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恐怕不见得。
罗尔斯温斯洛普这个老狐狸,早就考虑到了后方防御空虚的问题,特地在自由港留下一个加强师的兵力,再加上五千瓦利族佣兵协防,还有海军舰队随时可以提供炮火支援,以及来自母国的源源不断的补给,大陆军没有制海权,连海岸线都控制不了,哪有那么容易攻下自由港?
你本尼迪克特拉瓦尔大嘴一张,话说的倒是轻巧,可你真有把握在短时间内攻克自由港、歼灭克林顿兵团吗?
如果你自己都没有把握,凭什么让广大南方同胞为你这份包藏私心的作战方案买单?
万一北方战事迟迟无法取得突破,南方腹地又沦陷于入侵者之手,大陆军断了补给线,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独立革命也就离失败不远了。
还说什么温斯洛普伯爵在搞军事冒险,我看你本尼迪克特拉瓦尔才是一个真正的投机分子,孤注一掷的疯狂赌徒!
如果照你的意思办,就等于亲手为大陆军敲响了末日丧钟,罪不容恕!
大陆军司令部召开的军事会议,到最后演变成了“南方派”和“北方派”的军官吵架大会,互相指着对方的鼻子骂街,这可如何是好?
是采纳拉瓦尔将军的方案,趁机反攻,还是接受盖茨将军的提议,分兵支援王子港?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还是得由乔治瓦萨这个总司令亲自发话,一锤定音。
就本心而言,瓦萨将军其实更倾向于支持查尔斯盖茨的观点,这当然有顾念乡土情份的因素,毕竟他也是南方人,不过主要还是出于一贯“顾全大局”的心态。
拉瓦尔将军的方案很激进,很大胆,若能成功达到作战意图,收益巨大。
但是坏就坏在风险太大,而且必然招致南方同胞的怨言。
不管大陆军在北方打了多少胜仗,都无法改变南方大地生灵涂炭的现实,明明有机会支援南方同胞,却基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冷眼旁观亚尔夫海姆遭受斐真入侵者的铁蹄蹂躏,岂不令广大南方同胞心寒?
好不容易才说服南方乡绅和种植园主们出钱出粮资助大陆军,好不容易建立起贯通南北的军需补给线,倘若就因为1627年春天做出一个见死不救的决策,致使南北两地团结抗战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甚至激怒南方同胞,索性投靠斐真一方,后果不堪设想!
第86章 路线之争(Ⅱ)
反过来讲,大陆军分兵救援亚尔夫海姆,或许会因此错过反击的良机,在战略上落入被动局面,可至少对南方同胞有个交代,以行动维护了南北两地的团结。
退一万步说,哪怕派去救援的部队顶不了大用,无法改变亚尔夫海姆陷入战乱、民不聊生的命运,最起码尽到心意了,可以理直气壮的说一声“我们尽力了”,南方同胞纵然心有怨气,也只能去找斐真侵略者报仇,怪不到大陆军头上来。
其实纵观乔治瓦萨的军旅生涯,每逢要求他做出关键决策的时刻,总是会显露出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为此也招来很多批评的声音,指责他“保守”、“平庸”、“缺乏魄力”。
这些批评未尝没有道理,但是换个角度来想,保守就意味着审慎稳健,平庸意味着没有拥兵自重的军阀野心,缺乏魄力表明他不会轻易拿手下官兵的生命去冒险,而恰恰是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作风,使他在当下成为最适合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的人选。
乔治瓦萨倾向于分兵支援王子港,却又不想引起“北方派”军官的误解,怀疑总司令私心太重,偏袒同乡,不便当众表态,就给“大陆会议”写信,以客观中立的笔调列出拉瓦尔和盖茨各自主张的两套方案,请大陆会议的代表们做决策。
从程序上来讲,大陆会议是大陆军的上级机关,军队听从政府的调遣合情合理,瓦萨这么做,或许有推卸责任之嫌,但是南北两派都挑不出毛病。
其实瓦萨将军还有更深一层的考量,这封信还没寄出去,他就已经猜到结果了。
大陆会议就驻扎在王子港,即便出于自身安全着想,官僚们会作何选择?
答案显而易见。
大陆会议第二天就发来回函,明确支持分兵救援的方案,而这正在乔治瓦萨的预料之中,北方派的军官再怎么不情愿,也只能把怨言发到大陆会议的官们身上,到头来还是得执行政府下达的命令。
透过瓦萨将军处理这场纷争的手段,乔安不难看出,总司令阁下的政治智慧远比他的军事才能更杰出。
南下支援王子港的决策已经定下来了,接下来的问题是,这支部队应该由谁来指挥?
