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皇帝。
皇帝赵煦原本惨白惨白的脸色,更白了。抬头问花荣:“宁化军到底怎么了?为何李卿所说辽国有可能发动国战?”
“启禀陛下,李大人初到河东路,就发现宁化军和辽国南京道贸易繁忙,私下多有媾合,不放心宁化军众军将。这才不得已用了计将宁化军中最为可疑的将校令其攻打涿州,没想到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将校溃逃回本部,主帅陈仪带着将校士卒近三千人投靠了辽国。”
赵煦闻听,加上李逵的奏折,觉得大有蹊跷,随即问道:“花荣,你说的和李卿奏折上的到底有何联系?”
花荣愣住了,他哪里有资格看奏折?
他不过是个送奏折的工具人啊!
没办法,花荣俯下头无奈道:“陛下,臣不敢。”
赵煦这才发现问错了人,只好将奏折递给郝随后道:“给章相和李卿传阅。”
章惇和李清臣非常好奇,到底李逵给皇帝的奏折里写了什么,让皇帝如此失措。可是当他们看了李逵的奏折之后,顿时哑口无言起来。
耶律洪基可能亲征,北线将领之中有任何可能被辽国胁迫的人都要剔除。
这都要打仗了,你却要来一手临阵换帅,这不是儿戏吗?
而李逵试探陈仪的办法也很简单,让他去攻城。
奏章传到了曾布的手里,他看后,不作评价,反而看着李清臣的背影出神。边军,尤其是河东路和河北两路的边军,都不被朝堂可信。置将法之后,很多将领在军队之中的任期都很短,却有些将领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见动弹。
这话要是问了出来,就像是往茅坑里人石头,会引起公愤。
但要说一点问题都没有,怎么可能?
章惇作为宰相,率先开口,但他不是对皇帝建议,而是询问花荣:“李逵还没有其他的打算吗?”
“这个,有倒是有,可是末将离开了河东路之后,就马不停蹄的赶来京城。军中之事,如今的也不是太清楚。不过李大人曾经说过,想要让辽国改变攻打我大宋的决心,需要一场大战,而且要速胜。”
花荣也不过是将李逵的嘱咐说辞给说了出来。面圣的机会虽难得,可说错话的结果很严重。而李逵能信任,还有点见识的属下之中,也就是花荣了。
其他人,要么就不是办事的料,要么就不可信。
章惇问:“打哪里?”
“涿州,李大人告诉末将,如果陛下问原由就说涿州是聊过南京道的门户,如果能打下涿州,战火就不会烧入大宋境内,双方将在燕山一带厮杀,这是对大宋最为有利的局面。”
花荣谨慎道。
章惇思量了之后,也有了底。随后考量起来,谁适合派遣到河东路北线,成为李逵的副手。
李清臣问:“就飞廉军和禁卫军,能打下涿州吗?”
指望其他几个军是没希望的,也只有飞廉军和禁卫军才能给朝堂上的君臣带来惊喜。
但这话花荣怎么敢保证?只好装不知:“枢相,末将不知。”
“你且退下。”赵煦也看出来了,指望花荣能给他解惑是没希望了。等到花荣退下之后,皇帝赵煦忐忑的等待章惇的反应。
当初章惇力排众议让章楶担任收复河套的主帅,其实朝堂上还有一些反对的声音。
原因是李逵似乎比章楶更合适。
会不会李逵不满,而故意甩锅?
还是真的如李逵猜测的那样,情况已经非常不妙了。而赵煦想的只有一个问题,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御驾亲征了,他是否也要跟着一起去?
要是心里不怕,赵煦当然想要硬气一把,可是万一被俘虏了呢?
大宋皇帝自从太宗之后,都认为在军略方面自己是给废物。御驾亲征是绝对不可能的,后来的皇帝再强能强过太宗皇帝?
可太宗皇帝还不是被辽人打了一脑袋包,灰溜溜地逃了回来。
然后这辈子都不再提起北伐的事。
一个边军主帅,还是军一级的主帅,其实对大宋来说并不太重要。没了,就没了。可章惇却不放心李逵起来,这家伙以前打仗都是有人在后面拉着缰绳,即便这样,也差点成了脱缰的野马,跑到不知道哪里去。
得选个老将,最好还是和李逵有过往来,熟悉的老将军。
“陛下,臣以为李逵身边应该要有个行事稳重的老将辅佐,才可保后顾无忧。”章惇道。
皇帝赵煦觉得章惇有点想多了,李逵身边不是有辅佐的人吗?不解道:“高俅不好吗?”
章惇脸色微变,心说:“高俅就是踢球好,打仗的功劳都是躺赢,这等货色,稳肯定是稳了,但太稳了,恐怕是个废物啊!”
“高俅虽说从军有几年了,可是陛下有所不知,高俅没有经历过大战洗礼,缺乏困境中的应对,而且御下安抚之才不显。飞廉军是精锐,他只要不犯错,自然不会出问题。但宁化军如今肯定士气低落,非得一员稳重老将主持不可。”
皇帝赵煦被章惇说的哑口无言,也就是他将高俅当块宝。朝堂上的大佬都不把高俅当回事。
章惇想来想去这事得问李清臣:“李枢密,你可有人选?”
