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失败,说明这种生物至少在魔网服务区内已经灭绝,这很合理。
反之,如果变形成功那你就有大麻烦了!
麻烦在于你无法对这一实验结果进行妥当的归因。
没错,你是变出了“子虚乌有兽”,但你无法确定这是因为魔网并未删除“子虚乌有兽”灭绝之前的信息,抑或这种生物压根就没有灭绝。
第17章 人造化石
这样一来,问题不就绕回原点了吗?
所以证伪的关键,就是得找出一种完全可控的“子虚乌有兽”,亲手将之灭绝,然后才能进行后续实验操作。
显而易见,想要获得这样一种完美的实验体,聪明的做法不是扛着搞头去挖古生物化石,而是你自己在实验室里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物种。
比如“维达血浆怪”,就完美符合上述要求。
接下来,乔安就着手证伪自己刚才得出的那个关于魔网删除灭亡和脱离服务区物种信息的猜想。
实验流程其实很简单,处于反魔场中的半数血浆怪,放在那里不要动。
处于反魔场之外的血浆怪,乔安不得不硬起心肠,变成眼魔形态,为一条眼梗装上“拓宽透镜”,发射出的“解离射线”变成锥状光波,瞬间就将绝大多数血浆怪分解成物质微粒,在世间不留丝毫痕迹。
乔安只保留三只已经过了繁殖期的老年血浆怪,施展“群体时之沙”,使之衰老死亡,而后用另一条佩戴“链发透镜”的眼梗释放“链发石化射线”,把这三只老死的血浆怪的尸体变成化石。
到此为止,血浆怪的整个种群仍然牢牢处于乔安的控制之下:半数放置在反魔场内;半数被消灭,只留下三具化石;除此之外不存在野生的个体。
下一步,乔安再次使用“施法免材”变形魔法的老套路,尝试变成血浆怪。
施法失败这个结果,令他松了口气。
紧接着,乔安抛弃“施法免材”,改为以一只血浆怪化石作为锚定素材,再次尝试变形为血浆怪。
这次施法,流程出奇的漫长!
正常情况下三秒钟内就知道施法成败,乔安却等了足足一个钟头,就在他已经不再抱希望的时候,奇迹突然到来!
成功了!
以化石作为施法素材,乔安成功复现出血浆怪,尽管是一只奄奄一息,衰老到就快断气的血浆怪!
迅速查看一下身体属性,没错,就是那具化石对应的血浆怪,在其临终前的身体状态。
这大概是它死亡并且变成化石之前,存入魔网的最后一组档案。
以化石为素材,乔安把血浆怪的临终档案重新调取出来,并且用变形魔法成功模拟出来。
这一实验结果,推翻了乔安之前的猜测。
当一个物种灭绝或者脱离服务区,魔网并不会将其相关信息全部删除,而是按照一系列优先级排序的原则,将其转移到更底层的存储空间,好比开春以后把暂时用不上的冬装从衣架里清理出来,打包塞进床底的储物柜。
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乔安思来想去,只能认为魔网的不同区域,处理信息的运算效率也不一样。
常用的数据放在表层区域,运算速度非常快,体现在施法流程上,三秒就能搞定。
不太常用的数据放在第二层、第三层分配的算力也相应下降,体现在施法流程上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比如各种耗时一分钟以上的仪式法术。
而那些调用频率最低的数据,直接丢进“地下室”,魔网只为处理该类“垃圾数据”分配了少得可怜的算力。
如果有人试图调用该类“垃圾数据”,就得做好心理准备,得耐心等待魔网慢慢翻找垃圾堆,花上很长时间才有可能把你需要的东西捞回来。
这个结论表明,魔网比乔安之前猜测的更强大,但是并不值得乐观。
选择了按照优先级排序的运算和存储模式,就表明魔网的能力是有极限的。
那些被魔网判定为“垃圾”的信息,在某些人眼中或许是求之不得的宝贵知识,然而一旦被魔网丢进垃圾堆,凡人就几乎没可能把它们再捞回来了。
古往今来芸芸众生的生命历程,无数个宇宙中的无数个曾经辉煌的明,绝大部分最终的归宿就是处于魔网最底层的垃圾回收站,就这样永远淹没在时间长河当中,化作历史的尘埃。
暂且收回发散太远的思绪,乔安回到这个课题的起点,关于变形魔法,自己通过一系列实验,最终归纳出了两个结论。
其一,变形术只能变成世间真实存在过的生物;纯粹虚构的生物,无法作为模拟对象。
已经绝种的生物,在取得其遗骸化石作为锚定素材的前提下,可以模拟复现,而在没有锚定素材的情况下,无法通过“施法免材”复现已经绝种的生物。
其二,变形过后的身体属性,等于该生物种群的平均值。
变形后的属性数据经由魔网获取,魔网除了采集数据,还提供运算服务,并将计算得出的平均值直接作用于变形结果。
如果魔网被屏蔽,上述数据采集和计算服务就无法实现,从而对变形结果造成影响。
在魔网完全被屏蔽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施法失败。
综合上述实验结论,可以看出魔网不仅仅是一个生成、储存和流通魔力能量的网络,同时也是一个信息采集和运算系统。
任何涉及数值计算的法术,包括且不仅限于变形法术,都需要调用魔网的运算功能。
目前还无从测试魔网的运算能力取决于哪些因素,运用了哪些算法。
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客体,魔网究竟是怎么诞生的,又是如何运作的?
