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上乔安之前缴获的八门12磅炮,亚尔夫海姆兵团如今拥有的重型武器,第一次超越了他们的对手。
瓦萨上校欣然接收乔安带回来的这些战利品,委派格林中校负责创建一个炮兵连,以便充分发挥这些魔晶炮的威慑力。
老矮人弗林特对大炮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浓厚兴趣,主动提出协助格林中校创建炮兵连,还拍着胸脯宣称自己年轻时候接受过炮术训练,完全够格担任亚尔夫海姆兵团的炮兵教官。
除了指导菜鸟们打炮,老矮人还发挥自己在铸造领域的才能,在自家工厂中无偿为炮兵连铸造炮弹。
小镇上的锻造厂,没有能力生产装填炼金火药和精密引信的新式炮弹,但是铸造符合大炮口径的实心铁球,不存在什么技术上的难题。
在这个时代,战争中大量使用的炮弹还是以实心弹为主,所谓“6磅炮”或“12磅炮”的磅数,指的就是炮弹造型酷似实心铅球的分量。
扯得更远一点儿,“推铅球”这项体育运动,其实就是从士兵们比赛投掷炮弹的游戏逐渐发展出来的。
德林镇这支新成立的炮兵部队,当然也是采用这种容易铸造且物美价廉的实心铅球,作为日常练习炮术的训练弹。
第60章 离职
乔安在故乡悠闲度假的时光,一直持续到三月下旬。
三月二十四日,驻扎在德林镇的亚尔夫海姆兵团司令部收到消息,查尔斯盖茨将军即将伤愈归来,重新掌管兵团的指挥权。
盖茨将军养伤期间,代理司令官一职的乔治瓦萨上校,将于指挥权交接过后返回殖民地首府莱顿港述职,另有任用。
这个消息仿佛投进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兵团中激起圈圈涟漪。
人们明面上不敢乱说,私下里却都在讨论,盖茨将军回来以后,亚尔夫海姆兵团将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在瓦萨上校领导下,亚尔夫海姆兵团虽然负多胜少,但是上下一心,士气高涨,历经多次惨败也没有被打垮。
特别是驻守德林镇这一个月来,部队从人员到装备再到训练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升,两周前还曾击败敌军,赢得德林镇保卫战的胜利。
眼下亚尔夫海姆兵团的战斗力,正处于自战争爆发以来最好的状态,各级官兵都在摩拳擦掌,渴望追随瓦萨上校痛击敌军,将侵略者赶出黄铜山口,结果突然传来这样一则调令,临阵换将是什么节奏?
乔安也觉得殖民地当局的这种做法不太明智,盖茨将军重新出山,未免有“窃取胜利果实”的嫌疑。
但是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盖茨将军作为亚尔夫海姆殖民地的最高军事长官,来到前线接管指挥权,履行自己的使命,无可指摘。
况且兵团最初的司令官就是盖茨将军,在他的亲自指挥下,亚尔夫海姆兵团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与朱蒙维尔将军的对抗不落下风,要不是盖茨将军在战斗中意外受伤,也轮不到乔治瓦萨接管指挥权。
无论看资历还是战绩,盖茨将军前来接替瓦萨上校主持南方防务,都不能说是一个糟糕的决策。
至于这次调动背后是否包含私心,是否牵扯到高层的权力斗争,乔安不了解内情,也不好妄下结论。
瓦萨上校对于自己的职务调动,倒是显得很平静。私下里告诉乔安,他已经收到诺福克总督的来信,将会赋闲在家休养一段时间,接下来有可能被派往米德加德执行公务。
瓦萨上校没有明说执行什么公务,不过乔安猜得出来,多半与北方殖民地面临的战争威胁有关。
乔安不是亚尔夫海姆兵团正式的服役人员,这次返乡参战纯属志愿帮忙,如今德林镇的危机已经解除,他又不想在盖茨将军手下当差,便决定跟随瓦萨上校一同离职。
瓦萨上校非但不反对乔安的离职决定,还很高兴的邀请他陪自己一起回家休假。
“乔安,你离开莱顿港这一年来,玛莎很想念你,时常念叨起你,瑞贝卡虽然嘴上不肯承认,其实我们都看得出来,没有人比她更记挂你,难得你有机会返乡探亲,不如顺道陪我回一趟白屋庄园,给玛莎和瑞贝卡一个惊喜。”
瓦萨上校不提瑞贝卡还好,一提瑞贝卡,乔安顿时感到无地自容。
回想当初与瑞贝卡分手的那一幕,少女眼中的泪水与心碎的神态,乔安实在鼓不起勇气再次踏入白屋庄园,就以学业繁忙为借口,谢绝瓦萨上校的邀请,于三月的最后一天告辞康蒂、杰米、格雷、罗杰和迪克等故乡亲友,带着露比离开德林镇,返回米德嘉德城。
到家以后,乔安先去导师那里销假。
莫里亚蒂教授看到自己的学生平安归来,明显松了口气,拿起桌上的报纸向乔安打听:
