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扫把星-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平安笑道:“没事,就是听闻六部有些官员喜欢掩盖本部的丑事,某在想,若是这些被人利用的话”

    他不能直接向李勣提出照看表兄的要求,够不着。

    一个宰相去照拂一个最底层的小吏,你觉得合适吗?

    这话说出来,连李勣都会觉得他轻浮。

    李勣点头,“老夫知晓了。”

    小圈子如今咄咄逼人,六部里他们有不少人手,这些人对李勣的吩咐阳奉阴违,或是使绊子。

    他早就想寻机收拾一番,可却寻不到借口。

    贾平安的一番话却让他有了思路。

    下面的官员喜欢盖盖子,对发现的问题不作处理,如此就不算犯错。可现在李勣执掌尚书省,若是哪一日长孙无忌等人把这些盖子下面的问题揪出来,那就是他李勣的错。

    贾平安暗示这样的事儿六部不少,若是李勣主动揪出一两件来,用雷霆手段能否破局?

    至少能撕开一条缝隙!

    李勣微微点头,这个想法他一直都有,但却下不了决心。历史上他就是这么被小圈子给逼着下台了。

    小贾提出这个建议需要勇气,一旦被他认为是冒进,二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但他依旧说出来了,这便是不见外。

    回头要多帮衬他才是。

    想到了这里,李勣的脑海里转动着各种想法

    杨德利换了值房,和几个令史一起办公。

    抄写书账目,这便是他的职责。

    杨德利的字贾平安教授了许久,他自家苦练,但也仅仅是看着端正,也就是和那些孩子的字差不多。

    第一份书抄写完毕,交上去时,杨德利看到了主事高瑾那愤怒的模样,心想难道抄错了?

    转过头,高瑾就去寻了向长林,“向郎中,你看看这个。”

    向长林一看书,不禁怒了,“这字写的刻板,看着毫无精神,谁写的?”

    人型打字机也得要把字写的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才行。

    先帝为何喜欢褚遂良,就是因为他那一手字。让他草拟诏令书,一看,真是艺术品般的享受。

    高瑾叹道:“是杨德利。向郎中,把他弄走吧。”

    “咳咳!某再看看。”向长林再看看书,点头道:“看着清晰,一目了然,不错不错。”

    高瑾不敢相信的看着他

    节操呢?

    可为了把杨德利这个瘟神安置了,节操算个屁!

    日子就这么滑过。

    到了新岗位数日后,杨德利越发的喜欢这份工作了。

    能练字,多好啊!

    他抄写的很认真,甚至会跟着读出来。

    “赏宝应县公王颂三千贯”

    杨德利停笔,抬头,目光中全是疑惑。

    “不对!”

    边上的令史皱眉,“别出声!”

    抄写需要安静,杨德利一边抄写一边嘀咕,声音很小,大伙儿还能接受。但说话是不成的。

    杨德利仔细看着书,起身出去。

    “高主事。”

    他寻到了上官仓部主事高瑾。

    高瑾抬头,眼中的不耐烦一下就郁积了起来,“何事?”

    杨德利递过书,“高主事,这宝应县公才将被陛下罚了五千贯,可才过了十日不到,怎地又赏了他三千贯?某觉着不对。”

    上次的事件后,贾平安给表兄说过,一句话,皇帝对王颂是恨之入骨,若非可以,恨不能把他一家子都发配去岭南。

    这样的人,皇帝怎会朝令夕改的赏赐他?

    高瑾看了书一眼,“这白纸黑字的写在这里,你质疑什么?”

    杨德利涨红着脸,“高主事,陛下英明神武,怎会朝令夕改?”

    咳咳!

    这等事儿大伙儿都知晓,不外乎就是小圈子给王颂弄了个小功劳,随后附在一群报功的官员权贵的名册里送上去,一般数额不大皇帝都不会仔细看。

    这便是混赏赐。

    若是那等事无巨细都要仔细查看的帝王,这等事瞒不过。比如说以后的朱元璋。

    但李治刚登基没多久,最近忙着了解官员的情况,以及各地的具体情况,每日忙的不可开交,这等书报上去,他哪里会仔细看。

    有心人呐!

    高瑾心中叹息,但这等事他不敢捅,否则小圈子能弄死他。

    想到这里,他沉声道:“这不是你该过问的,回去做事!”

    可杨德利却梗着脖子道:“这是国财,为何不能过问?”

    高瑾怒了,指着外面喝道:“滚出去!”

    “闪开!”

    外面有人在呼喝,接着传来了户部侍郎周和的声音,听着很是轻柔。

    “英国公请看,这里便是仓部令史理事之地。”

    竟然是英国公来视察?

