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宝摇头,“那些大儒醉心于自己的学问中,于是以为这便是大道。祭酒,他们不琢磨这些,还能去琢磨什么?”
“咦!”肖博恍然大悟,“你这话倒是提醒了老夫,这天下的学问就是这些,不琢磨这些……还能去琢磨什么?”,他叹道:“不过没了儒学,用什么治国?用什么来规范天下人的言行道德?不可或缺啊!”
外面有人禀告,“祭酒,司业,武阳侯来了。”
“请进来。”
肖博颔首。
外面传来了贾平安的声音,“肖祭酒,陈司业,贾某今日去算学有事,你们忙,走了啊!”
肖博含笑,“这是去作甚?”
“武阳侯带了大车进来。”
“这是送书吧,不必管。”
肖博和陈宝继续喝茶聊天扯淡,说着儒学这些年的变化。
“祭酒。”
“又怎么了?”
外面来了个助教,脸红的吓人,“贾平安出新书了,叫做什么格物。”
擦!
肖博和陈宝毛都立起来了。
所谓学问,按照儒学的标准,少说一百年才能更新一下。
贾平安这才隔了几年,就再度出了什么格物。
这是要炸啊!
“赶紧去看看。”
二人跑到了算学,寻到了贾平安。
“……如今大唐的学问分为两种,一种是形而上,专注琢磨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就和佛道一般……”
肖博和陈宝面面相觑,“这是要冲着儒学出手了?”
陈宝不解,“他不是说要退避三舍吗?”
贾平安原先就说过,新学只是随便玩玩,不敢和大佬较劲。
可今日这是怎么了?
一个助教摸了过来,低声道:“祭酒,武阳侯家……被人点火烧了。”
卧槽!
这谁干的?
肖博看着陈宝。
陈宝摇头,“武阳侯难道怀疑是国子监的人干的?”
“……形而上的学问该有人去琢磨,可不能所有人都去琢磨。那么另一种学问是什么?就是低头,去琢磨这个世间万物的道理,譬如说工匠,他们琢磨如何能把横刀打造的更锋利,如何让耕地更快,更好……”
MMP!
敢去我家纵火!
贾平安此刻已经抛开了对大儒们的忌惮,直接开炮。
“低头的人卑微,抬头的人倨傲,可谁对大唐更有帮助?”
这是要开片啊!
肖博想冲进去,却被陈宝抱住了。
“干啥,松手!”
陈宝指指身后。
肖博回身,就看到了十余面色难堪的助教。
事情……大发了。
“前隋时,文帝说:我兴由佛法,于是佛教大兴,儒学没落……那时候的儒学大儒们想跻身庙堂,甚至有人伪造典籍,靠着迎奉帝王来获取高官厚禄……”
“文帝又说过:行仁蹈义,名教所先,厉俗厚风,宜见褒奖。”
贾平安觉得杨坚就是个渣男,一边说:佛法好,真是好哎!一边又说:儒学也不错,能教导天下人知晓道德礼仪,规范天下人的言行。
“及至炀帝时,佛教依旧大兴,儒学不见起色。”
实际上在汉代之后,儒学就在不断没落。
隋朝赞美佛法,于是佛教大兴。
这看着没问题。
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
“治理一国需学问,前汉时有黄老之学,后来武帝兴儒学……”
“儒学没问题,可为何要打压百家?”
老子是百家代言人,今日来踢馆了。
贾平安怒不可遏,“因为他们心虚!”
“放肆!”
一个老人走了进来,戟指贾平安,“小儿大言不惭,若无儒学,大唐该用何学说来治理?”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性。
其实到了后世也是这个尿性,治理一国得有理论基础,否则就乱套了。
但架不住贾师傅来自于后世啊!
他一字一吐的道:“这千年来,多少贤人,多少帝王留下了治国的经验?为何不能融会贯通?”
“儒学难道一开始就能治国?”
治个毛线!
就是主动低头迎合帝王的结果。
老人怒,“你这是亵渎先贤。数百年来,先贤把儒学与如何治理一国不断融合,你以为只是守着那些死道理说教?”
贾平安冷笑,“大唐因何而兴?”
你别说是什么儒学。
“大唐因兵甲而兴。如今大唐依旧因为兵甲而兴盛。兵甲为何锋利?因为工匠!”
大唐的兵甲……怎么说呢,贾平安觉得就像是后世的大流氓打沙漠产油国,各种高端武器……这便是不对称打击。
大唐军队就是如此,在武器方面领先颇多。
“难道是因为儒学?”
你敢说,我就敢当面喷你!
“厮杀是厮杀,治理是治理……”
这话不错,外面的助教们抚须微笑。
“贾平安难以回答了。”
贾平安笑了笑,“治理……贾某就问,何为治理?大唐对地方官的考评为何?户口数,开垦数,最近又加了个兴修水利……户口数如何增加?”
