等见过先王最后的遗容吗?汝等没有,但孤见过,那个景象,孤这辈子不会忘记。不报此仇,孤宁可不做这个王座。诸位不要再劝,否这莫要怪孤翻脸无情!”
众臣见孙权如此这般固执,只好做罢。周瑜叹口气道:“王上既然执意如此,那臣在这只有一个请求,就是臣随同王上一起出征,并且将兵权交给臣来调度!否则,臣就算是被王上砍了头,臣也要阻止王上行此险着。”
吴国众臣之中,也只有周瑜敢对孙权如此说话并且直接索要兵权。孙权想想点了点头道:“公瑾,孤对兵事知之甚少,孤本就是要汝随孤出征的。”
第532章 太史慈之冤
孙权特使千里迢迢到达魏王宫时,曹操正因为头痛风再次发作病卧在榻上。听到这个消息,他从病榻上一下就翻身起来。大喜过望的曹操顿时头也不痛了,腰也不酸了,变的生龙活虎起来。即刻在大殿召见了吴国来使。没有丝毫的忧郁,曹操便同意了孙权的请求。
一个月后,早已做好准备的吴国大军开始向南阳进发。数以千计的战船将集结在长江岸边,成群结队的吴队渡到淮南。而后陆续向南阳开拔,通往南阳的汝南道路上,是长长一眼望不见尽头的吴军。他们披麻戴孝,手举白幡,如同一条黑白斑纹的巨蟒在苍茫大地上逶迤前行。
孙策身死合浦,吴军打着复仇旗号,大举进军南阳的消息很快就被冯宇知晓。恰好在此时,被俘虏的吴将太史慈也辗转千里被押解到了筑阳。冯宇亲自在王宫中一间偏殿召见了他。
太史慈入殿时并非囚徒状态,早就被松了绳索,沐沐更衣,换了仪容。冯宇的宫廷侍卫紧张的矗立在冯宇周围,前者淡然道:“汝等退下吧,不用如此紧张。”
冯宇自信能敌的过太史慈。
太史慈没想到的是冯宇对他只简单的说了三句话。第一句便是问太史慈愿不愿意归降于大梁。太史慈自然是坚决拒绝。而后,冯宇淡然一笑说道:“朕现在想赦免了汝,但可惜的很,即使汝重获自由,也无法回到吴国去了。”
太史慈哈哈大笑道:“尔等要杀便杀,要剐便剐,何必来这番假惺惺的说辞。退一万步说,某即使无法回到吴国,也不会为尔等效力。”
冯宇对旁边的内侍使个眼色。那内侍正色道:“汝现在在吴国,是杀害吴王孙策的国贼。汝若是回到吴国,只怕要落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太史慈的脸色大变,他一直对刘备在合浦城头说他是叛贼,并且下令攻袭他一事不解,只是因为后来被俘,渐渐将此事淡忘了。
此刻既惊又疑的问道:“何出此言?!”对方这才将以刘备之口所杜撰的太史慈勾结梁军,伏杀孙策情节一一讲出。
太史慈听了大半就明白过来,怒叫道:“这定是刘备此贼假扮山贼,袭杀了我家王上。某定要给我家王上复仇,以雪某冤屈?”
冯宇又问了最后一句话:“汝如何做到?汝现在就这么去见孙权,汝有何证据证明汝的清白。更何况,汝被我军俘虏这么长时间,却完好无损得以保全,更不可能让吴国新王孙权相信汝的话语。”
太史慈听到这,顿时愣住了,抱着头蹲在地上不知所措。
刚好此时,一名内侍匆匆进入殿中,在冯宇耳边小声说了几句。冯宇脸上带着笑容对太史慈道:“孙权领着吴国大军已经到了沔水对岸,汝是否要随我前去看看?”
……
来的并不是吴国大军的全部,而是五千步骑组成的前军,不过这五千人马在沔水东岸一字排开,看上去也是兵势浩大,无边无际。一顶华盖被数百精骑簇拥着,看那华盖的颜色便知道下面的人有王者之尊,除了孙权还能是谁。
城头的冯宇发现孙权也亲临沔水对岸后,便和太史慈登上一艘艨艟战舰,在十几条战船前呼后拥下,驶出筑阳城的水门。
孙权看到梁军的十几条战船竟然主动从城中驶出,不禁哈哈大笑道:“他们想干什么?要来送死吗?”
谁知,那些艨艟战船行到江心就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