“亚尔夫海姆兵团,是不是真的在德林镇打了一场大胜仗,还俘虏了敌方一名高级军官。”
乔安接过导师递来的米德加德论坛报看了看,发现这篇报道还是比较符合事实的,就以新闻报道为基础,向导师讲述了一下南方战事的进展,其中包括很多前线记者无从得知的细节和最新消息,比如亚尔夫海姆兵团昨天刚刚更换司令官,由盖茨将军取代了瓦萨上校。
“前线临阵换将,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背后肯定涉及到亚尔夫海姆当局的权力斗争。”
莫里亚蒂教授点上烟斗,深深吸了一口,却没有就这个话题继续深谈,若有所思地说:
“南方战事看来还要再持续一段时间,接下来就要看咱们米德加德与北方约顿海姆的冲突了。”
无论报上的政论章,还是乔安个人的见闻,都倾向于认为斐真王国与海蓝王国已经结盟,企图联手瓜分亚珊帝国在新大陆的殖民地。
朱蒙维尔将军在南方发动战争,斐真人乐见其成。
朱蒙维尔兵团越是在亚尔夫海姆攻城掠地,就越能激发帝国当局的焦虑,促使帝国当局被迫由本土派兵远渡重洋,援救亚尔夫海姆殖民地帝国最重要的谷物产区。
事实上,斐真人的期望也的确实现了。年初帝国当局因不满瓦萨上校连战连败的拙劣表现,委派布莱德将军由本土出发,率领一支部队前往亚尔夫海姆增援,接管指挥权。
事后回头来看,这一调动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骄傲自负的布莱德将军,根本不了解新大陆的现实情况,到了前线就一意孤行,与殖民地政府的关系搞得很僵,还公开发表歧视阿萨族原住民的言论,深深激怒了原本打算出兵援助亚尔夫海姆兵团的亚尔冈京人,最终落得个自取灭亡的悲惨下场,还几乎将亚尔夫海姆的精锐之师葬送殆尽。
瓦萨上校率领残兵败将退守德林镇的那段时间,是南方战事最危急的阶段,同时也是斐真人在北方发动战争的最佳时机。
然而不知是因为斐真当局的决策流程太过繁琐迟钝,还是因为国内的在野党强烈反对,斐真军方并没有把握住这一绝佳时机向米德加德进军,上至尼克尔斯爵士和拉瓦尔爵士,下至米德加德殖民地的普通居民,这一个多月来担惊受怕,结果却是虚惊一场。
第61章 黑天鹅
如今南方的战局已经发生逆转,谁都看得出来,朱蒙维尔兵团在德林镇遭遇重大挫败过后,已经失去战争初期那股所向披靡的锐气,无力继续北上,战争由此陷入僵局。
既然亚尔夫海姆的危机得到缓解,帝国当局就会把更多的关注投向米德加德,军事援助也会更多的向米德加德倾斜。
与此同时,米德加德军民也被南方同胞取得的胜利所鼓舞。
就连装备落后、战术落伍的南方佬,都能在德林镇打败不可一世的海蓝名将路易朱蒙维尔,咱们米德加德的正规军加上民兵,兵力并不比约顿海姆的斐真人差多少,装备水平也差不多,敌方没什么名将坐镇,我们这边的司令官却是威震新大陆的“屠夫”拉瓦尔男爵,这还有啥好怕的?
现在值得深思的问题,不再是斐真人会不会入侵米德加德,而是我们的大军何时才能北伐约顿海姆,攻克新阿瓦隆!
这种乐观到近乎狂躁的心态,普遍流行于米德加德城的各个酒馆、俱乐部乃至上流社会的社交场。
乔安回到学校以后,也感受到了这种乐观的氛围。
虽说他不赞成主动向约顿海姆开战,却也难免受到校园里和社会上的主流观念影响,认为斐真人已经错失开战的良机。
当初斐真议会下院通过的那一纸形同宣战书的提案,事实证明只不过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恫吓,如同过往那些危言耸听的奇葩议案,最终的结局无非不了了之,迅速被世人所遗忘。
然而乔安听莫里亚蒂教授话里话外的意思,似乎对当前局势有不同的看法,这令他既诧异又好奇,忍不住开口追问。
“导师,朱蒙维尔将军刚在南方打了败仗,海蓝人入侵亚尔夫海姆的野心遭到遏制,北方军民受到南方同胞的鼓舞,士气空前高涨,在这种极端不利的形势下,难道约顿海姆的斐真人还敢发起侵略米德加德的战争?”
“乔安,你的观点正是大多数人的看法,主流观点当然有其道理,然而有时候事态的发展偏偏会背离大多数人的预测,好比一群白天鹅里突然冒出一只黑天鹅。”
“然而世上并不存在黑色的天鹅。”乔安忍不住吐槽。
“你又没统计过全世界所有天鹅的毛色,怎能确定绝对不存在黑天鹅?”莫里亚蒂教授反驳道。
“好吧,至少目前没有发现黑天鹅,”乔安耸了耸肩,“历史统计数据可以用来指导未来的决策。”
“不是指导,我的孩子,常理也罢,主流观念也罢,历史数据也罢,只是一个参考而已,如果事情的发展总是符合历史数据或者主流观念,世上就不会有出乎意料的变故,然而这并不符合事实。”
“证券交易所和战场的相似之处,在于总会发生出乎意料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