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除了魏军时不时的出现大股骑队调动,临江军与梁军丝毫看不出有所行动的迹象。
“报!禀大都督,据南向十三组斥候侦查汇总,临江军关羽部无异像。”
“报!禀大都督,据西向六组斥候侦查汇总,沔水水面无梁军战船出现。”
“报!禀大都督,据北向十九组斥候侦查汇总,魏军张郃部今晨突然弃营向东而去,而后脱离我方斥候侦查视野,不知所踪。”
听到最后一个禀报,周瑜心中不禁一颤。他担忧的事发生了。
“营中一骑都没有留下?”
“禀大都督,我们几个兄弟摸入营中查探过,营中空无一人。他们将这些营帐器具完全丢弃,不知何故。”
周瑜的脸色已变的苍白道:“那是他们要加快行军速度,所以不带任何辎重。”接着他吩咐左右道:“快去,召集军中诸将校,我们要立即拔营向东撤离。”
不一会周瑜的部属将校都在帐中到齐。他们已知周瑜要全军撤离的决定,纷纷向周瑜问道:“都督,我们不是要分批撤退吗?怎么现在要全军立即撤离。另外我们所存的粮草只够全军七天用度,支撑不到回国啊。”
“因为魏军发现了我们的行动,并且打算向我们发起攻击,我们的辎重粮队也无法来了,现在可能已被他们袭击了。”
……
在吴军大营东两百余里的地方,无数魏军战骑在旷野上来回奔驰冲杀。那些还穿着白色号衣为孙策吊孝的吴兵,如同被豺狼驱赶的羊群一样四处奔逃,但最后难免挨上一刀。
原野的草丛中满是四肢残缺甚至无头的尸体,绝大多数是吴军兵士的。一车车正在燃烧的粮草辎重车腾起无数柱浓烟。
旷野的天际线上还停着一眼望不见尽头的骑阵,率领这支军队的是魏将张郃。他仅仅动用了七千战骑中的千余虎豹骑,便在短短两刻钟时间内将五千护送辎重粮草的吴军击溃。
张郃看着眼前的战果,自言自语道:“想不到吴军这么弱,看来王上所言不虚。”而后他对左右吩咐道:“吴军粮草已断,他们随时都会全军东撤。传我军令,侦骑加倍,监视他们的行军轨迹。我们要在这旷野之中全歼吴国大军。”
此时的周瑜已在东撤的路上。以他的智谋,当然知道魏国必然安排大量斥候监视他的撤军动向。因此,他从骑兵中抽选最为精干的战骑,组成搜索队,试图去除跟踪吴国大军的尾巴。
一万五六千吴军出了大营,宛若黑白巨蟒,再次蜿蜒逶迤于南阳平原的荒野之中。周瑜刻意走弯路绕行,以此来摆脱魏军的追踪。他布置在后军的搜索队,在短短两天的时间内,就歼灭狙杀了五股魏军的斥候游骑。当然他们是完全依仗兵力优势袭杀了这些魏军游骑,否则他们不是后者对手。
一连数天,张郃的主力都没咬住周瑜,甚至在短暂的几个时辰时间里,完全失去了周瑜大军的踪影。幸运的是张郃早年在南阳的经营起了作用,凭借那些分布在南阳平原上众多屯垦据点的上报,张郃最终还是恢复了对周瑜的追踪。
第538章 入瓮
桐柏山是南阳盆地南缘的一条山脉,宽约两百里,向南越过这条山脉,便是沃野千里,水泽密布的临江国江夏郡。
此时,有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兵马,正沿着桐柏山的山脚前进。这正是周瑜所率领的吴国大军,他们自然不是为了翻越两百里桐柏山进入江夏,那样做只怕还未到江夏的平原地带与刘备军接触,便要全军葬身于桐柏山的原始森林中。
周瑜的想法是顺着桐柏山山脚,向东经平氏县进入汝南。之所以顺着山脚走,一是为了防备遇到魏国战骑。山地地形更有利于反骑兵作战。二是在这南阳盆地的边缘地带,魏军屯垦据点稀少。也方便他们摆脱魏军的追踪。
但实际上,就在两天之前,新野东南郊野五十里外,一个魏军屯垦村寨发现了这支吴军。张郃的游骑得到消息后,迅速的追了上去,并很快再次找到了吴军的踪迹。
位于周瑜大军后方,负责清除尾巴的吴军骑队已在数日和魏军游骑斥候的缠斗中,所剩无己。他们对这次再次跟上来的吴军尾巴竟无所察觉。而张郃根据游骑们报上来的信息情报,早已判断出吴军的走向。
……
周瑜在道路旁立住坐骑,眺望着长长的行军队伍,一骑出现在他的视线中,正是他正焦急等待的令兵。
那令兵飞骑驰近,立马拱手报道:“启禀大都督,前方就是通往平氏县的入口峡谷。我军斥候已将此地反复探查,并无敌军踪影。平氏县城内,只有一些老弱屯垦役兵屯守,并无魏国常备战兵!出口峡谷也不见有敌军驻守。”
周瑜脸上露出数日来难得的欣喜之色,说道:“好!传我军令,全军加速前进,攻克平氏县。另外在这入口峡谷中屯守一支精兵,堵截魏国的大军。”
桐柏山脉是一个从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脉,不仅将南阳盆地与江夏郡所在的江汉平原隔绝开来,也将汝南与南阳隔绝开来。但是起源于桐柏山的淮水,在汝南与南阳这段桐柏山中,开辟出一个地势相对平坦的河谷。
