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下一段魏军防线的吴军在壕沟壁垒上搭建了更多的跳板,并将壁垒上那些垛墙全部拆除清理干净,方便后军通过。
看着向峡谷外开去的本方军阵,周瑜脸上露出少许欣慰。他正准备下到谷底,随本方军阵一起撤出,却看见远方尘土飞扬。他脸上的表情骤然一变,没想到魏军在壁垒防线的后方还伏有一支铁骑!
来的魏军两千战骑虽然不是虎豹骑,但却是张颌从所有战骑中精选出来的。面对正以行军队形前进的吴军步卒无异于刀切瓜果般容易。
望着滚滚而至的魏军骑阵,吴军自己已是慌乱起来。有的将官高声嘶喊道:“结阵!结枪阵!”
但是哪还来的及结阵?即使来的及,吴军没有地形能够利用,要么结起只有正面可以御敌的方阵,要么是不能动弹的圆阵。无论哪个选择,也就是拖延下溃败的时间,并不能改变什么。
很快,魏军铁骑分成十股骑队,以不同的阵形冲入吴军已混乱的人群之中。吴军步卒们一个接着一个倒在骑枪捅刺,斩马刀劈砍和战马的直接冲击之下。
有极少数悍勇的吴军兵士试图与对方同归于尽,举着刀枪迎向狂奔的战骑。但结果往往是对方拨马从附近呼啸掠过,另一骑他未能注意到的战骑将骑枪刺入他的身体。
第541章 嘴硬的周瑜
山下的战局周瑜看的清清楚楚,急忙今道:“快!快让他们撤回来!”。吴军表示撤军的锣声随即响起。实际上,锣响之前,吴军已是溃败,纷纷乱乱的向后退却。当下锣一响,更是如同潮水般向壁垒涌来。
高约五尺的壁垒阻碍了吴军的后撤,人潮在此速度陡然变慢,挤成一团。吴兵们丢掉刀枪,手脚并用的向壁垒上攀爬。魏军战骑乘机对人群反复冲击,大砍大杀。聚集在壁垒前的吴军又一窝蜂的散开……
过了小半个时辰的时间,还活着的吴兵总算都退到壁垒一边。换句话说,壁垒的另一边看不到还活着的吴军兵将。
两千魏军战骑损失缪缪,。现在,他们反复冲向壁垒,用骑枪向壁垒上的吴军兵士下盘和腰间扎去。营垒中的魏军步卒也再次杀出,配合骑兵将那壁垒上为数不多的吴兵驱赶了下去。登上壁垒的魏军步卒又手忙脚乱的将那些跳板掀翻到壕沟之中,重新占领了壁垒。
除了吴军大量伤亡外,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入夜,在伤兵凄厉的哀嚎痛呼声中,周瑜苦苦思索着出路。经白日一战,吴军又伤亡三千余人,而且全军士气低落。平氏城中的粮食也快要耗尽。凭借吴军自己已是不可能冲破这个牢笼。
周瑜猛然站起来,对身旁的亲兵吩咐道:“去,将军伍中所有善于登山攀岩,穿林过涧的人都找出来……”
时间一天天过去,吴军的处境一天比一天艰难。兵将们每日得到的口粮越来越少,即使周瑜每天也就是两碗稀饭粥。得亏周瑜有领军之能,否则吴军早已崩溃。
这一日,周瑜又端坐在中军大帐中等待着消息。似是闭目养神的他猛然睁开了双眼,因为他听到了自己亲卫今兵的脚步声。
“是西边来消息了吗?”周瑜迫不及待的问道。
“禀大都督,是东边的魏军又来了。”
周瑜有些失望的道:“将他们如常击退便是。”
这段时日来,魏军在两头又发动过几次试探性进攻。但吴军在两边峡谷中也依托有利地形修筑起壁垒工事。在吴军接连打退了魏军的数次进攻后,魏军再也没主动发起过进攻。
“禀大都督,魏军并没有发起进攻。而是在关前叫阵,说是要大都督去和他们的主将张颌对话。”
周瑜冷笑一声道:“无非是想劝降我军罢了。”
他本想拒绝去见张颌,但又转念一想说不定能从张颌口中套取到一些外面的消息。于是周瑜便说道:“汝先去关前告诉魏军,某随后就到。”
片刻钟后,穿戴整齐,披甲戴胄的周瑜登上吴军简易关寨的门楼。张颌早已经在在关前等候,见到一名衣着光鲜,甲胄精良,气宇不凡的吴军将领上了门楼,料定这是周瑜无疑。他拱手礼道:“阁下可是吴国的大都督周瑜。”
周瑜明知故问的反问道:“正是本都督,汝又是何人?”
张郃扯起嗓子喊道:“某,是魏国的南威将军张郃是也。某也不多说废话,来此就是劝都督识时务者为俊杰,早日降了魏国。某保证我家王上不会亏待大都督。”
周瑜哈哈大笑两声道:“张郃,汝还来劝某投降,岂不知汝自己已快命不久矣。本都督劝你早点降了吴国,免得稀里糊涂的兵败身死。”
张郃冷笑道:“真是鸭子死了嘴巴硬。周瑜,某也不是不知道,自汝和汝的大军进了这平氏县的河谷中,前后折损了多少人马,丢失了多少粮草,平氏县中原有多少粮草。这些都是有数能算出来的,即使我魏国大军对你们不做任何行动,仅仅将汝等困在谷内。最多再过三日,汝等连一天一碗稀粥都喝不上。某看尔等到时嘴巴还怎么硬!”