让李清臣指挥千军万马,恐怕真有点难为他了,但要是推荐个合格的老将,这不难,他这个枢密使把大宋的将领名字都背了下来,没办法,脑子好使,就是这么霸道,他能随时随地能够推荐出合适的人才。
“原鄜延路主将米赟如何?李逵在延安府做官的时候,米赟也在鄜延路。”
“他们关系好吗?”章惇好奇道。
李清臣笑道:“不用担心。李逵经常向米赟的族孙米芾写信,讨要书作。在鄜延路的时候,李逵对米赟颇为敬重。”
至于米家的身份,就更不用怀疑了。米芾的母亲是神宗皇帝的奶妈,而米家是太祖时期的功勋名臣。大宋抗辽之战,都有米家人的身影。米家是大宋最为信任的功勋之一。朝堂上谁也想不到,将门功勋世家的老米家,会出个米芾这样的书法名家。
“米赟乃功勋老将,自然可用。但章相的意思是让米赟取代高俅为副将吗?”李清臣不无担忧道:让米赟当副将,是否妥当。
章惇想了想,这才缓缓道:“米赟的职责不是攻城掠地,而是在李逵上头的时候,拉住他,别让他犯浑。”
第741章 心态崩了
保康门,兵统局衙门。
蔡京路过李逵的官舍的时候,还驻足了一番。他因为年纪太大,不适合出征,被李逵嫌弃了。这对于不服老的蔡京来说,简直就是平地惊雷。
他怎么就老了?
他去北线,也不是为了拿刀杀敌的,而是混功勋。
只要腿还能使唤,他就不存在老到连跟上军队的力气都没有。再说了,他跑不动,难道就不会买一匹好马当脚力吗?
闲在京城的蔡京变得无所事事起来,去琉璃工坊参阅帐册的心思都淡了。相比立功升迁,挣钱再多也不香了。
“蔡大人。”
花荣从皇城出来之后,就匆匆感到了兵统局衙门,看到蔡京在院子里黯然神伤,真心不愿意去打扰这位性格古怪,节操经常掉地上的老大人。可没办法,职责在身,而且时间很紧,他真不能浪费任何时间。
蔡京回头看向了花荣,还以为自己老眼昏花了,揉了揉眼睛,吃惊道:“花荣,你不是跟着局座去北线了吗?怎么回来了?”
“大人有所不知,局座在北线发现河东路边军不堪造就,从将领到校尉多有贪墨和营私。其中宁化军主将陈仪最为过分,为了隐藏自己贩卖军械给辽国,将其属下灭门,骇人听闻。局座原本还想给他个为国尽忠的机会,可没想到他不知悔改,竟然叛变,带着士卒投靠了辽国。”
“为此,局座连夜命我将案宗和奏折带来京城,这不刚从皇城回来。”
蔡京闻听,顿时气咻咻道:“这帮蠹虫,就该统统杀掉以正律法之威。”
听蔡京说话的口气,不知道的还真以为这位有多大的正义感,实际上不过是他习惯了顺着李逵的想法去发表评论。
当然,也有忧伤。
这么重大的事情,他堂堂兵统局副座,竟然没人告诉他。
朝堂开会都不叫他了,好忧伤!
不过,蔡京反应很快,他想到花荣是李逵的亲信,派遣花荣来京城,肯定不单单是为了向皇帝和诸公解释宁化军出现的变故。还有另外的事,要不然花荣也不会来找他。
“花荣,局座是否还有事情要嘱咐老夫去办?”蔡京立刻找准了自己的身份,对花荣和颜悦色道。
花荣将李逵给蔡京写的手令交给了对方,躬身道:“局座令,将琉璃工坊的千里镜取走二十杆。另外,铁监那边的燧发枪也要全部带走。还有弹药,局座担心一旦开战弹药不够,需要铁监加快打造,并且将弹药源源不断的送到繁峙。”
“行,老夫这就去办。”
蔡京将手令贴身放好之后,就带着花荣匆匆去了铁监。
铁监正郑琦坐在官衙里,冷不丁的有点心神不宁起来,两个眼皮一个劲的跳起来。手中握着茶盏,自言自语道:“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本官两只眼皮一起跳,是个什么征兆?”
正当郑琦琢磨着自己运势,手下有人跑来:“大人,不好了,兵统局来人了。”
“来的是谁?”
自从李逵离京之后,郑琦的日子好过了许多。至少没有个人在他面前堵着他,他还不敢生气的存在。面对李逵,郑琦是一点底气都没有。甚至咬碎了后槽牙,还得指望李逵在陛下和章相面前给他美言几句,上赶着巴结人家。
好在李逵出征了,京城没人在他屁股后面追着他要燧发枪,要弹药,要火炮。
蔡京虽然来过两次,但都是按照正常的需求,从府库中拉走造好的武器弹药。
已经很久没有遭受过现实毒打的郑琦有点得意忘形了,撇着嘴问:“来的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