    高瑾赶紧端坐着。

    “老夫看看。”

    话音刚落,李勣就在周和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杨德利束手而立,高瑾起身,“见过英国公。”

    李勣颔首,拿起案几上的书看了看。

    周和在边上介绍道:“这几日户部忙碌,有的事都转到了仓部,这便是最近赏赐的账目,回头做好了送去度支那边。”

    李勣点点头,这等书他也不会细看。

    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庞大的机器,上位者要做的就是用好人,掌握好大方向。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过问,那不是睿智,而是分不清轻重。

    杨德利看看手中的书,高瑾担心他会点炮,就喝道:“杨德利,出去!”

    这里都是大佬,你一个小吏还在此杵着干啥?当门神?

    杨德利默然准备出去。

    杨德利?

    李勣没见过杨德利,却知晓贾平安的这位表兄就在仓部做小吏。

    他看了一眼杨德利,想到贾平安为自己出谋划策的辛苦,就说道:“你过来。”

    杨德利指指自己,一脸愕然。

    是个憨傻的。

    这个发现让李勣更加的欢喜了,“老夫问你,仓部要紧的是什么?”

    杨德利说道:“英国公,某以为仓部最要紧的便是为大唐看管好仓库,不损一分一毫。把账目做好,不错一分一毫。”

    言简意赅。

    但却直指仓部的核心职能。虽然话糙,但道理却是相通的。

    李勣觉得杨德利还不错,就伸手,“那是什么书?”

    高瑾只觉得浑身发冷,眼皮子跳动着,强笑道:“英国公,此事下官知晓”

    李勣乃是名将,一听就觉得不对。他扫了高瑾一眼,淡淡的道:“老夫做事还用你来教吗?”

    瞬间高瑾汗湿背腋!

    周和也感受到了些凌厉的气息,就看了高瑾一眼,这一眼也是冷冰冰的。

    李勣接过书,杨德利说道:“英国公,某觉着有些不对。”

    “哦!”李勣的声音温润,“你说说。”

    杨德利指着书里的一处说道:“英国公请看,这位宝应县公某记着前几日才将被陛下罚了五千贯,为何此次会赏赐他三千贯?英国公,平安说陛下英明神武,那陛下定然不会朝令夕改。”

    李勣看到了,心中一喜。

    贾平安建议他从六部寻找切入点,给小圈子的人一次打击。

    他这几日就在六部视察,就是想找到这个切入点。

    皇帝再怯弱,也不会朝令夕改,否则帝王的威严何在?

    所以此事多半是有人在浑水摸鱼,而且是小圈子的人。

    这不就是现成的切入点吗?

    好一个杨德利!

    好一个贾平安。

    这两兄弟一人建议,一人找到了错处,为李勣寻到了出手的机会。

    想到这里,李勣温言问道:“此事你禀告了谁?”

    这是明知故问。

    李勣何等的眼光,一进来就发现了高瑾的紧张,以及杨德利的压抑。

    这是要顺势出手了。

    杨德利茫然不知,但记得表弟的交代:当你不知道怎么说话时,那就实话实说。

    “某是令史,今日抄写这份书时,某发现了此事,就来禀告高主事。”

    高瑾强笑道:“下官下官本想”

    温润的李勣一旦决定要动手,就不会有半分迟疑。

    他随即就回去。

    高瑾想到杨德利刚才没有借机告状,就对他和气了些,但警告是少不得的。

    他到了值房,令史们纷纷起身。

    高瑾威严的道:“抄写就是抄写,至于有错与否,那是别处之事,莫要越俎代庖。”

    他看了众人一眼,大伙儿都知道,这话是警告杨德利的。

    杨德利低着头,觉得自己没错啊!

    高瑾冷冷的道:“下次再有这等事,严惩!”

    杨德利的眼睛都红了,抬头道:“高主事,此事某并未犯错。”

    发现问题禀告给上官,杨德利的程序没错。

    “可这不是你的事,你越权了,懂不懂?”高瑾忍不住骂道:“不想干就滚出仓部,寻你表弟去。”

    他一肚子的气,此刻发作出来,骂的杨德利狗血淋头。

    气出了,人舒坦了。

    到了午时,仓部的小食堂里,杨德利一人坐着,无人搭理。

    而高瑾的身边却都是官吏。

    向长林看到了这一幕,却不会管。

    为官者,需要的是掌控大局,下面的事儿下面折腾。

    就算是把杨德利折腾走了,对他而言也是好事,而且还不会被贾平安记仇。

    仓部的小食堂自然饭菜丰盛,向长林吃了一片羊肉,觉得极为鲜美。

    生活就是这般美滋滋。

    “不好了!”

    一个小吏冲了进来。

    向长林皱眉:“何事?”

    小吏面色惨白的道:“英国公刚才大发雷霆,金部郎中陈晓被抓了。”

    卧槽!

    这对于户部而言可是地震般的变故啊!

    “为何?”向长林再无胃口。

    小吏说道:“先前英国公发现有人在赏赐的名册中私自加了人,金部郎中陈晓知情不报,把名册发了下去,差点被人领走了赏赐。”

    好大的胆子!

    官吏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可向长林却知晓这等事并不孤立,只是从未有人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