周瑜眼珠突然一转,话锋一转,哈哈笑道:“张郃,汝说的不错!但可惜的是这三天内,我吴国大军就会发兵至此。到时内外夹攻之下,你的魏军焉能不败?”
周瑜这话不是为了和张郃斗嘴,而是想套取外面的信息。张郃果然上当,哈哈大笑起来,而后高声叫道:
“周瑜,尔还在这做春秋大梦。尔可能还不知道,我魏国步骑三万,战将千员已攻占你们吴国的淮南之地,现在已渡过长江,席卷江东。而且临江国的刘备也已经从江夏方向攻破了柴桑,现在可能正与你们的吴王孙权鏖战在豫章震泽之畔。你们吴王孙权不日便会遭到我魏国大军与刘备军的前后夹击。你们吴国现有的兵力岂能阻挡我两国合计五万兵马的两面猛攻,败亡之日也就是这一两个月间的事。某还是最后劝汝一句,早日降了魏国,还能保汝性命和日后荣华富贵。”
周瑜听了张郃的话,心像被猫挠了般,本想破口大骂。但为了保护本方的士气,最终他还是强压自己的情绪,不以为然的道:“张郃,尔这一套胡编乱造的话语岂能蒙骗了本都督。我吴国境内还有兵甲二十余万,战将千员。特别是还有水师的战船千艘,岂能容尔等鼠辈如此轻易的渡过长江。今日话就到此,尔守好尔的头颅,等本都督这两日来取。”
说罢周瑜一甩袍袖不再理睬张郃,直接步下了门楼。周瑜所说的有兵甲二十余万,是个实话,但也是个谎话,不过是为了防止本方士气再继续丧失。
在孙权带大军伐梁之前,吴国境内满打满算,确实有二十余万兵力,但这二十余万人绝大部分是乡勇,屯垦兵,每年服役三个月的役卒。其中只有两成多是常备兵,能够与魏军还有刘备军一战。然而这常备兵中一半最为精锐的兵马又被孙权带了出来。所以当下,算上成功退回吴国境内的兵马,吴国可战之兵最多三万五千余人,而且只有万余精锐。这点兵马是难以抵挡魏国,临江国两面夹击的。
虽然吴国还有水军优势,但刘备的临江国同样有强大的内河水师。为了在豫章抵挡刘备的水陆并进,孙权必然将水师都调集到震泽防御。因此魏国大能渡过长江也不奇怪。
张郃看着周瑜背影,喝道:“过几日,某提着孙权人头再来找你,看尔那时还能嘴硬否!”
第542章 雪中送炭的援军
转瞬又过去两天。灯火通明的平氏县吴军大营中一片愁云惨雾。那些伤重的吴兵陆续死去。树荫屋檐下还有军帐中,满是饿的奄奄一息,东倒西歪的吴军兵士。淮水还有各个溪流中,满是捕鱼的器具,河里的鱼怕是已经被捞的干干净净。
周瑜的中军大帐前,竖着几根木杆,上面插着血淋淋的人头。这些是因劝说周瑜投降魏军而被斩首的吴军中下级军官。饶是周瑜竭尽全力,也难以阻遏吴军士气的崩溃之势。
此时,中军大帐之中,又黑压压的跪了一大片人,周瑜却背对着他们一动不动的站立着。不用说,这些人还是来劝谏周瑜降魏的。
这些人七嘴八舌的话语,周瑜是一句也听不进去。但是周瑜心里清楚,这些人冒死前来劝谏,必是已下定了决心,若自己再断然拒绝,兵变已是近在眼前的事了。此时,这些吴军将校见周瑜沉默不语,以为他动摇了心思,话语中更是暗示了逼迫之意。
周瑜突然扬起手,众人立刻安静下来,等着他的发话。周瑜转过身来,淡然说道:“某生为吴臣死为吴鬼,断然不会降了魏国曹贼。但是某也不会强迫汝等为某陪葬,这样吧,等到明日午时。若还没有援军前来,某这颗人头就给汝等拿去做献降曹魏的见面礼!”
众人又是一番客套式的劝解,方才齐齐叩拜后,向周瑜告辞退出营帐。此时,周瑜已是抱着必死决心,他吩咐令兵取来文房四宝,分别写下了给孙权和家人的遗书。
这一夜,是周瑜睡的最踏实的一晚。睡梦中的周瑜突然察觉到有人摇晃自己,睁眼一看是自己的亲卫令兵,连珠炮般的问道:“发生了何事?兵变了吗?现在是什么时辰?”。他以为自己一觉睡到了第二天晌午,那些将校们等待不及,发起了兵变。
令兵答道:“禀大都督,现在是拂晓时分,西边…西边的魏军营地似乎发生了状况!”
周瑜顿时睡意全无,一骨碌便从榻上爬了起来,迅速穿戴整齐。他连洗漱都来不及,便向西面的峡谷赶去…
西面峡谷出口处的魏军大营,陷入极度的混乱之中。梁军的赵云军团在凌晨时分突然出现在魏军防线后方。那些站在壁垒,望楼上值守的魏军兵士开始听到嘈杂的马蹄和车轮声时,还以为是自家来的增援部队,还没等令兵奔入营垒中禀报。轻骑飞羽和长弓战车的乱箭就纷纷向他们射来。
这些值夜的魏军兵士还没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