大陆会议指定的人选,正是查尔斯盖茨将军。
大陆会议委任盖茨将军出任大陆军南方战区总司令,不仅因为他出身于亚尔夫海姆,在亚珊帝国属殖民地时代曾长期担任亚尔夫海姆的驻军司令,出身和资历都最适合出任这一职务,其实还带有一丝补偿的意味。
今年3月下旬,由于受到远东皇帝罗兰一世的干涉,大陆会议未能通过撤换总司令的决议,盖茨将军不得不继续屈居于瓦萨将军之下,为此深感不平,与瓦萨之间的关系也愈发紧张。
为了安抚盖茨将军,同时也是避免大陆军高层内斗愈演愈烈,大陆会议让乔治瓦萨率领半数部队留守锻造谷,紧盯驻守自由港的克林顿兵团;同时任命盖茨将军出任大陆军南方战区司令官,率领两万大军南下保卫亚尔夫海姆,抵御温斯洛普伯爵的远征军,看起来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决定。
如果盖茨将军在南方战场上击败温斯洛普伯爵,必将超越瓦萨成为大陆军的最高统帅,远东皇帝也无话可说。
那么盖茨将军此番领兵南下,前景如何?
至少在当时来看,比乔治瓦萨在北方的处境好得多。
亚尔夫海姆是查尔斯盖茨的故乡,他对当地的环境与社会都很熟悉,在南方有着广泛且根深蒂固的民意基础。
反之,温斯洛普伯爵却是劳师远征,在亚尔夫海姆人生地不熟,很难在这片敌视入侵者的土地上击败盖茨将军这个“地头蛇”。
就这样,温斯洛普兵团从自由港乘船短短两天后,查尔斯盖茨就拿着大陆会议的委任状,带领两万大军离开锻造谷,浩浩荡荡南下赴任去了。
历经一周顺风顺水的航行,4月13日,温斯洛普兵团在海军舰炮的掩护下,于弯刀海岸东北部的浅滩地带登陆,旋即攻占附近一个名为“格林茅斯”的港口小镇,作为临时驻军的基地,然后兵分多路,四处出击,沿着威尔诺亚东海岸自北向南一路横扫,所向披靡。
登陆过后短短两周,斐真南下兵团就攻占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村镇,两万大军逼近亚尔夫海姆北部最重要的港口枢纽兼大陆会议的临时驻地王子港。
得知温斯洛普兵团已经迫近到百里之内,在这剑拔弩张的紧要关头,大陆会议的代表们见势不妙,再次使出拿手绝活,熟练地打包行李,搭乘“赫林霍恩号”军舰流亡到莱顿港去了。
大敌当前,领导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政府官员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集体拔腿开溜,这实在太不像话了。
大陆会议撤退的消息一夜之间传遍王子港,引起当地居民极大不满。
从锻造谷星夜兼程赶来支援王子港的大陆军将士们也是满腹怨言,很多中下层官兵尤其想不通,自己和战友们不惜豁出性命保卫这群贪生怕死的官僚,值得吗?
厌战的情绪如同瘟疫在军营中迅速蔓延,王子港战役尚未打响,大陆军就明显表现出了士气低落的危险兆头。
与此同时,查尔斯盖茨身为大陆军南方战区的总司令,王子港驻军的前线指挥官,又做了些什么呢?
在准备迎击敌人的半个多月里,盖茨将军的精力主要花在两件事上其一是督促修缮防御工事,其二是收编、打压王子港的本土势力。
自从1622年击退海蓝入侵者,近年来亚尔夫海姆得享太平,当地居民趁着北方战乱频发,光忙着赚钱了,王子港防务松懈,当年曾发挥重要作用的城防工事和海防炮台也大多荒废了。
然而王子港毕竟是南方的门户,战略地位重大,不能轻易放弃,盖茨将军来到王子港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解散市政议会,对王子港进行军管,派遣宪兵队在城里征用民夫和物资,夜以继日的抢修防御工程。
第87章 攘外必先安内
平心而论,大敌当前,抓紧时间改善防务很有必要,盖茨将军的这一决定表面看起来合情合理,王子港的居民受到军管限制,纵有怨言也无法指责将军阁下,更何况公开抱怨还有被宪兵当成间谍关进大牢的风险。
然而盖茨将军这么做可不全是出于公心,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一定程度上也是假公济私,打着备战的旗号争权夺利,打击政敌。
盖茨将军初来乍到,为何要解散王子港市政议会,粗暴干涉当地的自治传统?
还不就是因为议会不肯对他这个南方战区总司令唯命是从,反而暗地里与王子港的“土皇帝”伊萨克胡克将军勾勾搭搭,眉来眼去。
伊萨克胡克又是何许人也?
早在独立战争爆发之前,伊萨克胡克就常年担任亚尔夫海姆国民卫队副总司令,兼任王子港驻防司令。
从职衔上来讲,胡克将军是当时亚尔夫海姆殖民地军方的“二把手”,地位和权力仅次于盖茨将军。
大多数组织机构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往往关系紧张,军队也不例外,更何况胡克将军是时任亚尔夫海姆总督的约翰诺福克爵士安插进军方的一根“钉子”,肩负的使命就是防止盖茨将军独断专权,这两位的交情好得了才怪!
盖茨将军与乔治瓦萨闹矛盾,主要是看不惯这个老部下平步青云,年纪轻轻就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使他觉得很没面子,但是盖茨将军无论公开还是私下里都承认,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