到现在为止,乔安的研究已经揭开魔网神秘面纱的一角,同时也暴露出更多的未解之谜。
比如,实验只能证明在有魔环境下每一个生命体都是独特的,那么在魔网覆盖不到的区域,会否存在另一个“我”,甚至存在一个与瓦雷斯世界完全相同的平行宇宙?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乔安曾试图用一种不依赖魔网的方法,对上述结论进行检验。
还有什么方法不依赖魔网,却有可能模拟出“变形魔法施法免材”的效果?
乔安首先想到的就是心灵异能!
世间的确存在不通魔网的区域,比如罗兰偶尔提起的精神故乡“厄斯天宇”,但是不通魔网的地方,照样可以显现心灵异能。
第18章 我即魔网
这个思路很通畅,可惜事实证明行不通。
用灵能模拟的变形魔法,压根就不支持“施法免材”,校验的第一步就被卡死,后续的环节也就无从谈起了。
由此可见,灵能体系似乎不存在一个堪比魔网的“中心化公共数据库”,没有锚定素材,就使不出灵能变形术。
灵能体系相比魔法体系,好就好在“去中心化”,坏也坏在这个地方想要最大限度的自由,就得接受最低限度的公共基础设施。
灵能检验的失败,使乔安暂时无法把之前得出的结论,扩大到无魔世界,但是这个结论已经足够震撼人心了。
接下来,乔安打算采集康蒂、斯露德和哈康等志愿者的血液,创造对应的血浆怪,重复上述实验流程,验证一下能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通过校验,就表明自己得出的结论是扎实可靠的,具有普适性的。
哪怕乔安再怎么谦虚,也得摸着良心承认一个铁一般的事实:这项研究成果一旦公开发表,必将震惊瓦雷斯世界整个学术圈。
明年的“金杖奖”,要说十拿九稳就太虚伪了
保守预测一波:舍我其谁?
实验室里能搞的骚操作,乔安基本上都玩过一遍了,接下来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整理数据,撰写论。
转眼到了8月末,这天下午,皇帝陛下忙里偷闲,跑到寇拉斯堡大学微服私访,顺路来乔安的实验室蹭下午茶。
乔安昨天才完成论初稿,既然皇帝陛下问起研究进展,就顺便做个汇报。
“陛下,最近我刚完成一项个人认为颇具开创性的理论研究,以变形法术作为切入点,探讨魔网的本质”
“探讨魔网本质?维达博士,这跟你从前所做的那些研究都不太一样,讨论的问题会不会过于宽泛了?”
罗兰放下茶杯,伸手拿起桌上那厚厚一叠稿纸,封面上的字,令他眼前一亮。
“我即魔网这就是论题目?”
“没错,陛下,这就是我拟定的题目。”
“哇喔维达博士,我超喜欢这个霸气十足的题目!”
罗兰饶有兴致地翻开论手稿,一大堆数据表格和数学公式映入眼帘,使他感到一阵晕眩,坚持翻了几页,实在是吃不消,只得苦笑着放下手稿。
“不好意思,维达博士,我也算是认真上过十多年学的人,可还是看不懂你的章,能不能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把自己从一个大活人变成了魔网?”
“好吧,陛下首先我得声明一下,我即魔网这个标题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而是说我们每个人都与魔网密切相关,人人身上都体现出了魔网的本质。”
乔安正色强调。
“所以当我们说起魔网的时候,不要以为这只是一种无形而又遥远的神秘存在,事实上,魔网就在我们当中,我即魔网,你也是魔网,人人都是魔网。”
罗兰故作淡定地点了点头,心里却在犯愁:如果我如实说从一开头就听不懂了,维达博士会不会跳起来打我?
“陛下,您好像没听懂的样子,不过没关系,接下来我会为您解释,怎样才能在实验室里得出这样一个,嗯用您的话来说,颇有心灵鸡汤气质的结论。”
“好极了,维达博士!我这点儿可怜的脑子,跟你一比,也就配喝心灵鸡汤啦!”皇帝陛下如释重负。
乔安忍着笑意,从最初创造“维达血浆怪”讲起,把全部实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