他看着学生们,“要想让百姓多生孩子,唯一的法子就是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可如何能让孩子吃饱穿暖?要靠工农!”
后世为何不敢生孩子?
不外乎就是养不起。
古今同理,这个时代要想让百姓敢于生孩子,首先就得让他们增收。
“儒学可能让田地增收?”
“儒学可能让将士们的刀枪更锋锐,为大唐开疆拓土?”
贾平安今日就是来砸场子的,“贾某对儒学并无意见,很是敬仰。若是儒学能包罗万象,那贾某无话可说。可特娘的能吗?”
他环视众人,家中失火的消息刺激着他想发飙,“能吗?不能!既然不能,那儒学凭什么打压其它学说?就你特娘的儒学值得研究,其它学问都是臭狗屎,什么工匠,什么农学,都是下等人学的学问,你们的脸有多大?”
“针眼大!”
贾平安咆哮道:“你们在担心什么?若是儒学自身强大,为何惧怕别的学问?贾某就知道你等的德性,所以小心翼翼的,真正传承了新学的学生就一人,一人你等也怕?特娘的要点火烧掉贾家,卧槽尼玛!”
他比划了一个中指,“把书弄进来。”
一摞摞书被搬运了进来。
“这是格物,世间万物皆可格。”
一本本书被发了下去。
门外,肖博抢了一本书,翻开看了一眼。
“格物首重算术……”
“万物非肉眼所见,其下更有细微之处。”
“疯了!”
肖博觉得这是疯子才能弄出来的学问。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个助教冲了进去。
呯!
倒下一个。
说道理说不通就动手,哥怕了谁?
贾平安不怀好意的按着刀柄,两个准备联手围殴他的助教犹豫了一下。
……
“格物?”
李治拿到了这本书。
“陛下,国子监群情激昂,贾平安与数人斗殴。”
“谁赢了?”
李治很是心平气和。
“贾平安赢了。”
“不出朕的所料。他若是输了,那就不堪用。所谓冲阵的悍将,若是连几个助教都打不赢,朕还能指望他做些什么?”
李治揉揉额头,觉得眩晕感彻底的消除了,整个人宛如新生。
武媚觉得小老弟太冲动了些,“陛下,平安家中差点就被引燃了。”
“朕知道。”李治从生病之后,整个人的情绪都变了,“他怀疑是国子监那些人动的手脚,于是出手报复。什么格物……”
他翻看了一下,“朕只取那句话,做学问不但要抬头,还得要低头。抬头居高临下是很快意,可于国何益?有人说朕登基以来薄于儒术,尤重文吏。可你看看孔颖达他们能做成什么事?”
武媚笑道:“那些可是大名鼎鼎的大儒呢!”
当年先帝时,孔颖达奉命编修儒家典籍,堪称是儒学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被世人敬仰。
“可大儒何益?真是帝王,非富家翁,只看眼下。”李治的眼中有轻蔑之色,“朕喜欢提拔那些做事的官员。至于那等夸夸其谈的,之乎者也的,在朕这里得不到半分优待。”
王忠良出去看了一眼,“陛下,沈丘来了。”
李治点头,活动了一些眼睛,“朕也想知晓谁的胆子这般大,竟然敢白日纵火。”
沈丘进来,行礼后说道:“陛下,纵火之人走的不是坊门。”
李治淡淡的道:“有趣,此事看来不简单。”
大白天翻墙,需要身手矫健。
沈丘问道:“陛下,是否继续查探。”
李治摇头,“贾平安会自家去查,朕只想看看谁会跳出来。”
……
“他们并未走坊门。”
徐小鱼蹲在墙边仔细查看着。
王老二冷着脸,“那岂不是断了?”
“二哥,不着急。”
徐小鱼抬头看向前方,“翻墙进来的话,就得避开些那些坊民,左侧有巷子,若是他们分散进来,不会引发坊民的注意……”
他顺着左边的巷子缓缓而去。
出了巷子,前方就是路口。
“右边到围墙太远,中间是田地,他们不会走。”
“左边的几户人家都养的有狗,陌生人不会走。”
徐小鱼继续往前。
一直到了围墙边,他蹲下,目光从下到上,最后停留在了一块青苔上。他伸手触碰了青苔,“二哥你看,这块青苔被人踩过,很用力……”
“他们难道是徒手翻墙?不能吧?”
王老二觉得那几个纵火犯没这个本事。
徐小鱼往左边去了些,看了一眼青苔的位置,找了个平行点,然后伸手虚握,仿佛手中握着绳子。
他退后几步,踩在了青苔的平行处,随即往上……
他落地,把自己踩的几个痕迹用手比划了一下,平平的往边上延伸