这个河谷两头窄,中间宽敞,从四周山岭上流淌下的溪水汇集成淮水的上游源头,从东面那个狭窄的出口奔涌流淌而出。平氏县便位于这河谷之内。
周瑜的打算是自己进入这河谷后,便用少量精兵封堵住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西面峡谷入口。魏军的虎豹骑在这种地形下也发挥不出优势。
张郃的数千铁骑若不强攻这个峡谷,就必须向北绕过南阳盆地东北角上的方城缺口,进入汝南才能继续追击周瑜。那个时候周瑜的大军早就进入淮南境内,距离吴境已是近在咫尺了。
周瑜这个算盘打的相当精妙,但他却知道自己在进行一场颇具风险却又不得不进行的赌博。因为魏军拥有机动性极强的骑兵,这些骑兵何时出现在什么地方,是无法用斥候获得的情报来研判的。
……
吴军毫无意外的就轻易攻克了平氏县城,实际上那些驻守城池的老弱魏卒,在吴军刚开始攻城时,便举白旗投降了。
随后,一支两千余人的吴军精锐步卒开始在西边那条入口峡谷内构筑工事营垒,准备在此堵截张郃的铁骑。同时,他们开始大量制造竹筏。这些竹筏将用来运载辎重顺淮水而下,这样可以极大的加快行军速度。
吴军仅仅在平氏县逗留休整了一个晚上。他们在七个时辰的时间内便打造出数以百计的竹筏。
拂晓时分,太阳刚刚升起,吴军便水陆并进向东边的峡谷行去。竹筏在水中漂流,步骑在宽不到数仗的两岸边沿石滩上鱼贯而行。
周瑜策马行在河滩上,仰头看着两边陡峭的山崖。郁郁葱葱的林木中可以隐约看到吴军岗哨的旌旗,周瑜早就派人将这条峡谷打探的一清二楚,并在险要的地方设岗屯兵。
“这等险要之处,山崖上设个数百人的营垒便足够扼守要冲。可惜魏国竟然无人能明白这一点。看来这张郃也不堪大用。”周瑜此时感叹道。
周瑜不知道的是,这里以及那个西边的入口峡谷,张郃都曾在山崖上设有据点营垒,只是担心会被周瑜的斥候发现,所以提前拆除了它们。所以一切都是为了让周瑜走进平氏县这个口袋。拥有大量骑兵的张郃根本不需要再峡谷这样的地形设伏,也能将以步卒为主的周瑜大军封堵在这口袋之内。
周瑜策马一路前行,前方突然豁然开朗,他已出了峡谷,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周瑜位于中军,所以他出了峡谷代表至少接近一半的兵士出了峡谷。他的心情顿时愉悦起来,若是再前行十几里,便证明他成功的将部队带出了险地。
但就在此时,吴军的尽头处传来厮杀嘈杂声,紧接着夏日奔雷般的闷响从三面传来。三面的天际线上出现了一圈飞扬尘土形成的“矮墙”。周瑜心中一颤,他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张郃早就在汝南平原上部属了大量的战骑。
几骑向周瑜这边疾驰而来,他们边策马疾奔边呼喝道:“大都督,魏军战骑在前方出现,正在冲杀我前军部队!”周瑜又向周边扫视一眼,他看到的何止是前方出现了魏军,而是成千上万的战骑从三面向吴军袭来。现在即使吴军的两条腿跑的比对方战骑快,也无济于事了。唯一能暂时躲避魏军的办法是原路退回平氏县。可是一但退回平氏县,很可能就是永远的被困在其中了。
吴军的正前方,两千虎豹骑列为四排,沿着淮水两岸直冲而来。那些吴军步卒无不是被骑枪挑翻,就是被战马冲倒,一层接着一层的被扑倒在地。淮水中,那些本被两边岸上兵士牵引的竹筏失控的向下游飘去。两翼,各有三四千战骑列成鹤翼阵向吴军侧后压来。
周瑜心想,不能再等下去了,否则下一个时辰便会全军覆没。
他对左右嘶吼道:“传我军令,全军后撤,按原路撤回峡谷,在峡谷中结阵防御!”
第539章 老鳖沟
周瑜带的吴军狼狈逃回平氏县东,这个名叫老鳖沟的峡谷。随后,吴军迅速的结成了密集长枪阵,在峡谷内将淮水两岸封堵起来。周瑜抬头看看两边的山崖,还好那些他预先设的岗哨据点还没有撤离。
峡谷外还断断续续的有吴军溃兵逃入,但是人数已是越来越少,对应的峡谷外的喊杀声,马蹄声却是越来越近。
此前行出峡谷的六七千吴军兵马到现在,至少损失了一小半。老鳖沟外的嘈杂声嘎然而止,变成一种诡异的安静。
周瑜冷冷的令道:“传我军令,再入峡谷者,格杀勿论,无论他们是否穿着我们吴军的号衣。”吴军兵士们轰然齐声应诺了一次。
如同夏日奔雷般的闷响再次响起,而且此次比上次的更接近雷声。这是因为有山谷回音的效果。
长枪阵前几排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